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能不能有一番作為?

我的名字長度有3釐米


孤獨的人能不能有一番作為,這個觀點可以從不同的層次去闡述。賈平凹說過“生命是孤獨的旅程”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旅途中的孤獨者,我們都要為自己的人生去奮鬥。

一、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是孤獨讓一個人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和別人在一起,我們總處於社會狀態;只有在孤獨中,我們才接近自然狀態。

孤獨是自己走向自己。當我們不用被迫與他人對話,才有時間與自己對話。

社交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外在價值,但孤獨卻能塑造一個人的內在價值。

超拔的人,以孤獨來成就自己,達到生命的飽滿。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孤獨,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孤獨是一種最本質最昂貴的自由。因為只有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不能享受孤獨的人,不配擁有自由!

杜拉斯說:“一本打開的書也是漫漫長夜。”

莊子的書,就是孤獨的暗夜之中,大聲唱出的一首自由之歌。

白落梅說:“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其實,享受孤獨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享受孤獨,與世俗相處

二、莊子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莊子的精神境界高,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同時莊子並不是隱士,而是混俗人間,藏身於人群中。

莊子釣魚,看魚兒游來游去,能感受到魚的快樂;一段時間以編草鞋為生,有時窮得去借糧食,卻不妨礙他的快樂和自足。

享受孤獨,最能體現莊子的精神在俗世生活中的歷練。

享受孤獨,是清淡恬然的歡愉,與物質無關,與利益無關,它應是一種心靈的修行,無需豪情壯志,卻需豁達之心;無需禁慾絕俗,卻需冷靜自持;無需歸隱山林,卻需淡泊名利。

莊子把心靈自由看得比名利地位要重要得多。

當楚王派使者來邀請他擔任楚國相時,莊子正在釣魚,對使者他講了一個典故:一隻龜死後,它的屍體被放在廟堂之上,受人祭拜,尊之為“神龜”。

莊子問兩位使者:“對這龜來說,是死後留下屍骨讓人崇拜好呢,還是活著在泥水裡撒歡好呢?”

兩位使者說:“還是活著在泥水裡撒歡好!”莊子說:“你們回去吧,我也選擇在泥水裡撒歡!”

享受孤獨,順人不失己

莊子講了一個“虛舟(空船)”的小故事:

有一方舟在渡河行進,突然被一條船撞上,方舟上有一個脾氣暴躁的人,立即向撞來的船高喊著要對方迴避,一呼不聽,再呼不聽,到了第三次呼喊時,便罵聲連連,就在此時卻發現撞來的船上,竟然空無一人,不僅罵聲停止,而且哈哈大笑起來!

人如果能像虛舟那樣在世上遨遊,就不會觸犯任何人。

三、莊子說:“唯至人乃能遊於世不避,順人而不失己。”

如果我們懷有一顆自足的心,順人而不失己,不有待於外物,那麼就像小船一樣,雖然幾番風浪,卻不會沉下去,在風平浪靜之後,仍然可以保持著本來的狀態漂浮在水面上,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將狂風暴雨都容納進內心,卻不為之困惱和苦悶。

享受孤獨,是一種心境,“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不過分嚴苛,也不過分放縱,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一切。

享受孤獨是一種姿態,是一些人行走於紛繁世間的姿態,不急不緩,享受一季花開的明媚,守候一季飄雪的純澈;不被浮名矇蔽雙眼,不讓虛偽遮住心靈。他們謙恭,溫雅,與世無爭,但他們有傲骨,有鋒芒。

享受孤獨,與造物者遊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時間的長河裡,在浩瀚宇宙中,作為個體的人,在這時空裡卑微如塵土。

我們生在世界是孤獨的。這孤獨是多麼強大的存在,它不屑於成為你無病呻吟的措辭,而是你頭頂之上籠罩萬物的蒼穹。

這孤獨是上天的賞賜,不會帶來什麼,貌似也不會帶走什麼,但卻在那驚鴻一瞬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偉大與荒蕪。

四、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認為,人作為一種超越性的存在,必須突破自身侷限,視死生為一途,和宇宙融為一體,才能獲得絕對自由。

莊子說,“在上與造物者同遊”“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莊子的“道”是宇宙生命的標記,歸根到底是人的心靈在自我超越中所達到的最高的存在狀態。這種狀態不是純粹主觀的,而是主客、內外合一的,因而才是自由的。

所謂絕對自由就是與“道”合一,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這種自由的獲得,靠的是生命體驗而不是客觀認識。


一棵小草兒


往往天才都是孤獨的,因為理解他們的人很少。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時,家國臨受存亡之際,還得表現的唯唯諾諾,這是何等孤獨!

愛因斯坦撰寫相對論論文的時候,每天還是按部就班的做著文員,這麼高深的理論幾人能解,這是何等孤獨!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當世被稱作歪理邪說,驚世學說難以明世,人卻被活活燒死,這又是何等孤獨!

所以,有時候孤獨並不是成功的絆腳石,它更像你午夜伴讀的一盞青燈,讓人安靜,讓人堅定。


冬日沁雪


其實世界上很多事都是孤獨人幹成功的。凡高孤獨地成為著名畫家,貝多芬孤獨地完成”第五交響曲”,曹雪芹孤獨地寫出《紅樓夢》,路遙孤獨地寫出《平凡的世界》,許多世界級的科學家孤獨幾十年搞發明創造。

關健要有信念,心不能死。認準的事絕不放棄,一條路走到底,光明終將會呈現在眼前。必須做好流汗吃苦的準備,必須要有堅強的毅力,絕不言敗的精神,最終才能有所收穫。

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碌碌無為,胸無大志,灰心喪氣,隨波逐流。孤獨是動力,可以排除一切外在干擾,專心致志從事你的工作,全神靜氣進行思考。孤獨可以讓你置身塵世之外,旁觀世界,看見他人無法知曉的事物,所以孤獨為我們擦亮了眼睛,讓我大膽地探尋未知世界。





贊讚的爺爺1


好像陳果老師講過: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群歡是整體的孤獨(大意)。

孤獨是一種個體現象,與能不能有作為無關。

但確實是一個人的狂歡,有時更能幹成大事。因為孤軍奮戰,不存僥倖;因為孤身一人,浪跡天涯,無牽無掛;因為孤膽,百鍊成鋼;因為獨立,寵辱不驚,貧富不動,生死不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夏雨風


孤獨的人是大智慧的人,他經常關注遙遠的事情和思想。

遙遠的包括過去的和未來的。

過去的包括大的歷史和個人成長史。

未來包括對人類或國家憂患意識,包括自己當下的種種善惡不分、良莠不齊給未來種下的隱患。

孤獨的人更重視精神的飽足和清潔度。

孤獨的人會有一番作為,因為他是可靠的,有原則的,不願意被世俗的泥淖汙濁的。


老僕人洪


孤獨的人可以更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比如畫畫,書法,手工藝,寫作等等都是需要一個人靜下來去完成。

孤獨的人有更多與自己相處的時間,可以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他更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賦,創作方面靈感會更多。

孤獨的人大多是嚴格自律的人,超然物外的人,這樣的人因為心無旁騖,做事時能心神合一,自然達到理想境界。為人低調謙虛,往往不鳴則己,一鳴驚人。



素心慰然


所謂孤獨我認為真正的孤獨就是親人或朋友都離你而去,即便沒有離開你,但是也很少來往,得不到情感上的寬慰,終日鬱鬱寡歡,有的是人情事故的因數,有的是個人不合群的的性格造成的。一般都是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就會頻繁使用孤獨這個詞了,如果年紀輕輕的就感覺自己特別的孤獨,那有可能在生活與心智方面出了問題。要說孤獨的人能不能有一番作為,這還真不好說,孤獨的人在不孤獨的時候不一定沒有一番作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著名畫家.梵高.的後半生是多麼的孤獨甚至悽慘,你不能說明這個世界級的畫家沒有作為吧!我認為作為不作為與孤獨沒有太大的關係。




一輪明月不正午


孤獨的人都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會將一個人打磨成為生活的強者。孤獨的人意味著大多數時候踽踽獨行,獨自承擔起責任,面對未知的前路,不能畏懼,不能怯懦,並且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能夠身體力行,從容自在。孤獨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品行。


某亦可


孤獨是一種感受,或者是別人對你的一種感受。

高處不勝寒

很多智商高的人,都倍感孤獨,沒有世間少有人能夠理解他們。

但是他們自己,也許很享受孤獨,因為沒有人打攪,所以可以專注于思考,專注於自己的失業。

不能否認,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自己非常孤獨的時刻,都有自己孤獨的一面。

所以你問,孤獨的人,能否有一番作為?我覺得,有一番作為的人,都是孤獨的。能夠看破真理的,往往只有少數人。


姿色蔓延


佛的作為,還小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