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了你那麼多書之後,我終於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

看樊登老師的視頻,他分享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中生,在高考前3個月,跟爸媽說:“我決定輟學了,我不想參加高考了,我要去環遊世界!”

“我聽了你那麼多書之後,我終於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

樊登老師

作為家裡的獨生子,他爸媽已經對他不報希望了,但是對他提了一個要求:這3個月可以不用再去複習了,但是你要聽3個月樊登讀書。

他爸媽真的是放棄了,只讓孩子聽書,一天到晚聽,反覆聽反覆聽。3個月後,他高考多考了40分。

樊登問他:“我講書,但是我沒講過高考的東西啊,你怎麼會提高那麼多?”

孩子說:“我聽你講了那麼多的書以後,我覺得我終於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我以前看到成年人給我們出的那些題,我都不知道是幹嘛,為啥問這個,考這玩意幹啥,有意思嗎?”

“我聽了你那麼多書之後,我終於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

樊登老師

提高的40分,也都提高在作文,閱讀理解,和英語上。為什麼?因為他終於理解了大人們到底想要什麼了,而且想要的東西是有價值的,於是他才會去認真地準備那個考試!

沒有一個人願意放棄自己的人生,家長只需要給孩子一個內在的成長動力。

媽媽不要威脅,爸爸不要交換。不要拿獎勵的方式來促使孩子考個高分,用旅遊、買手機等誘惑來交換孩子的高分。

在談到自己的孩子時,樊登對兒子說,你考多少分我都不會給你任何獎勵,你知道為什麼嗎?

孩子說,我知道啊,因為學的好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勵。孩子那時候才3歲。

一棵小樹,最好的成長方式是自己汲取養分,從內在成長,而不是被人從外界施加外力,不是“揠苗助長”。

“我聽了你那麼多書之後,我終於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

小女孩在學習

給孩子一個內在的成長動力,孩子會很自覺去上進。家長一味強調孩子要考個好成績,而不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考個好成績,孩子的內心會把學習當成一件做給父母看的工作。

一枚雞蛋,從外部打破它就只是一個食物,而從內部打破,它就是生命。

給孩子一個內在的成長動力,而不是用獎勵,用錢去買孩子的成績,更不是孩子成績差時用打罵去交換孩子的成績。

學習的初衷到底是為了什麼?很多人從上學的時候就帶著這個疑問,一直到他們自己也成為了家長,然後跟隨社會需求,送孩子到學校學習。當孩子問他為什麼要上學時,他們也只會說上學是為了你自己。


“我聽了你那麼多書之後,我終於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