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大牛們為什麼離不開手寫日記?

“沒有寫日記習慣的成功者,就好像一位沒有攜帶航海圖,而繞行世界一週的人。”掀起日本“晨間日記”革命性習慣風潮的佐藤傳,對日記有著如此的經典總結。作為一位通過早起手寫日記來實現每日內省、進而指導一天行動的名企培訓師,這句話顯然形象展現了他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劈波斬浪”時,日記對於他自身起到的巨大作用。

在一切都無限趨近電子化的今天,手寫的一切似乎都顯得復古而稀有。當我們通過打開手機拍張照片、或在便籤APP上輸入幾個關鍵詞就可以完成隨時隨地的記錄時,鄭重地坐到桌前,翻開筆記,一筆一劃把當日計劃或感受寫在紙上的這種行為,不禁讓人疑惑是否有些不夠高效。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針對這個疑問,一些堪稱“最有效率人士”的世界級大牛們以自身為例給出了回答。他們在各自的職業領域實現了巨大成就,每天完美處理了數不勝數的棘手事件,卻在講述自己成功的原因時,把它歸功給了記日記的習慣——

股神巴菲特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而他每天離不開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筆記本上手寫下當日要完成的任務。作為一個不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巴菲特認為記日記幫助他在幾乎所有事情上理清了思路——無論是一筆筆獲利豐厚的投資,還是高效率的常規工作;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股神巴菲特

維珍集團的創始人和所有者理查德·布蘭森爵士也是如此。在中學時患有閱讀障礙症的理查德,從那時起就把筆和本子作為必備物品隨身攜帶,以便隨時把閃現在腦海中的靈感以文字形式留存,並把該習慣堅持至今。對於手寫日記,他有一句充滿感慨的評價:“維珍集團最成功的的一些公司都誕生於偶然的機會——如果我沒有打開筆記本,這些公司永遠不會出現”

同樣的例子還有來自英國的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亞當·傑克遜(Adam J Jackson),他同時身兼企業管理者、作家、演說家等多重身份,並在自然健康研究領域有所建樹。全球飛來飛去出差、和不同的人會面、帶領不同團隊協作等等,都是他的工作常態。曾有一度,亞當自己對這樣忙碌的生活也感到十分迷茫,他發現不再有時間去審視自己的人生方向,漸漸被工作所奴役。而手寫日記終結了這種糟糕的人生迷境,讓他最終在上述領域踏上了成功之路。

為了幫助人們走出低效而隨波逐流的生活,亞當·傑克遜把他的手寫日記經驗總結在了《手寫人生:改變焦慮、抑鬱和悲觀的習慣》這本書中。

他使用大量的科學論證及事實案例,向讀者展現了手寫日記對優化人生各方面的作用;同時給出簡單易行的手寫日記技巧,讓每一位打算嘗試本書觀點的人,都能馬上開始行動。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這是一本啟迪之書,也是一本策略之書。梳理夢想,積累收穫,實現目標……翻開《手寫人生:改變焦慮、抑鬱和悲觀的習慣》,無數的實用乾貨會讓你重啟對手寫日記的興趣,並最終為你的人生帶來向上的轉變。

手寫日記,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成功術

如果把人生視為一個超級項目,那麼手寫日記在提升該項目不同環節的成功率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功效:

明確你的目標

每當年終歲尾,“年初制定的目標果然成了flag”,成為很多人一句無奈的自嘲。而如果詢問那些將目標拋在腦後的人,當初是否有把它們認認真真寫在紙上並時常翻看時,答案通常也是否定的。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這是一個在我們身邊反覆上演的案例,心理學家則通過實驗對此作出了相應的科學論證。加州多明尼大學的蓋爾·馬修教授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他招募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267名參與者加入實驗,並將他們按照不同程度的目標記錄程度分組。程度最低的第一組只停留於在腦中思考目標這一步;而程度更高的組別則要將目標列出來,並加入“制定行動計劃”、“與朋友共同見證目標實現進度”等動作。四周的實驗結束後,結論清晰確鑿地顯示,所有寫下目標的組別,其目標達成率都遠遠高於第一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成功人士的筆記本上,常常列滿了他們不同週期的目標與渴望。所謂成功,就是“逐步實現一個有價值的想法。”而首要一步,就是通過書寫讓自己與它們在紙面“坦誠相見”,為有朝一日實現它們做好準備。同時每次回顧時,包含在筆跡中的當時寫下該目標時志向滿滿的情緒,也將重新被喚起,而這是敲擊鍵盤永遠無法實現的。

鞏固你的信念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相信每年春節長假開始前,各家公司都會召開自己的年終總結會議。針對上一年度業務上的成績與不足進行反思,把那些必須改進的部分指出來,剖析沒有達成年初目標的原因。其實對於個人來說,這樣的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手寫日記就是一種最佳的覆盤工具。這是由於每次以書面形式的覆盤,都相當於對實現目標的信念的一次鞏固。

手寫日記的過程中,紙筆調動著左右腦的活動機制。由於不再有輸入法的聯想記憶或搜索引擎的關聯查詢來代勞思考,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專注於正在書寫的事情,進而就可以將目標更牢地綁定在意識中;另一方面,覆盤工作中的成就,也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形成內心對目標的認同感,從中收穫衝破阻礙的勇氣。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這同樣有來自科學研究的佐證。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一項面對募捐人員的實驗發現,通過每天寫下自己當日工作給他人帶去了哪些影響,募捐人員在實驗持續的兩週時間中工作效率翻了近三成。這是因為他們在記錄後感到了更多鼓勵與動力。

掌控你的時間

翻開上文所提到的理查德·布蘭森爵士的筆記本,一張張分門別類的待辦清單非常醒目。大到維珍集團準備進入的一個全新產業,小到今天要在推特上發佈什麼主題的一條信息,他都會認認真真地寫進去,並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每完成一項就在前面打個對勾。這便是理查德總讓人感覺,他擁有比別人多兩倍的時間去完成眾多目標的秘密。

可能有人會說“我也有把要做的事情寫在便籤上的習慣啊。”但是這種零碎的目標記錄卻對全日整體性的時間管理並沒有幫助,甚至當這張小紙片被扔掉後,他曾經的主人就會忘記為了上面的事務足足花去了2個小時。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本書作者更為推崇的,是每天挑選一個集中的時間點,拿出幾分鐘,全方位考量自己的當日待辦事項,簡潔地統一按照優先級列在日記本的一頁上,並在完成每一項後都對其予以確認。這樣不僅讓人可以以日為單位調配自己的時間,讓做事更有條理;同時,也會定期給大腦形成正向的反饋,讓人清楚看到時間被花在了哪些地方。

每天15分鐘,輕鬆掌握助力人生的手寫日記法

講了這麼多手寫日記的好處,相信你讀到這裡一定會問,手寫一本對自我有幫助的日記,應該如何開始呢?

全球表達性寫作權威專家詹姆斯·潘尼貝克教授有這樣一種觀點:“寫作沒有正式的方法,沒有神奇的公式能適合每個人的每一個目標。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是無效的,你自己去發現。”

實際上,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日記。手寫日記並不需要嚴格模仿某種固定的、花哨的程式,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寫方法。如果你希望通過日記輔助配合自己的減重目標,那麼不妨就從每個時段熱量攝入數值開始,記錄一本食物日記;而對於需要克服某項健康問題的人,使用日記去跟蹤自身症狀則非常行之有效。

總之,越適合自己的日記,就越容易被堅持。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不過當然,在正式開始手寫你的日記前,一些經過科學界和大量書寫人驗證的共性準備技巧,仍然值得關注和借鑑。按照《手寫人生:改變焦慮、抑鬱和悲觀的習慣》中的闡述,雖然寫日記看起來僅是一個動作,但其卻牽涉到寫下內容時周圍的一切環境要素。它們需要滿足的核心一點,就是能夠讓人專心致志。

所以,如果暫時對自身專注力仍缺乏信心,那麼請挑選一個私密而安靜的空間,或播放一曲輕柔的音樂,或閉目完成放空心緒的片刻冥想,並保證此時身體未處於焦慮或疲憊的狀態。這些簡單的小技巧,都會讓你在動筆前收穫高度的專注。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而作為陪伴你度過每天手寫時光的重要夥伴,筆記本也包含著大量學問,且一切仍應基於實用主義出發

:假設你的日記記錄場所大多穩定在一個地點,無須四處攜帶,那麼A4這樣更利於容納不同計劃表格的大開本筆記便相當值得嘗試;也可以選擇一本擁有昂貴皮質外套的本子,這樣就可以讓你更加有動力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寫入進去;至於內頁用橫線、點陣還是空白,完全可以取決於你更傾向用文字還是圖表來記錄想法。

選好本子之後,每天在什麼時段、具體花多長時間來手寫日記,也是需要注意的要點。根據研究數據,每天花在日記書寫上的時間控制在15-30分鐘為最佳。太多,則有可能需要你不得不把正常用於其他計劃事項的時間挪到日記上;太少,則無法激發一次足夠深層次的內心思考。每天最短只需堅持15分鐘,數日到數週之間,你便可以感受到日記帶給生活的神奇力量。

《手寫人生》:每天只需15分鐘,你也可以寫一本改變人生的日記

當日記成為一種日常習慣融入生活,你會感覺身邊彷彿多了一位可以對其敞開心扉,又能幫你在迷茫時理清思路的睿智好友;當一段時間後回看日記,那一瞬間的靈感和心情透過筆跡,又鮮活地重現在眼前。手寫日記,其實是一種幫助人們發現自我、鼓舞自我的技能。就像《手寫人生:改變焦慮、抑鬱和悲觀的習慣》提到的一句話:“對於你人生中的問題,你就是答案,你就是解決方案。”

所以,不妨也拾起你的筆和本子,從寫下今天的日期開始,踏上你的手寫日記體驗之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