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春節越來越沒意思?

山高人為鋒666


主要是,主要是現在的人生活水平高了,然後感覺過年沒有年味了。不變,我們覺得沒有年味的都是80後或者90後,因為的話我們小的時候家庭狀況生活水平都不是特別高,小時候都是買那種便宜的小鞭炮。過年就拿出那種小鞭炮點燃,然後扔出去。就印證了那句話,越長大越孤單,小時候小夥伴特別多,現在長大了小夥伴都出去工作了,基本上都很少碰面。還有就是我們長大了。長大了生活上都有一些壓力了。不像小時候無憂無慮的,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到處去玩。準確的來說,沒有年味的話就主要是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後弦


首先第一點,假期太短。小時候我們放寒假,一放就是將近兩個月,漫漫長假,坐等右等,終於等來了過年,那種期盼想想就很美好,如今過年只放七天假,成年人都在回家和返城的路上疲於奔命。

第二點,如今長大了,想買什麼想要什麼,都可以自己滿足自己了,沒有了那種盼了好久終於得到了的滿足感。小時候能買一身新衣服都已經彌足珍貴了,如今電商快遞這麼發達,都不用出門,就能隨時隨地買到想要的東西。

第三點,如今的社會人情味變淡了。小時候,過年,走親訪友,大家相互討喜氣,如今呢,七大姑八大姨不是來逼問你多會兒結婚就是互相攀比,有多少套多少輛車,呵呵。

第四點,人們對於傳統節日的熱愛少了。過年,寫春聯,打掃,扎花燈,準備年夜飯,從這些小細節都能感覺到濃濃的節日氛圍,如今呢?年前大街上統一都是現場的小燈,對聯都是各企業送的,年夜飯下館子,飯店吃完一茬又一茬,打掃沒時間,請人來打掃......

好好的傳統節日過成了加長版週末。


這些都是朕的江山


說過年沒意思的都是八零九零年代的。我們這些人小時候物資還是匱乏一些,過年都買套新衣服,家裡也會買很多吃的,我那小時候爺爺奶奶給壓歲錢,每人給我兩百,那時候兩百已經很多了,那時候純瘦豬肉才8塊一斤,兩百塊可以買很多零食玩具了,小霸王遊戲機88一套帶光槍的,550ml的可樂是2塊一瓶,現在是五塊,2.5L的可樂那時候五塊或者六塊,現在十塊或者八塊還是2L的。那時候沒有樂事薯片,都是上好佳和可比克,4塊一個大包吧。旺旺大禮包那時候也比現在便宜差不多20元,差價很大。過年對於我們小男孩來說最開心的是可以買好多鞭炮煙花,我最喜歡玩這個了,那時候買我爸買四五百塊錢的鞭炮煙花,年三十晚上和我爸玩好長時間。還能買好多玩具,我最喜歡玩具槍,每年過年都買,和小夥伴打槍戰,開心的一逼啊!過年家裡會有親戚來,還會給壓歲錢,姑姑還會給我買衣服,姑父給我買玩具和奧特曼、貓和老鼠之類的光盤。春節到了初十,基本結束,然後是元宵節(也稱花燈節、上元節),街上雜耍的,夜間各種各樣的花燈漂亮極了,那天晚上還會有焰火表演,在我們縣城體育館……那時候過年是我們這一輩人的盛宴啊!


只是個走江湖的


小時候過年,印象裡的年味是親友吃請,是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是小輩給長輩拜年,走親訪友,當然更少不了壓歲錢,是看熱鬧扭秧歌唱大戲等等等等。

1、按家鄉的風俗,幾乎是從進臘月開始就要著手請朋友、同事、家中老人、家中兄弟、鄰居、親戚等來家裡吃飯,嘮嘮家常,吃的是飯,嘮的是情。


2、到了除夕這一天,就要全家老少齊忙活,家裡的男孩兒們要到祖墳上填填土,放掛鞭,家裡呢貼春聯、掛燈籠,做一大桌豐盛的平時不常吃的飯菜,吃著年夜飯,看春晚守歲。雖忙,但守的是團圓。

3、大年初一,家裡的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相互到各家長輩處拜拜年,說說話,讓老人看看這一大家的人丁興旺,其樂融融。拜的是年,說的是宗祖情深。


4、過了初一,就要開啟親戚拜年模式了,小輩們帶著點心白酒到姑姑、舅舅、姨及更上一輩的親戚家串親戚,當然少不了聚在一起吃一頓,更少不了給孩子們的壓歲錢了。走的是親戚,拉的是親情。

5、與上述同時進行的,還有各村走街串戶的大秧歌,孩子們總是拿著壓歲錢跟隨著秧歌隊,隨手在流動小販那裡買點零食。唱大戲的,當地是評劇,看著紅臉白臉黑臉的傻傻分不清楚,但卻用跟著往前湊。看的是熱鬧,享的是喜氣祥和。




而如今,生活水平高了,物質生活上平時都會添一件漂亮新衣,吃一頓豐盛的飯菜,物質需求基本上都不用再等到新年才能滿足了。少了點盼頭。

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花錢上較隨意了,之前的忙裡忙外張羅一桌飯變成了一個電話呼朋喚友到飯店,總覺得缺點什麼。

另外,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節奏也跟著加快,年輕人一年到頭只盼過年休息幾天,以前走親訪友需要每家一天,每家都要和長輩們聊聊天,現在年輕人忙的時候可能幾家親戚一天就串完了,串的不像是親戚,倒像是隻要禮到了就OK了,更別說親戚之間走動的感情了。

至於熱鬧,扭秧歌唱大戲平常雖少見,但隨著互聯網的發達,人們對精神層面上的追求又豈能僅限於此呢,倒是搶紅包,玩遊戲,聊八卦,看電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而這些又是與平時無大差別,當然找不出過年的特別,反而是印象裡留存的對過年的期盼讓這些平時多見的娛樂項目覺得是那麼的無聊。


年味淡了,禮法淡了,期盼更是少有,究其原因,物質水平的提高是一方面,但在精神層面上的一些不堅持應該也算一大方面吧。


劇點二哥


因為我們過的都是閹割版的春節了。

消失的儀式感

現在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以至於很多人都沒有時間來過春節了,所以一切習俗全部從簡,這樣是省事了,但也帶來了問題,那就是沒有儀式感了,缺少規矩,那麼一切就都那麼隨意,越隨意的東西,人是往往不在心裡作數的,淡然,是越過越索然無味。

物質豐富,過年自家做的東西少了,買的多了

以前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少不少年貨,大人們圍坐一圈,邊做邊拉家常,小孩們都一個勁的吃,好不熱鬧。那時候哪些東西現在都是童年過年最深刻的印象,而現在什麼都靠買,雖然好吃了,卻沒有那個熱鬧氣氛了。

信息豐富,不再願意坐在一起聊天了

手機,電腦。都是個人的娛樂方式,它聚集不起人群,以前是一群人一起聊天才能玩的熱鬧,現在一個人也能玩得熱鬧。

總之,現在的春節就是省略版的新年,它缺乏儀式感,缺乏群體性活動,也缺乏一起在一起活動的時間,這些因素打散了年味,現在是越來越淡了。

請您隨手給我點個贊或轉發,那是我前進的動力。

如您對生活事件背後的原因感興趣,請您關注我,我願與您共同思考,共同進步。

如對本文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與我討論。


雙耳聆聽or侃侃而談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節日,但如題所問,現在很多人感覺年味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這是為什麼呢?以前的春節,殺豬,買炮竹,蒸豆包,包凍餃子,買新衣服,都讓人感覺到過年的濃重的氣氛,現在年齡大了,過年對我來說就是一頓團圓飯,沒什麼期待了,也許是心境變了吧。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平時吃的和過年沒區別了。以前全家吃飯後圍著電視看春節晚會,其樂融融。現在我好幾年沒看晚會了。


大飛123246


時代在變,社會在發展,我們也慢慢長大了,,現在已經沒有了年味,小時候的我們也許是物質的匱乏,盼望著穿新衣,領壓歲錢,吃好吃的,還可以成群結隊的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而現在年的跨度也只有年假7天,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沒有了昔日的熱鬧,即使回家也是宅在家裡基本不出門


用戶9818562331694


從我記憶開始,有宋祖英的春晚都特別有意思,可是自從她在熒幕面前消失後,春晚就越來越無味了。我並沒有責怪春晚的不妥當,更多的可能是因為社會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只有春節才敢吃頓好的美食。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可能人們的心已經得不到滿足了。


寵愛的小銘





小丁農村記事


個人感覺,儀式感越來越淡,還有物質生活不斷提升,以前過年買新衣服新靴子會特別激動,據我媽說在八十年代,一個村裡的小姑娘誰家過年扯布做衣服是一件特別不一般的事情,有一年我姥爺給我媽扯了點花布,是村裡有一份,我媽每天都放在枕頭下邊,拿出來一次又一次,放到現在這種心情很難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