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來說說跟公婆同住大年初一兒媳婦會給公婆拜年嗎?注意哪些?

小胖Za


我認為與公婆春節同住一起,媳婦兒肯定要給公婆拜年的,還要接著除夕夜繼續和大家包餃子,團圓地和諧地歡歡喜喜的度春節的。提問者提出此問題是有挑事的概率,不提些讓大家高興的事來過春節,專提媳婦兒和公婆,你如有媳婦兒你總不會挑事吧,百善孝為先做到就是幸福美滿的家庭。


人定勝天4677


我和公公婆婆一起住的時候,大年三十晚上吃飯的時候就拜年了,陪著他們玩撲克牌看春晚一直到11點多,然後洗澡睡覺,婆婆還特意囑咐我們明天不用早起,多睡會兒。

於是大年初一,我跟老公都睡飽了才起床,晚上接著陪公公婆婆聊天玩撲克牌,故意打不過他們,其實就是想讓老兩口對贏一點錢,哄他們開心高興,圖個喜氣吉利。

我覺得要看你的公公婆婆她們的要求是什麼,如果他們很在意大年初一早起拜年,那你和你老公就早點起床,做好早餐配他們吃早餐在拜年給紅包,也是圖個喜氣高興的勁兒。


愛吃桃子的狐狸


我說一說我的心裡話,大道理我也會說道里我懂,可是叢前年我不會給婆婆.拜年因為她不沒有做到長輩的應該做的,拜年不是為紅包,是我們小一輩對老人的敬重,那是從心裡往外的敬重,所以我不想自己騙自己,可是她比我更清楚為什麼不給她拜年。


shy140801301


給長輩拜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俗習慣。拜年時,因各地風俗不同,儀式或程序也不盡相同。對長輩、領導、同事、朋友等,都不一樣,比如抱拳嗑首、握手、擁抱,甚至作揖、下跪等等都有。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見面後,一般都會送上禮品或紅包,祝願對方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閤家歡樂、萬事如意,恭喜發財!

跟公婆他們住在一起,拜年的儀式不能免除,也要有儀式感。只是不同於沒有住在一起而需舟車勞頓或奔波前往。

拜年前,需做好相應準備。如果是新入門媳婦,則需與丈夫溝通,有什麼傳統與禁忌。提前準備好禮品或紅包。禮品可根據公婆的喜好來準備,可以是時裝、圍巾、化妝品等。如果條件允許,禮品還可以貴重一點,但不必太鋪張。

紅包則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表達心意就行了。三百五百不嫌少,三千五千不嫌多。為表示吉祥如意,需包上嶄新的鈔票,金額尾數可以是6、8等吉祥數字。

最後就是準備好祝福的話語,如新年快樂、健康長壽之類。還可以規劃一下這一年的重要打算:如添丁加口、帶他們去旅遊等美好願望。

初一早晨,你們早點起床,與丈夫一起在客廳等候。待公婆他們起床洗漱後即開始拜年。如果有心,你們還可以提前做好初一這天的喜慶早餐,請公婆他們享用。

如果你們結婚多年,還有孩子,除上述要求外,還要帶上孩子,一起給長輩拜年。當然,如果你有一個很明事理的公婆,他們是不會虧待你們的。他們同樣也會回敬你們的紅包,給孩子打發錢,也可能不會比你們送得少喲!

總之,拜年要有儀式感,一定要讓公婆開心。這是一年的開端,好的一年就從這一天開始了!


妙手物語


兒子與兒媳常年和公公婆婆住一起,每年春節早上,一起床去公公家吃"萬萬順"(餃子,圓寶),兒媳會教給不懂世的兒女,到了爺爺奶奶家說:"爺爺奶奶把您磕頭!"到了爺爺奶奶屋裡:"乖,孫女,不磕不磕,爺爺奶奶給你磕頭錢。"都是兒媳的算計,一心想要爺奶的錢,老爺子明知老吃虧,還是心裡高高興興的,願者上釣。


好哥204531506


一鄰講:兒子結婚第一年春節,兒子、兒媳給公婆拜年,給了紅包,居家和睦皆大歡喜。自第二年後,拜年的事就“拜拜”了,因為在一單元住,代溝的存在,三觀的不同,造成了很多“雞毛蒜皮”的矛盾。

為此,一句話足可表達老年人的情感世界和三觀處理的方式,即:拜年即為形式,心裡有你,懂的理解、體貼、照顧,不拜又咋的。反之,年年拜年又有何意義?

總之,拜不拜年無所謂,保持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吃嘛嘛香。其它統統“拜拜”。

對乎?


此木君子182


和公婆一起住年初一要早點起床,給公婆拜年是一定的,遇到認識人都要拜年,何況公婆呢!如果年30沒給公婆紅包,初一要補上


楊春悅(索菲亞)


不要說媳婦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就是不住一起,年初一去給公公婆婆拜年也是做媳婦的最起碼的禮節。至於該注意的一是少說話,二是一切聽老公的,至少在公公婆婆面前要做到這一點,三是在公公婆婆西前少教育孩子。


老路的退休生活


按風俗來說,當然大年初一得給婆婆拜年了,因為婆婆是老人。而且說這個媳婦兒很孝順懂事。可是呢,也不在意這些。就像現在年輕小媳婦兒過年的時候才回老家,我自己覺得頭三年給拜年。難道說拜年就是老人不拜年不是老人了嗎?只要真正孝順。董事的話,倒也不在意那些。因為一般的姑娘不給自己的母親拜年。不要太在意那些啦!只要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氣氣。


捨得44945


姑娘新婚第一年去公婆家那裡過年,臨走我告訴她,入鄉隨俗,該拜年要拜年,這是個禮數,不拜讓人笑話,不是笑話你而是笑話你娘沒教給。姑娘說穿裙子跪不下,我說可以鞠躬表示,見了長輩都要拜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