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回到二十年前的春節嗎?為何?

了在一生


非常想回到二十年前的春節,感覺那時候過年年味實足。媽媽早早的把年貨準備好:蒸一大筐白饅頭;包包子、包糰子;炸丸子和耦合、炸帶魚;燉雞肉、豬肉合成碗;買十多棵大白菜和其它不同的菜,準備就緒,這年覺得過的才安穩。年三十下午媽媽和姥姥她們包餃子,我們小孩子就換上新衣服找小朋友們互相玩耍。春節那天,爆竹聲聲震耳欲聾,天還沒亮,媽媽就讓放鞭炮下水餃,吃完餃子,我就跟著大人們到處串門拜年了。拜完年,小孩們就拿著自己的壓歲錢邀著好友到街上逛街買好吃的,我們各個興高采烈,覺著過年真有意思,那時候天天盼著過年。[害羞][我想靜靜]


雲虹life


二十年前

年三十一大早跟著爸媽一起忙活

貼福字和春聯

心裡激動不已

因為從這一刻起,就開始過年了

迫不及待的幫老爸老媽想著接下來該做什麼

現在

買好福字和春聯放在家裡

啥時候貼看心情,感覺很麻煩

沒有了那時貼春聯時的激動和神聖感

二十年前

過年時,我們很忙

父母們帶著我們走親訪友拜年

而我們忙著收紅包,雖然很少

那個時候最怕被問期末考試考的怎麼樣

現在

父母老了,我們懶了

拜年的方式從面對面變成對著手機打字

只要有WIFI,給全世界拜年都輕而易舉

但就算只隔著幾條街的老同學

想見上一面卻變得分外艱難

連紅包都靠搖了……

二十年前

過去放的大多是鞭炮爆竹

小小的鞭炮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歡樂

雖然它們既不安全又吵鬧

現在

後來我們放的都是煙花,簡單的鞭炮越來越少了

更好看的煙花彷彿才滿足我們小時候的想象

但是從玩耍中尋找到的快樂也越來越少了

二十年前

過年的零食除了花生瓜子,就是爆米花

街頭隨處可見做爆米花的小爐子

像炮一樣的聲音給新年增添了不少年味

現在

去超市要啥有啥,玲琅滿目

爆米花也換上了高檔的外衣

如今的街頭,爆米花的叔叔爺爺們也越來越少了

二十年前

我們買新衣服都要去街上

一家人從頭到腳的置辦一身兒

老爸催促老媽抓緊看抓緊買,老媽嫌老爸沒有眼光

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現在

現在不僅僅新衣服,就連年貨都可以網購了

打開電腦網頁沒有買不到的商品

但是我們卻被這“一貓一狗”徹底鎖在了家裡

二十年前

以前吃年夜飯

一家老小都齊聚桌前,其樂融融

燒一大桌子菜,雖然辛苦但心裡卻很開心

現在

現在去飯店吃年夜飯越來越多

雖然吃得好又省力

但是大家都低頭看手機

一家人相聚的氛圍越來越淡了

現在

你知道為什麼年味淡了嗎

因為生活條件好了

我們的心都變懶了

因為我們都忙了

沒有時間陪父母一起置辦年貨了

還記得

年三十那一頓,是一年中最豐盛的

那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在轉,拔雞毛,殺魚,家裡的各種鍋統統用上,

小灶裡燉著紅燒肉,中鍋裡燜著豬蹄,大鍋裡煮著整雞,

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幾乎所有肉類都齊聚了,不帶一點作弊的,全部實打實。

當然,年夜飯必備菜單還有如意菜(稱心如意);紅燒魚(年年有餘);肉圓(團團圓圓)...

還記得

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著春節聯歡晚會

那時候,春節聯歡晚會還不像現在這樣,地位可崇高了。

吃完年夜飯,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

守在電視機前,等著趙忠祥叔叔宣佈春節聯歡晚會開始。

陳佩斯最受歡迎了,他一出場全家人就笑翻了,都不用說話。

12點倒數5、4、3、2、1…

然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就把電視聲給淹沒了。

還記得

大年初一終於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

除了年夜飯、壓歲錢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時候過年最大的盼頭了。

那時候,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全指望過年的時候了。

從買回家到大年初一穿那段時間真是特別難熬,

趁大人不注意,總要溜進衣櫃裡,翻出來偷偷試穿過把癮。

那種喜樂和滿足在等待中越熬越濃,

直到除夕晚上把它們搬出來放在床頭,

整整齊齊地從頭到腳碼好,這種期盼值升至巔峰 。

一覺之後,以最快速度穿上所有新行頭,那種滿足感至今難忘。

還記得

新年不許罵人不許剪頭不許掃地不許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媽媽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

犯點小錯一般都會原諒你,笑盈盈地說,沒事,過年嘛。

如下圖的老媽!

只是有幾個地方一定是禁忌,尤其不能說死字,那多不吉利。

所以大年初一到初三,說話可不能太放肆,

不然爸媽臉真的要沉下來的。如上圖的老爸!

還記得

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過年嘴一定要甜,鄰里串門,叔叔嬸嬸新年好。

哈哈,我們小時候就學會了,

如果叔叔嬸嬸請你吃瓜子花生以及糖,

一定不要自己去抓,因為我們的手太小了啊。

叔叔嬸嬸都以為我們客氣,

一定會抓一大把零食過來,

那時我們就可以半推半就地打開衣服口袋了。

等裝得滿滿的再說“夠了夠了”,真是收穫頗豐的一天。

還記得

那時最喜歡

正月裡所有親戚會大聚會,

舅舅或年紀大點的表哥們總湊到一起小賭怡情。

我們小輩們就眼巴巴地等著誰贏錢分幾塊給我們說,

拿著玩兒去。

男孩們當然火速去小店購置一盒摔炮擦炮,

嘭嘭嘭,嚇得小表妹們直討饒。

擦炮當年堪稱小姑娘們最痛恨的一種男孩玩具。

還記得

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十塊錢

但是幾十塊對我們來說那也是鉅款啊

放在兜裡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晚上睡覺前壓在枕頭底下,做的全是美夢

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

你的紅包拿來,我先幫你保管著

現在想來他們都是騙子

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麼時候還我?

太多的回憶,彷彿就在昨天

而如今,面對轉瞬即逝的光陰

也只能感慨歲月蹉跎了

小時候的春節才叫過年

現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個假!





浪人小楚


想,二十年前我家很窮,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肉。我爸會把養了一年的大肥豬給宰殺了,弄乾淨,切割好賣給村裡人。剩下豬腸豬頭還有大骨頭一起下鍋燉,老遠都能聞到老香老香的味道。我媽會趁著哥哥和弟弟不在的時候偷偷的往我的嘴裡塞肉吃,雖然把我的嘴裡燙到了一塊皮,但那時候好幸福。



喵小姐看娛樂


當然願意回到二十年前了。首先,回到二十年前可以使自己年輕二十歲,這種好事多美啊!不過現實的說時間倒流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無論怎麼樣,人也不可能再回到從前。二十年前春節是美好的回憶。那時候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快過年的時候都會盼著過年能夠早日到來。因為只有過年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那時候對我來說,能夠放鞭炮穿新衣服是最美不過的事情了,當然了,能吃到好吃的才是我過年最大的願望。

我們家鄉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為過年準備工作。我們家鄉過年的時候除了收拾家之外就是做美食了。爸爸媽媽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炸丸子,炸豆腐,炸酥肉,炸面泡之類的美食了。整整會忙到臘月二十九。就是為了大年三十這一頓家庭盛宴。

那時候感覺過年特別的有意思,大家都會早早談論過年的話題。大人們討論過年做什麼美食,而小朋友則討論著過年買了什麼樣的新衣服之類的。

那時候感覺過年真的特別的有意思!現如今,年味淡了,親戚朋友走動也少了,手機一個短信代替了走親訪友,感覺缺少了點什麼?





芒小果探店


二十年前

過年心情興奮,因為能吃到父母蒸的饅頭(我們當地風俗,過年蒸饃),油炸的丸子,大鍋頓的香噴噴的肉。

二十年前

過年心情激動,能買些鞭炮,能到大集上買身新衣裳。

二十年前

過年心情溫暖,因為那個時候農村還是黑白電視,晚上和父母姐妹一起坐在被窩裡看電視。

二十年前

過年心情高興,除了和兒時的夥伴一起玩耍,更主要的是要去走親戚,還能掙個壓歲錢。

二十年前過年。。。。。。。。。。。。

二十年後,過年沒年味,有的只是攀比,吹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科技,網絡發展的今天,手機方便人與人的交流,但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遠了。。。。。



自主創業紮根基層


當然想了,二十年前,那時候我才十歲,臘月看著爺爺奶奶殺豬宰雞鴨,幾十戶人家一起在共同的池塘裡面撈魚,我們會和兄弟姐妹一起拿著幾塊錢的壓歲錢買花炮玩,到了正月,七大姑八大姨的拜年隊伍浩浩蕩蕩的走到各自的家裡拜年,還有好多的零食吃,親情無比的濃厚,到現在雖然物質上的東西沒有減少,有些甚至增加了,但是親情缺少了,愛難尋了



隔壁老王在東莞


這裡是素有“小商品海報,購物者天堂”之美譽的義烏家園。感謝大家的關注。

回到二十年前的春節,我肯定不願意的。

20年前,我們家還沒有通電。那裡很窮,冬天很冷,燒媒取暖,還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煤。挖煤還是私人行為,只要你膽子夠大,就可以去山裡挖煤,然後賣給農戶。

記得有一個晚上,那天月亮很亮,很晚了,爸爸還沒有回來。媽就帶上我和姐姐,背上揹簍去接爸爸。我們走在山裡,藉著月光去找爸爸,遠遠的,聽到爸他們幾個人邊聊天邊走的聲音。回到家已經晚上8點多了,爸爸挑回來一擔100來斤的煤,這是為冬天準備燒火用的,至少過年那天,一家人可以有一頓熱呼呼的年夜飯吃。

20年前的分種辛苦,沒有人能懂。今天,家裡有不但通了電,還有電視,還有網絡,我們可以在電燈下吃年夜飯,看春晚,跟遠方的親人視頻拜年,這麼好的一個社會大家家庭。我們不再被寒風冷醒,手腳不再長凍瘡,不再吃冷飯,不再用鹽水屏暖被窩。

你們20年前的春節是什麼樣的呢?


義烏家園


二十年前我我就是2000年 那時候我不到20歲,過年在農村,那時候沒有新農村,山裡人都是住的不集中,東一家 西一家,從年23就開始備年貨了,我們離鎮上15公里 坐三輪車一元錢,去的時候是空手我都是跟著爸爸走路過去 能省兩元,寒冬臘月天天寒地凍,路面結冰,積雪,天不亮就出發山路難走,3個小時到鎮上 買白菜 粉條 豆腐 。中午去糧店 買熱饅頭吃 等到挑著擔子走到家的那一刻,飢餓 疲憊 都累癱了,往事已成歷史,現在條件好了,我不願意在回到那個20年前 因為貧困我沒能完成學業 初中還沒讀完我就背起書包回家了,那一刻我掉淚了,因為貧困我不到16歲就去工地搬磚了,因為貧困我性格內向,吃過多少路,受過多少委屈,我再也不原回到那個20年前了。


神都華哥


如果可以,讓我回到三十年前吧,那時候,爺爺奶奶都在,姑姑叔叔也都沒成家,除夕夜,爸爸和兩個叔叔,還有老姑玩撲克牌,輸了的人喝涼水或者打手心,一般都是爸爸打老叔,二叔在後面擋著老叔的胳膊,不讓他躲,要是打老姑就不會這樣。我作為家裡唯一的孩子,坐在爺爺奶奶中間,享受一家人對我的寵愛,好吃的永遠都是我和老姑的。剛剛變富裕的生活,滿桌子的肉和雞,是那麼美味。


80後濤子


記得小時候,一進臘月我們就開始置辦年貨了。一直到大年三十,趕各式各樣的集市,在家做各種各樣的的吃的,每一天家裡都蒸汽滿滿,香味隨處可聞,這是過年的味道,每一個人都期盼著過年,洋溢著幸福的味道。記得有一句話說:“雖然那些年我們窮的像個孫子一樣,但快樂的卻像是個爺”,這句話不無道理,反觀如今,這種本應該有的味道卻慢慢的變淡了。

在臘月十幾左右去準備各種吃的,最盛行的就是殺年豬了,那時候家裡比較窮,平常是吃不到肉的,在過年的時候也很少有人去買肉吃,所以很多人家都會自己養一隻小豬,等到過年的時候殺著吃,或許在那時,這就相當於一個年的特權吧!這種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滿足,也就只有小時候才有的吧!

還記得小時候的大掃除嗎?在那個時候,過年前都要來的一次大掃除,對於我們來說,這是最難熬的一關了,小時候貪玩,但是在掃除的那一天,父母是不會讓你出去的,抓著你去大掃除,那時候每家的孩子還多,我們這些小兄弟小姐妹就都上戰場去掃除,掃灰塵、擦玻璃、洗各種東西......真的是其樂融融,反觀如今,卻沒有那麼熱鬧了,年味兒隨著時間的改變也慢慢的變淡了。

對於我們這些孩子來說,到過年的時候,最高興的就是放鞭炮啦,每天纏著父母要點零花錢,去買擦炮,摔炮,竄天猴,二踢腳等等,每一個孩子手裡都拿著自己的鞭炮,到處放,扔進水缸裡,扔進糞池裡,放在瓶子裡,各種搞怪的放鞭炮的方法都用上了,當然壞一點的孩子還往別人身上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噼裡啪啦的想,現在想一想,那時活蹦亂跳的我們彷彿就在昨天.......

那時的網絡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家裡的每一個人都盯著電視機看春晚,那時候的春晚在每一人的心中的地位都很高,吃完年夜飯,一大家子人準備好各種吃的,守在電視機的前面,等著趙本山、趙忠祥的出現,等到晚上12點的時候,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這才叫過年!

時代不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不同,以前的年味兒現如今只能想想了,如今的年味兒變得越來越淡,二十年前的春節是真的叫過年,而如今過年彷彿成了一種解脫,忙碌了一年終於放假了,也就只能在過年休息幾天,小時候的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而如今的我們笑著笑著就哭了,或許這就是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