宇宙中有100顆恆星突然消失,難道它們都被地外生命吸收了嗎?

鍾銘聊科學


宇宙中有100顆恆星突然消失,難道它們都被地外生命吸收了嗎?

2016年,瑞典的一個研究團隊無意中發現,在天狼座方向的天空中,有一顆恆星在1950年的照片上明明都還存在,但是後來卻消失不見了。該團隊將這一發現公佈以後,科學家們對此產生了深厚的興趣,2017年,科學家們成立一個名為“Vasco”的觀察項目,專門致力於對比現在和以前的天文照片記錄,以期發現更多類似的現象。

近日,“Vasco”觀察項目的兩個研究團隊(相關研究人員分別來自於西班牙加那利亞斯天體物理研究所,以及斯德哥爾摩大學)在著名期刊《天文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2016年發現的“恆星消失”現象並不是個例,研究發現約有100顆恆星異常消失。

可能有人會認為,宇宙那麼大,其中的恆星多得難以計數,各個恆星都在不停地在運動和變化,那麼少個100顆恆星似乎並不是什麼大事,它們也許是“跑丟了”,又或者是被什麼巨大的天體結構給擋住了,還有可能是這些恆星自然消亡了。

但這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晴朗的月夜,不管我們在地面上怎麼跑,天空中的月亮相對我們的位置似乎永遠都一動不動。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月亮距離我們太遠了。

宇宙中的恆星和我們的距離動不動就是幾十、幾百甚至成千上萬光年,這個距離是區區38萬公里的地月距離根本無法與之相比的,所以說雖然這些恆星隨時都在運動,但是從我們地球上觀測,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它們在天空中移動的距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它們不可能是“跑丟了”。

假如某顆恆星被擋住了,那麼在它的前面總應該有個什麼東西才對,而科學家並沒有找到這樣的東西。於是就只有最後一種可能,即這些恆星是自然消亡的。

根據質量的不同,宇宙中的恆星消亡方式主要分為三種:小質量的恆星在長達萬億年的時間中漸漸耗盡自己的燃料;中等質量的恆星在經歷膨脹階段之後轉化為白矮星;大質量的恆星則會在消亡之時發生威力巨大的超新星爆發。我們可以看到,這三種方式都有一個過程,在恆星自然消亡之前都是可以觀測到相應的現象的。

但奇怪的是,科學家並沒有觀測到這些現象,這大約100顆恆星就這樣異常消失了。對此,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這些恆星沒有經過超新星爆發,直接坍塌成了黑洞(從理論上來講,宇宙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極低,這似乎無法解釋約有100顆恆星異常消失的現象)。

也有科學家懷疑這是高級文明所為,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科學家比阿特瑞斯.維拉羅(Beatriz Villarroel)稱:“除了恆星直接坍塌成黑洞的解釋以外,沒有任何已知理論能解釋這種現象,此次發現的意義可以從傳統的天體物理學領域,擴展到了對外星高級文明證據的搜索上。”

外星文明無疑是非常迷人的話題,幾乎所有的地球人都相信,在廣袤的宇宙中,一定存在著許多和我們一樣的智慧生物。而那些出現得比我們早億萬年的地外生命,很可能演化出比我們先進很多的高級文明,擁有著我們無法想象的科技。

可以想象的是,對於這種高級文明而言,熄滅一顆恆星應該不是什麼難事,那麼高級文明為什麼會熄滅這些恆星呢?在這裡我們不妨來簡單猜測一下。

根據“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的劃分,二級文明就可以收集和使用整個恆星系統的所有資源,也就是說,達到二級文明以上的高級文明,就可以任意擺佈恆星,也許他們熄滅一顆恆星,只不過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大量採集恆星資源而已。這種情況就是題主所提到的“它們都被地外生命吸收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黑暗森林法則”,關於這種猜測,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簡單地講,宇宙就像是一片黑暗森林,對於某一高級文明而言,其他的文明是永恆的威脅,一旦發現就會盡力將其消滅掉,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毀掉他們賴以為生的主恆星。

當然,除了以上所述的以外,還存在著很多其他的猜測,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想象,這裡就不多講了。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魅力科學君


銀河系中突然消失的那100顆恆星,難道都被地外生命吸收了嗎?由於人類目前的探測技術水平有限,所以,宇宙之中的恆星個數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的,而對於人類真實發現的恆星體量到底有多大,暫時也無法進行明確的數據說明。

根據《天文雜誌》科學報告指出,最近,天文學研究人員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我們記錄的數據之中,有100顆恆星無緣無故的消失了。現在的情況是,就連科學家們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也無法對其進行合理解釋。

這100顆消失的恆星,因為曾經在銀河系之中發光,而被科學家們記錄下來。但如今突然消失了的它們到底去了什麼地方,卻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天文學家們進行了觀察圖像的對比,並再次證明了這些恆星確實已經真正的消失了。

根據天文學家們的解釋,其實這次情況並非是經常發生,雖然有部分的恆星會消失,但是並不是一直消失,而是消失一會還會出現,但是如今確定的100顆恆星消失了就再也沒出現了,這引發了大家的一個猜忌,那就是極端的天文物理學和外星技術的猜測。

當然,這說明了是猜測,並非已經確定。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消失的100顆恆星可以追溯到1950年年代,天文學家們也是經過了幾年的搜尋,才確認確實已經找不到了,這裡面可能是包含了我們如今天文學之外的東西。

天文學家們也在做大量的數據對比,將USNO目錄中的6億個對象與夏威夷大學Pan-STARR系統收集的集合進行了比較。 比較結果顯示有151193個候選名單。通過擴大搜索範圍,減少了似乎比預期移動得更遠的恆星,這個數字減少到23667個。

而在這些數據之中,包括已經消除了或者存在缺陷的結果,但是也沒有找到與消失之前的恆星,同時由於數據太過於龐大,所以至今也才察覺到有這麼多的“發光”恆星真正的消失了,除了我們懷疑有些恆星可能是真的已經消失殆盡,我們無法進行觀察了,但是大多數的恆星是不知去向的。

根據加納利群島加納里亞斯空間科學研究院,科學家馬丁·洛佩斯·科雷多伊拉(MartinLópezCorredoira)表示,如果消失的恆星與這些消失情況無關,那麼只能利用新空間科學知識,也就是人類未知的科學知識來進行解釋,而其次我們還相信它們是自然的轉化過程,即使有些極端,也是天文學新研究的基礎來源,那麼暫時也不知道是什麼。

如果還需要人類找到一種新的解釋的話,可能就只有與地外生命牽涉到一起了,但是如今沒有直接的證明說明這100顆消失的恆星,到底失去了什麼地方。所以說,《天文雜誌》還給出了這個地外生命的新解。

他們認為,地外生命可能會吸收這些消失恆星的能量,然後轉化為自己可以利用的能量,將其釋放為低級輻射,就可以合適的利用起來了。否則最初的耀斑可能是短暫的,來自外星技術的強烈信號引發新的問題出現,但是這個想法是比較瘋狂的。

所以,這對大家的決斷產生了猶豫不決的狀態。兒科學家馬丁·洛佩斯·科雷多伊拉(MartinLópezCorredoira)則表示,有這個想法是好,但是我們很清楚,這些事件都沒有直接顯示出ETI(陸地智能)的直接跡象,所以說才走向到了無法解釋的局面。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最終科學家們如何解釋出來,可能也是一個未知數,100顆恆星的消失到底去了哪裡呢,大家也都只能以猜測性進行說明,至於答案是什麼,未來可能會給予一個說法,但是也有可能人類永遠都無法進行說明,這就是一個基本的報告。


悟空科學


宇宙中有100顆恆星突然消失,難道它們都被地外生命吸收了嗎?

這是來自於“Vasco”的觀察項目報告,從2016年以來,大約有100顆恆星在天空中神秘消失,起因是2016年時候瑞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1950年在天狼座方向的一顆恆星在2016年觀測時神秘消失了,“Vasco”項目的兩個團隊將此現象發表在了《天文雜誌》期刊上。這些恆星為什麼會消失?而且還無聲無息?為什麼到現在才發現?

羅輯的詛咒生效了嗎?

看過三體的朋友應該對羅輯的詛咒印象十分深刻,羅輯在悟得黑暗森林精髓後選擇了49.5光年以外的187J3X1恆星作為詛咒對象,將187J3X1恆星的位置廣播了出去!危機紀元204年,人類觀測到187J3X1恆星被光粒摧毀。廣播紀元3年10月,半人馬座α星被光粒摧毀!

人類眼睜睜的看著三星系統中最大的恆星被摧毀,而正在高速趕往地球的三體艦隊直接轉向去了金牛座方向,因為他們知道曲率飛船的航跡光粒摧毀的原因,而太陽系距離三體恆星只有4光年,實在太近了,因此遲早會被歌者發現,因此三體人即使流亡天涯也比在地球上安全,但可笑的是地球人居然還躲在木星後開始了掩體計劃,還被禁止建造光速飛船.........

當然這是停留在科幻小說中的恆星被毀事件,187J3X1恆星被摧毀的信號到達地球時,地球人忙得很,根本就沒人注意到這顆恆星消失了,所以就如同那100顆在天空中消失的恆星一樣!但恆星消失真的不會有任何信號嗎?

為什麼到現在才發現?

這個問題確實很好,但我們看到的星表更新速度甚至比GOOGLE地圖還要慢,比我們的導航地圖就更慢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星空太大了,不要以為就只有360平方度,因為宇宙的縱深可高達465億光年,儘管我們只能看到大約300億光年,但那是哈勃望遠鏡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看到的遠方!

天基各種望遠鏡不是巡天用的,它們有觀測任務,地面天文臺並不是時刻在線,會受到白天和陰天的影響,也會受到任務的影響,因此總是會有一些遺漏區域!但即使是拍下來了,我們依然無法及時發現,就像當年湯博發現冥王星一樣,需要對比星圖,現代天文已經不需要人工,但仍然需要計算機對比,而且要將那些自行的恆星剔除出來!

因此在初期的對比中發現了151193個疑似對象,但剔除了自行與多種影響之後目標還有23667個,正是由於數據實在太過龐大,而且也沒有人會想到星星居然會不見,所以就只能抱歉的聳聳肩,抱以智障般的微笑!

恆星不見了

會是超新星爆發嗎?會不會有看不見的超新星爆發?

有很多種情況都會導致恆星消失不見,超新星爆發就是其中一種,比如金牛座方向的一顆超新星在1054年爆發,這就是宋朝記錄的著名的天關客星,在那個方向只剩下一個目視不見的,正在急速擴張的星雲!

但事實上超新星爆發這種驚天動地的大動作是逃不過天文學家眼睛的,因為能上得了星表的恆星,大都是銀河系內的,系外能分得出單星的也就本星系群內星系的恆星,比如仙女星系,再遙遠的星系就不容易了!超新星爆發有幾個我們容易最容易觀測的現象:

  • 中微子流:低於光速,但在核坍縮超新星爆發中,中微子在超新星爆發早期就爆發了,所以它最先到達;
  • 電磁波輻射,包含伽馬射線以及可見光與電磁波輻射,超新星爆發是一個全頻段輻射。

其中中微子穿透力極強,沒有死角,二十四小時可檢測,所以要逃過中微子觀測比較難,伽馬射線穿透力同樣極強,當然它大部分無法到達地面,因此需要天基伽馬射線天文臺觀測,可見光輻射有指向,望遠鏡不朝著那個方向就看不到。射電波段也有方向性。

其中中微子和伽瑪射線暴是全天區的檢測的,隨後射電和光學會跟上觀測,因此本星系群內的超新星爆發要躲過地球的觀測這一點難度極大。

  • 有直接坍縮為黑洞的恆星嗎?

這是一個關於大質量恆星核坍縮的模型的問題,因為確實有一些超大質量的恆星可以不經過超新星爆發直接坍縮成黑洞,我們來看看下錶:

不經超新星爆發,直接坍縮成黑洞的恆星

質量超過40-90倍的低金屬含量恆星,它不會經過超新星爆發直接坍縮成黑洞,但內核在崩潰初期電子在被壓入質子形成中子的過程中,和繼續坍縮內核形成黑洞,繼而所有恆星都從坍縮直接到達黑洞,無聲無息?沒有中微子?也沒有伽瑪射線?

這個似乎有點可能,但問題是這些都是超大質量的恆星,比例真有那麼高嗎?難道天文學家的觀測模型有問題?當然還有不靠譜的猜測如戴森球,或者被外星人吸乾這種實在不靠譜的言論就不討論了,在更進一步的結論出來之前,圍觀群眾也只能看看熱鬧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原創思想,宇宙中銀河系的100顆恆星突然消失,這可能是外星人想向我們傳遞著一種信息性了,而不是被地外的外星人吸收了。如果真是這樣的,哪是什麼的一種信息呢?外星人想向我們暗示著什麼呢?因為如果剛好是100顆恆星消失的,那100的這個數字又表示著什麼代表著什麼呢?這或者說不是一般性的巧合性現狀了,而是一種傳遞信息性的宇宙數字語言亦不出奇的了,但就算不是剛好100顆恆星消失的,而亦有著宇宙的這個數字性傳遞著信息性的這個猜想性了,但可惜我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能力能夠作出隱滅恆星的這種科技性,而向著遠方的地外文明而作出這樣的高科技信息的傳遞了。但雖然說是外星人的一種高科技性的信息性傳遞,或亦是大自然性的一種信息性傳遞亦是會有的了,但當然恆星是有生有滅循環性生生息息的,這是大自然所發生出來的自然生息性亦是常有的現象性了。但不知是不是這樣的認為,而下面就交給磚家們繼續的討論吧!


踏浪而來37326050


週而復始是宇宙之中普遍的規律。任何有生命和無生命的物質,都逃脫不了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恆星即將死亡圖片

既然是恆星,那就用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的太陽來說吧,它誕生於46億年前,比宇宙誕生晚了100億年。這說明宇宙所有物質,不都是在同一時間產生的,

有先後輪迴的自然法則。但是它每秒都通過熱核聚變,在消耗它大量的質量,放射出萬丈光芒,照亮整個太陽系。

光芒萬丈的太陽

再過100億年,大量的氫元素消耗殆盡時,雖然它會演變成更大的紅巨星,但之後還會慢慢坍縮,變成暗淡無光的白矮星。這就是太陽這顆恆星的生死輪迴,宇宙中的任何天體,都逃不過這個自然法則。



太陽演變成白矮星圖片

所以天文工作者們,通過觀測發現有100顆恆星突然消失了,我認為這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不過是壽終正寢了而已。



即將壽終正寢的恆星

僅在銀河系之中,恆星就有幾千億顆,在現代大型觀測儀器的可視範圍之內,已知的宇宙中,有數以億計的類銀河系,區區100顆恆星的隕落何足掛齒。應該每天都有生有滅,才合乎大自然的規律。


東北老胡1954


宇宙中有100顆恆星突然消失,難道都被地外生命吸收了嗎?

近日,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在進行“世紀星體變化觀測”的項目中對外宣稱,在過去的70年裡,在特定的宇宙觀測空間內,有100個紅色天體消失不見了。目前針對這一現象還沒有很好的解釋,其中的一個觀點,有可能是之前的那些“紅點”並不是恆星,而是外星人開展跨星系的激光通信,這引起了很多科學家們的興趣。



如果從恆星的發展演化來看,每個恆星都有其存在的壽命。依據恆星的不同質量,它們的核聚變終點也不一樣,但無論是到氦、到碳、還是到鐵,最終向外的輻射壓都會屈服於自身的引力而發生塌縮,向外釋放大量較重元素。質量較小的恆星,將經歷紅巨星、白矮星階段直至消亡;質量大的恆星,將經歷紅巨星、紅超巨星、超新星爆炸、中子星或者黑洞的演化,中子星最終演化為黑矮星,黑洞通過”蒸發”也會消亡。所以,恆星生命週期的存在,決定著它們在被觀測時,肯定會出現新增或者消失的現象,只不過這個週期會相對漫長。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觀測的那個區域可能發生失敗的超新星爆炸,也就是說恆星沒有達到超新星的條件,但能夠持續性緩慢地吸收宇宙空間的輕元素,外層逐漸擴散冷卻,從氫元素中分離的電子又重新回到原子中,在慢慢喪失能量的過程中,跳過了超新星爆炸的階段,直接形成黑洞,然後逐漸把周圍的星際物質包括恆星吞噬,造成了這個觀測區域內恆星”集體消失”的現象。


總之,由於這個觀測區域距離地球太遠,加上我們的觀測技術非常低級,對於這些恆星的突然不見,始終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說明,只能靠現有理論來進行試探性的分析和假設,真正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探查和深入分析。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在宇宙中,恆星的誕生和消失其實並不罕見。

以前,我們對深層空間的觀測水平有限,很多現象都停留在理論上,但現在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觀測到越來越多的深層宇宙發生的現象。很多理論上的現象,越來越多的被證實,當然,也會有些新的發現補充到理論之中,使其更加完善。

這次發現消失的恆星,其實都是銀河系中的恆星。我們對銀河系的瞭解也是由淺入深,最早認為銀河系大概有1000億的恆星,但現在認為至少在4000億顆左右,這是恆星的數量,而在恆星附近還有多少不一的行星存在。

而我們根據對太陽和附近恆星的觀測,也知道了恆星一生的演化過程,恆星並非永久存在,而是根據其質量的不同,有著不同的生命週期。當恆星的能量用完之後,就會發生爆炸。當恆星爆炸之後,會根據質量的不同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但是,這種變化是很劇烈的,是會以新星和超新星的形式宣告恆星一個階段的結束。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會觀測到這些恆星的變化,但沒有,而且,根據估算,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數量。因此,恆星的消失肯定還有其他的情況。

第一,可能是長週期的變星。由於自身的原因,造成較大幅度的亮度變化,因此亮度降低,導致我們觀測不到而消失。

第二,周圍天體的影響。大部分的恆星都有伴星,而由於相互引力作用,可能會導致恆星的撕裂或者質量流失,這樣的話就會突然變暗。

第三,被不發光物質遮擋。有可能在恆星前面或者恆星運行到某些吸收星雲之後,而導致其光度大幅度下降而看不見。

第四,被其他智慧生命導致。這可能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原因了,因為這可以證明外星智慧的存在,證明人類並不孤單。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也只是一種假設。

第五,其他我們暫時不瞭解的一些現象。

其實,這個報道目前來說還並不詳實,很多細節並沒有進一步觀測,只是發現了這個現象,隨著跟進的觀測,也許我們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總之,我們對宇宙還有很多不瞭解的地方,只能隨著觀測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也許我們以後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新現象,也就可以更深刻的瞭解宇宙了。


寒蕭99


根據美國最新一期的《天文學》雜誌報道,銀河系內消失了100顆恆星,具體原因有待更多的研究。

天文學家1950在美國海軍天文臺(USNO)的通過望遠鏡,拍攝了豺狼座的一片區域,2016年的時候瑞典一個研究團隊重新拍攝了豺狼座的這片區域,兩張天文圖進行對比,發現曾經一顆較亮的恆星不見了,這種情況實際上並不是罕見的事情。因為恆星也是要移動的,受到一些天體現象的影響可能被吞噬或者拋離原來軌道位置。但是最近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也發現了相同的現象,這次大約有100顆恆星消失不見。

我們知道恆星內部在發生核聚變,因此才會發光發亮,質量越大的恆星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越大,而恆星內部發生的核聚變也就越劇烈,恆星的壽命也就越短。恆星演化的終點有三個: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我們的太陽最後就會變成一顆白矮星,而質量大的恆星最後經過超新星爆炸就會變成中子星和黑洞。因此說即使恆星走向生命的末期,最後也不會完全消失,只是以另外的形式存在。


那麼這消失的100顆恆星就不太可能是演化到生命後期變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了,因為這三種天體也是可以被觀測到的,當然需要用射電望遠鏡。但是短短的幾十年,恆星很難完成這一系列的過程,例如梅西耶天體M1最早的觀測記錄是公元1054年7月,是我國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快1000年過去了到今天為止已久可以看到超新星殘骸。

因此說恆星的消失只可能是其它原因,有科學家提出一種概念,那就是戴森球或者戴森環結構,這是一種假想中的裝置,高級文明可以用它來集中的採集恆星的能量,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讓一顆恆星“灰飛煙滅”。因為一個文明的發展,根本就是對於能量的利用和攝取,例如現在的人類文明對於太陽能的利用幾乎是沒有,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僅僅是九牛一毛而已,而這種裝置可以完全的把太陽的能量吸收供自己使用。


當然除了這種解釋,還有其它原因,例如宇宙中很多的恆星都是雙星或者三合星的結構,當自己的伴星發生了超新星爆炸之後變成黑洞,那麼自己就會很快的被這顆黑洞所吞噬,這種方式是很快完成的,並且到最後完全不留下一絲的痕跡,當然黑洞“吃東西”的時候還是會爆發出能量的,這會被我們觀測到。

除此之外就是恆星逃離了,例如科學家已經有過發現,在銀河系中有恆星在高速運動,未來就可能飛出銀河系成為流浪恆星。天文學家的解釋稱,如果雙星系統中的一顆被超大質量恆星所吞噬,那麼另外一顆就會瞬間失去其伴星的引力束縛,高低的飛離而去,這也可能是原因的一種。



科學黑洞


我不是學天文的。現在有一個天文現象連天文學家都解釋不清的難題讓大家討論,那我就斗膽談談看法。

第一,宇宙是浩瀚的,也可以說是無邊的。現在最大,最先進的望遠鏡能看到宇宙的邊界嗎?

第二,一百多顆恆星不見了?什麼是恆星?恆星是相對靜止的。我們所處的太陽就是恆星。它有行星圍繞它旋轉;行星周圍又有衛星(如地

球的月亮)圍繞行星旋轉,形成一個太陽系。現在在銀河中有一百多個太陽系失蹤了!!??

第三,個人認為,宇宙不是靜止的,是有序運動的。所以恆星也是隨著宇宙大系統的運動而運動,這一百多顆恆星可能運行到更遠的空間,讓你看不見了,你就說它不存在了!一一明天晚上你再看再數,也可能丟失的更多,也可能會找回耒不少。所以焉者何?眼力有限,運動不止。


蠢老漢


現代天文學不論是觀測設備還是記錄設備,較之20世紀和19世紀的天文學已有了長足進步,但天文學家最近卻發現銀河系內有100顆恆星“失蹤”了


上世紀50年代時天文學家拍攝了豺狼座天區內一批恆星,然後在2016年用新拍出來的圖片與其進行對比時發現消失了一顆恆星,如果這顆恆星消失可以用超新星爆發或者自身公轉來解釋的話,最近瑞典天文學家們發現的100顆恆星集體失蹤就不好說了。

在最近一期的《天文雜誌》期刊上,以往記錄在案的100顆恆星已經無法在新的星圖上找到了,如此大規模的恆星失蹤案件尚屬首次,天文學界首先排除了超新星爆發的可能性,因為這種極端天文事件在宇宙中藏不住的,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會第一時間定位它們。



排除超新星爆發導致恆星失蹤後,人們想起了科幻小說中的“戴森球”,這種包裹整個恆星的裝置可以吸收恆星全部的光和熱,然後再把它們變成電能或者其他能源供文明使用,所以這100顆恆星可能是被戴森球包裹住了,所以從可見光波段消失。


再科幻一點的話,國產的“黑暗森林理論”或許也能解釋這100顆恆星的突然消失不見

總的來說天文學界對於這批恆星的失蹤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已經有天文學家“自覺”往外星文明身上靠攏了,如今很多人都有預感,隨著天文觀測設備越來越先進,人類早晚都會從不斷豐富的宇宙細節中找到外星文明的痕跡,可能是本次100顆恆星的失蹤,也可能是從太陽系外而來的小行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