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教師留不住,有能力的老師頻頻辭職,有的公立學校為何會失去吸引力?

月夜秋涼857


深入解析:教育的吸引力在哪裡?年輕教師、有能力的教師和想從教的年輕人如何做出人生的抉擇!

〖一〗教育現象。

本來,任何單位都是如此:進進出出,人來人往——樂意則幹,否則走人——正常現象,不必怨天尤人。

但是,教育領域一旦有風吹草動,人們就聞風而起,議論紛紛,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態勢。就像下面的兩件事:

最近,廣西教師招聘遇冷,引發了廣大網友們和教師們的熱議。紛紛爭先恐後地分析、猜測、評判,熱度一直持續不減。

年輕人不願意從教,其根本原因在哪裡?教育到底怎麼了?失去吸引力了還是年輕人的眼界高?是工資待遇差還是工作不易幹?

甘肅8歲女生受傷害,也是轟動了整個媒體,女學生的命運牽動著所有網友們的心。大家紛紛口誅筆伐,要求嚴懲兇手。認為這樣的教師不配為人師,這樣的教育工作人員必須付出代價。不斷地質問教育應該注重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還可以相信為人師表的教師嗎?

人們為什麼那麼高度關注教育領域的事情呢?

〖二〗深刻解析。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教育怎麼了?沒有吸引力了?

我認為:

根本原因不全在教育,而是教育需求與物質需求發生了不該有的碰撞。

(一)教育現狀。

教育攤子大,出了點問題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一棍子打死所有人。

例如,反映學生、教師負擔重,那就減負;誰體罰學生,那就處理誰;哪個教師有償補課就處理哪個教師;誰違規晉級,就取消其職稱;不能同工同酬,按勞分配,也可以設法解決等等問題。這些都是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不可避免的現象。絕對公平,沒有問題的單位,世界上就沒有。

(二)

教育需求。

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培養問題。願意不惜一切代價供孩子上學,只要能夠學好,怎麼做都願意。

於是,出現了擇校熱潮:名牌公立或私立學校真是一位難求,購買昂貴的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上學。還有天價補習班:輔導學生30分鐘,就要500元人民幣。就是這樣,家長也願意,也樂意。說明了人們的教育需求和意識非常濃厚,追求優質教育的願望持續升溫。

所以說,教育領域稍微有點風出草動,人們便急急忙忙趕來“噓寒問暖”,好不熱鬧的場面。

(三)物質需求。

網友們都知道,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各地經濟社會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因而,各地教師工資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工資相對高的地方消費水平必然高,工資相對低的地方消費水平一定低。摺合計算起來,工資待遇水平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可是,就是有一部分人片面地認為,農村或者小城市教師工資收入太低,還不起房貸車貸,過不上體面的生活。於是,出現個別教師辭職下海經商、年輕人不願意從教而選擇到大城市任職的現象。

而事實證明,一些人辭職之後非常後悔,因為從商與大城市工作也都是困難重重,極其不易成功的。這時候知道從教的好處,想回來繼續從教已經晚了。

這就是追求物質生活的現狀。

(四)二者的碰撞。

一方面是家長們對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的需求,紛紛需要優秀教師和優質學校;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年輕教師為追求完美的物質生活而不願從教辭職下海。教育需求與物質需要發生了不該有的碰撞。

(五)解決之道。

1.提高教師的思想境界。教師不僅僅是為了掙錢養家,更加重要的是教書育人。

2.緩解家長們渴望值過高的奢望。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國際國內權威機構研究發現100%的孩子都在上學,而最後取得成功的不足90%。

3.提高改善教師的工資待遇是提高教育吸引力的重要途徑。

看完之後,你知道如何選擇了嗎?


中小學教育者


作為一個教師家屬來回答一下。我妻子22年工齡的公立初中一線教師,常年任班主任,學校的教研組長和區教研員,在學校算是骨幹,在市裡也小有名氣,2018全年收入10.2萬(開收入證明時學校會計一筆一筆算出來的,包含了社保公積金等全部,實打實的)。今年3月到5月之間,先後就有3個工作機會找上門來。

一個是區教研組長,歸屬於教育局,仍然在編,只是脫離了一線教學,偏科研行政方向,工資略微增長,沒有大的變化。

二是私立學校,開的底薪是15000,加起來年收入應該在25-30萬之間。

三是某個培訓機構,底薪12000,其他主要是課時費,承諾月20000-30000之間沒問題,更高也有可能,根據參與的課時有所不同。

說這個只是要說明,在社會上對優秀教師的需求還是非常大的,而且誘惑也非常大,而公立在編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但穩定有時候也會成為劣勢。

再說一個現狀,從2010年左右開始(具體時間記不清了,大約是這個時間),每年學校都會入編數量不等的碩士和博士,但現狀是今年她學校所有的班主任中,沒有一個碩士博士,為什麼?該走的都走了,留不住人尤其是高學歷的年輕人,主要去向就是上面3個:教育局、私立或培訓機構,還要再加上一條路:自主創業。留下的碩士博士要麼是在準備走,要麼就是佛系教師(教課可以,也只管教課,不做班主任,不管閒事)。

所以奉勸一句,不要把“愛乾乾,不幹就走人”這話放在嘴邊,對有能力的教師,出路還是不少的。

也不要總是看有多少人考了教師資格證,在現今這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還是挺高的,不是所有考出來的都能適應這個職業,像圍城一樣“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要看這些人中有多少能夠踏踏實實的在這個崗位長久的幹下去,比例真的不高。


專注小微企業和個體工


年輕教師留不住,有能力的老師頻頻辭職,公立學校為何失去吸引力?這種情況有,但不是普遍現象,山村老師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工資待遇低


雖然國家一直在努力的給教師吹“空調”,但教師待遇確實普遍較低。說到教師工資,很多人認為教師工資很高,原因是有補課費!2017年統計的教師平均工資為8.2萬,可很多教師的工資卻遠遠達不到這一平均水平。山村老師工作了十年,現在打卡工資3800多。我表弟初中畢業,現在在浙江一家電子廠打工,每個月5000多。兩者一對比,真的很被動。我與我表弟的區別就是我比他更穩定一些,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現在的很多大學生,讀書時的消費水平都快達每月三千左右了,工資才三千多,僅僅夠自己生活,又如何買房買車結婚生子。教師的前途可以說一眼望到頭,富不起餓不死。

二、壓力大責任重


當前教師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成績,更多的的來自於媒體和家長。學生的安全問題大於天,一旦某一學生在校出現任何問題,相關的老師及領導都要被問責,社會媒體及大眾口誅筆伐。教師這一職業成了三大高危職業之一。

三、民辦學校待遇好

良禽擇木而棲,很多好的民辦學校待遇要比公辦學校好太多,有能力的老師自然也就願意跳出體制選擇更好的學校。山村老師讀高中時的一位老師就跳出體制,進入了民辦高中。當年體制內的工資是1400左右,民辦工資3200,這差距不是一般大,而且最大的好處就是在現在開培訓班,而體制內受到的約束太多。

總結語:一個隨時都要頂著高風險受人口誅筆伐,領著低工資卻沒有幸福感的職業,如何能夠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這也是絕大多數教師不願意自己的子女重走自己的道路的原因吧!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對於這一問題,各位網友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不知題主是哪裡人,您說的情況與我們這裡正好相反。公立學校現在不是留不住老師而是留不住學生。

我們這裡一般在5月份縣教育局會進行一次“考編”,也就是民辦學校老師、應往屆大學畢業生(取得教師資格證)紛紛報名競考,人滿為患。

正常我們縣每年招聘的名額在350人左右,但是報名的卻有3500人,競爭非常激烈,達到10個人取一個的程度。

我供職於民辦學校,我的許多年輕同事(年齡不超過35週歲),每年都有大量的老師報名參考公辦學校。學校裡每年流失的優秀老師都在100人左右,怎麼能說公辦學校失去了吸引力了呢?

再說了,學校老師流動也是正常現象,有些公辦學校老師辭職,另謀高教,但很多人從事依然是教育工作,首選的依然是公辦學校。

公辦學校真的不像您說的那樣工資低、評職稱難,其實,他有許多優勢,比如說穩定,福利待遇好。公辦學校對老師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並且教師隊伍相對也很穩定。

真的不像您說的那樣,至少像我這樣在民辦學校工作的老師還是非常向往公辦學校的。


青衫李探花


我感覺題主的問題有些偏頗,公立學校從來沒有失去吸引力,我說一下我的觀點

在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是一名課外輔導老師,我身邊有很多輔導老師都在考編的路上,編制的吸引力,以及公立學校的福利待遇,都在極大的吸引著年輕的一代老師,他們期待著能夠成為編制中的一名正式老師,成為國家的一名正式公職人員,每當有公立學校招聘,編制老師的時候,他們肯定是要報名的,而且報名不是一個職位,不是一個學校,可是多個學校多個職位,這裡可能存在一個時間差,考完這個就去準備下一個,他們這樣孜孜不倦的追求公立學校的編制老師,能說公立學校失去了吸引力嗎?

年輕的老師留不住有能力的老師頻頻辭職,這樣的說法有一點以偏概全。年輕的,有能力的老師,辭職只是個別現象,而不是普遍現象,如果是普遍現象的話,那我國的教育就出現了太大的問題。

為什麼年輕的老師留不住?有能力的老師頻頻辭職?

首先,剛剛入職的年輕老師經驗比較欠缺,不管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風格上,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方式,而且在管理學生方面,沒有更好的管理經驗,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的時候不知所措,除了備課教學以外,還要完成學校交代的各種其他任務,這些冷冰冰的現實打碎了入職時間不長的年輕老師的美好憧憬,內心中無法接受這樣的落差,從而導致他們對教師行業的認識出現了一些偏差,那麼使得一些年輕的老師離開教師崗位

其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更好的上升空間,或者是能夠有一個更好的平臺去展現自己,不可否認,在教師行業裡面,教師的上升渠道非常狹窄,從教學向管理轉變是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一些有能力的老師,為了尋得更好的教學平臺,以及為了更好的薪資待遇,一些有能力的老師,離開自己的崗位去教學資源更加豐富的學校進行教學,以便更好的去展現自己的才華。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們高中屬於鄉鎮高中,教我的那些高中老師,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瞭解到他們都已經調到了縣一中,現在他們做的也都很不錯。雖然都離開了原來的崗位,但是他們仍然在從事教育。

總之,教師離職只是個別現象,而不是普遍現象,而且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教師的福利待遇也正在不斷的提高,公立學校的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強,而不是越來越弱!


蕭輝田老師


你說的這個現象尤其在小縣城尤為突出。據我的觀察有下面兩個主要原因:

一,公立學校的教師工資低。大家知道公立學校的教師是按職稱發工資的。我在湖南,現在是高級教師,每個月到手的財政工資5600元,而年輕教師的職稱比較低,大部分是中學二級教師,工資也就3000多元。年青教師要談戀愛,購房,養父母,這點工資有點小可憐,不離職才怪。而有經驗的教師,外面教學機構開出的薪資更高,難低誘惑也紛紛出逃。

二,公立學校的管理制度滯後,缺乏激勵機制。在公立學校,教學上的成績好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學校發的律貼差不多,沒有體現出知識與能力的價值。而在私校,只要教學能力超群,收入頗豐,如教高中,高考獎金也讓公立學校的老師望塵莫及。

以上只是從我從本地實際出發談到的原因。地區不同,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王子英語


人們觀念轉變了,學校管理滯後與擇業自由、按勞分配、按效分配的矛盾日益凸顯,鐵飯碗逐漸失去吸引力。這是大勢所趨,民辦教育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能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民辦教育的春天已經來臨了!在不遠的未來,公里教育與民辦教育的分工會越來越清楚,即公里教育主要承擔義務教育、普及教育任務,精英教育任務將逐步減少,相反,民辦教育逐漸承擔精英教育任務。目前,基礎教育階段這種分工已經很明顯了,高等教育也會隨後趕上,西湖大學的成立就是這種分化的先行者,一旦成功,分化的加速度將不可想象!大家拭目以待吧!


白雪清風


只要私立校存在,因她有特權掛羊頭賣狗肉,滿欺騙無約束,(象人大復中,北大復中,清華復中,實驗中學,私立學校,輔導機構…這明校復中,那明校實驗,遍地都是,享著特權,拿著騙人的高大尚的假虛之名。)可以搶優生奪優師,高收費…。進入越弄越強,越做越大,不可撼動的良性循環軌道。公辦必將日益衰敗,惠民成為虛無漂渺的笑談。

只要私立社會辦班存在,課輔必定更加繁盛猖獗,供需兩旺市場興旺無法阻擋,減負是笑餅。

市場經濟,導致了人人向錢看,在私立高薪的吸引下,公立教師眼熱心癢,而今,演戲的可以4天6千萬的刺激下,在新興產業一夜成名暴富下,在大款土豪錢多的不知怎麼花怎麼顯擺張揚橫行任由的影響下,在不重師薪資低,退休教師退休金減半,設中人坑騙宰沒商量的現實照耀下…。冬日寒涼人自知,水要低流是必然,火要升騰是規律,尋找出路擺脫迥境成趨勢。

愛教從教有理由,重教,尊師高薪與入門的高門檻高標準相配,與勤奮的負出相匹配,與吸引羨慕相容恰,與富民興國興教強國相適應,與科教興國相影襯,與競爭取勝想對應,與人才輩出相一致!

沒了吸引力,奔頭希望和未來,何來幹勁?何來嚮往追求?何來擔責履職?何來兢兢業業?何來從始而終?何來擠破頭考教師從教育?何來優師優生的良性循環?何來人才輩出?何來千秋偉業?何來終生從教事業留人情懷留人待遇留人?

無教不興,教師薪資,世界倒數第三,第二大經濟體。全世界都在挖人才搶人才,美歐靠高薪吸納挖走了全世界的人才為其所用,中國在不停地做嫁衣,留學不歸的遍地開花,富人土豪移民,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智慧拱手讓人,損失驚人,心寒意懶,心涼透骨。

在人人向錢看的大環境中,有奶就是娘,有錢就是爹,失去了友情愛情親情,失去了人文關懷和人性,失去了群生動物人的凝聚力戰鬥力,有的只是互貶互害互擠互壓互打互殺。公平正義善良人道成了奢侈品,甚至成了貪腐撈錢的騙人口號,是喜是悲?

興國重教重師高薪退休教師退休金最高才會贏得興旺和不敗的根本!

坑害中人的作為,私立的搶優生出成績,高薪吸優師出效果,新興產業的一夜暴富,社會輿論對教育的攻擊謾罵抵毀,教師是最令人羨慕最輝煌職業的有名無實,跪拜的弱勢佛系教育,…。現任的思遷,退休的感嘆,一個是現實,一個是鏡子的反射指向未來(退休的薪資減半,還弄出個坑害中人穴頭,只能領臨時退休金,失信的六年已過,不全國統一對現,…。)市場經濟導致了各業薪資的大力提升,超富者掘金者一夜暴富者如雨後春筍野蠻生長,超越想象,教師艱辛高責下的薪資落伍,…。導至人心浮動,軍心不穩,生計艱困…。使教師職業不被看好,遭人鄙視,招師門可羅雀,無人問津,教師考公務員,去私立校,自創培訓班去好公司…。不願從教,更難有終身從教,失去了優師優生的良性循環!重教重師:

①不應只是在口頭上(幾十年的只颳風不下雨)。

②不應只建豪華學校先進設備的面子政績撈外快的形式主義表面文章上。

③要切實給教師名份(公務員)權利(教師保護法,適當的懲戒權,去道德綁架,去教育萬能以責壓人。)地位(有話語權有被人尊重的資本)高薪(退休教師退休金最高,無後顧之憂,有志氣底氣勇氣朝氣…)在吸引力優師優生良性循環上肯下大力氣,肯投入。

善待教師就是善待教育,就是善待未來!


實言守真


公立學校教師留不住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1,待遇低,教師工資分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每月見到的只是崗位工資,少得可憐。績效工資文件是按30%扣,但到手的遠比理論上扣的要少得多。2,在學生的管理上,沒有那位老師敢真正下很手去管,因為到頭來責任只有自己承擔。3,老師的教學變成了副業,學生不出事,完成上級扶貧幫困,建檔應卡戶的幫學,反暴力,防吸毒,防沒有上級部門允許的書籍進校園,創造文明班級,文明學校,法紀法治學校。……還有學校的常管理。單說家訪:要留檔,要有照片,有家長簽字,並說明家訪的內容。衛生,兩操,課堂紀律,路隊的檢查。出黑板報,月考。政治學習,業務學習,聽課多少多少節,外出培訓,校內培訓,全員培訓……真的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老師的精力都在這些無所謂的工作中消耗殆盡。以前老師無尚光榮,現在的老師無比的累。


踏雪無痕179379551


公立學校的工資增長機制是循序漸進的,年輕教師一沒職稱,二沒幾年教齡,如果再沒有個像樣的學歷,其定級工資自然很低。

在教師工資結構中,最能體現差距的是教齡工資,教齡30年以上的教師月收入要比教齡10年以下的高出近千元;有中小學一級教師以上職稱的,比新入職沒定級的年輕教師,月收入高出600-1000元。

教師職業需要先有奉獻精神、責任意識,現在月工資6000元以上的山區教師,二十多年前月收入才三四十塊,一年到頭過的緊緊巴巴。當時好多人都嫌棄當老師窩囊,棄之而去。當你投身教育十餘年以後,你會覺得工資水平水漲船高了。當然,教師行業相對來說養不住年輕人。

關於教師隊伍中是不是真有那麼多經驗豐富、教學有方的老師,我不那麼認為。

好多教師之所以小有名氣,受到家長追捧,各種名校搶挖。多是因為他所帶班級,學生整體素質高,有濃厚學習氛圍,帶這樣班級的老師與帶班風差、毫無學習風氣的班級的老師相比,幾年下來他們不僅會博得好名頭,還因此會受到學校的額外恩惠,從而能充分調動其教學積極性,推動其業務水平大幅提升,激發其課堂藝術的生髮。

當然,筆者從不否認有不少老師天生就教學水平高超,教學技藝獨特,善於啟發教育。

無論如何,教師一旦有了名氣就會被名校重金挖走,同等情況下如果一個人的職業額外受到尊崇,技藝額外受到賞識,其潛能就會鬼使神差般激發出來。由此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人的本性是相同的,同等情況下如果自己的同事被挖走了,自己不走好像是技不如人似的。很多時候,動搖人心志的絕不僅僅是待遇是否豐厚,錢財是否多寡。反而更在意自己仍然堅守是不是會被人以為是心智不全、黔驢技窮。如果這個時候學校領導沒有充分重視如此有德行名師,恐怕最後的救命稻草就葉落他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