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上世紀90年代末,一部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40週年的影片《鐵血大動脈》,藝術再現了我英勇的志願軍眾志成城打造“鋼鐵運輸線”、戰勝美軍“絞殺戰”的歷史。

20多年後,在102歲老紅軍李萬華家中,一本《漫長的戰線》電影故事片初稿裡的主人公、鐵道兵三團團長“黎萬華”,一篇李萬華老人的回憶文章《戰鬥在“29公里”》,都在悄悄地告訴我們,那年那月那場戰爭中有個英雄叫“李萬華”。

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1952年10月1日,李萬華作為志願軍國慶節觀禮代表團代表,接受了首都少年兒童獻上的紅領巾和鮮花。那一刻,他思緒萬千,想得最多的是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付出再大犧牲也都值得。

川北古城,廣元旺蒼。1917年鴉片禍川,“一支竹槍,殺死英雄豪傑不見血;半檠燈火,燒盡田園家業並無灰”。就在這年2月,旺蒼縣張華鄉五村,一個窮苦農戶家中誕生了一個男嬰,家人給他取名叫李萬華。隨後,家中又接連添了3個弟弟1個妹妹,而全家只有5畝地和半頭牛。李萬華稍大一點兒,就去給地主扛活。即使這樣,一年到頭還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直到李萬華參加革命時,家中還欠地主1個元寶、100元白洋。

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王老五,苦不苦?黃連加上苦瓜煮,今天你到哪裡去,投奔紅軍打官府……”1932年12月,紅軍這首擴紅的歌謠讓李萬華和千千萬萬窮苦大眾徹底爆發。父親被推選為蘇維埃鄉主席,哥哥參加了紅軍游擊隊,李萬華也成為紅31軍93師264團一營的一名戰士。

從打破軍閥劉湘的“六路圍攻”,到戰勝雪山、草地的長征,再到親歷八路軍神頭嶺伏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李萬華裹挾在殘酷的戰爭洪流中,腳踩著血流成河的戰場,漸漸明白麵對強大的敵人,燒香拜佛換不來勝利,打仗需要實事求是、科學決斷。

“當時,整連整連的戰士穿著單衣服急急忙忙就進朝鮮了,咱們沒有鐵路,後面的補給跟不上,許多人都凍死在雪地裡……”李萬華老人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神志時而清楚、時而糊塗,但是一提到抗美援朝那段經歷,他的雙眼便閃爍著光芒。

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時針撥到1951年9月,抗美援朝進入到邊談邊打的階段。美帝國主義一面被迫接受停戰談判,一面又發動新的軍事攻勢,對朝鮮北部鐵路運輸線發起空前殘酷的“絞殺戰”。在滿浦線上價川至順川的龍源裡、泉洞間29公里地段,成了“絞殺戰”的重點目標。由於這一地段位於開闊地,鐵路兩邊全是稻田,一炸一坑水,取土十分困難。敵人每天出動200多架次飛機,狂轟濫炸,使這條中朝軍隊的主要補給線嚴重受阻。

臨危受命,李萬華奉命率部開赴這一地段。他每天到現場檢查,發現炸得最嚴重的地段,坑連坑、坑套坑,到處是炸爛的枕木、扭曲成奇形怪狀的鋼軌和碎彈片。戰士們每晚冒著嚴寒和敵機轟炸掃射的威脅,英勇頑強地奮力搶修。一天,九連搶修一個彈坑,因為土方數量大,凍土難取,加上材料補給不及時,直到下半夜3點多才搶通。李萬華直上火:“不行!像這樣幹下去,就是再來一個團也不夠用呀!”

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深夜,寒風撲打著窗戶,瑟瑟作響。李萬華一點睡意也沒有,在微弱的燈光下,翻看幾天來的搶修記錄,苦苦思索著。“能不能先用旱橋跨過去呢?”一個新奇的想法突然閃過腦海:如果先用小排架、架枕木樑搶修通車,以後再回填土,不是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嗎?第二天,他發動全體技術幹部和指戰員討論這個想法。通過討論,大家不但肯定了新方法,還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議,形成一個就地取材大搞技術革新的熱潮。

一時間,自制彎軌器、鋼軌探險鏟、活動螺絲扳手、萬能道尺等一批革新工具應運而生。正當搶修工作取得勝利時,兇惡的美帝國主義又生毒計,每次在轟炸鐵路建築物前,先投下定時彈,然後再扔爆破彈,用炸起的土埋沒定時彈,使官兵不易發現。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勇敢與智慧的化身。在李萬華的號召下,五連班長李雲龍拆卸定時彈成功了!團裡及時推廣李雲龍的拆彈經驗,各連先後共拆卸47枚定時彈,李雲龍一人就拆卸了34枚。後來,他被鐵道兵團授予“二級英雄”稱號。

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李萬華帶領官兵以智慧和勇敢開闢出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徹底粉碎了敵人企圖。後來,就連合眾社也發出無可奈何的哀鳴:“共軍不僅擁有無限的人力,並且有相當大的建造能力……坦白地講,我認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堅決建築鐵路的人……”

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寄語紅軍傳人】要學會獨立思考,遇到困難要善於琢磨,講科學、講方法、講策略。好好學習,練好本領,更好地為軍隊服務,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

百歲老英雄告訴你,志願軍的運輸線為啥炸不斷?

【人物小傳】

李萬華,1917年2月出生於四川旺蒼,193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參加了長征,193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6月離職休養,正軍職。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先後參加山西潞城戰鬥、東北四平戰鬥、勃利戰役等。曾先後被授予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和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革命戰爭年代,歷任通信員、警衛員、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團政治委員,縣大隊大隊長;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鐵道兵團的團長、副師長、師長,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副司令員、第一指揮部副司令員、第三指揮部政委等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