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橫行歐洲的黑死病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後續是怎麼結束的?

l劉祖德


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其實就是肆虐歐洲的鼠疫,這個其實就是跟那個時候的蒙古帝國有直接的關係,這其實就是一次細菌戰的實際運用,而世界上最早使用細菌戰,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當時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細菌武器,是漢朝軍隊被匈奴軍隊利用水源傳染的一次運用,最後漢朝軍隊識破了詭計並沒有上當。

而最出名的細菌戰就是蒙古帝國西征歐洲的時候,在1345年蒙古軍隊進攻黑海沿海城市卡法,也就是現在的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在進攻這個城市的時候,蒙古軍隊遇到了守城軍民的頑強抵抗,久攻不下最後使用投石機把一些死老鼠投進城中,就是這樣鼠疫就開始在這座城市裡面蔓延開來。

其實在這之前鼠疫其實就已經在中亞地區出現,而蒙古軍隊征服中亞地區後,軍隊中也開始有很多士兵傳染上了鼠疫,在進攻卡法的時候就正式的利用感染有鼠疫的老鼠屍體和感染鼠疫的死人,投入城中,導致了城中大量的軍民死亡,隨後就是長達三個世紀的鼠疫的蔓延,黑死病其實就是瘟疫,三個多世紀造成了接近三千萬的人因為這種瘟疫死亡。

在當時西亞中亞和歐洲地區感染瘟疫最嚴重的,而且當時這幾個地方的醫術非常的落後,完全沒有辦法對付這種傳染病,1892年才真正的發現了鼠疫方面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在這之前的中世紀,歐洲人口因為鼠疫死亡超過三分之一,導致原本人口密集的歐洲在短短三百年的時間裡面變得稀少。

由於人口稀少的原因,導致傳染途徑受到了限制,而並不是所有感染上鼠疫的人都會死,而是不少人因為鼠疫獲得了自己的一種抗體,而中世紀的這次瘟疫,使得歐洲社會發生了改變,從傳統文化慢慢有了科學的萌芽,黑死病的爆發到後來的消失,其實就是傳統轉變到新的開始,科學的萌芽使得歐洲人的意識發生了改變,越來越注意公共衛生,從而瘟疫感染者越來越少,最後慢慢的消失。

而鼠疫其實並不是只有歐洲發生,在我們中國都有發生過好幾次,建國以前清朝末年出現過一次,這次通過對感染者進行隔離和死亡者進行焚燒的方式減少感染源,而在明朝的時候也出現過一次大的瘟疫蔓延的事情,最後通過許多的手段,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讓瘟疫消失,其實就是注意個人和公共衛生,但是這個時候並沒有完全的治療方法,所以現代科學對這種傳染病的效果非常明顯,不得不說進步了很多。


無法超越的足跡


“黑死病”在十四世紀恣虐歐洲大地,引發了著名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這是中世紀歐洲最黑暗的時刻,歐洲文明差一點被摧毀。

一、“黑死病”其實就是鼠疫

黑死病其實就是鼠疫,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旱獺等為鼠疫耶爾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為傳播媒介。黑死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

鼠疫引發中世紀歐洲大瘟疫的起因

一般認為,這場大瘟疫起源於中亞,公元1347年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將瘟疫傳入,之後由亞歐商人傳到歐洲 。首先從意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等地。

蒙古軍隊攻城,經常將鼠疫死者的屍首,用拋石器,投入圍困的城市,造成城內的大量死亡。鼠疫造成的大瘟疫在人口密度較高之處造成大量死亡,鼠疫不論陸路還是海運,都比較利於傳播順暢,疾病又經過海道和商路,擴散蔓延。最終在歐洲引起大爆發,成了中世紀歐洲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二、黑死病造成的恐怖後果

當時中世紀歐洲各地和城邦衛生條件都很差,到處都是鼠類和跳蚤,非常利於鼠疫的傳播,所以瘟疫一經傳播,便無法控制,成燎原之勢,全歐洲都淪陷了。

在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國受災最為嚴重;在歐洲城市中,受災最為慘重的城市是佛羅倫薩,將近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在親歷者薄伽丘所寫的《十日談》中,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

黑死病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更有學者認為黑死病及其造成的饑荒、戰亂造成了歐洲高達五千萬的人口損失。

三、黑死病恣虐的原因

黑死病能在歐洲恣虐數十年,造成數千萬人的死亡,後果如此嚴重主要是這幾個方面造成的。

其一:當時歐洲各國即使是主要城市也是非常髒亂的,老鼠、跳蚤隨處可見,而這些都是鼠疫的載體和傳播媒介,當時的衛生條件基本上人人身上都是有跳蚤的。

其二:黑死病就是鼠疫,但是當時絕大部分歐洲人並不這樣認為,尤其是教會認為瘟疫是上帝的懲罰,反而藉此大搞宗教屠殺,亂上加亂。

其三:由於對黑死病缺乏認識,歐洲人普遍認為洗澡會帶來瘟疫,結果瘟疫的整個過程中,人們都不鼓勵洗澡,結果全身都是細菌和跳蚤,對防治瘟疫起到了負作用。

其四:醫療的落後讓當時流行的治療方法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瘟疫的蔓延,比如芳香療法是黑死病時期的一種最流行療法,尿液和糞便也是醫生建議的治療方法。為了避免犯虛榮心的罪過,人們被勸阻不洗澡和換衣服。

其五:當時歐洲國家眾多,互有戰爭,交戰雙方經常故意向敵方軍隊、土地散播瘟疫,這讓本就慘烈的大瘟疫雪上加霜。

四、大瘟疫是如何結束的?

黑死病導致的歐洲大瘟疫造成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損失,但是黑死病的最終結束與其說是瘟疫被消滅,不如說是巨量的生存條件惡劣的人口的消失讓瘟疫傳播速度最終變緩,人類歷史上那些慘烈的瘟疫一般在造成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損失後就基本開始穩定了,畢竟大批的死者被焚燒,無數村莊連人煙都沒有了,活下來的人大都免疫力強身體自身產生了抗體。

五、鼠疫的發現和防治

導致黑死病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才被發現,而經由鼠類、蚤類傳染的途徑也遲至1898年方大白於天下。14世紀的歐洲人對鼠疫這種烈性傳染病,肯定是很難防治的。

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基本絕跡,只有極個別的病歷。

我們普通人要在生活中多運動,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增強免疫力。避開傳染源。不要到疫區旅遊或活動,避免接觸齧齒類動物,如鼠類、旱獺等;嚴禁打獵、剝食動物,避免處理不明死因的動物。跳蚤叮咬是腺鼠疫的重要傳播途徑,生活中可使用驅蟲劑驅趕跳蚤。若近期去過疫區或接觸了鼠疫患者,事後應隔離觀察9天,若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立即就診。


我家的貓叫皮蛋


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奪走了歐洲三分之二人的生命,全球三億人命喪其手,它堪稱世界歷史上最可怕的瘟疫,那麼它是怎樣消失的呢?

這得說到它的起因,黑死病是老鼠身上攜帶的病毒傳染到人的身體上引起的。症狀為一開始腋下生出淋巴腫瘤,之後大腿後背胳膊陸續生出黑斑,黑斑逐漸擴大,最後全身腐爛而亡。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都非常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教徒普遍認為貓是一種邪惡動物。於是他們呼籲人們捕殺貓,從而導致了歐洲貓的數量急劇下降,老鼠自然猖狂起來。黑死病發生時,歐洲人並沒有認識到是動物攜帶病毒的原因導致了黑死病擴散,就算有人知道也不敢大膽提出來,那時宗教最大。於是歐洲人嘗試其他方式驅趕病毒,他們有的把剛殺死的蛤蟆敷在黑斑上,有的甚至用尿洗澡,還有一些人把中了病毒的人綁起來鞭打,讓他們喊“我有罪,我有罪”,各種各樣的方法都試了,始終不見得有效果。


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種病毒是通過老鼠傳播的時候,他們便採取了以下幾種方式防止黑死病的傳播。

一,不再捕殺貓,人們也逐漸喜愛養貓,老鼠的生機漸漸縮小,病毒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歐洲人開始講究衛生,他們不再亂扔垃圾,一件衣服也不會穿一年這麼久了。他們懂得了如何處理汙水,如何改善環境。

三,病人隔離,村莊隔離,城市隔離。通過這些隔離抑制了病毒的傳播途徑,世界歷史上後來的各種瘟疫也都模仿了這種隔離方法,非常見效。


黑死病是通過這些途徑消失了,但它有沒有被消滅呢?我想沒有。英國也有幾位教授和博士認為黑死病只是暫時蟄伏,環境如果受到重創的話,黑死病很有可能會再次爆發。


如史如畫


1352年,黑死病消失,你以為是人類克服嗎?

不,黑死病是自己消失的,作為中世紀歐洲的夢魘,它是如何消失的呢? 1347年,歐洲、地中海西西里港口,滿載貨物的船隻從黑海駛來,這是當時人們最期待的時刻,可是,這次隨船而來的,不只是香料和胡椒,在它的船艙中帶來的最致命的旅客,那就是鼠疫桿菌。

中亞旅客

發源於中亞地區的鼠疫,順著地中海的貿易航線來到了歐洲,帶來了一場空前災難,爆發於中世紀後期的鼠疫,在歐洲肆虐了四年。歐洲人口損失人口近1/3以上,很多重災區如佛羅倫薩,幾乎人口絕跡,80%以上的人感染黑死病死亡,黑死病並不仁慈,無論男女老少,窮人富人,黑死病都毫不偏袒的收割者著生命。



鼠疫桿菌通常寄生在老鼠等齧齒類動物體內,老鼠百毒不侵的體質,感染的老鼠通常不會馬上死去,老鼠身上的跳蚤吸食老鼠體內的血,鼠疫桿菌進入跳蚤體內,堵塞跳蚤的消化道,飢餓的跳蚤只會瘋狂覓食,所以,人類成為跳蚤叮咬的對象。

歐洲成為病毒滋生的溫床

歐洲的城市建設並不像羅馬時代或者同時代中華大地城市那樣的規劃,中世紀歐洲的環境只能用髒亂差來形容,居民的生活垃圾直接傾倒在自家門口,人們更沒有洗澡的意識。據記載,整個城市只有臭水溝排汙系統。上浮也認為衛生問題是個人問題,沒有公共的衛生設施,同時成為寄生蟲和老鼠繁衍的絕佳場所。

14世紀,全球進入小冰期,溫度下降,老鼠等齧齒類動物食物會減少,紛紛湧入城市。宗教意識等導致醫學的當時形同虛設,最常見的就是通過神職人員讓上帝免除對自己的責罰。

大爆發時期

作為地中海最大貿易城市君士坦丁堡首先淪陷,隨後,沿著他的貿易線路向整個地中海擴散,接著巴爾幹半島淪陷,而希臘向南的航線,將黑死病帶入了北非和中東,埃及、敘利亞、接著是耶路撒冷,同時感染了亞平寧半島,接著法國,西班牙,威尼斯、巴黎、佛羅倫薩幾乎成為了重災區,英吉利海峽也沒能阻擋傳播,倫敦陷落。


絕望之中,人們只能通過鞭打自己,向上帝祈求饒恕自己的罪過,祈求造物主的寬恕,不要再散佈死亡。同時,人們開始尋找責任人,將疾病的傳播和死神的降臨歸咎給猶太人異教徒,認為他們與死神達成了交易,傳播疾病和死亡,對她們實施監禁,抓捕和屠殺。有資料顯示,在美因茨,有1.2萬猶太人被當作瘟疫的傳播者,被活活燒死。

神職人員的大量死亡,人們的精神再無依靠,上帝又在哪裡?整個歐洲都在滅亡前的最後掙扎。

黑死病消失原因

據推測,可能是由於重災區人口損失過快,疾病傳播被阻斷,同時,城市內齧齒類動物大量死亡,加上商業人口流動減少,小冰期導致溫度越來越低,細菌傳播途徑被阻斷,缺少沒有新的宿主,細菌的傳播和蔓延減少,隨之消失,所以這場恐怖的瘟疫暫時停止了。當然,生存能力極強的細菌,在之後幾百年來仍然出現在世界各地,成百上千萬人死亡之後,再次隱藏起來。明朝末期的屬於感染,感染了整個明軍,所以李自成的農民軍才可以指導皇城。

直到近代以來,法國耶爾森通過解剖屍體發現了鼠疫桿菌,耶,弄明白了,從老鼠到跳蚤到人的傳播途徑,瞭解到了傳染源,隨著二戰以後青黴素等抗生素的量產,現在的鼠疫也不再是不治之症。

但鼠疫並不像天花霍亂那樣會被人徹底根處,它會在老鼠等齧齒類不斷繁殖,而徹底消滅老鼠,將會破壞自然界生態鏈,所以人類必須時刻警惕,提防它在卷躲重來。


膏車秣馬a


中世紀黑死病的終結,對策其實就是隔離、清除。

隔離,據說首先出現在意大利的米蘭。當時,在米蘭的三所房屋內發現了黑死病疫情,於是米蘭大主教迅即下令,在這三所房屋周圍建起一道圍牆,牆裡的人不許出來,牆外的人自然也不能進去。

這種對策,對於牆裡的人自然是殘忍的,等於說他們被這個世界拋棄給了死神——但是,在沒有任何醫療手段能夠應對的情況之下,這其實是唯一正確的辦法。正因為有效,米蘭主教的這一方式,迅速在歐洲各國得以推廣。在很多地方,你會發現一些村舍牆壁上划著一個大寫的“P”字,但這絕非是什麼停車場的標示,而是在告訴你:此處為黑死病病人聚居區!而這個“P”字,來自拉丁文“pestis”。在歐洲語言的演變過程中,這個拉丁單詞都演變而成了英語“pest”一詞,意義所指,那就是:瘟疫、黑死病!

在威尼斯這樣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人甚至專門圈出了幾個小島,他們把所有黑死病患者,包括所有出現疑似症狀的人,不論真假,全部送到島上,他們說:你們必須至少滯留四十天,如果在四十天之後,你們的症狀消失了,那就表明你們沒有染病,可以順利歸來。

2004年,後人曾在這個小島之上,挖掘出上千具屍骸,這就是當時所謂絕望四十天的見證。也就是說,實際上絕大多數上島者,都未能安全歸來。一旦被送上島,基本上最終的命運,就是死在島上。

對於這些人而言,威尼斯人很無情,但留在城市裡的大多數市民,卻獲得了安全。英語“檢疫”(quarantine)一詞,就來自這個島上的絕望四十天(quaranta)。

正是這樣做很無情,這些記載都很少見諸大眾媒體。但對於當時的那個時代來講,黑死病其實驗證的,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八個字。黑死病在當時其實是沒有藥物可以應對的,所以能夠活下來的人,他們的存活唯有一個解釋,就是體質不易被這種病毒感染——在一樣的環境之下,面對同樣的病毒,他們活了下來。

換句話說,他們的智商與身體素質,都高於其他人。

而黑死病的另一個結果,是社會體制的更新。我們可以舉個例子,14世紀的英國,也遭黑死病的襲擊,因為人口大量減少,導致了勞動力的短缺。也就是說,地主想要僱傭到合適的人手,就要給他們支付更多的工資,要給他們吃新鮮蔬菜和鮮魚鮮肉,更重要的是,不能再把他們當作農奴,而要採用把地租給他們的所謂”自耕農“模式。

更進一步說,因為黑死病,一部分農民甚至不再願意耕田,他們覺得養羊的收益會更高,一旦黑死病再襲來,他們甚至可以驅趕著羊群離開,這樣損失也會小很多。

由此,羊的生意成為英國的新寵。隨後更是因為太多的羊毛,催生了羊毛紡織業的革命,即所謂”工業革命“!

當然,一樣是鬧黑死病,各國的反應也各有不同,但以國家的力量實施隔離、清除,是最主流的措施。也正是因為這些措施,西歐各國,最終先後走出了黑死病的魔掌籠罩。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所謂黑死病其實就是鼠疫,14世紀傳入歐洲以後,因為歐洲人惡劣的生活習慣和糟糕的醫療條件而大爆發,幾千萬人因此而死。而最後結束原因是因為死的人太多,降低了人口密度,加上倖存者多少有了些免疫能力,才最終得以終止。

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主要由老鼠和跳蚤船舶。據說是蒙古人在1347年攻打意大利商人控制的克里米亞半島港口城市卡法時,因為無法破城,為了洩憤而把感染了鼠疫而死的屍體用投石車扔到了城內。結果引發了城內爆發鼠疫,並迅速隨著逃難的人群而蔓延到黑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

法卡的意大利商人倉皇逃回意大利,再次把帶著病菌的老鼠引到了意大利。隨即隨著商隊和老鼠們的活動,鼠疫在歐洲大陸迅速蔓延。自羅馬滅亡以後,歐洲的城市建設非常落後,公共衛生條件很差,城市內垃圾成堆,這有助於老鼠活動。

而且由於當時醫學條件落後,人們並不瞭解鼠疫的發生原因,反而認為洗澡會導致皮膚毛孔打開,感染病菌,於是減少了洗澡的次數。惡劣的個人衛生習慣導致跳蚤滋生,反而加劇了鼠疫的傳播。

另外當時也沒有什麼治療鼠疫的方法,傳統的放血療法等醫療手段對於鼠疫毫無作用。當然,由於醫護人員經常和患者打交道,很快大批醫護人員也被傳染死亡,因此很快連這種毫無效果的治療手段都無法進行了。

鼠疫的快速傳染,讓很多城市成為死城。不過隨著大批居民死去,城市的人口密度下降,有效的減緩了傳播速度。加上此時人們發現通過隔離患者、焚燒屍體可以阻止鼠疫傳播,剩下的人逐步有了一些抵抗力,所以鼠疫最終慢慢偃旗息鼓,不過此時已經有幾千萬人喪命。


不沉的經遠


十四世紀黑死病,太過殘酷,用屍橫遍野來形容絕不為過。受災最嚴重的意大利佛羅倫薩,竟然有80%的人死亡。

總共,在歐洲死去了2500萬人,全球高達5000萬人左右。

問題來了,這個瘟疫橫行的時間在1347--1353年,之後,如何結束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西方的防疫病專家和歷史學家們爭論不休,到現在都沒有個完全定論。但,事實就是如此,病人從多到少,最後沒有了。

總結原因,大體上是這麼幾個。

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

看到題目,大家就知道這是免疫專家們的論點。在他們看來,扛不住鼠疫的,就是身體比較弱的,都在鼠疫中自然淘汰了。

而沒被傳染,或者傳染了沒有死去的,說明身體條件不錯,抗住了鼠疫,並且身體的免疫系統對這類鼠疫有了預防。這類人的後代,因為基因的遺傳作用,對同類鼠疫的抵抗能力更強。

一句話,這是自然界的法則,適者生存。不適應的人都死去了,留下來的都是適應的。因此,瘟疫逐漸結束。

衛生習慣的改善

以前中世紀的人們,飲用水被極大汙染,大部分人並沒有養成注重清潔的習慣。

黑死病的教訓,讓人們對於生活環境有了重視,沒有燒開的水,喝的人少了。對於肉類的攝入,變得謹慎多了。勤洗手、勤洗澡的人變多了。喝酒的人也變多了,眾所周知,酒精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因此酒在那個階段成了人們非常重要的飲用選擇。

一個又一個衛生習慣的建立,讓疾病的傳染急劇下降了。

有組織的對待黑死病人

隔離這個詞,並不是現代人發明的,也並不是現代人獨家用的。

中世紀大瘟疫的中晚期,就開始有集體性的如此對待黑死病人了。

這時的隔離,有這麼幾重意思。

首先是隔離黑死病人,讓其不能參與到公眾活動當中。這時,如果病人抗不過去了,就死了。如果扛過去了,那是可以重新回到大家懷抱的。

其次,隔離,是要和死人隔離,每個黑死病的屍體必須進行焚燒。然後再進行深度埋葬。如此一來,傳染源會大大減少。

第三,保護水源,捕殺老鼠,集中老鼠等的糞便進行集中處理。

如此,三板斧下來,傳染情況得到了控制,疫情慢慢消失。

綜合來說,黑死病的消失,主要原因就是這三個:一是可能的自然選擇,二是衛生習慣改善,三是有組織的進行隔離對待。


藍風破曉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從1347至1353年,在短短的六年時間裡,就迅速造成了約2500萬人死亡,這個數字是非常恐怖的。這次集中爆發,使歐洲的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一以上,使原本就很黑暗的中世紀,變得如地獄一般。而此次的集中爆發,只是第二次世界鼠疫大爆發的一部分,這次鼠疫在全世界範圍內,延續了七十多年。

鼠疫的傳播途徑有很多,包括鼠蚤叮咬、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消化道感染,其中最主要的傳染方式就是鼠蚤叮咬和呼吸道感染這兩種方式。而這次大規模黑死病的消減,也必然與此相關,雖然至今尚無定論,但大多數猜測集中在人類自身免疫的建立和傳播途徑的截斷等幾個方面。

第一點,人類自身免疫系統的建立

鼠疫流行和消退也符合鼠疫的流行病學特徵,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人體自身免疫的建立。無論是爆發在動物中的惡性傳染病,還是爆發在人群之間的傳染病,這些傳染病的爆發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爆發的時間節點都是這一物種的數量眾多,生態系統承受壓力巨大。

所以在爆發鼠疫或者其他傳染病時,這些過程都可視為自然調節,是自然為了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而進行的自我調節作用。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以滅絕某一物種為目的,而是以減少種群數量為目的。所以瘟疫的爆發就成為了對這一物種優勝略汰的自然選擇過程,而歐洲中世紀大瘟疫就屬於此類。

在這次大瘟疫集中爆發的過程中,在最初從人口密集的城市爆發,大量身體虛弱的人最先倒下,身體強壯的倖存者這類人是自然初次篩選留下的人。但隨著疫情的嚴重,原本身體強壯的人,以感染了鼠疫,雖然其中有人死去,但是其中的大部分人的身體通過與鼠疫鬥爭,活了下來這些人就擁有了免疫。

這些建立起了免疫系統的人群,是這次鼠疫中的倖存者,也是鼠疫的免疫者,就有很好的阻斷效果,從中防止了鼠疫的傳播。就和現在預防傳染病給兒童接種疫苗一樣,當人群中攜帶抗體的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傳染病就無法在人群中爆發。只不過我們現在是接種疫苗,當初的歐洲只能靠“上帝”,挺過來了,也就有抗體了。

第二點,生活習慣的改變

在中世紀的歐洲,雖然當時的科學認知水平,還不知道黑死病傳播的途徑與爆發的原因,但是人畢竟是高度智慧生物,會在與瘟疫抗爭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在與瘟疫鬥爭的數十年時間裡,人們逐漸發現了瘟疫傳播的特點,發現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對於瘟疫傳播的推波助瀾。

在中世紀的歐洲,由於教會的影響,當時的人民個人衛生情況比較差,同樣也帶動著整體生活環境的髒亂。個人衛生差,就給了病原體侵入自身的機會。而生活的環境髒亂,就給了病原體宿主生存環境,使老鼠和跳蚤大量滋生,給了病原體傳播的環境。

而且當時的歐洲也非常不注重飲水健康,城市中的生活汙水常常汙染飲用水源。而我們先民早就掌握的挖井取水的技術,在當時的歐洲並不廣泛採用。井看似簡單,但是井在地下,水流過砂石層的過程,卻變成了一個天然的過濾過程,使水變得乾淨。但歐洲此時卻還在飲用著自己汙染的地表水源。

隨著瘟疫的爆發和延續,人們開始逐漸注意到了保持衛生的重要性,不在和以前一樣不換衣服不洗澡。隨著瘟疫造成的財富集中,人們的生活變得富足,換洗衣服和完善市政系統,變得很普遍。雖然水井依舊沒有普遍,但是他的替代者啤酒等酒類,開始普及,相當於完美的替代了被汙染的水。

第三點,人為隔離與自然隔離

傳染病之所以稱之為傳染病,就是因為其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是這種傳播是有前提條件的,也就是傳染者與被傳染者之間,必須有密切的聯繫。在歐洲中世紀瘟疫爆發的過程中,人們也開始逐漸注意到這一點。

每當一個地方出現一個感染者之後,其周圍的人會迅速的也染上這種病,來看望他的親戚朋友也會得病。當這個人病重去世後,為他入殮的人,與他擁抱告別,參加他葬禮的人,都會出現新的感染者,而其他人,遠離這個病人的居民,卻安然無恙。

所以人們意識到與病人隔離,與疫區隔離的重要性。雖然當時的隔離手段很簡陋,就是將生病的人關進一個集中的房子,通常還在房子的外面築起高牆,當然這些人的死活就沒人管了,雖然很殘忍,但是在當時的醫療衛生條件下,只能先為健康活著的人考慮了。

有了人為經驗積累而進行的人為隔離,當然也有自然控制狀態下的自然隔離。上面說了,瘟疫的爆發其實是自然篩選控制生態平衡的過程,需要以高密度人口為基礎。這場瘟疫,延續數十年,造成幾千萬人死亡,歐洲的不同地區,損失的人口在20%-80%之間。人口密度迅速降低,傳播的幾率降低,瘟疫自然得到了控制。

歐洲中世紀瘟疫,在人類與病魔抗擊的過程中,雖然自然力量一直佔據主導地位,但是人類也在抗爭之中不斷地積累和成長,對抗傳染病的經驗越來越多,對抗傳染病的能力也越來越強。直至今天,自然淘汰的機制依舊會複製,但是我們人類的對抗的力量也在不斷地增強。

以上為狼君個人見解,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我是狼君,喜歡狼君的觀點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加關注


狼君歷史


問題描述:14世紀橫行歐洲的黑死病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後續是怎麼結束的?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瘟疫之一,爆發於1347年-1351年,患者在發病後,會出現很多出血點,然後變成黑斑,長則四五天,短則數小時,便失去生命。黑死病對歐洲社會產生極大的衝擊,社會經濟崩潰,食品匱乏,物價飛漲,道德敗壞,教會崩潰,政府癱瘓。拿英國為例,黑死病前夕,英國總人口在 400~500 萬之間 ,黑死病過後下降到 250 萬人,比英法百年戰爭的死亡數還多。

那麼,黑死病是什麼?怎麼出現、傳播的?

泛泛地說,黑死病就是鼠疫,鼠疫桿菌。但細分下來,並非一種鼠疫,而是三種,分別為腺鼠疫、肺炎鼠疫和敗血症鼠疫。三種鼠疫以混合的形式傳播,使病毒的破壞力極大提升,死亡率高、反覆性強、傳染性強。

腺鼠疫

跳蚤吸取了攜帶鼠疫桿菌動物的血後,再叮咬人時候,病菌便注入人體內,使之感染。鼠疫桿菌會攻擊淋巴系統,造成腹股溝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細菌從淋巴轉移到肝臟、脾或大腦,使病人突體溫上升、嘔血便血、產生幻覺。發生於黑死病流行初期主要為腺鼠疫傳播,潛伏期為2-8天,死亡率約為50%。

肺炎鼠疫

這種就比較猛了,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原發性還是跳蚤傳播,續發性則通過空氣傳播。人類通過呼吸,將空氣中帶菌飛沫吸入肺部,就會被傳染。當時的倫敦人畜共處一室,五、六個人擠在一張床上,這種人群密集的環境中,極易被感染,被感染後,器官衰竭、呼吸困難、紫組、血痰,數小時就有可能死亡,死亡率90%。

敗血症鼠疫

鼠疫桿菌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中,引起體內腔道、皮粘膜出血,出血性休克,心力衰竭。潛伏期二十四小時,死亡率100%。

腺鼠疫、肺炎鼠疫和敗血症鼠疫,這三種鼠疫一個比一個猛烈,但最開始只有腺鼠疫傳播,接著才是續發性肺炎鼠疫與敗血症鼠疫,然後大規模傳染蔓延就開始了,呈現的特點是範圍越大,破壞力越強。

黑死病的傳播來源

有兩個觀點。一、黑死病起源於中國,並沿著商隊貿易路線傳到中東,然後由船舶帶到西歐。

二、黑死病起源於蒙古,隨著蒙古帝國的軍事和貿易擴張,向西穿越中亞到達中東和地中海。據說在1346年,蒙古狂揍歐洲時,曾把生病患瘟疫的士兵屍體直接用投石車拋到城裡,讓歐洲人極其驚恐

如此可怕的瘟疫是如何結束的?

在當時的歐洲沒有藥物治療黑死病,當時的歐洲人對黑死病的認知很不全面,教會的 “天譴說”成為社會的主流認知,教會帶領人民開展各種懺悔、禱告和宗教儀式,當然,沒有任何用處。民間還有薰香驅毒,多吃水果,少吃肉等各種無效的努力。所以黑死病持續肆虐了好幾年之久,反覆流行,反覆爆發,每一次都帶走一大波人。

在後期,歐洲人實行了最嚴格的隔離制度,患者隔離、村莊隔離、貨物隔離,死者第一時間掩埋處理,將病原體儘可能隔離開來,這種方法有效的阻止了黑死病的傳播,再加上人們的免疫力逐漸增加,實際上挺不住的都死了,剩下的都是硬生生挺過來的。逐漸的,黑死病就被控制住了。

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謝謝您的閱讀!


弘毅說歷史


黑死病是歐洲人心中的一個噩夢,死了上千萬人,至今仍有!中國2014年都發生了一例。

中世紀時期是歐洲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而黑死病的爆發又使其晚期被稱為“中世紀最黑暗的時代”。當時那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30%的人死於黑死病。


瑞典病理學家福爾克·漢申說“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這場席捲歐洲的瘟疫在歐洲步出中世紀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衝擊了中世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涉及面之廣、死亡人數之多,堪稱空前絕後,這場生態災難帶給歐洲的悲慘後果,成為中世紀黑暗的另一個寫照,並由此引發了宗教信仰、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的危機,進而引發了一系列深刻的社會變革。

黑死病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一個噩夢,是人類歷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黑死病開始於十四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或中亞,隨後傳入歐洲,開始在全世界肆虐。黑死病造成全世界7500萬人死亡,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達到4000萬左右,差點就摧毀了整個歐洲。

黑死病的一種症狀,就是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對於那些感染上該病的患者來說,痛苦的死去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


在十四世紀中期,黑死病從中亞地區向西擴散,並在1346年出現在黑海地區。它同時向西南方向傳播到地中海,然後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並傳至波羅的海。約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經傳到英國和愛爾蘭,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羅的海地區的國家和俄羅斯。只有路途遙遠和人口疏落的地區才未受傷害。

根據今天的估算,當時在歐洲、中東、北非和印度地區,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的人口因而死亡。許多城鎮因此人口大減,上至領主下到農奴都不能倖免,而這些人都對社會都有一定價值,他們若非從事農耕便是其它工作,一旦他們移居到城市,就會加速瘟疫的傳染。黑死病盛行的後期,由於肥皂的發明,使其感染幾率下降,最後直到滅絕.目前有黑死病病毒僅在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的實驗室存在。


黑死病是歷史上最為神秘的疾病。從1348年到1352年,它把歐洲變成了死亡陷阱,這條毀滅之路斷送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總計約2500萬人!在今後300年間,黑死病不斷造訪歐洲和亞洲的城鎮,威脅著那些劫後餘生的人們。儘管準確統計歐洲的死亡數字已經不可能,但是許多城鎮留下的記錄卻見證了驚人的損失:1467年,俄羅斯死亡127000人,1348年德國編年史學家呂貝克記載死亡了90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數字高達1500人!在維也納,每天都有500-700人因此喪命,根據俄羅斯摩稜斯克的記載,1386年只有5人倖存!

黑死病去哪了?

黑死病不是被消滅的,它是自己突然消失的。

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專家、歷史學家長期爭論的問題,直到現在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但通常認為與當時西歐各國家有組織的集體性抗黑死病行動有關。在這些行動中,隔離是最有效的手段。

黑死病是指從13世紀一直持續到17世紀的歐洲大瘟疫,因患者晚期的皮膚會因皮下出血變黑而得名。它在14世紀中期殺死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歐洲人。也是在那個時期,各個西歐國家先後開始採取集體防疫措施。從最早的各個國家自顧自的到國際間相互合作。這些措施最有效的就是嚴厲的隔離制度:患者隔離、村莊隔離、往來人員隔離、往來貨物也隔離。每個國家的隔離都舉全國之力全力而為,從國家機構到宗教,到平民百姓,最終,在1656至1721年間,西歐諸國就先後走出黑死病的陰影。



但當時的西歐人並未發明出醫治黑死病的藥物,對這種疾病的起因和傳播渠道也不清楚。

現代通常認為,黑死病是由鼠疫引發的,是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黑死病是當時歐洲幾個鼠疫的統稱:鼠疫,肺鼠疫和敗血性鼠疫 。

現代科學認為黑死病病毒已基本滅絕,但鼠疫卻仍然是有發生。

我國1935年瀋陽康平曾暴發鼠疫,致78人死亡。

2014年,甘肅玉門市還發生一例鼠疫病例,患者已死亡。

現在,黑死病是鼠疫的別稱。

還有更多爆款回答,如:胡雪巖臨死前說“白虎勿近”白虎是什麼?西遊記女兒國真的有嗎?青樓女子生活?日本“帝銀事件”?阿房宮有多大?“試婚格格”是什麼?等有趣的歷史問答?請關注@鑑史以明志 ,帶你瞭解歷史的故事。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9834126097271423"}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