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都是怎樣把流量變成現金的?

鶴遊煙


流量應該針對的是各個平臺上的自媒體從業者,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他們需要的是日活躍用戶數量,日活躍用戶數量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估值的一個重要依據。那麼互聯網公司是如何將這些日活躍用戶數量轉為為現金的呢?目前的互聯網公司變現渠道多種多樣,但常見的無非以下幾種:

廣告業務

正常一開始,互聯網公司為了提高用戶的體驗度,基本都不會插入太多的廣告(前期用戶少,廣告的價格也不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用戶達到一定的數量,且用戶的使用形成一種習慣之後,廣告的業務就開始增加了,比如微信,現在朋友圈的廣告越來越密集,廣告也是各個互聯網平臺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以騰訊為例,2018年騰訊集團全平臺的廣告業務收入達到了581億元,佔騰訊主營業務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以新浪微博為例,2018年微博總營收為17.2億美元,其中廣告營銷收入15.0億美元,佔比近90%(新浪是所有互聯網平臺裡發展最差的一個,坐擁龐大的日活躍用戶數,業務拓展侷限非常有限)。

遊戲業務

如果平臺本身有從事遊戲業務,那麼眾多的日活躍用戶就是潛在的遊戲客戶,通過各類推廣引導吸引客戶的進入,那麼遊戲業務的各類增值重置服務,也會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收入來源之一,比如騰訊、網易。

引流業務

什麼是引流業務呢?比如該互聯網平臺未從事相關的業務,可以與其他公司合作引流,比如抖音引流淘寶、天貓;微信引流京東;微博引流淘寶;百度引流莆田系醫院等等,而且除為外平臺引流還可以為同一個集團內的其他平臺引流。


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並非每個互聯網公司均有從事,但是隻要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很多公司都會有金融服務,比如支付寶、騰訊金融、京東金融、小米貸款等等,金融服務也是收入的構成之一,因為你的平臺有足夠的用戶。

其他業務

其他的業務中也有不少,比如會員收費,如騰訊QQ、各個視頻網站、各音樂軟件等等;比如平臺抽成費用,如各個直播的軟件,主播獲得的打賞收入一般與平臺都是五五分;如滴滴、外賣平臺的抽成;淘寶對於商戶的抽成等等,所以互聯網公司的盈利方式有很多種,但無論哪一種,活躍的用戶數量都是根本,沒有任何的活躍的用戶平臺一文不值。

總結

其實除廣告業務是所有平臺的共性之外,其餘的業務基本都沒有遍及各個互聯網公司,除少數公司外,大部分其餘互聯網公司都是主攻一兩個方向;但是流量為王,如果有活躍用戶數,永遠不用擔心沒盈利的渠道。


鯉行者


其實問這麼複雜,不如簡單地說,流量怎麼變現。

咱們就拿咱們現在可以接觸到的一些簡單的平臺舉個例子。

第一個平臺補貼,拿今日頭條舉例子如果你註冊了作者,不管是視頻還是文章,你發佈的作品有人看,平臺就會給你補貼,文字4-5元一萬閱讀,視頻5-15元一萬播放。如果是原創或者平臺授權的優質作品號,收益翻倍。

第二個付費專欄,我們還是拿頭條舉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有很多內容都是需要我們付費觀看的,就跟我們在app上看電影需要會員一樣,只不過我們是付費給內容的創作者。

第三個商品功能,還是拿頭條和頭條旗下的抖音舉例子,當我們看一些視頻或者文章的時候,會發現底部會出現視頻同款商品的提示,當有人購買,內容的創作者就可以賺錢。

第四個引流到自己的社交賬號上賣產品賣服務,很多人會對你發的作品裡的商品感興趣就會聯繫你,通過你購買。

第五個直接接廣告賺錢





大老Y


我用兩句話來概括,保證您一聽就懂:

第一句:羊毛出在羊身上

什麼意思呢?

就是直接從流量(用戶)那裡變現。

比如騰訊的,騰訊遊戲,QQ,直接從用戶身上收錢。

有人可能有疑惑,我玩騰訊遊戲沒給過錢呀,我QQ不都是免費的嗎?

沒錯,這就是他策略核心的一部分。

那就是以免費吸引儘可能多的流量。

然後,你懂得,只要基數足夠大,哪怕概率小,最後付費的人也很多。

舉個例子,5億人,哪怕其中千分之一付費,付費人數也高達500,000人啊。

隨便一個產品或者服務,比如QQVIP皮膚,VIP空間更多功能。

遊戲裝備,等等。

那個消費可驚人哦。

有些土豪遊戲充值幾十萬上百萬的,即便是小學生,幾百上千也很正常。

下圖是騰訊遊戲的收入,全球第一:

180多億美金!

第二句:羊毛出在豬身上

啥意思呢?

只要流量足夠多,自然會有別的人來為你買單。

大家都知道,百度的其中一個重要收入是啥呢?

莆田系醫療廣告!

用戶單詞點擊999元!

還是多少無知的年齡大的人啊。

再比如,最近被封殺的咪蒙。

頭條文章的一個廣告80萬!

總結一下:

兩種模式: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出在豬身上。

咋樣,是不是通俗易懂?


馮起升


作為一個在互聯網領域工作5年的程序員,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這年頭什麼最貴?流量!!

首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要開一家店,你一定要考慮問題的是啥?沒錯,就是我這家店開在哪?但凡只要是正常人,肯定是會考慮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

現在的中國各行各業的競爭都十分激烈,隨便說一個行業一個品類都有成百上千的商家在競爭。消費者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消費者沒有時間把所有產品的產品都瞭解一遍。那麼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擇你呢?

90年代的時候,電視廣告很火,央視30s廣告費都能破億。為什麼商家會捨得花這錢,原因就在於通過電視廣告,可以增加觀眾對產品的信任。舉個例子,過年回家的時候,你準備買點禮品孝敬爸媽,你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腦白金,而不是其他的產品,為什麼,因為腦白金已經對你潛移默化。


為什麼那個時候的電視廣告能賣那麼貴,因為看電視的人多。

現在是互聯網經濟時代,對於廣大的企業來說,尤其是以互聯網這個渠道銷售為主的企業來說,要如何去推廣自己的產品呢,貼吧火了,那麼就去貼吧推廣。微博火了,就去微博推廣,頭條火了,那就去頭條推廣。這也就是把自己的產品信息發佈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類似與商家在廣場發宣傳單,你沒見過那個商家去森林去沙漠發傳單吧。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錢。

粉絲經濟的背後

什麼是粉絲?拿頭條號舉例來說,有1w人關注你的頭條號,但是每天你寫的文章平均下來有3千的閱讀量,那麼你的粉絲數應該是3000,因為只有3000粉絲和你確認了信任關係。當然我這個是簡單說,真實情況比這個複雜。

把你的頭條號想象成你開了一家書店。每一篇文章就相當於一本書,你這家店每天都有3000人進來看書。這3000人因為經常來看你的書,不知不覺中就會對你進行認可,對你產生了信任關係。之後你說的觀點和一些話就會在你的粉絲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粉絲經濟的背後,其實還是信任和認可。

我們拿頭條的廣告模式來說,頭條的廣告不是按位置,按推薦來收費。它是按點擊量來付費的。比如說你在頭條,經常瀏覽關於化妝品的內容,那麼頭條號就會給你推薦關於化妝品的廣告。因為頭條給你推薦是你關注的領域的廣告,這就大大的增加你的點擊廣告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你購買廣告提供商品的可能性。

你為什麼點開頭條的廣告,本質也是對於頭條的認可和信任。我們會認為頭條推薦的應該不會錯,是可以信任的。就像百度的競價排名,大部分百度的用戶人還是百度推薦的是可以信賴。


一百種變現方法

當用戶對你產生了信任,用戶經常關注你的動態,經常來瀏覽你提供的服務。當然這個用戶量越大越好,即使你提供的服務是免費的,你也能用100種方式來變現。

這裡主要說一下常見的變現方向

1.廣告賺錢,這個是最常見的,幾乎所有流量變現都會用這種方式

2.給用戶特權賺錢,開個vip可以免廣告,遊戲裡面充錢送這送哪等等。

3.賣產品和服務賺錢,這個說白了就是帶貨

4.用戶打賞

常見變現的方向就這幾類,但是變現的方法就自己根據具體情況去思考。


程序猿說說


在互聯網時代,流量即是金錢,流量變現總體來說,有以下幾種途徑:

一.互聯網公司想要把流量變現,無疑就需要進行流量轉化,變成實體商品的交易訂單。將流量轉化為虛擬服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Online to Offline(簡稱“O2O”),打通線上和線下的優勢。

通過打折、提供信息、服務預訂等方式,把線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給互聯網用戶,從而將他們轉換為自己的線下客戶,比如說餐飲、看電影和演出、美容美髮等。以此來獲取更豐富且全面的商家服務的內容信息,更加便捷的向商家在線諮詢進行預售,吸引更多新客戶到店消費。


二.通過廣告合作與投放進行盈收活動。流量的人群畫像,行業集中度越高,流量就越值錢,然後和行業相關的企業達成合作。廣告投可以根據廣告投放效果或是按照投放時長收費。如果互聯網公司自身的流量比較紛繁複雜,用戶類型多樣,可以通過廣告聯盟向用戶智能化推薦廣告,通過用戶的點擊量,來賺取相應的佣金。比如說今日頭條、愛奇藝等app,或是公眾號我們都能看見其植入的廣告內容。

三.又或是關於自媒體、微博大號、意見領袖類等的粉絲流量,針對粉絲的年齡分佈以及喜好,定期策劃推出具有誘惑力或是物美價廉的產品出售,抓住粉絲這一巨大的流量群體所帶來的潛在效益。


四.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來自美國的三位經濟學家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信息不對稱理論”。指的是利用自身優勢,為他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而獲益。並讓回答者在信息出讓中獲益。所以知識付費也成為流量變現的一大途徑之一。


五.如果互聯網公司的流量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且質量較優,後續又不想繼續運營維護,可直接將相關業務流量打包出售給有需求的企業。


以上就是個人總結的關於互聯網公司流量變現的幾點途徑。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吧!


無線端


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變現無非就是三種方式:賣實體商品、賣虛擬服務、賣廣告。

將流量進行轉化,變成實體商品的交易訂單,這個就是電商。例如:京東就是幹這個的,阿里其實都並不算是電商,因為阿里其實沒有買實體商品,阿里的主要流量變現的方式還是廣告,通過對天貓、淘寶的商家提供站內的廣告等等來獲利。

將流量轉化為虛擬服務(例如:優惠券、電影票、電話費),然後我們到實體去體驗,這個就是O2O。例如:美團、攜程等等就是這樣賺錢的,他們都是整合了線下的各種資源,但是通過在線上購買服務,線下進行體驗的方式,從中抽取服務費。

因為有流量,因此進行廣告的投放,這個算是互聯網最傳統的流量變現方式,也算是被應用得最廣的(內容類的平臺都是這樣贏利)。例如:今日頭條、愛奇藝等等,當然,愛奇藝還有一部分收入是會員收入,如果你不想看廣告,那麼你可以成為會員。

當然,遊戲是一個例外,網絡遊戲沒有實體商品,虛擬服務並不贏利,也不投放廣告,主要是通過遊戲道具的收費來賺錢,遊戲道具其實就是破壞遊戲平衡的途徑。

當然,如果你的流量能夠轉化為非常有價值的數據,可以被挖掘和分析並且形成一些指導價值的話,那大數據的應用也是一個可以變現的方式。

當然,大數據的變現方式也就那麼幾種:一種是為你的用戶提供行業層面的數據預測、數據分析的付費服務,一種是為社會層面提供一些相應的指數後,得到一些政府的扶持。

當然,還可以為你的未來業務開展提供一些幫助和決策,不過這個其實算是無形的價值了。

流量的應用方式雖然多種多樣,還是不管怎麼玩,其實還是逃脫不出這幾個方式,現在的中國互聯網,流量可以說已經非常昂貴了,想要再找到一個能夠產生大量流量的應用,難度應該是非常大了。


會技術的葛大爺


互聯網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式有電子商務、廣告以及增值服務等

說起電子商務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淘寶、京東等平臺的業務流程。其他也有一些垂直類的互聯網公司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從而開始電子商務的運營。例如很多女生都愛用的小紅書,以及健身愛好人士使用的Keep。最開始小紅書是一個美妝個護等產品的分享平臺和社區,後來因為人氣的累積,就自己開始運營小紅書商城,各個美妝達人分享的產品可以直接就在商城一站式購買。Keep也是同樣的發展軌跡,現在除了有各類健身的教學視頻,還有自己的網上商城出售各類運動健身器材。

廣告投放是互聯網最傳統的變現方式。互聯網廣告的原理與傳統廣告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廣告的形式變成了網絡上各種各樣的鏈接,圖片,視頻。這裡除了廣告主和承載廣告的流量入口外,還有一些中間商代替廣告主選擇最合適的曝光位置,統一向廣告主收費,向流量入口付費,賺取一定差價。

增值服務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會員類,內容消費類兩種。會員類比如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用戶付費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今年很火的直播和知識付費就屬於內容付費。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把免費的流量,轉化為付費的流量。


獨角獸工場


互聯網四大最掙錢的生意:電子商務,網絡遊戲,廣告,增值服務,本質上都是依託於流量的。 下面會從這四種生意的業務流程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流量是怎麼變成錢的。

1.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主要業務流程就是大家熟悉的去淘寶買東西,網上下單,送貨到家。但實際上除了2C的業務,也有一大塊是2B 的,比如阿里巴巴。服務於這種業務流程的產業鏈,養活了上下游非常多的公司。以淘寶為例,送快遞需要龐大的快遞網絡,催生出大大 小小的快遞公司;開淘寶店需要有客服,需要裝修店鋪的設計人員,而淘寶龐大的出貨量又養活了義烏小商品生產的廠商。在這個鏈條中 的每個人的生存都依賴於消費者對淘寶的訪問,也就是淘寶的流量。

2.網絡遊戲:

網絡遊戲的業務流程更簡單,運營商運營網絡遊戲,玩家在遊戲裡消費真金白銀。這個鏈條中,遊戲首先需要研發商來開發 完成,研發團隊通常包括策劃,程序員,美術設計師,而負責運營遊戲的公司除了運營人員外,也需要有客服團隊服務玩家,搭建和維護 服務器的程序員,負責獲取目標玩家的市場推廣人員,商務人員等。這些工作可以簡單概括為玩家流量的獲取,轉化,和付費。

3.廣告

互聯網廣告的原理與傳統廣告並無二致,只是廣告的形式變成了網絡上各種各樣的鏈接,圖片,視頻。這裡除了廣告主和承載廣 告的各種位置——流量入口外,中間還有許許多多的中間商,他們代替廣告主選擇最合適的曝光位置,統一向廣告主收費,向流量入口付 費,賺取一定差價。這三方構成互聯網廣告的基本玩法——買量,買量買量,實際上買的還是廣告受眾的流量。

4.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的種類很多,粗略的可以分為會員類,內容消費類兩種。會員類比如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迅雷下載的會員等,用 戶付費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內容消費類比如今年很火的直播和知識付費。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把不付費的流量,轉化為付費的流量,從這 個角度上說,網絡遊戲其實也可以算作一種增值服務。 互聯網是一個有著無數節點的複雜系統,這四類生意並不是互相獨立的,這些業務往往都是互相關聯相互依存的。比如網絡遊戲為了獲取 流量需要去買量,要去。去投放廣告,玩家在遊戲裡付費又需要依託支付寶微信等電子商務服務。用戶在網絡上的一切行為的數據都可能 被收集統計,被賣給以他們為潛在客戶的電商,遊戲,廣告,增值服務公司。

互聯網的魅力就在與在這無數鏈條交織的龐大網絡中,無數 的商機與想象力吧。


彈球小姐Lydia


首先,通過投放廣告產生流量獲利。像阿里巴巴集團,它並不屬於傳統的電商,主要還是靠自身的流量,給旗下的淘寶和天貓商家提供廣告宣傳,從而賺取一定的廣告費。打個比方說,現在的抖音很火爆,收穫了一大堆流量,然後你委託抖音官方幫忙給你需要銷售的產品打廣告,你再給抖音官方一些廣告宣傳費,這就是一個流量變現的具體例子。而其他電商平臺基本也是通過這種轉換廣告的方式變現,這也是許多互聯網公司常用的一種變現方式。


其次,將流量變成虛擬交易。像美團啊攜程旅遊等消費平臺,會通過送電影票啊優惠券之類的,吸引你在平臺消費,然後去實體店體驗,從中收取部分服務費。這是通過線上線下優勢相結合,從而達到流量變現的目的,這也是一些互聯網公司值得學習的良好的營銷方式。


再次,交易入口的變現。像現在普及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這些交易入口都是可以獲取一定的手續費的。


然後,搜索引擎的變現。像百度搜索,假如你搜索哪個地方好玩,就會出現多個結果,而排版順序並不是人們投票決定的,而且取決於哪個商家給錢最多。還有類似方式變現的網站,比如58同城,一般像租房、賣房、找工作之類的,排在前三的都是花了錢的主。


最後,一些增值服務。像移動公司經常搞活動,不是送流量就是送話費,聽起來確實非常吸引人。但是,拿到這些是有前提的,會要求你辦理一系列的增值業務,還有一些視頻網站,通過會員免廣告的方式,來謀取利益,細想下來,其實就是偷換概念而已,從中賺取一定的業務費。


總之,流量變現的方式多種多樣,而核心還是圍繞在廣告宣傳上面。


復襄公社


流量變現的方式有很多啊,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比說你在一個人流量特別大的路口有一家店,那麼這個人流量就是這裡所謂的流量,而人流量越大就說明你越有發展潛力,那麼圍繞著這麼大的人流量你可以靠什麼掙錢呢?你可以在牆上貼廣告掙錢、你也可以在店裡買一些衣服、玩具掙錢,這些都是你可以把流量變現的方式啊,因此可以說流量變現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只要一個業務能掙錢那邊他就有機會成為流量變現的方式。

當然這裡面還會涉及到一個問題,並不是說你有流量了就可以隨便賣產品了,這還跟你的流量群體的類型有很大關係,比如說你家店正挨著一所小學,自己的流量群體也就是一些小學生,如果你的是一家空調、洗衣機的電器店,那麼你這不就等於作死呢嗎,所以流量變現的方式有很多,但還是要根據你的流量群體類型進行選擇。

最典型的是我們熟知的流量帝國騰訊,最開始的時候圍繞著QQ巨大的流量怎樣實現盈利,馬化騰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因為當時對於互聯網流量還沒有現在這樣的認識,因此曾經一度馬化騰團隊還差點把QQ賣掉。

不過之後呢,圍繞著QQ用戶群體的特點,騰訊推出了QQ會員體系、開心農場、遊戲等等周邊的業務,也順利的把自己擁有的巨大流量順利變現,但你以為騰訊圍繞著流量變現就沒有走過彎路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比如騰訊的拍拍、SOSO其實最終也都沒有發展起來,因為什麼?除了自己運營商的問題之外,也就是因為自己的用戶群體跟這方面的業務並不完全吻合。

因此來講嘛,流量變現的方式千萬種,但最終屬於自己的也是要跟自己的用戶類型來選擇最合適的方式,不過總而言是目前什麼是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擁有了流量就擁有了一張入場券,也才會有更大的成功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