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戶口的朋友,舊村改造,拆遷,統一住樓房是好是壞事?你們覺得以後生活方便嗎?

北方的山a


國家越來越看重農村的發展,對農民的生活越來越關注針對於農村戶口的人,國家前段時間頒佈了農民統一住宅區的召令,全都建在同一個地方,這樣一來可以集中管理,而且方便生活,同樣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農村的住房,意思就是說是用平房換樓房,在農村如果擁有200平米的平房的話,可能只換來90平米的樓房,居住面積會大大減少,而且有的地區是按照人口劃分。如果在農村的房子不夠200平米的話,這個時候很多農民是要自己貼錢的。本來吧,你說農民在村裡自己家住的舒舒服服的,沒事幹的時候種點菜呀,養點雞鴨鵝什麼的,別提生活有多愜意了。這個時候如果讓你搬個地方,想來很多人都不願意吧。

雖然是農村戶口,房子是一套換一套,但是如果統一住房的話,那意思就是不分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了。樓房把所有人都集中起來,這個時候也有很多弊端,農民是靠種地維持生計的,如果所有人都住在樓房裡了,那麼導致的問題就是種地的農具沒法處理,本來去地裡只需要幾里路,現在住在樓房裡了,很多人在幹活的路上就要浪費很多時間,而且之後的糧食也沒法放。當然,如果住樓房之後,很多人不從事農業了,那就不會有這個困惑。

但隨著而來的問題也來了,農民畢竟是農民,黃土背朝天和土地相處了快一輩子。不然讓他們轉換生活環境,住到城市裡頭。雖然村容會變得高大上,道路會寬敞,生活垃圾也會減少,娛樂設施會越來越多。但是你很多農民沒有一技之長,很難生存,這樣下去生活成本也會提高。

對於統一住宅,輿論還是分兩極化的。畢竟每個人,每家每戶的情況都不一樣,住慣了平房大院的農民搬到樓房以後,不像以前獨門獨院,自己的家自己說了算,而且房屋面積也不如自己的大院寬敞,幾十年的生活習慣一下子就能改變得了,這樣一來,心理上很難接受。如果要住進新樓房的那話,那還要重新裝修,各種錢都要花。對於農民而言,有點得不償失。


運城小屈


農村戶口的朋友,舊村改造,拆遷,統一住樓房是好還是壞事?你們覺得以後生活方便嗎?

我個人為如今農村的舊村改造和拆遷,可以說是既有好處又有壞處,統一住樓房也是如此。在去年的時候我們這邊開始了安置點統一建設,很多偏遠地區的貧困戶搬到了集中安置點居住,過上了集鎮上的生活。我的奶奶有幸成為其中一位,她自己認為搬遷到安置點還是好處多於壞處的。

因為奶奶是一個喜歡聊天的農村老年人,

以前住在深山老林裡基本,想要聊天得走上四五里的山路才可以找到其他人家。如今搬遷到安置點後和對門即可隨時聊天,再加上奶奶的身體不好,本身就做不了農活,居住到安置點後安心養老比以前舒服多了。對那些能夠做力氣活的農村壯年農民來說,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說是有好又有壞,具體的您且接著往下看。

好處

首先是居住在統一的樓房裡面能夠進行統一管理,可以幫助廣大農民解決不少問題。我們這邊安置點有戶長和中心樓長,對安置點的居民進行統一管理,這樣像以前家裡有個事得跑幾里路到村委會的情況不復存在,廣大居民只需要找他們就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此外雖然是樓房,但是廣大農民朋友並不需要花費多少錢,一個人也就兩千五百塊,可以說絕大多數農民都能夠承擔得起。

其次是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在以前比如咱們村裡面有免費安裝自來水的措施,但是那些貧困人口因為距離集中區較遠,往往無法享受到這樣的福利。而一旦統一集中安置後,由於密集的人口和距離集鎮較近,能夠及時充分地享受到相應的福利,也就能夠獲得更好的服務。除此以外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不再像以前只能夠守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

很多安置點都會有配套的就業措施,比如我們這邊就成立了茶葉服務隊,每戶安置點居民至少能夠增收一萬元。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收入,雖然無法做到大富大貴,但滿足日常生活沒有問題。

不足

首先是搬遷到安置點後掙錢越來越困難了。這個與上面並不衝突,在以前咱們農民雖然每年掙得少,但因為土地的存在,至少一年到頭餓不著。如今由於拆遷擺脫了土地的束縛,但卻失去了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特別是對於那些只會種地的農村老農民,他們掙錢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一旦搬遷到安置點後,原本每年還能掙點錢的老農民,就會完完全全得依靠年輕子女來贍養,增加家庭的負擔。

其次是搬遷到統一安置區後會增加一些矛盾,就拿我們這邊來說,安置點居民使用水是要錢的,這在以前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於是部分農民心裡生出一股不平衡感,加上這也使得咱們農民生活成本的增加,必然會產生一些矛盾。這些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影響到整個安置點居民的正常生活,給其他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同時有些貧困戶看到相關部門給他們建設新房子、建設統一的安置點,就會更加滋生一種懶人心理,進而形成不管什麼事都得依靠相關部門。我們這邊就有幾位“大神”沒米的時候就揹著揹簍去找相關部門,不給揹簍裝滿堅決不走。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實不管是什麼措施都適用於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真真實實地感受過相關措施,才能夠了解其中的利與弊。同時合村並鎮和集中安置是大勢所趨,我們農民應該樹立一個努力奮鬥的思想,在大勢之中為家人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愛茶者九號


大家好我(新農人助力),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首先是拆遷後的過渡期內沒有歸屬感。這個家庭對農民來說非常重要。大部分拆遷方式大多都是先拆後安,一般拆遷之後的建設都是趕時間的,所以讓人們拆遷時,肯定都是不會管你們的去哪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出租或去親戚朋友借用房屋,在安置房建成之前,絕對沒有歸屬感。

有些農民說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慢慢適應後,也沒有那麼多的意見了。只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特別是腿腳不利索的老人最打怵住樓。本來腿腳走路費勁,這回回家又得爬上爬下的,很不方便。他們這部分人住慣了平房,最不贊成住樓了。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故土難離,其實現在很多農村的許多農民都有一種故土情節,無論他們跑到多遠的地方工作,過年了都要回到原來的地方看看,而且農民們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這麼多年,對當地非常熟悉,也適應了這種安靜的生活。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夠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我感覺到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農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就好。

最後祝福大家在種植或養殖的過程中能夠順順利利,做一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幸福的農民,同時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好運連連,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新農人助力


可以的話,我不想住摟。

在農村的時候,互相鄰里之間走動的頻繁,經常串門。但是住了樓房以後,對面屋的也只是見面打個招呼,走動少了,鄰里關係淡了,沒有人情味兒了。

在農村的時候,開開房門就是自家的院子,養點兒雞鴨鵝。上樓之後,只要推開房門,就不是自己家了,拘束變多了,不自由了。

在農村的時候,經常能看到老大爺在下棋曬太陽,住了樓房之後,再也看不到了。一個是上下樓不方便,另外就是霧霾嚴重了。

如果可以,我不想住樓房


蜂好蜜甜多賺錢


農民搬上樓房以後,我覺得應該比現在方便。樓房統一供暖,農民不用到了冬天再自己解決取暖問題。

村民搬到一個小區以後,相應的配套設施會更健全。比如說:幼兒園,小學,醫療所,老年娛樂中心等等。

我相信未來幾年,隨著國家對農村規劃,不管是拆村並鎮,還是保留鄉村總之,農村的環境會越來越美,農民的居住水平,會越來越高。

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農民身邊事


農村舊村改造統一住樓房是不是好事呢?這個事情是不能一概而論。每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導致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農村改造農民因此住進樓房,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習慣這樣的生活,因為他們幾十年來一直習慣在有院子的家中生活,一但搬進樓房,因此也會產生很多的不習慣。當然,很多年輕人還是很喜歡住樓房,畢竟樓房更加清潔。

其實村子裡的房型都是很好規劃,在沒有必要拆遷的情況下還是不拆遷為好。畢竟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如果因為經濟的發展不得不拆,那麼我們又能如何呢?

以前我是很喜歡住樓房,因為環境更好更乾淨。但是現在我真的不喜歡住樓房,因為壓太抑。我在上海和廣州生活多年,每天面對的都是高樓,有時即使是晴天的情況下1天都看不到太陽,因為高樓把陽光遮住,造成了對高樓的恐懼。於是,每年我都會到外地旅居三四個月來調整心態。

其實現在的我很想回到老家養花種草,可是最近聽說老家的房子有可能會拆遷,已經在城市重要的規劃區域,也是地鐵沿線區域。說真的,我真的不捨老家的院子,畢竟院子有700多平,而且還種了10多棵果樹,那是未來想養老的好地方。

其實年齡大點的人大多數不喜歡住樓房,而年輕人則更不喜歡住在農村。以我為例,15年前我曾經想把我的院子賣掉,對方只願意出50萬,而我的心理價是60萬。後來老爸沒有讓我賣,所以一直留到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捨得那個院子了。

現在的農村都是很方便,除子娛樂活動其它的基本不缺,總的來說生活還是很方便。而住樓房則不同,雖然是看起來環境更好了,但是想曬曬太陽,種種花養養草就很困難了。


十方印記


都認為農民是塊肥肉,農民上樓成本增加,沒有收入來源生活困難,有錢去縣城買上樓房,沒有錢只能種地為生,農民合併村莊得不到一點好處,不如原地規劃縮小住垞面積,鄉村有鄉村味道,保留鄉村才是發展前途。合併村莊聚在一起,沒有工作沒有廠子,沒有收入看病上學還是趕不上城鎮條件好。生老病死沒有安身之地,合併住上樓只是外表美,住樓農民債務增加,到頭來傷心累累。現實情況以經出現,蓋好房子沒人去住,說明了什麼,農民有房子住,低價拆掉農民住房再讓農民花高價買小平米樓房,裝修要錢,物業要花錢,請問花錢從那裡來,農民只是每人二畝多土地生活來源。有能力收入好的人都在選擇城市買上樓。農民人由自己選擇,為什麼把農民合併在一起住,村莊原地規劃為什麼不行?也能縮小佔地面積。村集體有自治權也有發言權,不要把農民趕進貧困區。為農民想,切身考慮農民讓農民富起來,還是聽聽農民心聲所向。地方政府規劃合併村莊,只是開發商合作共同利益,農民得不實惠。合併看起來是件好事,沒有經過長期論證,現實問題讓農民上樓加重負擔,合併村莊不能一刀切。合併一起住樓,要讓農民有活幹有錢錚,有福利有飯吃,沒有負擔才是農民最想看到相到實計問題。


6G172869999


農村的舊房改造、拆遷、統一住樓房一方面是為實現精準扶貧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也是為統一管理農民和耕地,對於國家和農民個人而言都是好事

只是,部分農民過於依賴國家,眼前的利益稍微遭受損失,便將過錯歸咎於好政策上,眼界太過狹隘。

從留守老人的角度看,是好還是壞?

農村統一改造後,農民住上了好房子,門前就是寬闊的馬路,也會逐漸完善配套的生活設施。

老人們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只為去趟縣城購買生活物資,也不用怕突發疾病倒在路上或死在屋裡都沒人知道,更不用怕破舊的老房子哪天撐不住就垮了

他們隨時能找相熟的老人聊聊天,新農村社區也會逐漸發展老人晚年娛樂活動,終於可以想吃什麼就買什麼,而不是種什麼就吃什麼,

有了更多選擇性,辛苦了一輩子,終於能像城裡人一樣生活,難道不是好事嗎?

上下樓不太方便,好東西還用不太習慣,是不能再種點菜、養點雞,但一個月幾百塊的養老費用,兒女都承擔不起嗎?老人們努力了一輩子都住不上的樓房,政府幫忙給住上了,這難道不是好事嗎?還要一直計較芝麻綠豆的那點小錢、小心思?

從留守兒童的角度看,是好還是壞?

農村統一改造後,農村孩子終於擁有基礎的醫療保障,衛生環境,也不用長期兩地奔波。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過來的農村人想必都不陌生,村子裡總有那麼幾個腦子不太好的,基本都是因為小時候發燒把腦子燒壞了,要麼是因為衛生所太遠,要麼就是燒太厲害了,衛生所都看不好……小時候的一次病,整個人生就毀了,連累家庭通常也是一貧如洗。

但農村改造後,衛生所就在附近,就算治不好,交通的便捷也能讓孩子迅速到城裡大醫院診治,這樣的人間慘劇會越來越少。

而處於學習期的孩子們再也不用起個大早,犧牲睡眠時間,冒著路上危險長期奔波在家庭與學校,省下了大量的時間成本,也能縮小一些和城裡孩子的差距

從孩子們的角度講,從一個家庭的未來講,這也絕對是一個好事。

從農居搬到樓房,是增加了農民的生活成本,一部分人也相當不習慣,但良好的居住環境和乾淨的衛生環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健康水平,要知道醫療支出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這種改變更有利於農民下一代的成長,這更是難以衡量的潛在好處,而且在國家層面,也為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也打下了基礎。

總體而言,利遠遠大於弊,是好事!在克服了前期的不適應之後,對農民長期的生活而言,也是更為方便的。


三農報道


我是“農村的小孩兒”,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農村戶口的朋友,舊村改造,拆遷,統一住樓房是好是壞事?你們覺得以後生活方便嗎?

就是個人的觀點來說,我覺得這是好事一件,但是凡事都具有兩面性,不能太過於片面化!

舊村的改造,拆遷,農村也會得到相應的賠償,一般都是房子和錢。

有時候,住集體樓房,一些人也都可以不用再去附近的縣城買房子了,除非孩子是在距離較遠的城市,那買房子結婚什麼的也都無可厚非。隨著人口的聚集,其他的商業的投資也會相應的到來,畢竟人口數量、消費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好的商機也都會出現,帶來的更多的也是生活上的便利。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統一的物業管理,更是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

這就是大家每月只需要交一點物業費,小區裡、樓道里等等到處的衛生,都可以不用管,房子上有什麼 問題也都可以直接找他們,不用再跑老跑去。

其實有一點不好就是大家最大限度的失去了土地。

土地對於年長的一部分村民來說,真的就是“命根子”,畢竟他們靠著這幾畝地,養活了一大家子人。但是失去的土地,每年換來的就是分紅和糧食上的補貼。

其實,好與不好,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一杆秤,但是有時候,大勢所趨,但是服從政策不較好!


農村的小孩兒


不好不方便,因為農村現在全是老人,你們想到了嗎,老人自已住 在自已的上百年的房裡,他們心裡高興,有自已認識的鄉親鄰居,他們出門有人說說話,種種 青菜,他們高興,就能長壽不得病,是兒女的富氣,要是村裡集中,有的出去二十里地, 建樓房,不一定能分一樓吧,上下不方便,沒地方放農縣,農用品怎麼辦,他再回村種地方便嗎?好多老人不想跟著兒子過日子,他們怕一但發錢給了孩子一後,自己應當怎麼做,才能在小人跟前作好作對,南啊人老了好南,理解萬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