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衡水中學究竟該不該存在呢?

無止境2


對於這所學校我的看法是:1、那裡的老師很負責,學生很努力,教學方法相對於高考很完善,是個能讓人考出好成績的學校。2、我煩它。

它對學生施加的影響是否符合教育規律:不知道(這種答案在衡中是絕對不能寫的-_-#,這也不能怪我,恐怕沒人能說清楚什麼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我硬生生的說那是應試教育,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人家就能跳出來問:憑什麼應試就不規律了,高分就一定低能嗎?)我只能說到目前為止我依然不認同那所學校的教育方式及傳播的理念。

這類學校對當地教育資源的吸收甚至壟斷,對當地整體教育水準的影響:如果僅考慮對高考,那毫無疑問衡中帶領下的衡水地區教育水準有了相當大的提高。衡中確實壟斷了衡水的教育資源,但其理念卻對衡水的其他學校帶來了(僅就高考而言)正面的影響。衡中模式已經蔓延當地的小學,根據的哥介紹,衡水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寫作業基本上都得寫到12點,這樣訓練出來的考生跟河北省其他地區的考生競爭無疑有巨大的優勢,這幾年衡水縣裡的中學崛起也說明了這一點。

在衡中常聽老師如此說:“天下高考一般黑,我們這樣學習,也是沒有別的辦法。”出了衡中也常聽有人如此為其辯護:衡中沒有辦法,現實就是如此,它只是在高考制度中找到了一個“最優解”。每當這時我都會在心中大聲反問:XX衡中沒有辦法誰XX還有辦法?

衡中是高考制度的受害者嗎?是嗎是嗎是嗎?衡中明顯是最大的受益者。不僅是受益者,還是應試教育的維護者、推動者。河北教育的轉變前面已經說了這裡不再重複,最近聽說衡中在四川開了分校,學校開成了連鎖店,不知道這是否也是衡中面對高考所做的一個“艱難決定”。

退一步說,就算不談十幾年前衡中開始的改革是否是因無路可走。一所幾乎是全國最有名的高中,一群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一個亟待改革的教育制度。這個時候衡中難道只能扮演小受的角色去搞什麼“沒有辦法的辦法”麼?難道肩上就沒有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麼?衡中沒有辦法,學校沒有辦法,那這個社會誰還有辦法?

必須承認,衡中的老師非常敬業。但這種敬業就像一個在自己田地上辛苦勞作的中國農民,幾千年來他的勤勞都能使他養活一家人,但是他就不知道看看,在遙遠的西方他的同行在用飛機為自己的莊稼噴灑農藥。

事實是,衡中完全放棄了自己對於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責任。轉而在一個對於教育固定的戰略模式下不斷花樣翻新自己的戰術,在衡水市的第一產業上默默耕耘。巨大的經濟效益、極高的社會地位以及衡中的自我催眠(我很努力+我沒辦法),使得這個學校很難回頭。

我們永遠無法估計這種教育方式對我們這個國家帶來了多大損失,更可怕的是它還在用“沒有辦法”的藉口快速發展。

衡中有選擇的權利,有探索的義務,更有讓教育迴歸本質的責任。


書亦或為情寄


沒有實地體驗,就沒有發言權。比無知更可怕的是傲慢和偏見。我是衡中家長,居住地在距離衡水幾百公里的河北某市,普通的工薪階層,沒有北上津戶口,也沒有經濟實力高考移民,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代表人民。我孩子從未參加過課外輔導,中考成績上本地一中只能走自費私立,學費三年4萬6。去衡水中學私立部衡水一中的話三年學費2萬。我兒子的成績在衡中屬中等,同時去衡中的同市孩子中考最低分比我兒子少34分,如果在我們本地只能上二流末等學校,所以說衡中掐尖是事實,但衡中並不全部是尖子生,多數是中等生。經過實際體驗,我認為衡中老師是我見過的最負責任最人性化的,我兒子最喜歡的事是和老師聊天,無話不談,一週七天晚自習,有時他可以有三個晚自習在和老師聊天。他曾疑惑地問過我:“為什麼好多人都認為我們累呢?我根本不覺得累啊。”外界只看到衡中對時間的嚴格管理,其實它是把白天的時間充分利用,晚上十點必須睡覺,絕不允許十點鐘以後做其他事情,中午保證有1個多小時的午休。較之白天鬆散晚上熬夜,我更贊同衡中的做法。跑步看書更是可笑,實際是候操時看書,全班列隊跑步,誰能邊跑邊看書?想當年我媽總是吼我抓緊時間學習,她說我上廁所時就可以背幾個單詞,現在有一個說法是利用碎片時間,衡中就是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了。衡中的卷子是所有任課老師各做一套卷子,每位老師挑出有價值的題組成的,所以孩子的做題效率非常高。衡中有67個課外社團,每人必須選至少1個,從模聯、航模機器人到剪紙微電影跆拳道…只有我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很多社團我剛看到時都不知道是做什麼的。模擬聯合國社團成績比深圳還好,出國參賽是常事;模擬政協社團提案被全國政協採納;機器人、航模都是國際國內大賽常客,前不久的機器人世錦賽上,衡中4名學生獲得金牌;微電影獲電影節專項獎;奧賽成績是公開的,網上即可查詢;文藝體育就不說了。學霸從不是被動刷題就能刷出來的,學習優秀的孩子肯定是綜合素質優秀的人,計劃性、邏輯性、自律性、總結能力等等都會高人一籌。做了家長的都知道,對於孩子,不只是學習,任何事只有孩子自己想做時才能做好,衡中的特色活動80華里遠足、成人禮,還有頻繁邀請社會精英到校做報告,就是用潤物無聲的方式教會孩子堅持、團結、感恩、愛國愛家,讓孩子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有些學校也說學習衡中,其實只學到了形式,是皮毛,真正的衡中經驗是精神,是教師,是觀念,我兒子成績在班上經常在倒數,老師從不會歧視,只有鼓勵,衡中老師真正做到了“行為世範,學為師表”,老師的言行和敬業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兒子對社會、對個人價值的看法。家長送孩子去衡中是為孩子能有個好前程,某些地區主管部門限制衡中是為了政績面子,社會上人云亦云的某些人是為了自己的不努力找發洩口,家長是不會用腳投票的。罵衡中的人基本上是沒有去過衡中的,是認知水平不足的人的自嗨,即使沒有了高考,拼所謂的“素質教育”,他們也拼不過衡中。如果一個孩子自己發憤努力考上清華會倍受讚揚,而衡中的孩子發憤努力考上清華就被圍攻詬病,這真是不可理喻。衡中是清華北大等眾多重點高校的“優秀生源基地”,每年高校招生會各個著名高校為搶到優秀考生都是省區負責人坐陣衡中,可有些人就是覺得自己比這些高校還高明。與其無端指責別人,不如靜下心來做好自己的事,或者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鼓與呼,那也算是條漢子。

為什麼衡水中學的教育模式,總是被教育磚家們質疑呢?其實源於衡水中學代表的社會階層,與教育磚家們所處的社會階層,不是同一個高度。屁股不同,立場不同,磚家們總是習慣用“何不食肉糜”的疑問,來追問衡水中學的嚴格管理。

這些年,衡水中學像個受氣的媳婦,總是遭受街坊、同行的褒貶。衡中學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衡中有足夠的學生社團,衡中有足夠的文體活動,衡中學生在各項文體美活動中載譽而歸,但是,依然不被認為是素質教育,底層民眾知道為什麼嗎?

一方面,全國各地的幾十萬教師前來學習衡水中學的辦學理念,另一方面,教育磚家們總是在埋汰衡水中學的管理模式,原因很清楚,衡中的教育理念就是不符合某些人的思維模式,某些人就看不得窮人中大獎。

被社會上某些人及磚家追捧的所謂素質教育楷模如人大附中、南京外國語等,請問有哪個是我等普通民眾能企及的?我不羨慕能將權 貴子女送進世界名校的高貴中學,我只尊重能助平民子女圓夢名校的草根衡中。


公平是假象


記得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但是被很多人噴了,甚至惡語相向。衡水中學有他的成功之處,因為精英教育更適合集中教育資源去發展少數優秀的頂尖人才,但是,我認為精英教育不應該出現在大學之前。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類似於衡水中學的這種現象會更多的出現,在我國,教育是相對公平的,因為在很多西方國家甚至出現了貴族學校,教育上的差異化在大學之前就已出現,進一步加大了教育資源上的貧富差距。

衡水中學在某種程度上大大的加劇了教育資源分配上的不平衡和惡性競爭。大學之前的教育應該是廣泛和平均的,不應該把頂尖的學生集中起來衝擊本校的名額,這樣對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公平的,清華北大並不會因為你這個衡水中學升學率高就擴招,希望很多人評論的時候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多從衡水中學以外的學生角度去考慮,當然誰更有天賦更努力就可以去更優秀的大學,但是在大學之前,這種優等生普通生最好還是不要分類,更不要集中那少數人去惡性競爭。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衡水中學把應試教育開發到了極致,不可否認,每一個努力的人都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你的努力可能影響到了別人,有人可能不服,憑什麼我不能自己更加努力,因為你真的加劇了惡性競爭,就像現在的輔導班補課競爭一樣,大學每年招生數量是固定的,不會因為今年學生補課很多就擴招的,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或者打個比方,勤勞的商店老闆每天比別人更早的開門更晚的關門會逼著讓別人的商店也增加營業時間。這都是惡性競爭,你的努力換來的是自己的成功和別人更多的壓力。況且學生應該學習和接觸課本以外的更多東西,比如體育運動,比如心理健康,比如自己的愛好興趣,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但是高考制度不變,學生還是會那樣每天機械般的日復一日,所以說,衡水中學不應該出現,但是並不能怪它,是應試教育的發展導致了衡水中學的出現,而且未來必將出現更多的衡水中學,畢竟既然惡性競爭的開始和精英教育的提前,誰都希望成為目前教育制度下的成功案例,而非改革的犧牲品。



forbiven


不管你對衡水中學有多少不滿,有多少羨慕忌妒恨,衡水中學依舊在那裡,依舊獲得眾從高校的追捧,依舊是中國許多一流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在一些名校校慶的時候,衡水中學的校長依舊是重要的座上賓,在前不久由中國名校長論壇推出的中國百強中學榜單中,衡水中學依舊高居全國第二位,你說衡水中學該不該存在呢?


別以為我在為衡水中學唱讚歌,我只是在說現實,我也希望教育不那要樣苦那樣累,但高考的戰場,就是苦累的戰場 。所以,我也不去抨擊衡水中學,因為他的確給眾多學子打開了一條路,不管怎麼說,對家境平凡的孩子而言,高考依舊是相對公平的一條路,依舊是老百姓非常看重的一條路,是一個孩子的希望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這麼多家長把孩子送往衡水中學,總是有道理的,這也是衡水中學存在的基石。


如果說衡水中學是高考工廠,那麼很多中學都是高考工廠,有不少中學一方面在抨擊衡水中學,另一方面又效仿衡水中學,只是無法達到衡水中學那樣的效果罷了。


前兩天看到關於衡水中學的報道,報道中有不少圖片,其中一張是衡水中學學生在清晨跑操前還要集中站著晨讀的圖片,看著令的震撼,也令人深思。高考之路太不容易,看著那微弱的燈光,好多學生都戴著眼鏡,我當時的想法是,希望學校把燈光弄亮一點。我們都知道衡水中學招了不少尖子生,但衡水中學的出眾的高考成績,不要忽略了學生的努力和老師的辛苦付出。


途蟲的百味人生


不少人都知道衡水中學的教育制度,對於常人來說,它的教育制度嚴格了很多,也讓人瞭解到學霸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需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一些痛苦。衡水中學的存在,一直以來,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這種學校不是在阻礙學生的健康發展嗎?只是一味的讓學生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這樣讀出來的大學生是否有用。但是,從大數據來看,衡水中學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大多數人也能夠生活自理,出來也能適應社會的變化。

在衡水中學讀書,就等於一隻腳踏進了名校的大門。而普通中學的學生,考上名牌大學的寥寥無幾。這裡暫且先不說衡水中學,來聊一下毛坦廠中學。毛坦廠中學也是一個大型高考輸送基地,每年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人或者是沒有考上本科的人去毛坦廠中學進行復讀,而且每個班級的人數都是爆滿的,想求得一個位置都很難!毛坦廠也不負重望,讓不少平凡的學子實現了本科夢!甚至是名校夢!這個時候,也有不少人覺得毛坦廠是不錯的,讓平凡的學子找到了出路。

可我們大多數時候,容得下平凡,卻容不下優秀。能原諒毛坦廠中學,卻對衡水中學嗤之以鼻。毛坦廠中學和衡水中學不就是極端的體現嗎?毛坦廠中學就像是在白天走路,是一條能看見的路,還有光的指引。而衡水中學不屑於開燈,則在黑暗中孤獨的前進。兩者都沒有錯,它們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在這兩者之間,就是普通的中學了,課程什麼的,也會輕鬆一些,沒有那麼多的依依妖妖,因為他們看到身邊的人都是平凡的,就放下那一顆需要努力的心。

快樂成長是值得提倡的,只是相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而有一部分,他們就是隔離在別的環境中,先苦後甜與反思。每個人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事情,而衡水中學的學生能在很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下來,在面對困難時,我覺得會更加堅韌。


燭光言教


衡水中學存在的最大意義在於高考!只要高考的模式還存在,衡水中學就不會消失!那些所謂專家和迷戀所謂素質教育的人,抨擊衡中的教學及學習模式,但他們忘了,在大學文憑尤其是好大學文憑是就是好職業敲門磚的時候,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拼不了爹拼不了權拼不了權,他們只能拼命拼毅力拼時間,才有機會出人頭地!衡水中學的出現符合這種需求!君不見曾經火熱的素質教育典範如杜廊口等己煙消雲散,為何?成績過不去!君不見即便如美國的私立學校也是作業如山,為何?這樣出成績!有錢人讀私立,想素質教育就去杜廊口,至於我等普通老百姓,是不信專家話的,誰給我機會讀清北,我就拼,再苦再累再磨人都要拼,先拼出一個好大學好前程!至於素質?高考考了嗎?它考什麼我就學什麼就有什麼!至於有些二愣子說的,衡中出不了科學家科研人才,我只想說,1949一一2005年以來,近60年都是應試教育,正是這60年培養的人才把天宮送上天把北斗送上天,你們還想否定誰?應試教育的貢獻不大嗎?當然,素質教育是好,但高考如鐵鎖橫江,憑考試定前程的制度,是絕不可能引導素質教育前行的。但沒有高考的公平錄取,權錢又會取代寒門學子的錄取機會,同樣打擊了素質教育!兩難?兩難!所以,多點寬容,專家多閉嘴,存在即合理!


用戶62653576900


存在即合理。應對現階段的中國初高中學生教育,衡水中學無疑是成功的。不管是對地方、對學生、對國家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至於人們還經常把衡水中學拿出來做討論,必然是有他可討論的地方。


現在都講解素質教育,猛然一看好像是和現在的應試教育相背離的。但是,反過來考慮,如果不是在應試教育做的足夠好的前提下,哪所學校敢談素質教育。即使學校想談應試教育,學生同意嗎?家長會同意嗎?學校領導估計也不會同意。


反之,縱觀目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做的比較好的學校,像湖南四大名校,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湖南師大附中、長沙市一中,每年高考成績、競賽成績等哪一項不是名列前茅。但他們學校的素質教育依然做的很棒,學生愛讀書但不讀死書。這也是應試教育發展好後,用素質教育提升應試教育的良性循環。


所以,現在的衡水中學還是應試教育下的超級高考工廠,相信他們已經在很努力的提升素質教育,以後會更好。


郡維雲校


今年四月深圳舉行的第二次高考模擬簡稱二模,在深圳中學家長中炸開了鍋,接著家長們端著這碗開水攪翻了深圳教育界。一所此前並不出名的學校——富源學校有如神助。深二模全市排名前十的尖子裡,有六位來自這裡,比全部11所市直屬的高中加在一起還多。深圳四大名校完全被吊打,讓不惜代價把自己優秀孩子送進四大名校的家長們如坐針氈,為何四大名校幾乎網羅了深圳大半以上的優秀生源,這次模擬考會完全被一所不知名的學校壓制,接著當起了福爾摩斯解開了其實一直存在的“高考移民”的面紗。

深圳二模

5月12日,深圳教育局發佈了《關於對深圳市富源學校“高考移民”調查處理進展情況的通報》,深圳市富源學校2019年高考報名考生中,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弄虛作假獲取廣東省報考資格。具體通報信息如下:

深圳教育局處理通報

取消32名“高考移民”學生2019年在廣東的報名資格,如此簡單,如此輕易,就在這32名學子決定前途命運的高考獨木橋前放上了前路不通的指示牌。

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替這32位學子們考慮過這可能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會出現“高考移民”這一現狀,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沉思過為什麼衡水的幾十名中上成績的學生輕易“團滅”了我們深圳的四大名校,我不知道。。。。。。。

有人說,這些“高考移民”很可惡,嚴重擠佔了廣東的招考資源。有人說,之所以幾十人的衡水“移民”霸榜深圳,是因為他們是應試教育,我們是素質教育,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有人說,衡水中學為代表的的那些應試教育的“高考工廠”們只會出產一些考試大神,高分低能。確實,“高考移民”會擠佔當地的招考資源,廣東原本就是高考大省,高考難度並不低,高考人數及錄取率都排名前列,只不過是錄取率是倒數。

2018年高考數據,部分省市未找到公佈數據

通過數據我們明確可以看出,廣東高考人數排名第二,本科錄取率缺排在倒數前列,是廣東學子不夠聰明伶俐嗎?河南高考人數排名第一,本科錄取率卻是除寧夏、西藏、青海等幾個西部省份的之外的全國倒數第一,是河南的孩子不夠勤奮努力嗎?“地獄模式”的江蘇,看著數據似乎高考人數及本科錄取率全國省份佔優,可有多少人知道江蘇在中考時就刷掉了接近一半的孩子去讀職高,只有一半左右的孩子可以讀普通高中,普職佔比接近了五五開,是江蘇的孩子不夠積極優秀嗎?

不是的,他們都很聰明伶俐,他們都很勤奮努力,他們都很積極優秀,造成問題現狀的一切一切根源在於:地方教育資源的嚴重差距和全國招考區域不公平,跨省高考移民的背後是國人對教育資源差距和招考不公的焦慮。

我知道他們都很想和京津滬深的孩子們一樣,接受素質教育,除了那懸在頭頂的分數,還有一定的時間去學習他們所喜歡的東西,有一些精力允許自己放空腦袋放飛思想哪怕只是在課桌上發呆,有一些條件允許他們擁有除了課本以外所渴望的東西。他們只能拼命壓縮自己時間甚至身體去投入學習,因為他們知道,千軍萬馬獨木橋,而他們心目中通往理想的那個橋細比絲線,隨時崩斷。我知道,因為我曾經也是其中苦苦掙扎的一員,我很“幸運”參加了2008年的高考,那一年全國高考人數達到頂峰,那一年河南高考人數超過百萬,那一年全國高考錄取率十年來最低。

我們每年都在呼籲高考改革但似乎石投大海不見波濤,每年都會爆出很多高考相關的醜聞但也只是掀起一陣熱議隨機復還平靜不見進步。我們沒有理由和資格站在道德高地帶著素質教育的帽子批評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之類的是“高考工廠”,對於那些孩子,他們只是拼盡全力上一個自己理想中的大學而已,這沒有錯。我不知道是“高考工廠”成就了他們,還是他們成就了“高考工廠”。難道這不才是我們的教育體系的人們所應該反思的嗎?

我們只是期望每年高考改革有所進步,我們只是希望相對的公平早點到來,我們對此永遠心懷感激,心存夢想。


貓咪家的小老鼠


為了高分走極端!

出現了瘋狂!就會還有更瘋狂!

古代有拔苗助長?大家覺得愚蠢而好笑。可是今天當孩子成為被拔高的苗,還笑得出來嗎?

表面上看:學校、家長、學生三方受益,皆大歡喜?為了高分,何樂不為呢?

學校因高分而得到名氣,於是會有更多的生源,更高的學費收益,收益才是目的!

家長似乎解決了孩子的前程,當然也花了不少錢,似乎是值得的,也應該高興。

孩子總算考上了大學,按說挺好的呀,怎麼成了被拔高的苗呢?

缺失自我:傳銷式宣傳,思想同化,成了綁定在戰車上的馬,隨著鞭子前行。

持續應激狀態:心理和身體上持續一年的應激狀態,部分人會導致心理上的疾病。

極端思維:既然不顧一切的為了高分,那麼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會伴隨著孩子很久。

當然還會有許多心理上的影響,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瞭解相關知識。

形成這種局面,根源在於高考制度的設計!無意於譴責任何一方,痛惜了可憐的孩子們!


淡然觀景


衡中的存在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在當下來看,甚至再過一段時間,衡中都是應該存在的。

第一,衡中對於衡水市的影響,已經超乎了我們的想象。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航拍的鏡頭裡必須有衡水中學。衡水中學給衡水市帶來的效益,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每年到了高考前期,央視一套《新聞聯播》裡一定會有衡水中學學生的採訪和特寫,換言之,衡中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是一種被很多人贊同又同時被很多人罵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早已經脫離了教育這個層面。

第二,大學擴招,高中生上大學越來越容易。但是,考上好大學越來越難。我們現在的生活壓了有多大,在這裡就不說了。那種不會為了生活發愁的家庭有,但是,我還沒見過幾個。都知道好的大學,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平臺。衡中就是給很多家庭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一個考上更好大學的機會。

第三,沒有需要就沒有市場,衡中的存在是很多家庭的希望。他們沒有背景,沒有條件,通過上學改變目前的狀況是唯一的選擇。高考制度逐漸的在改,但是,怎麼改都是應試教育的考試,目前衡中對應試教育的研究在中國當下的教育環境裡無出其右。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幸福,都有權利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第四,無可否認,衡中的存在確實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破壞了教育的生態平衡,因為掐尖招生,一些地區的高中教育就生生地被撕碎了,比如邢臺和邯鄲。更要命的是,很多學校都在模仿衡中,這樣一來,導致一些本來就不好的學校,更加難以生存。

衡中不僅僅只是一個學校,而是一種現象,是一種生態,是高考捆綁在一起的,是和我們的生活壓力捆綁在一起的。不是一些所謂的素質教育的磚家說取締就能取締的。

總之,從當下看,衡中應該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