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長阪坡百萬大軍都能殺個七進七出,關羽被二十多萬大軍圍在麥城為什麼殺不出去?

13714810485


《三國演義》中,雖然趙雲是羅貫中的“親生兒子”,可要說羅貫中最“疼愛”的卻莫過於關羽。一個武將一生能得到的榮譽,關羽都得到了,還得到了“義絕”的至高名號,不可不謂偏心。

既然這樣,,為什麼趙雲能在長坂坡七進七出而無事,可關羽卻在麥城一地戰敗被俘,最後還被一刀砍下了腦袋呢?有三個原因。



第一:兩者的定位不同。趙雲的定位是戰將、猛將,可以毫無顧忌地一騎當先,橫衝直撞而不需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可關羽卻不同,在麥城之時關羽已經是集團方面元帥,是負責整個荊州攻防事務的主帥。

這一點就使得關羽在突圍的時候有著不少顧忌,他的動態很容易就影響到下屬部隊,也使得他硬生生地錯過了不少的逃跑機會。


第二:兩者的目的不同。趙雲在當時目的是救人,為此他可以拋棄自己的部下騎兵,即使他們全部深陷敵陣,只需要把劉禪救走即可。

而關羽在麥城時,他除了想要活命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的部下。要一個愛兵如命的關羽拋下部隊自己逃走,那可比讓他束手就擒還要難受。就算關羽狠下心拋棄部隊,可親生兒子關平和跟了他十幾年的周倉呢?這兩個又怎能放棄?

第三:兩者的年齡段不同。趙雲在長坂坡時正值壯年,而關羽在麥城時已是快六十歲的老人了,能斬龐德已經是他此時最巔峰的時候,可也中了毒箭。可見此時的關羽,人老、刀老、馬老,心也老了。

再加上黑夜奔襲,關羽之前有受過傷、打過仗,氣力和精神都遠不如前,而襲擊關羽的軍隊又是訓練有素的江東士卒。關羽情況和心境完全不能和趙雲在長坂坡的時候對比,被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長坂坡上趙雲在百萬軍中七進七出,可是關羽被二十多萬大軍圍困在麥城,為什麼就沒殺出去?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想說時勢不同了。且不說兩人所處的年齡不同:趙雲七進七出,正值壯年,那時候的趙雲處於武力巔峰狀態,而關羽敗走麥城,已經快六十歲了,即使還能夠征戰沙場,但時間一長,體力很快不支,不是有句話說得好,拳怕少年壯,老年的關羽要想突出重圍,還是有點困難的。

這是其一,其二,兩人目的不同。趙雲於百萬曹軍中殺得七進七出,那是為了劉禪,為了少主,再加上他一個人,想要突出曹軍重圍,還是有可能的。反觀之關羽,那可不是他一個人被圍困麥城,還有他的義子,他的部下,如果捨棄他們逃走,這不符合關羽的性格,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其三,對方敵軍不同。趙雲能夠在百萬曹軍中殺得七進七出,並且還能突出重圍,和曹操憐其才有很大關係。畢竟是絕世猛將,殺之太可惜了,所以曹操令眾軍不得放箭,最好將其活捉,在這樣的情況下,趙雲必然能夠殺得個曹軍七進七出,後來曹操知道趙雲很難活捉,於是放棄了,但也為時晚矣,趙雲早已逃脫。


而關羽呢?則不然,他是被東吳所獲,如果是曹軍那一方,可能關羽還能留下性命,可是東吳不行,他招降關羽不成,便將他給殺了,因為關羽得罪孫權太多了,當初孫權想與他結親,而關羽卻拒絕了:虎女安能嫁與犬子?這話說得有些太得罪人了。

所以趙雲能夠七進七出,而關羽卻很難在麥城中很難突出重圍。


青史回聲


武藝高低可不意味著突圍能力的強弱。

如果單論武藝的話,趙雲排不到關羽前面,比較鮮明的例子就是兩人與文丑的對戰。

趙雲初出時第一戰就是對陣文丑。磐河之戰,公孫瓚與袁紹開仗,公孫瓚親自揮槊上陣,袁紹軍中文丑挺槍相迎,兩人相戰“十數合”,公孫瓚抵敵不住,拔馬敗走,文丑追來,公孫瓚麾下四健將攔擋不住,被文丑殺一退三,紛紛逃走。

公孫瓚馬失前蹄,栽落塵土,文丑正要結果掉他,被趙雲衝來阻住,兩將交鋒“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反觀延津渡之戰,曹軍陣中張遼、徐晃雙戰文丑,被文丑一箭射掉張遼的盔纓,再一箭又射倒戰馬,再與徐晃大戰。文丑後軍來到,徐晃退走。

關羽衝來,與文丑交鋒,“戰不三合,文丑心怯繞河而走”。被關羽追上,腦後一刀,斬殺於馬下。

兩相比較,關羽的衝擊力似乎要比趙雲強很多。趙雲初出,裝備較差,又是少年將軍,經驗不多,與文丑五六十合戰平也情有可原。但就算在趙雲的巔峰期,要想三合擊退文丑,也是不可能的。

但要說打突圍戰,在整個漢末三分時代,還有誰能比趙雲更強?趙雲說自己第二,誰敢稱第一?即使橫勇無敵如呂布,性情兇猛如張飛,武力超群如關羽,悍不畏死如典韋,都無法與趙雲相提並論。

其他猛將突圍,頂多也就是“殺開一條血路,落荒而走”。但趙雲突圍有個鮮明的特點――斬將破圍。


不幹掉你幾個,趙雲是不肯走的。

咱們看看趙雲的幾次破圍而出:

1.穰山突圍戰

從夜間開始突圍,先力戰許禇,再從許禇、李典、于禁的圍攻中突出去,一夜鏊戰,比及天明,又突然從敵方後軍中突入衝陣,一槍挑翻高覽,殺退張郃。

2.長坂坡突圍戰

夜中遇襲,在亂軍中往來衝殺,奪劍,護主,突圍,直殺到次日,七進七出,陸續斬殺曹軍名將四十餘員,奪槊三條,砍倒大旗兩面,力透重圍而出。

3.漢水破圍戰

黃忠被圍,趙雲去救,單騎闖陣,連斬焦炳、慕容烈兩員敵將,殺入重圍,一條槍“如遍體梨花”,無人能當,嚇得張郃和徐晃不敢應戰。


4.彝陵突圍戰

劉備徵吳,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全軍潰敗,倉皇而逃,一路上被東吳諸軍層層堵截追殺。趙雲趕到,單騎殺入重圍,一槍挑殺朱然,震懾住追兵,保著劉備返回白帝城。

打突圍戰和兩軍陣前單挑廝殺完全是兩碼事。不是說的僅僅有高強的武藝就行了,最起碼需要以下幾個特點:

1.出眾的武藝

這是必須的,沒有這個基礎,就難以衝出重圍。具備這一點的人很多,關羽也並不弱。

2.超強的耐力

這太重要了。因為突圍戰,可不是和一兩個人交鋒,是一大群敵人。而要說耐力,三國時代沒有人能與趙雲相比。這一點,關羽就要比趙雲差很多。

3.玩命的勇氣

突圍戰講究的是快、準、狠,短暫突擊,立即轉移,下手必須狠,在最短時間內就必須解決問題,這就必須要放下身段,敢於冒險,敢於拼命。這一點,一向自矜狂傲的關羽也比不上趙雲。

4.敏銳的戰場感知力

突圍戰必須要對戰場形勢有迅速準確的判斷,一步不慎,就會陷入絕境,能敏銳的發現突破口,識破假象和陷阱。這一點,趙雲也要比關羽強很多。

正因為趙雲以上幾點都完美具備,所以就能屢屢破圍成功。在三國時代的戰場上,寧可和呂布、張飛、關羽陣前一對一,也別和趙雲打混戰。

單挑廝殺,技不如人,還可以跑,至少還知道自已是怎麼死的,和趙雲打混戰就太危險了,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他的槍尖捅住了腰子。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蜀漢陣營中,關羽和趙雲同為五虎上將,武藝相當。趙雲被劉備用作貼身護衛,沒有過多的在戰場廝殺。但是,在長坂坡之戰中,趙雲為了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不惜親身犯險。在長坂坡殺得七進七出,留下了常山趙子龍的威名。

關羽的成名更早,在溫酒斬華雄時就已經成名了。在後來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更是威名遠揚。在三國時期,關羽作為蜀漢的首位大將,被劉備委以重任,鎮守荊州。在北伐襄樊的時候,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但是好景不長,隨後東吳偷襲荊州,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公安江陵。在回軍途中,關羽的軍心渙散,士卒離散。關羽勢窮,被迫退保麥城。不久在突圍前往西川的途中,被東吳擒殺。

趙雲和關羽都是武藝超群,可是為什麼趙雲在長坂坡能夠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七進七出,而關羽卻衝不出東吳的包圍,最後被擒殺呢?

這是因為兩人所處的情況不同,所以兩人的結局也不同。趙雲在長坂坡能夠全身而退,可以說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便宜,而關羽則恰恰相反。

一、天時。

趙雲當時是面對著曹操的五千虎豹騎。可是,這五千人馬是經過長途跋涉到達長坂坡的。史書上說道,這五千人馬一日一夜追擊了三百里,而且到達後還跟劉備打了一仗,已經一個個人困馬乏。即便是有人還有力氣和趙雲交手,可是也馬力不足。只能眼睜睜看著趙雲殺進殺出,連追都追不上。

而關羽則不同。他的情況和趙雲正好翻了個。他自己是被困麥城,糧盡援絕,人困馬乏。而東吳則是養精蓄銳,以優勢的兵力對他虎視眈眈。在突圍的時候,關羽當然處於劣勢,困難程度要比趙雲大的多。

二、地利。

趙雲當時處在長坂坡已經有一些時日。當時劉備要攜帶十幾萬百姓南撤,一天只走十幾裡,趙雲有充分時間熟悉戰地的情況。而曹軍初來乍到,對地形一無所知。在這裡,趙雲以逸待勞,憑藉對地利的熟悉,與曹軍周旋。

再加上漫山遍野都是逃難的百姓,曹軍的五千人馬,在十幾萬百姓中,根本就如同水入大海。更不要說趙雲一個人,更如同大海撈針。有百姓的掩護,趙雲的行動更是如魚得水。曹軍根本難以阻擋。

而關羽,則又是和趙雲翻了個。關羽在麥城駐防之時,東吳很快就對麥城進行了包圍。在圍困關羽的時期,東吳針對關羽突圍的路線,專門派人設下了埋伏。在關羽突圍的時候,反而是東吳以逸待勞,針對關羽的小部隊進行了伏擊。在這種情況下,關羽很難逃脫東吳的伏擊。這是關羽沒能突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人和。

趙雲在長坂坡的奮戰,得到了曹操的讚賞。曹操想要生擒活捉趙雲,命令趙雲所到之處,不得放冷箭,只要活捉趙雲。這樣一來,曹軍將領和趙雲的交戰難度就加大了。本來和趙雲糾纏的張郃,一聽到這個命令,馬上就退下去了。這樣一來,趙雲面對一群普通將士,當然如入無人之境。

曹軍沒有人自問有活捉趙雲的能力。而且當時趙雲也沒有什麼名氣,抓住他不但沒有什麼功勞,反而有喪失性命的危險。所以曹軍將士沒有心思和趙雲死拼,這使得趙雲能夠單槍匹馬,衝出重圍。

而關羽又是和趙雲翻了個。關羽為人傲而自矜,他眼高於頂,目中無人。在面對東吳將士時,他張嘴江東鼠輩,閉口東吳群狗,根本不把東吳將士放在眼裡。

甚至當孫權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的時候,關羽竟然說,自己的虎女安配犬子。對孫權都予以辱罵。在對外軍事上,他動不動就威脅東吳,說自己要順流而下,兼併東吳。

經過長期的相處,東吳的將士對劉備集團十分敵視。劉備不但借荊州不還,還派關羽對自己滿懷敵意。因此,東吳將士對關羽恨之入骨,全軍上下,同仇敵愾,非要擒殺關羽,以報侮辱之仇。

因此,在關羽勢窮的時候,東吳將士窮追猛打,不給關羽一絲一毫的喘息之機。在關羽從麥城出逃時,東吳將士設下天羅地網,人人奮勇當先,最終活捉了關羽,出了長年積聚的惡氣。

結語:

由於以上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雖然關羽和趙雲的武藝相當,可是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趙雲能夠單槍匹馬,在長坂坡七進七出,全身而退。而失去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的關羽則敗走麥城,最終沒有逃脫被擒殺的命運。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其一,趙雲在長坂坡那是救主心切,劉備就一個兒子,漂流了大半輩子,才有一個兒子。趙雲追隨劉備的,一旦劉禪有事,趙雲內心有愧。因此極力搜尋劉禪。找到劉禪,自然希望找到劉備。遇到敵軍,自然要死戰。關羽心灰意冷,劉備的小舅子出賣了自己,劉備的乾兒子也不救援,劉備自己也不發兵。

其二,趙雲此時還是無名小卒一個,儘管是常勝將軍,但大多數人還以為此人不過爾爾。而關羽是蜀漢名將,貴為五虎上將之首,樹敵太多。

其三,曹操傳令:只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很多人自然想活擒趙雲,無疑增加難度。眾人看到一個趙雲在左右廝殺,想著逗趙雲找樂子,沒有人真想用箭射死趙雲。而關羽作為荊州的指揮者 ,是孫權的強敵,自然孫權不敢懈怠。

其四,趙雲此時正當風華正茂,正是打仗的最佳時間;而關羽此時年齡老邁,又中埋伏。


李治亞文史博客


趙雲大戰長板坡時有人給曹操吹了耳邊風,若得趙雲,可得天下不遠。曹操有令,只能打下馬,不許放箭,故趙雲得脫。

關羽敗走麥城,東吳兵拼死巢殺,拌馬相擒。

再說關羽臂有箭傷,提刀不起。英雄一世,難逃一時。




白雲3498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趙雲在長坂坡百萬大軍中都能殺個七進七出,關羽樊城之戰被二十萬大軍圍在麥城,為什麼殺不出手?

按照題主的意思,關羽的武功差趙雲太多了,其實不然,關羽和張飛是三國公認的萬人敵,而趙雲只不過是武藝高強罷了,比關羽這種萬人敵級別還差一些,至於為什麼趙雲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毫髮無損,關羽面對二十萬軍卻無法突圍的問題,小哥詳細分析。

趙雲長坂坡之戰功成身退原因分析

首先,長坂坡之戰的時候,趙雲年齡不大,武功處於巔峰時期,在跟隨劉備後被劉備賞識,此刻的趙雲意氣風發渾身充滿幹勁,他願意為劉備赴湯蹈火,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數十萬曹軍,趙子龍渾身是膽七進七出所向披靡。

其次,按照《三國演義》描述,曹操見到白袍白馬白鎧甲的趙雲後,打內心深處非常喜歡這個青年,曹操見趙雲不僅長的帥,充滿精神氣,同時他武功高強,曹操對趙雲的愛才之心洶湧彭拜,因為在他的眼裡,弱小的劉備此次在劫難逃,先抓了趙雲,等劉備失敗被仙首,那個時候不愁趙雲不投降自己,所以他命令手下要把趙雲活捉,由於曹操的這個命令,基本上沒有弓弩手敢對趙雲放冷箭了,其他人在對戰趙雲的時候也有所顧忌,所以最終導致趙雲如猛龍過江一般來來去去七進七出長坂坡,最後大家只能目送趙雲離去,因為接引趙雲的哪位大將,是出自從不吹牛、一臉嚴肅的關羽口中“萬人之中取上將首級如囊探物”的張飛,關羽的厲害有目共睹,所以面對張飛,無人再敢前進一步。




樊城之戰關羽被困原因分析

首先樊城之戰關羽年齡已經很大了,同時他曾經胳膊受傷請華佗醫治,刮骨療傷之後武力值銳減,在樊城之戰的時候,關羽一方面聽到荊州失陷的消息後心急如焚,一方面連日征戰,吃不好睡不好,如此大的年齡如此折騰,有幾個人能扛的住?

其次,關羽和徐晃對戰,關羽率領的人馬都是殘兵敗將,體力嚴重透支,人數也非常少,而徐晃所率軍馬全都是精兵良將,同時徐晃為了呼籲魏軍士氣,直接在戰場許諾,“誰能取關羽首級,重賞千金,”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戰場交戰,武將個人武力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最終關羽被徐晃擊敗,在逃亡過程中,被東吳小將潘璋所擒。

所以說,拿一個年輕氣盛武力值巔峰的趙雲去和年老體衰武力值銳減的關羽做比較,是非常不合理的,關羽雖然敗在輕敵,但是他戎馬一生征戰四方,他的戰鬥力是值得肯定的。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趣。

為什麼趙雲在長坂坡時,於百萬大軍中都能七進七出,關羽被二十多萬大軍圍在麥城為什麼殺不出去?

第一個問題,根據演義及正史的記載,分析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百萬大軍是誇張的說法,當時曹操派出追擊劉備的軍隊,充其量不過是五千精兵,也就是所謂“虎豹騎”。

不論是史書,還是演義,為了突出一個人的勇猛,經常用“
數萬大軍”、“百萬大軍”之類的字眼。趙雲單槍匹馬,懷抱阿斗,怎麼可能在百萬大軍之中,還能七進七出,並且倖免於難,救出阿斗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就算趙雲武藝高強,有三頭六臂,也難敵百萬大軍。演義和正史中,諸如此類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為了讚揚一個人的勇猛,說他是“萬人之敵”,勇冠三軍,有萬夫不當之勇。

曹操陣營的程昱、荀彧等人,稱關羽和張飛為“萬人之敵”,也只是為了說明他們確實非常勇猛罷了。官渡之戰前,孔融誇讚袁紹猛將如雲,稱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無非是為了勸曹操知難而退。

此外,當時曹操派出的精兵有相當一部分去追擊劉備了,並沒有全部跟趙雲廝殺。張飛也嚇退了曹操眾多軍隊。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張飛率領二十餘騎,據水斷橋,只見他一聲巨吼,曹操軍隊不戰而退。正史中相關描述如下: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因此,趙雲作為一員猛將,單槍匹馬,在曹軍中七進七出,救出甘夫人和後主,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曹操敬佩趙雲,不忍心殺死他。

依據演義記載,曹操當時率領五千鐵騎,星夜追擊劉備。趙雲為了救出劉備的家屬,在亂軍之中,殺死了曹操多位將領,有淳于導、夏侯恩等人。期間,趙雲先是找到了甘夫人,將他交給了糜竺,而後繼續尋找糜夫人和後主。之後,趙雲找到糜夫人和後主。糜夫人不忍心拖累趙雲,於是跳井自殺。趙雲將後主包裹在懷裡,繼續廝殺。接連斬殺曹洪部將晏明、袁紹四位降將。

曹洪看到後,驚訝不已,連忙問趙雲的名字。趙雲回答道:“吾乃常山趙子龍也!”隨後,曹洪將他親眼所見之事,稟告給了曹操。曹操聽到後,對趙雲那是相當敬佩,遂萌生了招降他的想法。(“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曹操還下令三軍:“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正是因為曹操下達了這一命令,趙雲才能在懷抱阿斗的情況下,如入無人之境,拼死力戰,衝出重圍。

第三,羅貫中為了襯托趙雲的勇猛,誇大了他在長坂坡的表現。

在正史中,趙雲在長坂坡的變現,真是普普通通。《三國志·趙雲傳》相關記載如下: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從這一段描述可以知道,趙雲在曹軍中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而已,僅此而已,並不能證明他有多勇猛。再看趙雲之後被封為牙門將軍,就可見一斑。這一點,羅貫中也是心裡有底的。所以他才會在曹操下令不要殺死趙雲的後面,加上“因此趙雲得脫此難”之句。

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第一,關羽寡不敵眾,難免被吳軍所殺。

關羽退守麥城時,只剩下五六百人,還多半帶傷。關羽敗走麥城後,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真可謂是進退失據,前面有吳兵,後面有魏兵。況且救兵又不能趕到,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此時,呂蒙又向孫權獻計,在關羽的必退之路,設下伏兵五千,而且都是精兵良將。後來關羽果然中伏兵,被吳軍擒獲,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隨行止剩得十餘人。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

最後,關羽寧死不降,吳主孫權無可奈何之下,只得下令將他處死。

第二,關羽此時年過半百,不復當年之勇。

想當年,關羽那是何等勇猛,“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真是無人能敵。但是關羽敗走麥城時,已經將近六十歲了。就算他有心殺賊,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再加上關羽此前,中了龐德的毒箭,大病未愈,瘡口迸裂,怎麼能敵得過年輕力強的潘璋和馬忠呢?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趙雲和關羽?

專注三國史,喜歡三國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和評論!

元哥說歷史


趙雲長坂坡能七進七出固然是因為子龍英勇,但和曹老闆愛才也有很大關係,如果曹老闆下令下死手,子龍焉能殺出重圍?要知道曹老闆手下也是猛將如雲,一個個也不是吃素的。

而關羽就不一樣了。

關羽去打樊城,孫權趁機派兵佔領荊州,孫權知道不能讓關羽緩過氣來,於是派陸遜佔領夷陵,秭歸二城切斷關羽後路,又讓呂蒙散播假消息動搖蜀軍軍心,這明顯是有備而來欲置關羽於死地。

而從趙雲和關羽的作戰特點來看兩人也是完全不同,兩人皆屬萬人敵之悍將,但趙雲善於突圍戰耐力較強,代表戰就是長坂坡七進七出,武器也是適合突圍戰的長槍,而關羽則是爆發力較強,代表戰就是斬顏良誅文丑,武器則是比較重的適合突然炸裂戰力的青龍偃月刀。

所以常子趙子龍適合混戰,而關羽則適合單挑。


布聞天下


因為時勢不同,這問題就相當於問“為什麼天下無敵的項羽在彭城之戰能以3萬兵力大破劉邦56萬大軍,而在垓下之戰項羽帶領10萬大軍卻無法擊敗韓信與劉邦的60萬大軍”一樣,因為時勢不同。

就算是按《三國演義》解讀,長坂坡之戰,圍困趙雲的曹軍也沒有百萬之多,而只有五千鐵騎,就是曹操快馬加鞭從襄陽一直到當陽,追趕劉備的那五千鐵騎。



長坂坡之戰,是一場追擊戰,是以曹操的五千鐵騎追擊劉備的三千精兵和數十萬百姓,曹軍先是擊敗了劉備的三千精兵,然後抓住了一直隨劉備南撤的數十萬百姓,你想一想,五千鐵騎抓住十幾萬百姓,還能有多少曹軍出來作戰,還能有多少曹軍去圍攻趙雲?

趙雲在長坂坡之戰,是為了維護自已的職責,在戰前,趙雲的任務是保護劉備的家小,二位夫人和小主人阿斗,在戰亂中,趙雲與二位夫及阿斗走失了,趙雲是職責所在,必須救回劉備的家屬,因此趙雲不惜性命也要力拼曹軍,救回劉備的家屬。



趙雲武藝天下第二,勇猛善戰,長坂坡之戰中,所遇之敵無一是對手,就連張郃出手,也被趙雲擊敗,其他曹將大都不是趙雲的對手,趙雲在長坂一戰中,斬殺了曹營五十員大將。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導致趙雲能夠全身而退,就是曹操愛才,曹操下了死命令,不得暗箭傷害趙雲,要抓活的,想俘虜趙雲為自已所用,就是這一點顧忌,曹軍不好下手,有所顧忌,才讓趙雲逃走了



趙雲逃到長坂橋邊時,還有張飛在橋上接應趙雲,併為趙雲斷後,趙雲才再最終逃走,曹軍雖然打敗了劉備軍,但並沒有團團圍住劉備軍,劉備還有地方可逃走的,況且張飛斷後,阻擋了曹軍追兵,所以最終趙雲全身而退。


而關羽在麥城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



關羽還沒到麥城時,已經在襄樊前線戰敗了,當關羽帶著數萬沒有軍心的荊州後南下撤退時,在半路上就已經得知荊州被東吳的呂蒙佔領了,並且呂蒙善待了關羽手下士兵的家屬,這讓關羽手下的士兵軍心全無,一路上不斷的有人逃走,回到荊州,投降呂蒙。

等到關羽到達麥城時,手下數萬軍隊只剩下數百人了,因為關羽的荊州兵,大部分都是是荊州人,他們的家屬都在呂蒙控制下的荊州,你讓他們怎麼和呂蒙對戰,難道要和自已的家屬敵嗎?



當關羽帶著身上的傷痛和心中的傷痛到達麥城時,一無鬥志,二無軍心,三無救援,又被東吳軍隊團團包圍,不僅被包圍,而且關羽逃回益州的後路都已經被東吳軍隊切斷了,他回不了益州了。

當時關羽手臂中箭,而不遠處的劉封與孟達部也不願意救援關羽,關羽就是孤軍奮戰,東吳軍隊雖然沒有二十萬,也有數萬人,已經遍佈整個荊州,並且孫權也下達了死命令,必須擒拿關羽



關羽縱使有天大的本事,縱使以一敵百,也無回天之力,真是“虎落平陽被狗欺,龍游淺灘被蝦戲”,此為時勢,不是關羽武藝高強就能殺出重圍的,關羽也許能打贏一二個東吳將領,但是東吳軍隊群起而攻,關羽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是對手。

況且關羽的內心頗受煎熬,想我關羽英雄一世,沒想到會被東吳一幫鼠輩給騙了,被東吳使用計謀奪去了荊州,關羽起初還想帶兵奪回荊州,直到手下人都逃光了,關羽也就放棄了,關羽的放棄不僅僅是放棄荊州這麼簡單,而是放棄了抵抗,只想著逃走,然後來日方長再來複仇



只可惜東吳軍隊早就算好了關羽的逃跑路線,就那麼幾條路,關羽知道,東吳人也知道, 於是東吳軍隊在關羽可能會逃走的所有路上都設下埋伏,終於擒獲了關羽。關羽被抓時 ,已是傷痕累累,已經是60歲的老人了,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都是歷經滄桑。

所以關羽怎麼也不可能逃得出去,這也是關羽的命運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