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打虎將李忠的武藝是什麼水平?你怎麼看?

騎蝸牛走高速


有句老話說,好把式打不過賴戲子,說的是什麼呢,好把式就是那種正規訓練出來的,賴戲子就是那些跑江湖賣藝表演的,正規訓練的是打不過江湖賣藝的。一般來說,跑江湖的雖然是表演性質的,練的花架子,但是人家勝在天天練啊,而且翻跟頭爬杆啥的,對身體素質要求蠻高的,無論是力量還是靈活性那是相當到位的。更關鍵一點,跑江湖賣藝經常要受到同行欺壓,地頭蛇剝削,少不了跟人爭鬥打架,實戰下來,就會變得愈發厲害。而正規訓練的呢,有些是養尊處優的公子哥,根本沒啥實戰機會,打不過跑江湖的很正常。不過這不是說跑江湖的就是天下無敵,遇到那些經過嚴酷訓練,自身天賦又高的正規軍,他們一般也不是對手。

在水滸裡面,也有這樣的實例。比如說宋江發配途中,路過揭陽鎮,看一個大漢街頭賣藝,很是欣賞,賞了他五兩銀子。這時候地頭蛇穆春發現了,很是不滿,原來穆家兄弟是當地一霸,規定跑江湖賣藝的到揭陽鎮,必須去穆家拜碼頭,薛永不知道這規矩。而宋江居然敢打賞沒拜碼頭的人,這是不給面啊,很是囂張的要教訓宋江,結果被薛永一下子幹倒。看得出來,像穆春這樣一般的家族子弟,是打不過薛永這種跑江湖的。後來幾人都上了梁山,共同做了好漢,薛永排位八十四,穆春排名八十。

相比於薛永還有這種高光表現,另一個跑江湖賣藝的李忠就有些悲催了,因為作者把他塑造的比較窩囊。作者一開始沒說李忠,先是講的史進,史進在家裡舞槍弄棒,被前來避難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嘲笑一番,說他花架子不中用。史進大怒,說我拜名師學了多年,如何不行,較量一番才發現自己真的不行,跟王進學了半年,武藝大進,這才有了躋身梁山一流好漢的水準。

本來說寫史進學藝就寫史進吧,後來作者寫李忠,把他安排成了史進曾經的師父。原來這個就是教了史進一堆花拳繡腿的人啊,登時李忠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一下子墜入最低。



後來李忠表現平平,他武力巔峰就是在五虎將呼延灼手下硬抗十回合,這已經算是不錯了。後來李忠遇到了小霸王周通,李忠雖然不厲害,但對付這個酒色之徒還是不在話下。上了梁山以後,排名八十六位。而他的徒弟史進呢,那地位要高的多,武力值也高的多,已經完全不是李忠可以比擬的了。梁山好漢排名不是武力排名,但也可以大概做一下參考,李忠實力估計就是薛永這些人差不多。

不過作者實在是對李忠不公平,開局拿史進之事說李忠武藝不高也就罷了,還要嘲笑李忠慳吝小氣。李忠跟史進再相逢恰好遇到跟魯智深在一起,碰到金翠蓮哭訴,魯智深趕忙要救助,一摸身上就五兩銀子,問史進要給了十兩,問李忠要就給了二兩,魯智深一看直接說人家不爽氣。從此李忠就背上了小氣的惡名。

實際上看看李忠實際情況,跑江湖賣藝,都是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賺錢,二兩銀子可能他得幹一個月,畢竟像宋江那種隨手打賞五兩的客人幾年都遇不到一個。相信跟魯智深會面的時候,李忠身上主要是銅板,二兩銀子已經是他身上所有的銀兩了。對一個陌生賣唱的一下子給出了大部分積蓄,這樣的人能叫小氣嘛,已經很大方了。



前面說了,李忠武藝也就是高於周通,跟薛永水平差不多,在梁山上屬於中下水平,武藝方面算不上高明,沒什麼值得稱道的。但是武功不夠,情商來湊,李忠武功雖然不行,但是多年摸爬滾打,李忠社會經驗豐富,而且很有自知之明,自有一套生存法則和做人準則。這樣綜合看起來,李忠也足以在這江湖上廝混。

首先說李忠給史進當老師,史進開始時候水平不高,而且頗有些傻氣,李忠雖然不厲害,但是當個啟蒙老師沒問題。就好像教小學生,老師不一定非要有大學教授水平吧。李忠對自己水平也有自知之明,教了史進一陣子就離開了,倘若李忠是個騙吃騙喝的宵小之輩,他完全可以一直賴在史家莊,畢竟史進那時候傻頭傻腦,李忠想騙他點錢太容易了。但是李忠知道自己水平有限,他寧願跑江湖吃苦受窮也不願做個騙子老師,這點說明李忠人品真心不錯。

後來李忠被魯智深狠狠嘲笑一番,李忠也沒有絲毫忌恨,再相逢時候李忠跟周通在桃花山落草,依然對魯智深好吃好喝招待,奉為上賓。可是魯智深對李忠偏見太深,覺得李忠怠慢了他,居然打包山上金銀器皿跑路了,說實話這實非君子所為。桃花山是李忠周通共同產業,魯智深是李忠招攬來的,出了這檔子事,李忠自己攬下來,跟周通說以後得來的錢財要都給周通,以此彌補魯智深偷盜的損失。想想看,敢於承擔責任,主動讓出自己利益,這樣的人怎麼會是小氣?!



李忠非但不小氣,而且心胸開闊,後面呼延灼打桃花山時候,李忠打不過,這時候他主動找二龍山魯智深求助,絲毫不在意之前兩人的齟齬。倘若李忠死要面子活受罪,因為之前魯智深的惡意對待就不去求助,那他恐怕沒上梁山就灰飛煙滅了。

這個就是李忠,武功方面的確沒有什麼值得多言的,他水平就擺在那,說破天也搞不到哪裡去。不過,李忠很知道自己水平高低和處境,他既不妄自菲薄,也沒有吹牛拔高,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的活著。


一覽眾河小


李忠的武藝只是二流,遠不如梁山上武松,魯智深,呼延灼,林沖等一流高手,但他也不會比一丈青扈三娘弱多少。

他很有可能比蔣門神厲害,和飛天夜叉,飛天蜈蚣,生鐵佛那些人半斤八兩。

要談他的武藝得有參照物,為了方便,我拿魯智深,呼延灼當參照物。

魯智深和呼延灼打過,兩個人不分伯仲。

李忠和呼延灼打過,戰了十多個回合,李忠自知不敵,轉身逃跑了。呼延灼覺得李忠武藝稀鬆平常。

反觀扈三娘,在呼延灼手底下也是走了十幾合就敗了,可呼延灼反而覺得扈三娘十分了得。

都是十幾合,為什麼在呼延老將軍那兒的評價天差地別呢?

我覺得還是因為李忠和扈三娘性別不同,李忠五大三通,有兩下子並不稀奇,扈三娘看著嬌滴滴的一個女子,刀法竟然有如此的修為,呼延灼當然另眼相看,如果扈三娘是個男的,呼延灼未必能看得上她的武藝。

所以說李忠不比扈三娘武藝差多少。

面對伯仲呼延灼的魯智深,生鐵佛崔道成十四五合就敗了,這個時候的魯智深還餓著肚子,等魯智深吃飽了,崔道成撐到八九回合就慫了,且戰且退,沒多大會被魯大師一禪杖拍死。

李忠如果和呼延灼硬拼,估計二十合之內被一鞭打下馬來,肋骨折斷。

提到崔道成這個惡和尚,咱們多扯幾句,說一說水滸裡另一個著名的惡出家人,飛天蜈蚣王道士。

這個飛天蜈蚣王道士也不是個善茬,身為出家人強搶民女,佔山為王。

本來他在山野之中,天高皇帝遠,當地官員又不作為,過得那叫一個逍遙自在。

可惜他犯到了武松手裡,武松看到他喝酒玩女人氣就不打一處來,一個石頭就扔過去了,小道童出來喝止,被武松一刀殺了,王道人不服,出來鬥武松,十多個回合就身首異處了。

武松和魯智深,呼延灼誰厲害?我更傾向於伯仲。

可見李忠的武藝和飛天蜈蚣也是相當的,欺負欺負一般人綽綽有餘。

就是蔣門神,他照樣鬥不過李忠。蔣門神被武松一個虛招騙過,然後小腹中了一腳,兵敗如山倒,被一通好打。

李忠最為讀者詬病的地方是他的小氣。

其實我倒覺得他並不算小氣,只能說是個一般人吧。

古代商人的地位比較低,遠不如現代。李忠一個街頭賣藝的,被人看不起不說,一天賺不幾個大子,說不定還會被公差敲走一些。

魯智深是個官,他飽漢不知餓漢的飢,根本不瞭解李忠生活水平,說他不爽利顯然有點武斷了。

李忠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本事低微,也不多爭,魯智深在桃花山捲走了他的財物他也沒計較,這人算過的去了。


嵩山派左盟主


許多人對李忠的綽號嗤之以鼻,覺得他武藝稀鬆平常,也沒打過老虎,怎麼敢叫這類霸氣的稱號呢?其實在民間水滸故事中有關李忠的綽號有過解釋,早年他在家鄉打死了一個叫張虎的惡霸,所以鄉里鄉親們都稱他為打虎將,所以人家打的虎不是老虎,而是惡霸。

到了《水滸傳》中,李忠自然就糊里糊塗的頂著這個綽號出場了,流落在民間的他也沒有多風光,無非就是做做他人的武術啟蒙老師或者街頭賣個藝糊個口罷了,所以李忠就曾點撥過史進武藝。但史進能成為準一流武將一方面是因為名師王進的教導,另一方面也是自身的天賦有關,所以從這一層面來看,李忠對史進的教導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能靠賣藝賺到錢,李忠多少有些基本功,並且招式的觀賞性也很強。在經過桃花山時,李忠偶遇周通,二人大打出手周通不行落敗,於是讓位讓李忠當了桃花山大王,這樣一來,李忠至少比周通厲害了。李忠和周通的打鬥或許很精彩,但嚴格意義來講用“菜雞互啄”來形容二人的交鋒再合適不過了,在呼延灼打二龍山時,周通六七回合就被打的找不著被,李忠也是十回合就開始“哭爹喊娘”了,所以二人與五虎的實力差距著實大的不像話,但沒死於呼延灼的鞭下,也算是難能可貴了(畢竟大家都是妖星,打死兩個還怎麼大聚義)。

上山後李忠也沒什麼突出的單挑表現了,徵南時在宣州撿了潘濬的人頭也並不能證明其實力,而在獨松關探路時被厲天閏的部隊砍傷,周通在此戰陣亡,鄧飛全身而退,這樣一來李忠這步軍將校又多少被中小彪拉開了的差距。而在昱嶺關被亂箭射死,則並不能說明李忠實力不濟,純粹是因為盧俊義和朱武頭腦發昏,讓大部隊浩浩蕩蕩高調的探路,所以才讓頭領們送了性命。

總得來說李忠的實力在梁山眾頭領中是中等偏下的,單挑斬將用不著他,混戰收割人頭或許還好使~


總之他也比一般人會耍點拳腳…


邏輯文史游


前言

李忠是史進的開蒙師傅,教過史進基本功和棍棒槍法,可使將出來,被王進說這些都是花棒,與好漢爭鬥,根本沒用。

這無形給李忠掌了一嘴巴,打得響亮。李忠最擅長的就是棍棒槍法,竟然被王進說沒實戰價值。這不但被人瞧不起,還折了他的威名,此言若是傳到江湖,豈不是被人貽笑大方。

史進將信將疑,一是對王進的武功有所懷疑,二是想對李忠所教得棍棒做個檢驗。不料,跟王進一比試,沒過幾招,就輸個徹底。史進這才醒悟,真正拜師王進。



01

李忠行走江湖,以賣藝為生,武藝有所限

其實這也不能怪李忠,他是個賣藝為生的江湖中人。既然賣藝,走的是雜耍花俏的路線,為了能讓路人捧場,胸口碎石,口中噴火,舞槍弄棒等套路,越花式越好,不好看,吸引不來人。

一個江湖賣藝的武功,要想高出天際,那是很難的。武功高低,首先取決於師傅是誰。史進得了師傅王進的真傳,功夫明顯提升很快。當再碰到李忠,若要較量,李忠就未必是對手了。

我們在看看李忠的師傅,書中未曾介紹。但以李忠走江湖的表現,傳承的師傅不是賣藝,就是地方不出名的教頭。如果師出有名,當個鏢師護院,或在地方官府做個節級教頭,謀個前程,應該不難。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而他未被招募,也沒被人舉薦,可見武功並非特別突出。

賣藝賺的是吆喝,耍槍舞棒給人當猴看,賺點碎銀,養家餬口。這都是比較低賤的手藝。李忠生性吝慳,行走江湖賺不到錢,最終在桃花山與周通為伍,落草為寇。



02

李忠在桃花山只是剪徑,上梁山,並無太多戰績

上梁山並非李忠所願,在桃花山吃香喝辣,缺了銀子就下山搶掠,日子過得逍遙快活。本身搶劫剪徑不需要太好武功,對付來往商販過客,只需略通武功,人多勢眾就好。

若是碰到鏢局或強人,倒是可以檢驗武功,但李忠並沒提及與哪位交過手。所以,他在桃花山剪徑也很順利。可後來呼延灼借兵征剿桃花山,李忠就沒法過好日子了。他跟呼延灼交戰過,這足夠吹一輩子,不是他贏了呼延灼,而是能在他手下走了十個回合,雖敗猶榮。

當時這十回合是怎麼撐下來的,只有李忠最清楚。如果他不是跑得快,只怕第十一回合就被呼延灼斬於馬下。對外人而言,呼延灼是一員猛將,與林沖和孫立之戰,是不分勝負。你李忠能挺過來,說明除了力氣大之外,平時耍的花棒也派上了用場。

在山寨不保的情況下,他也認清形勢,跟著其他好漢加入了梁山。梁山粥少人多,打劫也非宋江的志向,原來大秤分銀,大碗喝酒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這對李忠的性格來說,是一種痛苦。

梁山雖好,不是久戀之家,這是李忠的想法。以李忠的才幹,宋江只派他和周通駐守鴨嘴灘小寨。這跟桃花寨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而且,時不時還要彙報情況,受人管制。寧為鴨頭,不為鳳尾,這讓李忠心裡始終有個坎過不去。

李忠也想立功,要不這個排名在八十六開外的地僻星,總想通過戰功擠上地煞前十位。他隨同宋江一起南征北戰,殺過一些小嘍囉,打高俅的時候,同曹正一起生擒過節度使梅展。

這似乎並不能代表他的武功,因為大家一擁而上,不是跟人單挑。武功跟梅展比,未必能贏。

還有唯一撿漏的一次,就是宣州之戰。張清飛石把守將潘俊打落馬,他立刻衝過去,趁潘俊未爬起,一槍把人刺了。這個算偷襲,這種撿漏的機會很多,因為他是步軍將校。覷得機會,誰落馬,誰倒黴。往往躲不過他背後一槍。



結語

李忠性格不說,生性慳吝是他本色。要想充大方也是難為了他。武功只能說偏中等略上,因未得到名師指點,只能賣藝為生,頗有江湖氣。他的口頭禪,四海皆兄弟。這話的意思是,大家都是朋友,能好好說話儘量不要動刀。如果要動刀,我的水平也僅在江湖水平之上。你如果是江湖中人,我可以跟你一拼。你如果是教頭好手,我只能滿臉陪笑。李忠,冠名打虎將,就不知能打的是紙老虎還是真老虎了。




我是灣火,堅持文化原創。文筆講究精煉傳神。諸位若是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關注,留言指正。謝謝!


灣火


“打虎將李忠”在水滸傳中沒有打過老虎為什麼叫這個稱號,我本人認為為虎作倀的宋軍,其可能殺過官軍。不過他自稱李廣之後,李廣射過虎,而李忠精通槍棒所以有沿用祖上封號之疑。

因在江湖跑藝,並且是史進的槍棒啟蒙老師。為人吝嗇被魯智深所不齒,後來上了梁山封了“地僻星”在眾頭領中而被疏遠,這個僻字有此含義。

魯智深打死鎮關西后,李忠跑到桃花山,與周通交上手,打敗了周通作了第一把交椅。後被宋軍圍剿而敗,遇到魯智深,史進一同上了梁山。而其在攻打龐萬春時被亂箭射死。

從整體分析,武功攻擊力只有60/70%在陸軍校衛排第八名。只具備清掃戰場能力,不適合單兵作戰和偵查作戰。

我認為“打虎將李忠”在水滸傳群英中,大致只能算二三流水平武藝。因為跑江湖,更多的應該是花架子招式多,而戰場上實用的不多。就像當今某某大師都差不多。




嘉木臨澤


個人觀點認為,在《水滸傳》原著小說裡打虎將李忠的表現,無論是處世為人還是武藝方面,還是可圈可點也還說得過去的!

接下來首先來看看,《水滸傳》裡李忠的為人處世表現:(1)在酒樓上,才剛剛結識了魯智深,李忠便應了魯智深的要求,解囊相助金氏父女。(2)在劉太公莊上,在魯智深痛打了周通一頓之後。也是李忠居中調解,最終才使周通折箭立誓,不再搔擾劉太公家了。隨後,李忠與周通又邀請魯智深上桃花山,並熱情款待了魯智深。(3)上梁山之後,李忠受封為"地僻星"。然後,李忠從未以自己是史進的"入門師父”的身份而自居,而是默默無聞地為梁山工作著,直至到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因此,在“處世為人”這方面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水滸傳》原著小說裡,李忠是個實在人,最起碼要比石秀以及穆春穆弘兄弟等人要可愛得多了!

然後,李忠的武藝在《水滸傳》裡的展現:(1)打虎將李忠以街頭賣藝為生,多多少少得有幾下子才行,用行話來說,叫才能混得下去。(2)不管怎麼樣,李忠是史進的開手(入門)師父。而既然是“師父”,顯然就不是什麼人都隨便便能勝任的。(3)李忠曾打敗過小霸王周通,從而當上桃花山的大頭目。(4)在劉太公的莊上,在暗夜裡,李忠也可以與魯智深鬥上多個回合而不分勝負的。

所以,李忠在武藝方面顯然也不是"菜鳥”級別的。個人觀點認為,李忠的武藝至少要比杜遷、宋萬、宋清以及朱富朱貴兄弟高得多,與青眼虎李雲應該是不分上下的。當然啦,李忠從來沒有打死老虎過,而"打虎將″這一綽號,難免有借用其先祖“飛將軍"李廣名頭之嫌!


騎蝸牛走高速


一哥“俗人品水滸人物”之——

           李忠不單單是陪襯

李忠雖說露面較早,但在梁山泊的存在感並不強,多數讀者把其當作吝惜鬼、陪襯男來看,但也未必。

其一,與禁軍教頭王進相比,李忠的武藝是個陪襯男,自有三腳貓功夫之嫌,但作為史進的開手教師,類於幼童啟蒙,也算可以了。後來能戰勝小霸王周通而成為桃花山主,與大將呼延灼能戰上十餘回合,看來也是有兩下了的。

其二,吝惜鬼是老魯的評價,為救金翠蓮父女,老魯開口借錢,史進慷慨出了十兩銀子,李忠猶豫中出了二兩碎銀子,眾人也有言李忠吝惜者,也有同情李忠下層社會之人也,然而後來又有了可愛的繼篇,老魯逃亡路上受到李忠周通的接待,又嫌人家不大方,自己卻做了一回賊窩裡的小偷,也著實讓人不解與笑噴,再看這個史進真不會過日子,東平府風花雪月,北京城消費不理智,盤纏花個淨光,到赤松林做了刀客,實在可笑,而老魯、小史二人又不得不去燒了瓦罐寺,劫財而去。

其三,上梁山後,李忠更是成了跑龍套的角色,無論是守寨、出征,都是“陪同的還有”之類的領導,雖說也出了力,但都是“集體三等功”。

要說這樣一個角色,評論如何已不足道哉,但一哥認為這個角色還是有點意思的。

一則,此人會經營,說話李忠周通聚眾桃花山打劫為生,其經營模式單一,就是搶,搶過路客商、搶周邊莊戶人家,從花和尚嫌其吝嗇看,並非大秤分金之處,不如少華山還敢挑戰官府、亦不如秀士王倫還開得酒肆做點生意,收入自是不多,因而熱情招待老魯而不邀其入夥,分配模式為二人各一份、眾嘍囉一份,算一個合夥制小作坊式企業,足以自保,但被收購兼併是早晚的事。

二則,此人有胸懷,老魯雖說嫌棄於言語臉色,但在桃花山當了老闆後還是熱情地接待了老魯,老魯做了一回賊窩裡的小偷不辭而別,李忠要追趕,要“也羞那廝一場。”被周通勸了,李忠又說“我的這一分都與了你。”看來是個有小胸懷的人。在不敵青州兵馬及呼延灼之後,又派人請二龍山老魯等人幫忙,全然不計前嫌,也算是有擔待之人。

三則,從類似的山頭看,近處恐怕比不上二龍山,但比白虎山要強得多,遠處比不上少華山,但與飲馬川、黃門山、青風山(老宋沒有掌權之前)、芒碭山相比也算是可以的吧。畢竟都是賊嗎?

 





一哥於一


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當中,水泊梁山的好漢一百單八條,個個有名有姓,但不是個個有故事,更不是個個有特點。在七十二地煞星當中,有名有姓但沒故事的好漢佔大多數,但也有例外,比如那個著名的小偷鼓上蚤時遷,不但有故事,還是一個挺有特點和特長的一個排名倒數第二的地煞星。

而打虎將李忠,在地煞星當中也算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不但如此這個打虎將李忠和魯智深,史進還有一定的關係,這位地煞星其實是一個挺不簡單的好漢。

我們來看看這個李忠。

李忠在小說當中是出現較早的的一個人物,他的出現是由魯智深的出現而引出的,其實這個人物的出現本來是作為一個“參照物”來彰顯魯智深的“豪爽仗義”的。

在渭州,因為打聽王進的下落,他偶然結識了經略相公府的提轄魯達,也就是後來的魯智深。魯達很是欣賞一表人才的史進,便邀請史進到酒館喝酒,在去酒館的路上,他們遇到了正在街頭賣藝兼賣“跌打損傷”藥的李忠。

李忠是史進的“開手師父”。所謂開手師父就是現在說的“啟蒙教練”,史進在遇到他真正的師傅王進之前,已經請了十幾位“武藝老師”了,可惜水平都不怎麼樣,史進的武功基本上就是“花拳繡腿”,這個李忠應該是教史進花拳繡腿的師父之一。

但更重要的一點,李忠是史進的開手師父,也就是啟蒙教練,所以給少年甚至是少年兒童時期的史進當教練師傅,應該說並非“招搖撞騙”,並且李忠離開史進應該是覺得自己的水平不足以傳授更多的武藝之後選擇了離開。在渭州城的大街上史進遇到李忠並熱情相認說明李忠在史進的心目中的印象還是蠻不錯的。

李忠這個人,直到在桃花山落草為寇都算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這個人的本事不大,但是卻非常的有“自知之明”,當然,他那個“打虎將”的名頭確實是“言過其實”,不過跑江湖賣藝賣藥,必然要有一個能唬人,叫的響的名頭,所以李忠的“打虎將”這個名頭,估計就是他的江湖同行也知道是怎麼回事。

全拜魯智深所賜,打虎將李忠不管武藝水平如何,但一個“小氣摳門”的帽子算是戴上了,並且戴了兩次。魯智深聽說這位街頭撂地攤的是史進的開手師父,就邀請李忠一起去吃酒,李忠並沒有為此感到受寵若驚,他告訴史進和魯智深:你們先去,我還有一點藥沒賣完,賣完了我去找你們。我覺得李忠並沒有做錯什麼,萍水相逢,吃酒吹牛肯定不如“賣藥討生活”重要,李忠的選擇算是“中規中矩,不卑不亢”。

但是魯智深是不耐煩的,他的意思是請你去吃酒是看得起你,是因為你是史進的開手師父,我邀請你是給你面子,你不去就是不給我面子,什麼事都趕不上兄弟們一起喝酒的事重要。於是這位魯提轄二話不說上去就把李忠的地攤給踢翻,並轟走了圍觀的看熱鬧的百姓,拉著李忠喝酒去了,對此,李忠也只是“苦笑一聲”,說明李忠這個人挺有涵養也挺膽小怕事的,闖江湖賣藝的經歷告訴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李忠受到魯達的鄙視,除了李忠接受邀請不爽快之外,給被鎮關西欺負的金家父女捐款的事情上,李忠的表現也讓魯達十分不滿。當時魯達拿出了五兩銀子,然後對史進和李忠說:我沒拿太多的銀子,你們先借給我,回頭還給你們。史進二話不說就拿出了十兩銀子,並且聲明不用還,李忠從包裹裡摸摸索索的掏出來二兩多銀子。

魯智深把他和史進的十五兩銀子給了金老頭,把李忠的銀子又“扔”回給李忠,並且毫不留情的來了一句:也不是個爽利人!這是對李忠的一種骨子裡的鄙視。魯達是個“爽快人”,他看不上那種“扣扣索索”的人,在他眼裡,李忠就是那樣的人。

其實,打把式賣藝賣藥的流浪江湖的李忠,能夠拿出二兩多銀子已經算是非常了不起了,想必李忠的包裹裡除了這些銀子之外,大約也就剩下“銅錢”了,魯達對李忠的鄙視應該是毫無道理。這就像一個百萬富翁捐了一萬塊錢然後去鄙視只有一千塊錢的窮人捐了一百塊“毛票”一樣,

所以,李忠對於和魯達史進去吃酒並不熱衷是有他的道理的,相對於史進和魯達,他李忠就是個“窮人”。

而在桃花山上,李忠和周通對魯智深(此時魯提轄已經變成花和尚)的盛情款待和畢恭畢敬也已經算是非常的夠意思,當然,李忠和周通都打不過魯智深,這種盛情款待和畢恭畢敬肯定是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但是魯智深趁著李忠和周通下山打劫的機會,捲走了人家的金銀器物,不打招呼就“滾下山去”的做法,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光明磊落。

再說說李忠的武藝。李忠的武藝應該算是“稀鬆平常”,在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當中最多算是中下等水平。小說當中描寫李忠的武功水平的地方不多,大體上有三個線索:

第一,李忠是史進的啟蒙教練之一,但是從史進的前期(王進之前)水平來看,史進在他的這十幾位師傅那裡所學的不過就是些“花拳繡腿”,沒什麼實戰能力,說明包括李忠在內的“開手師父”們的水平的確不敢恭維。當然,打把式賣藝的李忠,能教的也就這些。

第二,李忠還是有些本領的。李忠上桃花山落草,是因為他路過桃花山的時候遭到了小霸王周通的打劫,結果是桃花山上的強人們都不是李忠的對手,於是周通乾脆就請李忠入夥,並讓李忠坐了桃花山的頭把交椅,這說明李忠的武藝還是夠用的,闖江湖也並非僅靠“打虎將”的名頭。

第三,李忠可以在雙鞭呼延灼面前過個十招八招的,很不簡單,類似於能在呼延灼或者和呼延灼武功相當的武功高強者面前走過十招以上,都可以算是有武功之人。李忠能在呼延灼面前走十招落敗而逃沒被呼延灼雙鞭拍死,說明他的武功還不錯。

綜合上述信息,李忠的人品並非那麼不堪,武功也還算拿的出手。這就是一個算是“中規中矩,不卑不亢,武藝平常”的李忠。


步武堂


山寨水泊梁山,在一百單八將中,僅有四個人真正和虎有關係,即景陽岡上打虎英雄武二郎,沂嶺殺掉大小四隻虎的黑旋風李逵,登州山上用藥箭射殺老虎的解珍、解寶兄弟倆。

此四人當中,毫無疑問,武松是最能稱“打虎將”的,李逵、解氏兄弟,或多或少也和“打虎將”搭得上邊,李忠事實上連虎毛都沒碰過。

書中說李忠“頭尖骨臉似蛇形”,一付容貌嚇人的模樣;此人出身市井,底層小老百姓,以耍槍棒賣膏藥作為謀生手段,天天摸爬打滾,確實不容易,受到魯達打死鄭屠牽連,為保命還丟了職業,在桃花山落草為寇,幹起了打家劫舍的無本生意。

李忠曾是教史進的開手師傅,但此人本身武藝不精,沒教授什麼本領給史進,從他身上學到的只是些花拳繡腿,史進日後能成為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全仰仗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師傅的點撥,僅六個月時間的苦練,史進就擁有了一流的功夫。

自上梁山泊以後,作為地煞星中的地僻星,李忠在英雄榜上排第八十七條好漢,職務為步軍將校,居於一十七員中第八位置,僅從排行榜上來判斷,李忠的武藝確實不咋地。

打虎將,是李忠的綽號,聽起來似乎很牛叉,但這個綽號,只是一個恭維之詞,實際上閱畢水滸全傳,書中並沒有李忠打虎的任何情節。

有了打虎將這個綽號,好比時下提前註冊了一個商標似的,當真正的打虎英雄,打虎將武松光芒四射登場時,卻沒法使用這個綽號(商標)了,總不至於叫“第二打虎將”吧。

武松,因此只能使用行者這個綽號,真正的打虎英雄,卻不能使用“打虎將”這個綽號,反倒讓功夫稀鬆平常從沒打過虎的李忠,得了這個大名鼎鼎的頭銜,這讓武松情何以堪。

且說李忠自引了三百小嘍囉下山策應,呼延灼聞知,急領兵馬攔路列陣,來與李忠相持。李忠與呼延灼交戰,如何敵得過呼延灼,鬥了十合之上,撥開軍器便走,呼延灼見他本事低微,就縱馬趕上山來,幸虧小霸王周通正在半山裡看見,便飛下鵝卵石來,呼延灼慌忙回馬下山。

這是書中唯一有記載的李忠與他人交戰,鬥了十合之上的描述;梁山泊好漢,都是名聲在外,其實也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兒都有,李忠空有打虎將的綽號,有桃花山大當家的頭銜,但在梁山泊只混了個步軍將校,武功低微使然。


國平軍史


李忠的武藝什麼水平李忠知道。我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