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良種應具備哪些條件?選用良種的原則是什麼?

努力就好


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稻米市場消費從吃飽轉向要吃好,因此當前水稻良種首先具備的是米質優,其次是產量高,抗病、抗倒、耐高溫耐低溫成為標準配置。下面根據實踐經驗談談水稻良種的標準及選種的原則,以供參考。

水稻良種標準有如下幾個方面:

1、豐產性好:要求分櫱力好,成穗率和結實率高,穗大粒多,米質好,主穗和分櫱穗要整齊一致。

2、早熟性:在種植過程中,趨利避害,早熟性要求比較突出,提高複種指數,達到全年增產。

3、株型:包括穗數型和大穗型,大穗型特點是穗長,成穗率高,但分櫱力弱,穗長葉長,容易被露,米質也不太好。穗數型特點是根長髮達,分櫱力強,有效穗數多,莖稈硬韌,葉窄直厚,葉片密集。

4、青枝臘杆:根系活力強,吸收能力強,較抗倒伏,養分運輸正常。青枝臘杆是抗性強的表現。

5、米質優:從消費市場看,食味指標達到國家或行業的1-2級標準,加工指標、外觀指標達到國家或行業的1級標準,有香味也成為一種追求。加工市場看要出米率高。

6、抗逆性:抗病蟲害(稻瘟病、白葉枯病、褐飛蝨),抗不良環境,如耐高溫低溫、抗風、耐倒伏、耐浸或耐鹽鹼等。

選用良種的原則:

1、選用審定品種,避免盲目跨區種植:品種需經過國家或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後才能大面積推廣種植,未經審定的品種不得宣傳、銷售和推廣。若選用了未審定品種或不在審定區域範圍內,可能會出現在一定條件下性狀表現不穩定(如高溫),當然若當地有引種備案是可以種植的。

2、選用對路的品種,選擇的品種要與當地氣候條件、種植制度、種植目的相匹配。每個品種的豐產性、成熟期、抗逆性、食味品質等各不同,要想種植出優質米,首先必須選用優質米品種,再根據品種的特性去種植。重要的一點是把好安全成熟關,根據當期自然光熱條件來選擇在下霜之前成熟的品種,避免遭遇“寒露風”。

3、綜合評價品種,沒有十全十美的品種,高產抗逆的米質不優,米質好的產量不一定高,每個品種都有優缺點,選種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該品種的特徵特性,根據自己的栽培條件和用種目的,選擇優點多的品種。

好的收成是良種良法配套,良種購買應到合法經營單位(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購種,購買合格的種子要購買包裝、標籤完整、質量合格,注意查看品種名稱、省審或國審證書編號、生產商、質量指標、經營許可證編號等,留好購種收據或發票。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產量高,抗病,優質米,平壩,高山都適應。


1OO05達


只有適合當地種植,高產,穩產,優質才是良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