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毛选》?

笔者80年代初生人,我们这代人,接触毛主席写的文章,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学课文,有《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老三篇,还有《别了,司徒雷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少篇目要求背诵。但那时更多是被动式学习,关注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也没有经历过火红岁月,对这些文章也就没留下什么印象了。

第二阶段是大学期间,不管哪个专业,不管喜欢与否,《毛概》是新生必修课。那时更关注各大BBS上的草根思想,或者就是尼采、叔本华这些西方哲学,甚至没有好好去理解“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个标题的意思。浑浑噩噩到了考试,划重点、背重点,也就过去了。

第三阶段,出来工作了,对种种社会现象,开始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不再人云亦云。后来多次跨部门、跨行业转岗任职,在管理实践中,开始觉得“读的书少”。经验很重要,但学习始终是提升管理水平绕不过去的,这段时期大量读了大量国内外管理学论著。


为什么要读《毛选》?


偶然机会,读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很朴素的道理。当时正遇工作瓶颈,不能说找到答案了,但心中豁然。

于是,一发不可收。把毛选1-4卷通读了(包括不容易找到的第五卷,也在网上读完)。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启发。之后,便是毛主席的传记、诗词……越读越有味。

毛主席的文章有共性,通俗且直抵问题本质。特别难得的是,在那个年代,把很多问题看得那么透彻,讲得那么清楚明白。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毛主席是个例外。

任正非、史玉柱等一批企业家深受《毛选》影响。但《毛选》不是成功学教材,每个人读到的内容大不一样,跟阅历、知识、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读进去了,就是一套非常具体的方法论,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