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換價,採購給銷售畫的餅還有用嗎?

以量換價,採購給銷售畫的餅還有用嗎?| 萬物皆有折扣

以量換價,採購給銷售畫的餅還有用嗎?| 萬物皆有折扣 第七篇

這是桔梗在“談判思維”的第297篇推文。

全文共3838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以量換價,採購給銷售畫的餅還有用嗎?| 萬物皆有折扣

1 引言

萬物皆有折扣”這個系列,今天要告一段落,這是第七篇,這套思維方式來自諾頓商學院的“更好一點”談判系統。

“折扣”是一個常見而熱門的話題,桔梗我用了六篇推文的篇幅,嘗試要告訴你,

一,折扣永遠存在,你見或不見,它都在那裡;

二,要“折扣”並不丟人,如果你堅持這麼做,長期來看,你的收益非常大;

桔梗我是做採購出身,記得成為採購的第一天,我的採購領導教給我的第一個“採購”常識就是,

以量換價。

用大白話來說,意思就是,採購量越大價格越便宜

這也鼓勵著無數的採購同仁們,無時無刻都記住儘量把自己的採購需求“誇大”,因為更大的採購量會更容易拿到更好的折扣。

這是一種簡樸的思維方式,然而,越簡單的東西越有效。

讓銷售看到採購量的未來預期,是獲得眼前價格折扣的有效方法。

這個想法並不稀奇,你一定懂,但火候上,你未必能拿捏得當。

舉個例子,

假設你手上有300臺電腦的採購需求,記得千萬不要一次性把300臺的需求扔給供應商去報價;

而是應該先讓他報100臺的價格,等到價格到手之後,隨後再讓他報給你200臺的價格,等到價格再次到手,最後再讓他報300臺的價格;

這是一個非常容易讓供應商降價的方法,他們會自然在三次報價中體現折扣給你。

但如果你直接一次給他300臺的需求量,很可能你的價格和100臺是一樣的。

但這還不是今天我想聊的“以量換價”的重點,而是當你手中只有100臺電腦需求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辦法還能拿到300臺的折扣呢?

2 薄利多銷

大部分的採購同仁把這個思維方式,稱為“畫餅”;

事實是,如果你真的在給銷售毫無根據的“畫餅”,那對方不會輕易上你的當;

尤其在商業環境如此成熟的今天,銷售兄弟們都身經百戰,非常熟悉採購們的這些套路,當你跟他口沫橫飛地炫耀明年的採購需求大概是今年的兩倍,老銷售們通常會配合地頷首笑笑,豎個大拇指歌頌一下甲方公司的體量,然後拒絕你的折扣請求,因為你眼下的採購量就這麼多。

在以量來換折扣的思維方式中,你的“餅”必須符合邏輯,你的“畫”法必須巧妙。

你要明白,為什麼銷售更願意給一個大體量的採購需求更好的折扣?

一個最自然的解釋就是,銷售們可以接受“薄利多銷”;

但接受“薄利多銷”是有前提的,“多銷”必須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

桔梗我一直再三強調,談判所要做的,是在對方的腦海中,勾勒一個逼真的願景,描繪一副生動的畫面。

只有對方自己在腦海中看到了這個畫面,這個願景,他們才會相信它,從而同意你的條件。

所以,要他們相信你所說的“多銷”,就必須要他們在腦海中看到一個逼真而生動的“多銷”畫面。

生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馬克-麥考特,是一個打擊樂愛好者,他在一家樂器店看中了一架馬林巴琴。

這架馬林巴琴,由紫檀木打造,是一個具有4.3個八度音的打擊木琴,很罕見,買的人並不多。

這架木琴的市場零售價格是6500美金,價格不菲。

如果我們用“以量換價”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如何獲得折扣呢?

難道去和店老闆忽悠說,這個琴我每年會買一個?

老闆比你懂行,這麼多年,這個琴都沒幾個人買,你的話誰信呢?

顯然你的“餅”畫得毫無邏輯。

馬克聰明的多,他先做足功課,瞭解到這架琴出廠的批發價是3250美金,所以,馬克的還價是3250美金,折扣50%。

顯然,這個還價老闆是不會接受的;

馬克心裡明白,所以他繼續提出一個非常新穎的建議:

除了3250美金外,他還會額外一次性支付500美金給店主,作為“儲值金”,如果日後他在店裡繼續消費,可以用這500美金抵扣。

這個建議的巧妙之處在於,馬克給出了某種特定形式的再次購買承諾,而這家店裡除了木琴確實還有其他各種樂器,還包括音樂課程培訓;

店主通過這個建議,可以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忽悠,這500美金相比其他只會說說的那些顧客,要實在得多。

在店主的腦海裡,一個未來“老客戶”的畫面,栩栩如生。

最終,店主答應了這個協議。

那這個協議到底誰賺了?

這並不好說,因為馬克確實在隨後的半年裡,又去給他的孩子買了一套架子鼓,以及單簧管的學習課程。

馬克的兒子還成為了高中學校裡的打擊樂團團長,用那把馬林巴琴贏得了市級打擊樂競賽的冠軍。

在這個故事裡,值得我們思索的關鍵是,

誰說“以量換價”就一定是要多買幾套同樣的馬林巴琴呢?

3 要不要入坑?

生活在美國費城的愛娜-休伊特,是一個攝影初級玩家,她打算給自己買一臺尼康的數碼相機。

她來到美國最大的相機和攝影器材商店,“里茲相機連鎖店(Ritz Camera)”,看了好久,挑中了一個型號。

愛娜當然也想買的便宜點,但“里茲相機連鎖店”對外一直宣稱,“里茲連鎖”是費城相機行業收費最低的商店,承諾如果有人賣的更便宜,願意雙倍補償差價。

所以店員麥克拒絕給愛娜任何折扣。

這的確讓愛娜在爭取更多折扣的事情上,變得麻煩。

同樣,如果愛娜打算“以量換價”,似乎還是行不通,總不能跟銷售員說,“這個相機我打算每年買一個吧”,也沒人信啊;

還是那句話,你的“餅”要畫的有邏輯。

愛娜先和銷售員麥克套了套近乎,很坦白地向麥克表示,自己是一個攝影新玩家,都說單反毀三代,她還在猶豫要不要進“攝影”這個坑,

哎呀,聽說攝影很費錢,是不是學會了之後還要買這個鏡頭,那個鏡頭什麼的?

愛娜這是在做什麼?

她正努力在麥克的腦海裡勾勒一個逼真的願景,描繪一個生動的畫面,她努力讓麥克看到,

眼前的這個對攝影一竅不通的女生,是一個潛在的未來“老客戶”。

最後,愛娜雖然沒有拿到任何價格上的優惠,但是麥克主動提出贈送一套價值200美元的攝影課程,以及尼康相機額外一年的維保。

顯然,這些贈送的背後,都是激勵愛娜長期購買攝影器材的動機。

但你能說愛娜沒有拿到折扣嗎?

4 關聯

桔梗我今年有幸在德國一家跨國製造業公司從事採購談判工作,在那裡我學到了一套以“博弈論”為基礎的談判思維策略,實在精彩。

我正在著手起草一個新的“談判思維”系列,將會系統的把它介紹給大家,暫定名為“博弈論與採購策略”。

在德國人的這套談判思維方式中,博弈論以其強大的理性優勢,將一個採購談判過程,設計的滴水不漏,皆在掌控之中。

其中有一個重要思維方式,就叫做“關聯”(Linkage)。

所謂“關聯”,就是“以量換價”思維的一個更發散的運用。

以製造業零件採購為例,採購們碰到的最常見的困境是,100個零件料號的採購協議到期了,原材料物價指數逐年增長,以前鎖定的單價要失效了;

好吧,重新招標,讓競爭來抵消大環境的價格上漲因素;

可事情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容易,這100個零件料號裡,有45個零件料號的可轉移成本太高。

什麼叫可轉移成本?

由於製造業零件進入流水線之前,需要經過設計審核、測試、達標審批等嚴格的管理流程,所以一個現有零件,如果更換為另一家新供應商,是會增加鉅額成本的,甚至僅產品交付時間上就不能達到市場需求;

有時候條件甚至苛刻到,內部除了採購,沒有任何部門支持你更換供應商,那麼你打算用競標來控制成本的想法就是一個妄念。

可成本壓力還在採購部門的身上,怎麼辦?

用傳統的“以量換價”的思路來看,就是和現有的供應商談判,告訴他們,明年這45個零件料號的需求會翻倍。

可事與願違,事業部給你的預期採購數字不增反減,對於採購來說,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你只剩下一條路,就是去忽悠供應商,安撫他們不要漲價,可對方是合作了十年的老夥伴,他見過的歷任採購比你見過的銷售都多,你騙不了他。

德國人很巧妙地用“博弈論”思維,想了一個辦法,叫做“關聯”。

“關聯”的本質,還是“以量換價”,但它可以解決這45個零件我們無法做競標的難題。

“博弈論”的英文叫做“Game Theory”,其實就是“遊戲理論”,它告訴我們,

要想掌控博弈遊戲的全局,成為贏家,你最好是博弈遊戲的設計者。

所以“博弈論”又被稱為,

讓你在博弈中,不用賭運氣的藝術。

(我沒法在今天有限的篇幅裡,把“博弈論採購策略”完整的介紹出來,請關注後續文章。)

好,那麼應用到這個例子裡,我們要做的,仍然是設計一個競標,但把這個100個零件料號拆成兩組,A組45個,B組55個;

然後設計一個特定的遊戲規則給現有的這個供應商,姑且稱之為“C”:

首先,通知供應商C這100個零件料號將進入競標環節;

競標遊戲分兩輪進行;

第一輪,由採購做第一次反向報價提議,提議內容是,A組產品按去年價格下調5%;供應商如果接受協議,則A組產品將不再進入第二輪的競標,供應商C直接中標A組產品,同時,供應商C將獲得在第二輪對於B組產品競標的一個特權,總價補貼5%(所謂補貼5%的意思是,在第二輪競標中,供應商報100萬,但比價時按照95萬計算,中標後的成交價依然為100萬,這是一個“關聯”,用A組的折扣換B組的優勢);如果供應商不接受協議,則A組產品將直接進入第二輪和B組一起參與競標,供應商C沒有任何補貼。

第二輪,根據第一輪的情況,對(A組+B組)產品或僅B組產品,採取反向荷氏拍賣的形式競標,由採購方開始從低向高一輪一輪叫價,所有參與的供應商在每一輪同時考慮是否接標,搶先接標的供應商贏得標的。

實際的情況比上面的描述複雜,我會在新的系列中詳細介紹。

但這已經充分的展示了“關聯”的威力,如果供應商接受第一輪的協議,本來沒有辦法競標的A組產品就完成了降價指標。

你肯定會問,那供應商在第二輪得到了5%的補貼,裡外裡不是一樣嗎?

不一樣,因為第二輪是反向競爭性拍賣,實際的成交價格大概率會因為存在競爭而變得更低,舉個例子,反向荷氏拍賣的結果是B組產品按照去年價格下降了10%,那麼抵消掉補貼的5%,我們依然在B組產品上拿到了5%的實際下降幅度。

“關聯”策略,讓本來束手無策的A組產品,和B組關聯起來,同樣達到了“以量換價”的目的,讓人拍案叫絕。

5 小結

“以量換價”,是一種極為樸實的想法,它一樣有驚豔的變化。

“萬物皆有折扣”一共七篇,今天收尾。

-
-

這事兒真的不可談判嗎

-

這裡是“談判思維”!

“‘萬物皆有折扣’ 第七篇 ” 終

--- 桔梗

以量換價,採購給銷售畫的餅還有用嗎?| 萬物皆有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