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皇帝有個非常膽小的妃子竟然被嚇死了,這是怎麼回事?

明明說歷史


帝王妻妾向來養尊處優,若是不因犯錯被打入冷宮,那麼這一生幾乎都會享盡榮華富貴。

事有例外,侍奉暴虐君主或是處在亂世之中,即使是帝王妻妾也未必得以善終。清朝末期風雨飄渺,帝王尚且自顧不暇,嬪妃更加無枝可依。除了珍妃被投井外,還有一個妃子竟遭受驚嚇而死,這是何故呢?

此人便是常妃,常妃乃是道光帝的妃嬪,她在道光初年就已被選入宮中,起初被封為珍貴人,其後又被晉封為珍妃。此珍妃非彼珍妃,論及輩分,她乃是光緒的寵妃珍妃的長輩。在道光九年(1829),諸多妃嬪被降級,珍妃也在其列,被降為常貴人,在咸豐年間又被封為常嬪。如此一來,她珍妃的名號也就不復存在了。

常嬪乃是在死後被追封為妃的,其實她的地位並不高,因為常嬪家境並不顯赫,長相也不夠出眾,而且她一生未有生育。常嬪在後宮中一向不起眼,在道光帝駕崩之後,她更加湮沒無聞,但是歷史並沒有放過她。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逼近京城,清政府無力抵抗。儘管講求節儉的道光帝早已經廢掉了老祖宗的傳統“木蘭秋獮”,此刻面對列強的逼近,咸豐帝還是以此作為藉口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咸豐一行人逃走時極為倉促,只帶了自己的寵妃近臣,根本顧不上父親的妻妾,常嬪也就被留在了圓明園。咸豐臨走之時,任命恭親王留京與列強議和,而且在英法聯軍進城之時,清朝的士兵已經投降。清政府的討好並沒有讓英法聯軍網開一面,反而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英法聯軍覬覦東方財富已久,身在中原京城,他們絕對不會放過富麗堂皇的圓明園。

同年的十月六日,英法聯軍將圓明園攻佔,逼得園務大臣自盡而亡,然後將圓明園搶劫一光後燒燬。說來簡單幾句,但其中的驚心動魄,後人已經不得而知。侵略軍闖入圓明園時,遭到圓明園技勇太監的抵抗,但是根本無濟於事,很多人被當場打死。伴隨火光沖天,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在幾乎一生未出園門的常嬪眼中無異於地獄惡鬼,加之她此時已有五十三歲高齡,在驚恐之下一命嗚呼。

英法聯軍行事堪比強盜,文武官員尚且自顧不暇,更無人去管前任帝王的妃嬪。常嬪死後陳屍園中,難以入殮,在咸豐帝的示意下,只能派幾十人夫將她抬到田村草草掩埋。僅一年以後,咸豐也去世了,新繼任的帝王清穆宗將常嬪追封為皇祖常妃,並將其屍體葬入慕東陵。儘管最終常嬪被隆重下葬,但是常嬪年輕時跟隨講求節儉的道光時日子清貧,到老年時又遇此橫禍,實在是令人同情!

偌大朝廷之過錯竟由一老邁女人的性命承擔,實是不該。但是傾巢之下,焉有完卵,英法聯軍的貪婪無恥,清政府的懦弱無能,讓整個國家都動盪不安,沒有人能夠倖免。常妃之死只是時代縮影的一角,與她同病相憐的人何止千萬!


鄧海春


一個人膽子再小,也很難會被直接嚇死,不過世界大了,自然什麼樣的情況都會出現,很多奇葩的死法也會出現,比如清朝時候,就有一個身份尊貴的皇妃被嚇死了。

這個人是道光皇帝的常妃,她為何會被直接嚇死呢?這裡面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常妃的出身也是非常不錯,是清廷的貴族赫舍里氏,在清宮裡面她們家族也有著很輝煌的歷史,康熙最初的皇后就是赫舍里氏,不過常妃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她入宮之後地位一直都不高,也沒有得到道光的喜愛,她要比道光帝小了26歲,年齡的差距確實是有些大,可宮裡年輕漂亮的女人有很多,要是不靠點手段的話,是沒有辦法出頭的。

她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貴人,此後直到道光皇帝死了,她這才成為了常嬪,20多年她連個皇妃的位置都沒有得到,可見她這個人樣貌不會太突出,才智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她應該是較為平庸的那類人,因此在宮裡是沒有出頭的日子,或許正是這種甘於平淡的心裡,讓她在宮中能夠一直活下來,可到了咸豐年間,情況就發生改變了,清朝的國門被打開,這個責任肯定不是咸豐一個人的。

從道光時期開始,國家就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外部的侵略者也開始蠢蠢欲動,按理說國家的事情,和常妃這樣一個在深宮裡面甘於平庸的女人是沒有關係的,可國家的動亂,終於波及到了她。

由於鴉片戰爭的失敗,使得北京被英法聯軍給直接拿下,不過在北京城破之前,咸豐帝就已經帶著自己的家眷逃走了,這次他出逃帶了不少的人,宮裡面很多的妃嬪也都和皇帝一起逃走了,可常妃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她們這樣的先帝妃嬪,要是地位高一些的話,還是有可能跟著皇帝一起走,或者是自己巴結上了某個當權的人物,也能夠救自己一命。

被咸豐留下的這些妃嬪,大部分都是像常妃這樣,沒有什麼地位,也不受重視的人,英法聯軍進入北京之後,犯下了不少的罪行,這也讓北京城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圓明園等地,都遭到了他們的洗劫,無數的人死在了這場動亂中,常妃見證了英法聯軍的暴行,看到這些人好像魔鬼一樣,在宮裡四處洗劫,當時年紀已經不小的她直接就被嚇死了。

當然這個嚇死,很有可能是驚恐過度,引發了一些疾病,畢竟她當時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在那個時候已經算是有些年老,身體也必然會有一些病症,受到刺激突然死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常妃在活著的時候默默無聞,不過她的晚年卻相當悲慘,趕上了國家的動盪,自己也被捲了進去,在她死的時候,北京正處在混亂中。

剛剛遭受了英法聯軍洗劫,沒有人會在意常妃的生死,她在死後很長時間裡面都沒有辦法下葬,甚至連個棺材都找不到,只能是找了一些臨時工把她給草草掩埋了,當然,在英法聯軍這次洗劫中,死去的可不只是常妃一人。

她在深宮裡面生活,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受不了這種刺激死亡也是很正常的,她的下場,和當時很多的普通人是一樣的,在侵略者的面前,他們被自己的國君給拋棄,又沒有力量來保護自己,很多普通人都像她一樣在這場動亂中犧牲,英法侵略者罪行累累,註定要被釘在恥辱柱上,可清朝統治者的無能,也是讓人非常憤怒。


貓眼觀史


《清史稿》中記載了一件事,道光皇帝的常妃赫舍里氏竟然被嚇死了,而且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屍體都腐爛了,還得不到安埋。這是怎麼回事呢?

(常妃劇照)

赫舍里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她出身於清朝最古老的姓氏赫舍里氏,這個姓氏算得上是滿清的世家大族。

道光初年,赫舍里氏以選秀女的途徑入侍宮中,被道光帝封為珍貴人。

起初,赫舍里氏比較受寵。入宮不久,便被加封為珍嬪,次年又被封為珍妃。然而,到道光九年,卻又被重新降為珍貴人。

其實,在道光的後宮中,有這種遭遇的人,並非赫舍里氏一人。

比如,從貴人起步一步步晉升為貴妃的彤貴妃,亦在被冊封為貴妃不久,又被降為彤貴人。還有,同樣從貴人起步的祥妃,亦和赫舍里氏有著一模一樣的際遇。

按說,後宮妃子一般只升不降,除非犯了特別大的錯誤,才會降位分。這種情況,都會在史書中有記載。比如乾隆的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就曾因“斷髮事件”,被乾隆打進冷宮,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道光劇照)

那麼赫舍里氏究竟犯了什麼錯,會有這樣的遭遇呢?

說起來,做道光的妃子真不是一件幸事。

要知道,道光是清王朝最摳門的皇帝。他不僅提倡節儉,還處處體現節儉本色。

比如,他早在做皇子時,便和嫡福晉鈕祜祿氏常常就著一杯茶,啃著燒餅當成一頓飯打發。

做皇帝后,道光更是大力提倡省吃儉用,他自己每天就4樣菜,且少葷多素。各種生日、慶典也是能不過就不過。後宮的開支用度,也壓縮到了每年20萬兩銀子。

要知道,溥儀退位後,北洋政府每年還給他400萬銀子的生活費呢,這得是道光後宮開銷的多少倍啊!

所以,做道光的皇后不容易。這20萬兩銀子根本不夠用,只能精打細算,皇帝和皇后都帶頭多吃素,少吃肉,大家還能說什麼呢?地位低下的更是不到逢年過節,就見不到葷腥。

正因如此,有人猜測,赫舍里氏之所以被降位份,和道光摳門不無關係,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清朝嬪妃們,位分不同,用的首飾、衣服等都不一樣。位分越高,自然用得越好。但萬一降了位分,生活質量也跟著下降,首飾等物品也要交回內務府中。

這樣一來,似乎也就節約開支了。

所以,赫舍里氏被降位分,並不是犯了什麼大錯,而是因為她遇到了摳門的皇帝。

赫舍里氏應該不算漂亮,也不算聰明,所以此後再沒能得到寵愛,道光在世時,始終停留在貴人的級別上。

道光三十年,道光因病去世,皇四子奕詝遵傳位密詔繼承大統,是為咸豐帝。

(咸豐劇照)

按道理,先帝的妃子應該上尊號。可是赫舍里氏位分太低,不能得尊號。咸豐只能折衷,把她提了一級,冊封為常嬪。由於她又無子嗣,所以只能把她恩養在宮中。

咸豐在位的時候,清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的處境了。外有列強入侵,內有太平軍起義,再加上吏治腐敗等,已呈日薄西山之態。

赫舍里氏深居宮中,信息非常閉塞,她對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唯一有點享受,就是每年夏天到圓明園消暑。

咸豐十年,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推進,英法聯軍從天津大沽口登岸,一路燒殺搶掠,直逼北京城。

貴為皇帝的咸豐嚇得面如土色,在英法聯軍入京前,便帶著眾多嬪妃們,以“北狩”之名逃往熱河。

偏偏赫舍里氏這年早早去了圓明園,再加上她本就身份低微,又是先帝妃子,平時便少有人記得她,現在人人只顧得自保,也就更沒有人記得她了。

待赫舍里氏聽聞消息時,英法聯軍已經攻進了北京城,城中兵荒馬亂,無人保護好回宮,她又無別處躲藏,只能呆在圓明園中自求多福。

很快,英法聯軍像野獸一般闖進了圓明園。在裡面除了大肆搶劫,還四處放火。

赫舍里氏長年住在宮裡,聽也沒聽說過這麼可怕的事情,所以當她身處在眾多瘋狂的洋人中時,竟被活活嚇死了。

赫舍里氏被嚇死的消息傳出後,咸豐感覺受到很大侮辱,一方面下旨嚴懲辦事不力的官員,另一方面他又指示太監們趕緊做善後事宜。

可是圓明園中到處都是瘋搶的洋人,連彩棺都都沒辦法抬進去,更不要說置辦喪事了。

無奈之下,相關辦事的人只得上報咸豐,暫緩下葬赫舍里氏。

可憐赫舍里氏的屍體被棄置在圓明園中,久不能入殮,又逢盛夏,以至臭不可聞。

咸豐也一籌莫展,思來想去,只得下諭:“從權將就,斷不準跡涉鋪張,致滋他變。”

太監得了諭旨,這才僱了上10個挑夫,趁夜將赫舍里氏裝殮入棺,抬出城外,草草掩埋。

一個王朝,在外敵入侵時,皇帝只顧逃命,連宮中的嬪妃都無暇顧及,又怎麼會考慮民間的百姓呢?所以清朝不亡,那才是稀奇事呢。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世上的確有被嚇死的人。

聽朋友親口說過一件真事:有一個父親偷了別人家一捆稻草,結果被他兒子看到了,他兒子隨口說到:“我去告訴別人去,你偷東西。”這位父親竟嚇的上吊死了。他兒子現在有60多歲了,每當提起這事就痛苦不已,說:“他怎麼會這麼膽小呢?”在歷史上,被嚇死的人更多,遠的有張飛大喝一聲嚇死人,近的就有道光皇帝的妃子被嚇死的事。

今天咱就講歷史上這位被嚇死的妃子。

這位妃子很普通很普通,因為她和圓明園扯上了關係,這才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



她就是道光帝的妃子——常妃。出生於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808年),赫舍里氏滿洲鑲黃旗,19歲進宮嫁給大自己26歲的道光,被封為珍貴人,後又晉珍嬪、珍妃。她嫁的老公是個死摳死摳的男人。一提起他就會讓人想起“吝嗇鬼”、“摳門狂”。他摳的連飯都捨不得吃飽,給皇后過生日宴請群臣,一人只一碗打滷麵。

常妃入宮的前三年生活還可以。

按照清朝後宮的規制,貴人每天的生活標準是“豬肉6斤、羊15盤(每月)、雞鴨8只(每月)、陳粳米1升2合、白麵2斤、白糖2兩、香油3兩5錢、豆腐1斤、粉鍋渣8兩、甜醬6兩、醋2兩、鮮菜6斤、茄子6個、王瓜6條”。

可是後來,她也不知怎麼得罪了道光,22歲的她就被降為常貴人。道光修改了後宮的生活標準,只允許太后和皇后每天可以吃肉,其她的後宮女人非節慶日不得吃肉。嬪妃平時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後宮女人都要學做針線,衣服破了打補丁。常妃的生活更是清苦,常妃過了近30年的苦難日子,道光病死了,新皇帝咸豐登基,常妃被封為常嬪,生活正常了些。

外敵入侵在圓明園生命的終結

咸豐十年夏天,無子女的她空虛無聊,怕熱,又愛洗澡。她按貫例到圓明園去消暑。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咸豐早已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常妃不得寵,也沒給道光生個一男半女,身份卑微,沒有機會跟咸豐一塊逃跑。她留在了圓明園的綺春園。

緊接著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那裡的總管大臣投海自盡,清朝的護軍四散奔逃。洋人在圓明園中大肆劫掠,英軍又派出200人的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對圓明園進行了洗劫。而常年居住在宮中的常妃,她哪見過這陣勢,傻呆在那裡,她看到這些凶神惡煞的洋人,個個黃頭髮、藍眼睛像妖魔一樣亂搶、亂燒、亂殺。她驚恐萬分,直接掛了,時年五十三歲(咸豐十年庚申八月二十三日)


常妃被草草下葬

咸豐帝接到通知,又急又氣又怒,一個皇室后妃被嚇死,說出去有失皇家體統,被天下人笑話。他一面要求懲辦逃跑官員,一面命太監人等妥善安葬常妃。當時英法聯軍在圓明園內亂竄,承辦人員根本無法將置辦的彩棺運進園內。咸豐帝只好令其暫緩辦理。可是在盛夏季節,常妃卻陳屍園中,屍身很快腐爛。咸豐帝一籌莫展,下諭旨曰:

“從權將就,斷不準跡涉鋪張,致滋他變。”

承辦人員哪還敢鋪張,哪有銀子鋪張,錢財都被英法聯軍搶走了!常妃死後都一個月了,九月二十三日,承辦人員偷偷僱了幾十名 人夫,趁著夜色用大紅蟒緞罩住彩棺,匆忙入殮。然後,用32人夾槓,來到田村 暫安處,草草 掩埋。作為皇帝的妃子死後這樣的待遇,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了。

同治二年九月初二日,葬入慕東陵,同治追封自己祖母輩的常妃為妃,後葬入慕東陵中。


小姐姐講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應了那句老話小孩沒娘說來話長。被嚇死的這個妃子呢,她叫常妃,出生滿族的一個大姓——赫舍里氏。

老人們常說,這人要是倒了黴,他整口冷水都能塞牙。而這常妃也沒有因為這大姓粘上那麼一星半點兒的好運氣,一輩子算是倒了血黴。嫁的人是道光,被嚇死的時候是咸豐朝。

所以這事老梁從頭上給大傢伙說道說道。

道光的時候

這人好不容易長大了,找個人把自己個嫁了,她也沒嫁個好人——道光。她這一進了道光的門,還算湊活給了珍貴人的名頭當當。

但是大傢伙都知道,咱大華夏的地頭上自打秦始皇開始算起,前前後後就整了三百多個皇帝,這道光是這裡頭最特殊的一個。

那叫個摳,搞個生活那也是扣扣索索的,道光對自己那叫個孽待,吃個飯都不敢吃飽。據說給皇后過生日,大宴群臣的時候,一人一碗打滷麵,還不帶雞蛋,那滷連個碗底都沒鋪平了,讓大傢伙幹刷這麵條,接著就把一大幫子群臣給打發了。

您說就你這麼個珍貴人能吃上點啥?根據滿清的記載,這道光年間,道光的老婆們除了皇后和他的老媽之外,其他的老婆們那海碗裡能瞅見肉片子只能等到過年過節的時候。

小日子那叫過的心酸啊,這還不算為了響應道光的號召,一幫子皇帝的大小老婆那衣服是新三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穿了補補了穿的,而且這針線活還得自己整。

得,您這就熬吧!這熬了四年,好不容易跨了一級整了珍妃噹噹。這離著能吃上肉片子的日子還差三級,慢慢熬吧!

可沒成想道光六年的時候,這位份居然被降了這就整成了珍嬪,但好歹比那貴人還高一級。哎!這事整的,可好景不長這又過了三年,直接別打回了原形又成了貴人,字還重新給起了一個叫常貴人。

咸豐時候的常妃

這就跌跌撞撞的在這皇宮裡呆了將近三十年,把個道光給生生的熬死了。新皇帝,歷史上瘸腿的皇帝咸豐這就出來戲弄人間來了。這按照慣例,咸豐就把道光留下的大小老婆給進了級,常貴人這就被封為常嬪。

這咸豐可不像他老子道光那樣扣扣索索的,所以常妃的小日子還算過得去,不用穿補丁衣服,吃食裡好歹能瞅見一兩片大肉片子,生活算是走上了正軌。

而這個時候的常妃,膝蓋底下也沒個一男半女的,無聊的很,所以每年按照慣例,她都會去圓明園這園子裡消消暑。

1860年的時候,又趕上這時間點了,得,她這就收拾收拾又去了圓明園。

大傢伙都知道滿清走到咸豐的時候,這朝代那已經是滿身的窟窿眼子,當皇帝的沒事蹲在金鑾殿上伸著手巴掌堵那窟窿眼,忙都忙不過來。

結果歐洲那幫子信奉歐羅巴文明玩大沙文主義的歐洲強盜們,抗著大槍,拉著小炮來咱大華夏的地界搞劫掠。

這咸豐腦殼被閉關鎖國鎖成了傻子,自己本身就不強,還老想著自己是泱泱大國,其他的都是蠻夷,一腦門子的想和列強們拜拜手腕子。

這下好,就在常妃去圓明園的日子裡,也就是1860年的時候,法國和英國組成了英法聯軍,一股腦的派了不到三萬人的大頭兵,從天津登陸這就直逼北京城。

被嚇死的常妃

瘸腿皇帝知道這消息,腿肚子嚇的就是一哆嗦。拿著玉璽給自己臉蛋子上蓋了個大印,說是北京太熱了,俺要去承德避暑山莊避避暑。拿著臉皮子把北京城的大門撐開了,一撅屁股就溜了,就留了個鬼子六給自己擦屁股。

這咸豐因為接到英法聯軍的消息有點晚,所以走的時候那叫個著急上火,值錢的東西都沒來得急收拾,那就根別說這道光朝不得寵的常妃了,連個通知都沒有。

咸豐蹲在承德避暑山莊,揣著撲通撲通狂跳的小心肝,捂著冷汗,心說:“這傢伙逃的快,不然就被包餃子了,嚇死我了!”

就這節骨眼上,英法聯軍就闖進了圓明園,按理說這是皇家別院,守衛應該不少吧。

可您想多了,這地真沒多少人,留下來看守的大內侍衛,兩巴掌外加兩腳丫子就能數的過來,能頂得住那才叫見了鬼了。

這波人最後殺了些洋鬼子也沒能撐的住,全部戰死,留守的總管大臣一瞅沒轍了,也就投了海自盡了。

洋鬼子可沒見過這人間天堂,所以這頓劫掠是免不了的。

這洋鬼子個頂個的藍眼睛,黃頭髮,加上那張貪婪的臉這沒見過的,還以為遇到了地獄裡來的惡鬼,到了園子裡搶完了就點火,這把火燒了三天三夜都沒滅了。

這常妃那遇到過這樣的事,又是燒,又是殺,又是搶的,等這幫惡鬼擠到眼跟前的時候,常妃一口氣沒倒騰過來,這就掛了,這就活活的被嚇死了。

死的時候是五十三歲,時間是1860年八月二十四號。

瘸子皇帝咸豐接到消息的時候,這著急上火,怒火攻心的,一個妃子居然被嚇死了。

“有失體統,有失體統啊!”咸豐恨不得扇自己倆大耳光子:“嚇死的,這讓後人怎麼說咱大清朝!”

“快去!把屍體收了,快點安置了!把那些個辦事不利的東西,都給我辦了!”咸豐真的是怒了,畢竟這有失皇家體面。您看俺咸豐出來的時候,都給自己弄個由頭不是,不能丟皇家的臉面,這很重要。

於是一幫子太監,這就往園子裡瞅,可英法聯軍不管你這事,只要礙了人家搶劫的眼,他可不管你是不是來收屍的,一刀就捅你個對眼穿。

這拉棺材進去把屍體收了,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太監就報給了咸豐,咱在等等,等洋大人把園子燒乾淨了,咱再進去收。

得,這大熱天的,常妃的屍體就這麼暴曬在園子裡。

咸豐感覺這臉面算是丟盡了:“你們就不能悄悄的把這事辦了,就別鋪張浪費了!”

這話的潛意思,你們把屍體偷出來,找個坑埋了就得了,還整啥儀式不儀式的呢。

好吧,老大發話了,底下人乘著夜色,連工部都沒有通知,這就拿了幾塊紅布偷出屍體,放在棺木裡,挖了坑埋了。

您說這事整的,常妃一輩子就沒趕上好時候,到了還被整了這麼一出。

瘸腿皇帝咸豐對這事,也就不搭理了,這到了同治的時候,同治又把這常妃挖出來,按照祖母級別的待遇給葬到了東陵去了,這事才算打上了個句號。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被嚇死的妃子是道光皇帝的“常妃”,滿族人,小道光皇帝26歲,初入宮時便封了個“貴人”(在咸豐朝被封為嬪),後宮佳麗眾多,道光皇帝如此冊封她,說明道光皇帝是很喜歡她的。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侵佔北京城前,咸豐皇帝帶著皇后和親近的妃子逃到避暑山莊,常妃此時人老珠黃,自道光離世後已是昨日黃花,沒有什麼地位的,更沒話語權,根本不受重視,所以,被留在了京城。



聯軍進入北京之後,燒殺擄掠,犯下了滔天罪行,北京城受到了嚴重破壞,損壞極為嚴重,很多無辜百姓死於非命;年過五十的常妃耳濡目染英法聯軍的禽獸行徑。


本來,道光駕崩後,她深居宮中,無聲無息,恬然忍讓,過著平淡的日子;經歷這樣的動盪場面後,驚恐過度,心理上受到了嚴重刺激,在恐慌、擔憂、焦慮、害怕的狀態中惶惶不可終日;加上大清朝當時還沒有廣場舞,不注重鍛鍊身體,體質本來就弱不經風,常年微恙在身,再這麼一折騰,竟一命嗚呼了。

常妃去世時,正值全城戒嚴,便在圓明園附近找了口棺材,把常嬪埋進了嬪宮西院。直到咸豐十一年,才把常嬪的棺材從西院轉移到慕東陵的東殿中。



同治繼位之後,追諡其為“常妃”,同治二年,才正式把常妃葬入慕東陵。


希望星晨58298869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廟號清宣宗,共在位三十年。

他在位期間,也曾整頓吏治,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由於資質有限,國家一天不如一天。在他執政期間爆發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

《南京條約》,清王朝陷入危機。

道光:

道光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是他的節儉,他穿的套襯褲膝蓋處破了,讓人在上面補了一塊補丁,有一次,他見軍機大臣曹振鏞褲子膝蓋處也有個補丁,便問: “你褲子打個補丁要多少錢?”曹說:“要三錢銀子。”道光說:“你們在宮外做東西便宜,我在宮內一個補丁要五兩銀子。

”其實是太監們坑他,他自己卻不知道,這樣的糊塗皇帝,能有什麼大作為呢?

道光有個妃子,叫做常妃,先是封為貴人,後來晉升為妃子。這個常妃孃家比較有錢,自小大手大腳慣了,有天天洗藥浴的習慣。她的藥浴要用到很多貴重的藥材,道光捨不得,說了她多次都不改,後來道光把她降為貴人。

常妃

由於兩人價值觀不一樣,所以道光也不喜歡她,一直都不去她的宮裡臨幸,所以[常妃一輩子都沒有生孩子。

本來這種普通的妃子,只能在皇宮裡面混吃等死,也沒有人關注。道光去世後,繼位的咸豐給她升了一級,又從常貴人升到常嬪。

咸豐十年夏天,她和往年一樣隨著太后太妃們去圓明園去避暑。可是,這年英法聯軍和大清開戰,洋鬼子們到了通州,咸豐一看情況不妙,就跑到避暑山莊去了。

走的時候只帶了少數他喜歡的妃子,常嬪這樣的先帝留下來不受待見的老妃子,根本沒有可能顧上。

常妃開始還不知道,一覺醒來發現皇上、太后和皇上喜歡的嬪妃們都不見了,她一個女人走也走不了,只得在圓明園等待命運的安排。

被嚇死:

10月6日,英法聯軍直撲圓明園,傍晚闖進圓明園大門。奉命保護圓明園的幾十名太監奮起反抗,但終因寡不敵眾,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起,英法聯軍開始了一場“有組織劫掠”。洋鬼子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打開倉庫搶奪珍寶。

他們裹上皇后的鳳袍,口袋裡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這是一場令人錯愕而迷幻的狂歡,“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覺”。

他們從四面八方湧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

搶奪:

這些洋鬼子們每個房間都不放過,有的衝進皇帝的房間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衝進皇后的房間搶奪繡花長袍和高級皮大衣,常嬪的寢宮自然無法倖免。

幾個英國軍官從常嬪的房間裡爭搶一個金佛像,常嬪的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傢俱和鏡子也統統砸碎,幾個洋鬼子還兇狠地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

可憐的常嬪自小嬌生慣養,進宮後也是個主子,哪見過這樣的野蠻行徑,加上她心臟又不好,一下子就被嚇死了。


人真的能嚇死嗎?答案是肯定的。

按照現在的科學解釋,當人感到極度恐懼時,身體大量分泌腎上腺素,會讓心臟的鈣離子通道打開。這樣一來,鈣離子就會進入心肌細胞,導致心肌強烈收縮。

在反應劇烈時,鈣離子會不斷湧入,導致心肌無法放鬆,嚴重的就會猝死。常嬪的死亡估計就是這種情況。

不管怎麼說,常嬪畢竟是先皇的嬪妃,這樣死了,咸豐也很氣憤。可是當時洋鬼子們正在大肆焚搶,棺材都運不進園子。

火燒圓明園:

常嬪因此陳屍數日,不能入殮。後來還是從權將就,僱了幾個不怕死的,抬一口薄棺裝殮,草草掩埋。

本來是一個很普通不過的妃嬪,因為與圓明園扯上關係,而被歷史記載。傳聞,是一個很愛洗澡的女人,待考!

十幾年後,同治即位,這才將常嬪的遺骸遷葬到東陵,並追封她為妃。

這個可憐的女人,間接死在了洋鬼子手上。國家弱了皇妃的生命都無法保證,大清的滅亡也是無法阻擋的了。


剛日讀史


提到道光皇帝我們對他的印象或許只有吝嗇了,當年皇后大壽的時候,群臣認為皇帝這一次一定會捨得花錢的辦一次壽宴,但沒想到一人只得到了一碗打滷麵。

最美存在感的皇帝

吝嗇的道光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沒存在感的皇帝,而世人對他的印象還是一個妃子的事情才對他有些許瞭解。

道光皇帝的妃子有很多,雖然此人非常摳門,對自己的女人摳到了一定的程度,不過還是有很多女人想要嫁入深宮中,為自己家族貢獻一份力量。

要知道能夠參加選秀的人,家族中一定有身居高位或是在之前為大清朝立過戰功的人,所以這些大家閨秀拼盡全力只為了博得皇帝一笑,雖然這是個很摳的皇帝。

最是無情帝王家

那位被嚇死的妃子是常妃,她屬於赫舍里氏,在滿清的姓氏家族中屬於最古老的一個,赫舍裡曾經為大清立過很大的功勞,所以她的選秀結果是直接內定的,而去秀場只不過是走一個形式,不論皇帝喜歡與否,她都一定能夠成為皇帝的妃子。

道光剛開始的時候對於這個女人還是非常喜歡的,所以從常貴人直接封為了常妃,男人都是好色的。

在第二次選秀後,道光喜歡上了別的女子,但常妃不識時務與另一位妃子叫板,所以導致直接被她降為貴人,一直到她死常妃一直也只能稱為常貴人。

由於侍寢的機會比較少,或是由於自己本身就是大家閨秀,身體比較弱,所以導致他並沒有為皇帝生下一兒半女,因此她沒資格葬在道光旁邊。

一入宮門深似海

曾經在常妃的墓葬裡出土了一封家書,書中的內容是說自己每天都吃不飽,還不如嫁給大戶人家,問自己的父親為什麼要將自己送到皇家來受罪。

由此可以看出道光的摳門不是一點半點,從史書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自從常妃被降封封號後,只有皇帝、皇后以及貴妃能有資格每天都能吃上肉,並且其他吃飯的飯量都是受嚴格限制的。

常貴人的遭遇是也是一種悲哀,在咸豐繼位後常貴人被封為常嬪,身為先皇的女人,雖然沒有生下一兒半女,但咸豐心裡也不計較,畢竟提高了咸豐繼位的幾率。

不過她在這個時候,生活是比較好的,雖然沒有兒女,但自己每天都可以在圓明園中游玩,不過這也成為她的葬身之地。

誤把外國人當“魔鬼”

侵略者攻入圓明園的時候,咸豐將自己的皇后以及寵愛的妃子帶到了承德避暑山莊逃難,而常嬪由於經常久居深宮之中,並不知道侵略者將要到達圓明園,咸豐皇帝也沒有告訴她,所以圓明園遭到洗劫的時候,她還與其他大清的子民一樣,認為自己的天朝上國,是最偉大的。

由於沒有見過外國人,所以她認為這些人都是魔鬼,藍眼睛黃頭髮,一進入宮殿後就開始殺人,放火搶東西,所以就這樣把她嚇死了。

而這也直接導致大清的顏面掃地,咸豐皇帝聽說後,認為她這樣做有失國體,所以命令當時留守北京的太監將其草草下葬。

道光皇帝的妃子就這樣被嚇死,而皇帝卻讓讓太監不要鋪張浪費的將其下葬,所以常嬪的墓中並沒有陪葬品,由此印證了一句話“最是無情帝王家”。


大國布衣


題目所問簡化了非常關鍵的要素,好像是這個妃子膽子太小,一被嚇就死了一樣。實際上,在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咸豐帝逃往承德避難,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後,大肆掠奪和燒殺,而常妃此時正好在圓明園消暑,一幫女人和太監對外敵入侵一直沒有什麼辦法,面對外敵的燒殺搶掠,常妃受到驚嚇而死

表面上看,雖然是一位一生不受寵的妃子悲劇的一生,但實際上也反映了整個大清王朝的悲劇,是家庭悲劇和家國悲劇的集中表現。



所謂家庭悲劇。常妃出生於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道光初年入宮中,封為珍貴人,一開始還受到道光帝的寵幸,在封為珍貴人之後,又晉封為珍嬪、珍妃。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在道光九年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珍妃被降為常貴人,之後再也沒有晉封,直到咸豐元年尊為常嬪。



一位女性年紀輕輕就被送入宮中,在無依無靠中,只能靠自己打拼,一開始受到道光帝的寵幸,而後不知道什麼原因,一再被道光帝所打壓,這從她一生未育就可以看出她的實際情況。這是家庭悲劇。



國家悲劇,曾經輝煌的大清王朝,時至今日已經變得滿目瘡痍,道光帝時期的鴉片戰爭開始,面對西方的崛起,大清王朝由世界的領先變成了世界的末位,成為新興國家侵略和搶奪的對象。所以,兩次鴉片戰爭已經說明了他的命運。



而作為皇家的妃嬪,住在自己皇家的園林之中,應該是平平安安、歡歡樂樂,但是作為一家之主的咸豐帝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竟然逃往承德避難,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和圓明園,搶奪圓明園中的寶物和文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常妃也在這次中,因為沒有男主給予撐腰和呵護,最終被驚嚇而死。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大大的悲劇。



而且在常妃去世後,咸豐帝派人進行處置,因為英法聯軍仍然在圓明園進行燒殺搶掠,無法辦到,於是上奏咸豐帝,只能暫緩辦理。可憐的常妃,大夏天,她的屍體就那麼躺在那裡,沒有人敢去給她收屍。咸豐帝一籌莫展,下諭旨曰:從權將就,斷不準跡涉鋪張,致滋他變。

承辦人員連工部都沒有知會,便僱傭了幾十名人夫,也不設儀仗,只用大紅蟒緞罩住彩棺,匆忙入殮。然後用32人夾槓,乘著夜色,抬到田村暫安處,草草掩埋。

所以說,常妃的悲劇是家國的雙重悲劇的使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清王朝的江山已經搖搖欲墜,晚清的統治者們仍然固步自封,不敢求新求變,最終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滅亡的悲劇。



清朝道光皇帝有個非常膽小的妃子竟然被嚇死了,這是怎麼回事?(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俗話說:“天下大事,無奇不有”,一個人活活被嚇死,也實屬罕見,一般在現在很少聽說被嚇死的人,不過在古代時期,一些官員們破案,會有遇到被嚇死之人。

不過現在遇到天災的話,也許會遇到被嚇死的人,再有,三國時期,張飛的一聲喊叫,有可能會把人嚇死。這無非是羅貫中對小說的虛構,事實真有能把敵將嚇死之人嗎?長城君認為幾乎沒有。

說到這件事,長城君便給您說說,清朝時期,真有一位妃子被嚇死。這也只能說膽量也實在太小了,不然,也不可能會這樣。不過有些人得了病,有可能真會被嚇死。

話說回來,這位妃子乃是道光皇帝的妃子,稱為“常妃”,滿族人,赫舍里氏,出生於嘉慶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當年她嫁給道光皇帝的時候,比道光皇帝小了二十六歲。對於這位常妃,剛入宮之時,便被封為貴人,後宮非常多的佳麗,道光皇帝竟如此冊封她,說明道光皇帝非常喜歡這位常妃。

雖然剛進宮待遇比較好,但是,後面20餘年,得不到道光皇帝的寵愛,一直以貴人身份行走宮中,這種待遇直到道光皇帝去世,也沒有變化。可見,她沒有加入爭寵的圈子中,而是選擇平平淡淡過的日子,也說明她的生活比較安逸。

時間穿梭,道光三十年初期,道光皇帝去世,繼位的是咸豐皇帝,這時的常妃被封為常嬪,此時她以42歲。說白了,這位常妃的升職,也算是熬出來的。好生活沒有多久,常妃安度晚年的生活被打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城,這時的咸豐皇帝,只顧著逃跑,那會顧著別的其他事。

最終,咸豐皇帝逃到避暑山莊,在逃跑的時候,只帶了皇后以及親近的妃子,這其中也包括慈禧太后。並沒有帶常嬪逃亡避暑山莊,而是把她留在了圓明園,被咸豐帝留下的這些妃嬪,絕大多數都是像常妃這樣,不被寵信,又沒有什麼地位的,也不受重視。

英法聯軍進入北京之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整個北京城也受到嚴重的破壞,尤其清朝時期的圓明園等要地,損壞及其嚴重,很多人在這場動亂都去世了。常妃也見證了英法聯軍做下的事情,對於常妃來說,受不到這樣的場面,以至於被直接嚇死。

像常妃這樣的情況,基本有可能是驚恐過度,再加上身染疾病,畢竟她已是50有餘的人,從身體的心理素質上,都有些脆弱,身體也必然會有一些疾病,在這種情況,受到嚴重刺激之後而身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本來常妃為人不爭,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可是一場戰爭,導致她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常妃去世以後,在這種情況,更沒有人抬棺材,也沒有隆重的葬禮。當時,全城戒嚴,根本找不到抬棺材的人,而是在圓明園附近找個棺材,在找幾個臨時工抬棺材。

這天剛好天下小雨,沒辦法入殮,等了幾天之後,待天氣晴朗。就在9月23晚上凌晨,臨時工把常嬪的屍體放進棺材。趁著天氣朦朧,把常嬪的棺材抬進嬪宮西院,直接在西院中挖一坑埋了,為不讓英法聯軍發現,把路上留下的腳印都抹去了。

直到咸豐十一年,北京城有些好轉,才把常嬪的棺材從西院挖出,放在慕東陵的東殿中,同治皇帝繼位之後,把她追封為“常妃”。同治二年,才正式把常妃葬入慕東陵。

品史公曰:常妃本來在宮中生活的好好的,由於英法聯軍的攻陷北京城,讓常妃喪失了自己的性命。她的命運也算是非常不幸的,經過幾番波折,最終她被葬入慕東陵中。

【文:長城說歷史,圖:來源網絡,侵權必刪,本文在頭條原創獨家首發,請勿轉載,侵權必究,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您的點贊,轉發,評論是長城君創作最大的動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