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擁有700萬大軍,為何輕易投降了呢?

廖栩


德國在二戰後期已經沒有多少有作戰經驗的堪戰之師700萬人中一大半都是民兵武裝,而這些民兵也不是自發組成的部隊,而是被德國強制徵召的居多,只有少部分是自願,因此抵抗意志較差,作戰組織度不足。

二戰後期,德國已經開始動用未成年人組成童軍(上圖),德軍士氣低落。


而德國所剩無幾的正規軍,又大都是從東西兩條戰線上不斷潰退回來的,都是一些沒有多少成功經驗,大都是逃跑經驗和戰敗教訓的常敗之師,士氣非常低落,而且看不見勝利的曙光,整日裡都是坐等補給才會走出戰壕,沒有別的事情那是連開一槍都嫌麻煩的,因此蘇軍得以迅速的攻克了柏林,並且直接一口氣衝到了國會大廈。

二戰之初不斷取勝的德軍是圖中這種精幹堅毅且具備軍事素養的精銳部隊。


現代戰爭對於士兵的專業素質要求極高,而且對部隊的指揮和編制體制有著極高的要求,要求部隊能夠按照統一的作戰企圖和作戰方案開展行動,就在二戰時期,所有的戰役方案都需要耗時費力的擬定後提交大本營才能獲得批准,必須要考慮到各種情況,並且制定突發預案,可是民兵和潰散的部隊並不具備以上條件,連簡單的進攻小組的編組都難以進行。

二戰中對單兵班組戰術的要求就已經很高了,單兵必須具備很強的軍事素養,圖為二戰德軍的傘兵和步兵,他們都互相配合。


這樣的軍隊,面對著復仇情緒極重的蘇軍,如虎狼之師鋪天蓋地的殺來,是毫無抵抗能力的,蘇軍的攻勢主要由重炮首先發起,長時間炮擊後才會在空中攻擊機的志願下以重裝甲部隊發動摧枯拉朽一般的攻勢,面對如此進攻,德軍在整個二戰後期甚至都難以發動一次反攻,德軍的後方都已經不穩定了,盟軍對德國主要城市和工業產區進行了集中轟炸,德國抵抗意志已經非常薄弱了。

二戰後期的蘇軍攻勢,可以用摧枯拉朽來形容,士氣高昂。


因此,在二戰後期,德軍雖有數百萬大軍,但是卻毫無勝算,為了保留德國戰後重建的力量,在希特勒已經自殺的情況下,德國沒有抵抗必要,於是選擇了投降。

德軍精銳的初期部隊去哪裡了?答案是除了戰死的,基本都被蘇軍俘虜了。


海事先鋒


其實筆者查到的數據要更多,1945年德國國防軍還有970萬人,SS黨衛軍也有83萬人。至於為什麼會投降,讓我們來一同看看吧。


以下就是1945年德國士兵的照片。

這個士兵叫阿爾弗雷德·捷克,12歲,二級鐵十字勳章獲得者。

希特勒正在握著12歲阿爾弗雷德·捷克的手,這個孩子在戰鬥中趕著一輛馬車冒著蘇軍炮火救回了12個負傷的德軍士兵。好運伴隨著他,直到78歲病逝。

宣傳部長戈培爾也在接見獲得授勳的士兵,老老小小都有份。

長官來到現場給有突出表現的士兵,激勵士氣。

我給你說,早在一年多前,本土防空作戰裡就有許多年紀輕輕的勳章獲得者。

戰況從去年開始就確實不太好,10月17日,這個士兵被盟軍俘虜。

今年1月,阿登反擊戰失敗,不少年輕人頂不住就投降了。

今年春天整個形勢都不樂觀,東邊來的蘇聯人抓住了不少人民衝鋒隊。

落在美國人手裡的士兵,還要被逼著拍照。

4月25號,大家都被抓了,還是看開一點吧。

其他士兵還在柏林抵抗著。

你問為什麼只有孩子?不不不,爺爺們正在領武器。

爺爺大叔們帶來了重裝備。

什麼?蘇聯人坦克多?那就帶上鐵拳吧。

不會用?彆著急,教官來教大家10分鐘吧。

糟糕,萊比錫完了,SS也沒能擋住美國人。

不好,匈牙利也被蘇聯人全佔了。

美國人俄國佬會師了。

打開地圖看看,還剩一點藍色。(圖中藍色為德國1945年殘存領土)

國會大廈成了廢墟,真的全完了。


德國人的血,已經流乾了。

(不要怕,孩子,戰爭結束了)

(謝謝觀賞,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其他文章賬號下可見)


文史小茶館


電影“帝國陷落”裡有一段比較能說明問題的情節:蘇軍已經打到柏林,一位德國將軍視察陣地,看見有很多德國人拿著簡陋的武器向蘇軍衝鋒,就問手下,這些是什麼人。手下告訴他是希姆萊還是戈培爾組織的國民敢死隊。將軍說讓他們下來,這是屠殺。

德國、美國這類的國家極其重視士兵的訓練。士兵必須有充足的訓練,掌握了足夠的技能才能參加戰鬥。不談人道,只談功利,這樣做也肯定是最划算的。這些國家早就算計清楚,把不經訓練的平民直接推上戰場,是賠本的買賣,是沒意義的事情。

抗日戰爭中,絕大多數的時候,日本的士兵面對中國士兵,都是佔據很大的優勢,原因就是他們在開戰之前有著充足的軍事訓練,而我們的戰士是應急從田裡抓過來的頂數的,這打起來,肯定是咱們吃虧。

把士兵訓練完善了,再上戰場,打勝仗。仗打贏了,訓練的成本會連本帶利的賺回來。平時不備戰,在訓練上省錢,等打起來,拉農夫上戰場,打敗仗,然後賠錢,割地甚至亡國。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從宋朝一直到民國常乾的賠本買賣。到現在網上還有不少人在那喊殲20太貴,不可能裝備太多......

依舊是嘮嗑,咱們稍微再扯遠點。

德國、美國的士兵是經過長期訓練的,是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的,所以這個士兵本身也是貴重的財產。一個訓練充足的士兵如果死了,政府也就賠了。這就導致從高層就不希望士兵死。然後做出很大的妥協,譬如在什麼情況下,這個士兵可以投降,什麼情況下你可以撤退。尤其是那些有過戰鬥經驗的老兵,那更是寶貝,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這個寶貝先保證別打碎了,至於在誰手裡,可以緩,可以等,有機會我再搶回來就完事了。所謂的美軍怕死,歸根結底是高層怕士兵死。然後建立了這樣的文化:你先保住命再說,只要不叛國,最終能回來,你還是我的小寶貝兒。所以,在西方國家,當了俘虜回來,依舊是英雄。

甲午年,鄧世昌、劉步蟾、林泰曾、丁汝昌......大量的海軍將領自殺殉國。從氣節上,這是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的。但是,站在利益的角度,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去算,這些人都是當時頂尖的軍事人才,受過正規的海軍教育,絕大多數人都是海外留學回來的,說著流利的英語......國家在他們身上投入了多少資金?如果他們活下來,未來重建海軍,報仇雪恨是不是更容易?所以說這個賬應該怎樣算,即便是現在人也很難說清。

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也曾經狂妄一時,大聲的叫囂:美國的海軍在哪裡?但後來發生了馬里亞納獵殺火雞式的戰爭。日本飛機被美國飛機當火雞獵殺,沒有還手之力。發生這種情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日本的老兵,有經驗的老飛行員基本上全戰死了,到馬里亞納海戰的時候,剩下的就是菜雞。

它不怕死,那些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動不動就來個同歸於盡。然後飛機的設計也不重視防護,一打就著火。日本損失了飛機還是小事,最後沒飛行員才是最要命的。而它後來的關東軍也是不堪一擊,原因都是一個:老兵打沒了。

中國以前千年的教訓是:訓練不足的戰士上戰場,是賠本的買賣。日本的教訓是:不重視保護士兵的生命,賠的更大。

像德國這種靠普魯士軍事力量起家的,又是講哲學講數據,他戰爭帳算的非常精:打仗全得依靠訓練到位,有打仗經驗的士兵。當初德國之所以敢發動戰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那時他的士兵是訓練的最充分的,戰鬥素質和精氣神遠高於英法這些國家。

訓練不足,甚至沒有訓練的平民上戰場,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打不了仗,只是讓人無所謂的屠殺。而希特勒那一撮人也懂這個道理,但他們說這些平民死就死吧,反正日耳曼人的精英也已經在這場戰爭中死乾淨了。道理都懂,只不過他們是不介意這些人去當炮灰。

問題裡提的700萬大軍,現在大家也就明白是咋回事了吧?他們不是訓練充分的士兵,只是臨時拉來湊數的雜牌。這700萬人要是夠士兵的標準,像國防軍,黨衛軍一樣精良,希特勒能打到阿拉斯加,對不對?

按照咱們中國傳統思維,這些人進了軍營,穿上軍裝,有了編制,發了把槍,這就算兵了,把這些人湊一起就算軍隊了。但按照德國的思維,這些人還得再訓練2年,掌握了熟練的軍事技能,才能算兵。而這些人聚集到一起,能服從指揮,互相配合,彼此支援,講技術講策略,這才能叫軍隊。所以德國這700萬人咱們叫大軍,在德國人眼裡他們依然還是農夫、廚子、修鞋匠......打不了仗。

這些人在德國的將軍、統帥的眼裡根本就沒有戰鬥力,再說,打仗是貴族的事,你們這些平民跟著瞎攪合啥?所以,希特勒也看不到希望,自殺了。而他一死,那些將軍們也就放棄了沒有意義的抵抗。


銳度何老師


德國的野心勃勃,在二戰期間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剛開始的時候,德國的軍隊確實是非常的強,但是我們看下曾經的歷史就知道,因為當時德國的部隊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之後,特別是在入侵了蘇聯之後,幾乎他的精銳部隊已經全部耗盡,有多少的英勇的戰士和老兵都死在了莫斯科的保衛戰中。雖然號稱還有700萬的兵力,但是這700萬絕非剛開始那種裝備精良的精銳之師,絕大多數都是在後期徵調來的一些娃娃軍和老弱病殘了。

首先世界上各國紛紛參與到這場戰爭中,德國也因此而淪陷,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各種的指揮體系都失去了原來的作用了。德軍中很多的將領他們已經完全認清了當時戰爭的形式,投降也就是他們最好的一個選擇。從後來的一些事實證明德軍的這種做法是對的,沒有把士兵們的生命和資源浪費在這場無望的戰爭中,而為戰後的德國保留了一部分有生的力量,也為後來德國再次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當時的德軍雖然他的數量龐大,但是因為自己的野心過於太大,隊伍基本都是分散在歐洲的各個國家。當時盟軍在攻打德國的時候,首先是把他們的補給路線掐斷了,再厲害的王牌軍沒有了後勤保障也就失去戰鬥力了,最後彈盡糧絕是他們的下場。

最後在英法美蘇的夾擊下,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跑也跑不了。德軍作戰是非常的理性,不會像日本那樣寧為玉碎也不為瓦全。在對戰場上理性的進行分析之後,得出結論要把損失減到最小,於是在5月7號就宣佈無條件的投降了。


史海雜談


我們先來算算,二戰結束時,德國還有多少兵力?



截至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其還有這些家當:德中央集團軍群大概有90萬人,駐紮在捷克。還包括1700多輛坦克裝甲車、1000餘架各型飛機。在北歐有30萬左右的部隊,駐紮在挪威和丹麥,包括500多輛坦克裝甲車、400餘架各型飛機。在意大利的B集團軍群,是保存最為完整的部隊,大概在60萬左右。包括1000多輛坦克裝甲車。此外在南斯拉夫地區和波羅的海地區分別還有40萬和25萬的作戰部隊,算起來總的大概有250萬左右的部隊。



這個700萬我是真不知道從何而來,要知道在德國最強的1941年.全歐洲的納粹軍隊加起來也不過1000萬左右。

有人說250萬也不少啊?對是不少,打幾個大戰役絕對是夠人的。但是僅是不同往日了,這250萬人大多數是濫竽充數,此時的德國早就山窮水盡,涸澤而漁菜湊出來這麼些人。不論是戰鬥素養還是武器裝備,都原不如當年,甚至許多人上去就是炮灰。能真正在戰場上起到作用的軍隊,絕對不超過一百萬。


這一百萬能幹嘛?你知道盟軍有多少人嗎?大概統計了以一下,在1945年,蘇聯在歐洲戰場爆兵超過600萬,其中一線作戰部隊在400萬左右。而在第二戰場,盟軍總兵力達到了500萬,其中美軍佔大頭,有300多萬。也就是說整個盟軍,在東西兩線戰場總兵力達到了900萬。而且還不算武器,後勤以及士氣的各方面碾壓。僅僅是兵力就完爆了,而且德國還是兩線作戰,這基本沒法兒打的,除非上帝幫忙。

事實上,原本德國因人口數量的原因,軍隊的後備儲蓄就很有限了,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之大,兵員死傷慘重,對於德國來說,仗打的越久,其虧損就越大,並且由於人口少,國土面積小,當大部分人口被徵作兵用之後,整個國家將只剩下老弱病殘,缺少發展的空間,如果真是這樣,那德國的未來也就不再有希



望了。


再者,德國這時候已經山窮水盡了,當兵的也要吃飯啊,坦克飛機也要有油才能動啊,槍炮也要有彈藥啊。德國之前之所以有資格站出來和世界叫板,純粹是依賴於其之前所進行的侵略擴張活動有了一定的物資基礎的支撐。現在什麼都沒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打不了就投了唄。

總而言之,資源供給彰顯了實力差距,德國在交戰時便傾其全力與其他國家鬥爭,奈何只能維持一時短暫的勝利,卻沒有能力進行提供長足戰爭的供給,那也只能在戰場上被打的節節敗退了。




所以,即使希特勒想要負隅頑抗,但他手底下那些人必須要為自己要為國家,要為這個民族留條後路,不能和他一起瘋啊!



綜上,對於二戰時期的德國來說,為什麼要在還有百萬軍隊的情況下選投降,一是因為不想做無意義的輸出,敗局已定,勝敗與否只是時間問題;二是自身實力不足,而對手又過於強大,正如打不贏就跑的策略一樣,德國肯定不希望自己就此成為他國的附屬,與其如此,還不老老實實投降接受戰敗的懲罰,至少也比在一再強硬地堅持錯誤決定下被滅國來的好。


白話歷史君


柏林的失守標誌著德軍最後的崩潰,希特勒的飲彈自盡,是壓垮德意志戰鬥力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時在意大利北部,以及捷克、奧地利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德軍的勢力,於是有人算了“一筆賬”,德軍還剩700萬兵力!

這筆賬算的無疑是搞笑的,所謂戰鬥有效的兵力,是指經過至少兩年訓練,訓練出的專業士兵,他們無論軍事素質還是技能,都是十分優秀的。德國在戰爭初期對士兵的訓練非常嚴格,而每一個士兵的生命,對他們而言就是戰爭本錢,是非常珍貴的。

如果將訓練充足的士兵,貿然送上戰場送死,這是賠本的買賣,但如果狗急跳牆,將給平民穿上軍裝,每個人發一把槍,上戰場當炮灰,這更是一樁賠本買賣。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每一個參戰的國家,當權衡敵我實力後,都不會做無謂的犧牲,除非像日本這麼一根筋的變態的國家。

那麼德國和盟軍的實力相比,到底有多懸殊呢?德國好歹也有700萬大軍哪!這就要說一下700萬是有多水了。

在希特勒自殺前夕,德軍最王牌的軍隊駐紮在意大利,有六十萬,駐紮在捷克和北歐的,加起來有120萬,其他地方零零散散的加起來有60多萬,有效兵力不超過300萬。這300萬接近真實的數字,然而還是水的,為什麼呢?因為真正能打仗的,能在戰場上發揮戰鬥力的不超過一百萬。

當時的德國用“強弩之末”形容是很貼切的,不但沒人了,而且還沒武器了,後勤補給也斷了,軍工廠早被炸成廢墟了,當時德國產飛機的數量為零,坦克也都玩完了,留在柏林的士兵都開始用栓動步槍和燒火棍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一個士兵起碼有幾個百姓來養,現在百姓都死了,士兵沒親孃了。也就是說德國沒糧也沒錢了。

與此同時,蘇聯有強大的裝甲部隊,有先進的火炮,有訓練充分的士兵,和一個強大的、能夠靠得住的盟友,而德國的盟友一直都是廢物點心,拖後腿的。1945年,蘇聯在歐洲戰場的兵力超過六百萬,裝備精良,幾十萬火炮蓄勢待發,加上美軍的三百多萬,整個東西兩線的盟軍達到九百萬,是德國的九倍。德國拿什麼跟人家拼呢?最大的瘋子希特勒自殺了,德國不再有人負責煽動和妄想,意志力垮掉了。

最關鍵的是德國的盟友都掛掉了,德國必須兩線作戰才有勝利的希望,然而德國自己也知道是沒希望的,讓這些無辜的年輕人去送死,德國短時間內也不可能製造出這麼多年輕人,德國這個國家就玩完了,也不再有希望了。

當盟軍攻打德國時,已經把補給線路掐斷了,再打下去,德國就能充分體會到什麼叫“種族滅絕”的“玉碎”精神了。可惜德國不是日本,日本全民皆瘋,德國就希特勒一個瘋子,希特勒選擇見上帝后,德軍就選擇投降了,這是個無比明智的決定,充分說明了日耳曼民族還是正常的。


靜說歷史


二戰末期,德軍已經山窮水盡,蘇軍殺到柏林城下,德軍還有700萬軍隊,為什麼不與蘇軍決一死戰,最後就輕易投降了呢?


首先,700萬大軍只是一個賬面上的數字,它實際上能夠起到的作用非常的有限。

二戰初期德軍實力非常強大,尤其是裝甲部隊,在希特勒的統率下,打遍天下無敵手,一個多月就滅亡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法國,後來又把英國打得苟延殘喘。最後德軍又大舉進攻俄國,但是這一次沒有那麼好運,在俄國國土上遭遇俄國人頑強的抵抗,損失慘重,最後還被俄國人反攻入德國本土。此時德軍在戰爭初期的那些精銳軍隊已經損失殆盡,賬面上所具有的數百萬大軍大部分都是類似於抓壯丁來的一些平民,就是一個數字而已,這些人很多甚至都沒有經過真正的軍事訓練,完全不能算合格的軍人,真要去和蘇軍打,只能是送死,根本對大局沒有任何意義。

其次,現代化戰爭不簡簡單單依靠人,還需要有先進的武器,才能夠打贏戰爭。



現代化戰爭和古代冷兵器時代不同,光具有人數對戰爭沒有多大的意義,需要先進的武器裝備才能夠給敵人造成大規模的殺傷。在二戰初期,德國具有優良的軍事裝備,尤其是裝甲部隊,所以能夠短時間內發動閃電戰,滅亡法國,佔領整個歐洲。在對蘇戰爭初期,也能依靠先進的裝甲部隊,也把蘇軍打得丟盔棄甲。這和德國源源不斷的裝備製造產業是分不開的,但是到了二戰末期,德國的軍事裝備製造工廠早已經被炸成了廢墟,已經很難生產出足夠的軍事武器裝備部隊。在二戰末期,德軍雖然還有數百萬軍隊,但是他們都只能裝備一些簡陋的武器,根本無法同蘇聯的強大的裝甲部隊相匹敵。強行把他們趕上戰場的話,就只能同日本一樣“玉碎”而已。

再就是德國領導階層明白戰爭勝負已經定局,所以為了德國的將來,也希望多保留一些種子。




實際上戰爭打到1945年的時候,戰爭勝負已經定局,誰也無力迴天。即使再努力,也只能是苟延殘喘而已,最終還可能無意義死亡更多的人。雖然德國註定要戰敗,但是終究還是要發展下去,所以為了德國人的明天,也有必要讓一些年輕的德國人生存下去,而不是把他們趕到戰場上去送死。因為那樣的送死是毫無意義的,只能會讓德國人的未來更加的艱難。

所以有了上述諸多原因,德國人在還有數百萬大軍的情況下也輕易的投降,是因為戰爭再繼續下去,也只能會無意義的死亡更多的人,對戰爭的結局沒有任何的影響,反而會使德國人的未來更加的不利。


平安讀歷史


【戰勝德國的三大工業化國家】

1、勝敗和軍隊數量有沒有直接關係?用事實說話,舉個栗子:亞洲某大國,十幾億人口,按照百裡挑一的標準,輕鬆徵兵1000萬,同理,輕鬆挑選11個人上場比賽,就是每次世界盃預選賽必然被淘汰,沒錯,我說的就是印度。印度人口遠超德國,軍隊數量(兵源)同樣遠超德國,大英帝國直接從英屬印度徵兵200萬,100萬防守緬甸,100萬防守英屬馬來亞,還用大老遠調澳大利亞師參戰幹嘛?顯然,不是人多(人口基數)、軍隊多就能戰勝,如此,印度豈不是早就取代大英帝國了。那麼問題來了,納粹德國還有相當多的軍隊的情況下,因為什麼戰敗了呢?

【整合全歐資源——德國的戰爭潛力】

2、德國戰敗的原因。納粹德國單挑英美蘇三大列強,不是靠軍隊人多,蘇聯紅軍損失了幾百萬,還能補充幾百萬兵員,這點德國拼不過。德國是在征服歐洲大部以後,發動蘇德戰爭,也就是整合了歐洲大部分戰爭資源,作為資本,再挑戰列強,比如捷克、比利時、法國北部的工業基地,裝甲部隊需要羅馬尼亞的石油,武器生產需要瑞典(表面中立國)的鐵礦石。戰爭末期,英美的戰略轟炸,嚴重打擊了德國的戰爭能力,戰爭機器(系統)已經不能正常運轉,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戰爭機器——德國的工業能力】

綜上,軍隊數量和德國戰敗沒有必然關係,德國投降也不是輕易,是確實打不過英美蘇,假設700萬德軍集結保衛柏林,彈藥充足,只要後勤供應跟不上(沒飯吃),一樣不戰自敗。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當時是一個國家和全球在打仗勝敗一目瞭然,再加上兩個神一樣的隊友坑的也傷神了,當時以老美的後勤能力已經是最牛逼的軍隊了再打下去已經沒多大意義了,所以投降才是最好的出路……中華文化最缺乏的還是務實主義,有太多事情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取向往往取決於口號和旗幟。只有踏踏實實的務實主義,擺脫思想上的束縛才能切切實實把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在實際需要上,才能真正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事實上當時德國訓練有素的兵源還很多,按照之前和蘇,英,法等國的戰鬥傷亡比例來說,再打兩三年都行。關鍵是用於製造武器的資源越來越枯竭,再加上美英對德國魯爾工業區為首的工業區的大轟炸,致使德國的武器製造數量越來越少。

到1944年,德國軍隊不僅僅在武器彈藥供應上吃緊。甚至連吃穿等軍需品供應都出現困難。而蘇聯則不同,蘇聯越到後來,美英對蘇聯的戰爭物資援助數量越來越加大。再加上蘇聯的礦產資源豐富,並在得到美國的許多機器設備以後,大大的提高了本國的武器生產的。這就對德國形成了武器和戰略物資上的越來越佔優勢的地位。象德軍這種在戰爭中對武器及其依賴的國家,越面對越來越少的武器裝備。繼續打下去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只能選擇戰敗投降。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戰爭是有傷亡的,發動一場戰爭是利益只爭但是生命的重要性也不能勿視,特別是我國自古以來內戰內耗不把人的生命當回事,你爭我奪為自已利益奪去了無數人民的生命。除非彈盡糧絕被制服,要不然有得打誰會輕易投降,如果是殺敵很多的精兵和老兵,別人不一定會讓你活,我覺得想成為老兵不是在訓練場上實現,訓練場上可以是實現掌握武器和各種支援聯合的熟練度,到了實際戰場上才能培養出老兵和精兵,甚至兵王,因為每個人的閱讀戰場和適應戰場的能力不同,當然,戰場上最主要的還是勇猛不怯場,一進戰場就彷彿進入了我的領域,這樣的人會利用一切可用資源殺敵,這樣的才是人頭絞肉機。

土地和資源都被盟軍佔領完了,飯都沒得吃拿什麼來打?抗日的時候,我們至少還有南方的土地和資源沒被佔領,還有駝峰航線,包證最低的補給,所以還勉強支撐下來,如果什麼都沒有了情況下拿人頭來填嗎?鬼子還想一億玉碎呢,結果還不是投降了。當德軍的第六集團軍被朱可夫圍困於斯大林格勒時,保盧斯數次企圖突圍,最終還是抵不過希特勒的命令,選擇固守待斃。當時的希特勒可並不注重軍隊的死活,這才是導致納粹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

其實主要看還是打的是什麼戰爭了,如果是侵略站這是必備的,但是如果像我們國家原來那樣打的的是衛國戰爭就不同了,俗話說得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那時候就不是有沒訓練的問題了就是用命去填100個換一個你也必須要去換不換國就亡了,還有一個就是現如今中國地盤大導致軍人基數太大了,100萬人每人十顆子彈那是多少?可想而知,所以還是求兵在精不在多,要有那麼多人但是資源還是隻能用在少數精英身上。

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一是精神支柱的問題,為什麼要打仗?為誰打仗?二是希望在哪裡?仗打來打去,打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啊?不疲倦麼?這兩個原因在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也得到了應證。有精神,有理想,有希望的軍隊,就能打勝仗。老兵和新兵是絕對不一樣的。作為曾經的軍人,老兵和新兵遇見突發情況的處理方式相差很大,所以訓練很重要,發個槍和制服就上戰場的平民,大部分只有被虐。不過,現在國家愈發重視訓練,這是好事,希望我們的部隊越來越強,也希望沒有戰爭。說白了就是不做無謂的犧牲,現實是殘酷的,希特勒對待猶太人是殘忍的,但是對待其他人可絕對不會像斯大林和主席那樣漠視生命,二戰的歷史不能細研究,否則就會感到可悲和恐怖。

歷史永遠是勝利者書寫的,成王敗寇!戰爭很多時候不是取決於裝備是否精良,士兵是否訓練有素,而是決定於敢不敢玩命,舍不捨得拼命!蘇聯的老兵開戰初期基本就消耗完了,後面上的基本都是新兵,最後不也打到了柏林?美國開戰初期也是隻有不多的軍隊全是開戰後徵召的,戰場經驗也不比日本人豐富,最後也打贏了,怎麼說?大戰開始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訓練的,只有戰場才是真正的課堂,德國人沒讓平民上是因為失敗已成定居,工業基地已經被炸平了,後續的軍事裝備已經供應不上了,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了石油,坦克飛機沒用了,已經無力迴天,想著給自己留點種子而已。

二戰德軍戰力被極大神話,其實除了前期偷襲他就沒打贏過一場對戰爭走勢有決定性影響的戰役,東面是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波蘭、東普魯士到柏林,西面從英吉利海峽、諾曼底、法蘭西、阿登、本土但凡他們能贏一場都有可能與盟國苟合,但就是一場也贏不了,除了偷襲他們贏過嗎?說他們戰鬥力強是英美為了和蘇聯爭奪戰後利益而極力誇大德軍戰力和自身損失。


歷史深度揭秘


二戰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達到1700萬人,這個數字已佔當年德國總人口的21.5%,幾乎“全民皆兵”,可謂“兵強馬壯”,如: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進攻波蘭時能出動150多萬人的大軍;即使到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飲彈自盡那一刻,號稱仍有700萬人的納粹德軍在各線作戰。

德國、美國這類的國家極其重視士兵的訓練。士兵必須有充足的訓練,掌握了足夠的技能才能參加戰鬥。不談人道,只談功利,這樣做也肯定是最划算的。這些國家早就算計清楚,把不經訓練的平民直接推上戰場,是賠本的買賣,是沒意義的事情。

到1945年4月16日時,蘇聯軍隊已經兵臨德國柏林城下。希特勒見敗局已定,不得不舉槍自殺。他的屍體被抬到後花園被澆上汽油化為灰燼,掩埋在一個炮彈坑當中。德國的元首,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曾經的希特勒這麼瘋狂,既然有700萬大軍,他為什麼不抵抗,因為當時已經沒有資本抵抗了。

但此時的德國,在喪失了羅馬尼亞等地的油田,遭遇美英空軍的戰略大轟炸以後,坦克、戰機極度缺乏燃油,都徹底趴窩成了一堆堆廢銅爛鐵,極難將戰爭持續維持下去。最關鍵是希特勒,全民的精神偶像都自殺了,德國軍人包括民眾都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了,既然領袖都選擇了自殺,那麼再多的士兵也沒有什麼用。

人民以及軍隊厭倦戰爭了。短時間的戰爭並且勝利會使得國民欣喜,同時也會增強領導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但是長久的持續的侵略戰爭會不斷消耗國家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會使得國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同時長時間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中,也會使得軍隊士兵精神緊張,幾近崩潰。這些都能使得人民和軍隊在心中潛意識的開始厭倦戰爭,更希望戰爭儘快結束。

現代戰爭對於士兵的專業素質要求極高,而且對部隊的指揮和編制體制有著極高的要求,要求部隊能夠按照統一的作戰企圖和作戰方案開展行動,就在二戰時期,所有的戰役方案都需要耗時費力的擬定後提交大本營才能獲得批准,必須要考慮到各種情況,並且制定突發預案,可是民兵和潰散的部隊並不具備以上條件,連簡單的進攻小組的編組都難以進行。

雖然德國人還有700萬大軍,那麼知道德國人的對手有多少嗎?當時蘇軍已經擴充到1100萬,美軍的數量比這個數量還多,英國的數量也不見得少。不計算其他盟國的兵力問題,僅英美蘇三國就已經對德國構成壓倒性的優勢,繼續打下去,德國還有什麼意義?

而且德國在物資後勤方面嚴重的供應不足,裝甲部隊以及飛機損耗根本沒有能力再進行補充,新招的士兵甚至連武器彈藥都保證不了。這還如何進行作戰?而且彼時柏林已經被蘇聯佔領,更是削弱了德國抵抗下去的資本。所以德國的投降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