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故事廣為流傳,方臘真是被武松所擒獲嗎?

宇宙的塵埃27551


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南征平方臘的指揮官應該是童貫,雖說童貫比正常男人少一個器官的,但他依然能親率大軍上前線,可見趙佶對人家是多麼的偏愛。跟著童貫一起徵南的將領有許多,官大點的有劉延慶、劉光世、王稟等,疑似跟著打醬油的有韓世忠、折可存、宋江(我這裡寫宋江純粹是為了對仗,因為他不一定真的去了)等。方臘起義鬧騰的很厲害,可你再厲害你的武裝實力也比不過朝廷,所以在童貫大軍的層層推進下,方臘軍在一年之內節節敗退,而朝廷與方臘打鬥的最後一戰,和《水滸傳》一樣,也在幫源洞這裡。

幫源洞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如果放到現代我們可以直接派大炮轟炸,但年代所限童貫軍中可並沒有類似轟天雷凌振那樣的炮手,於是雙方就這麼耗著。童貫軍中的裨將韓世忠運氣不錯,在無名老者的指引下居然找到了一條不為人知的捷徑,順著這個捷徑他還就真的找到了方臘,於是平南戰役就這樣宣佈結束了。

所以,從歷史角度來看,人家韓世忠才是擒拿方臘的首要功臣。我們再回到《水滸傳》小說中,當柴進與燕青潛入方臘內部後,宋江派關勝、花榮、李應、朱仝前去配合柴進演戲,在眾人擊殺方傑後,方臘身邊再也沒有了能靠得住的大將,梁山軍開始血洗幫源洞,金芝公主自縊而死,但人們劫掠完畢卻發現,賊首方臘,居然跑了!

不能活捉方臘,對梁山而言就意味著幾十位兄弟白白犧牲了。就在宋江惆悵之時,魯智深居然綁著方臘回來了,眾人不解,魯智深說他追殺夏侯成後迷路了,遇到一個老僧,老僧說這吃的喝的都有,你別亂跑,待會看見松林裡跑出的人你捉住他就好。魯智深如實照做,沒想到就捉住了方臘。

所以我們同比韓世忠擒方臘與魯智深擒方臘的過程,二人還是有相似點的,施公筆下的魯智深,多少也有些韓世忠的影子。在韓世忠擒得方臘後,三軍震動,先鋒王淵建議童貫提拔韓世忠,沒想到童貫卻是一臉的不屑,說這麼大的功勞居然讓一無名小卒撿著了,我們這些大將難倒都是草包?為了讓我們在陛下那裡有面子,就把功勞分給辛興宗吧。

辛興宗是童貫的部將,並且頗受童貫賞識,於是韓世忠就成了徵南勝利後最失意的人。在大軍回京歡慶時,被搶了功勞的韓世忠拿著酒杯在器樂聲中享受著一個人的孤單,但在宴席期間,他發現有一名舞女容貌甚是動人,並且柔美的臉上還帶著一絲哀愁,此女就是梁紅玉。韓世忠的宴席之後找到了梁紅玉,二人相談甚歡並一見鍾情,接著韓世忠為梁紅玉贖身,梁紅玉就以妾的身份嫁與了韓世忠。

而魯達在開篇時也有過一段為了給金翠蓮討公道去暴打鄭屠的事蹟,結合這兩個人物,我們發現金翠蓮身上也有梁紅玉的影子,只是魯達被迫出家,並沒有娶妻的可能。

也就是說單從小說的角度來看,魯智深確實是作者從韓世忠的角度衍生出的欽定擒王第一人。但《水滸傳》中的諸多情節並非施公原創,而是借鑑了許多民間的作品,比如早在《水滸傳》創作之前,元雜劇和民間故事中就有不少水滸人物戲份。而在南宋末年到元朝初年,水滸人物的形象漸漸的明朗起來,在這個期間,江南平話老藝人開始傳播水滸故事,在他們口中,方臘是宋江帶人平定的之,而捉得方臘的人,正是武松。

這個時期武松也有行者的形象了,但他的行者形象選取的不是僧人,而是《西遊記》成書之前的美猴王,所以武松只是擒拿了方臘,卻沒有斷臂。直到清朝時期,京劇的出現讓水滸故事有了新的空間,在京劇《武松單臂擒方臘》中,武松才正式開始了他獨臂的“傳奇”。這個時候《水滸傳》已經問世,論故事情節的接地氣程度,武松明顯比魯智深更貼近人心,於是京劇的編劇們就大膽的讓武松再次擒拿方臘,並且還沿用了《水滸傳》中他斷臂的戲份,這樣一來,頗為悲壯的故事,就譜寫出來了。

與小說中不會武功的方臘不同,各類戲曲中的方臘皆是武功高手,並且直接取代了包道乙的位置,但就算他砍下了武松的胳膊,殺紅了眼的武二郎依舊能將其擒拿。而到了90年代初期,邏輯文史妹不記得是誰的水滸評書中再一次談到了武松單臂擒方臘的事,書中的包道乙不是法師而是武將,他偷襲武松砍了武松的胳膊,自己也被武松所殺,後來殘疾的武松在幫源洞之戰後追擊逃亡的方臘,半路偶遇魯智深,三人在山坡旁邂逅,方臘跳崖逃亡,武松和魯智深一起滾下山捉住了方臘,魯智深主動讓功,就說方臘是武松自己抓的。也大致是從這以後,各類水滸影視作品就基本讓武松變成了擒拿方臘的第一人了。

所以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武松擒方臘在魯智深之前,但從《水滸傳》原著的角度來講,擒方臘的就是魯大師。當然,二位僧人大可儘管去爭這個功勞,反正韓世忠已經抑鬱了…


讓一個殘疾人去捉住強盜頭子,這種情節能讓讀者感覺更加震撼,您覺著呢~


邏輯文史游


在民間傳說和《水滸傳》中,一代義軍領袖方臘是被武松或者魯智深擒獲,其實歷史上的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聽我細細道來。

方臘,最開始是個商人,比較有錢,算是富甲一方吧,腦子也很聰明,在朝廷搞花石綱的時候,民眾苦不堪言,卻又敢怒不敢言,這個時候,方臘就開始召集義軍,揭竿而起,沒過多久手下就有幾十萬義軍了,聲勢滔天啊。

那時的宋朝雖然比較墮落,但朝廷正規軍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還有一個更主要的是,在那個時候,宋朝正在準備幹一件大事,那就是宋金聯手抗遼,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宋軍就集結了幾十萬朝廷正規大軍,但後來感覺聯手金國不太靠譜,就沒打。但是軍隊集結起來了,怎麼辦呢?總不能再遣散吧。

這個時候,這個方臘不知天高地厚的竟然要稱帝了,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硬闖啊。反正隊伍沒事幹,就拿去滅了你吧。

幾十萬的朝廷正規軍南下平反,你個區區農民兵,又沒天險、又沒精良兵器。幾乎是一路凱歌的就把方臘給滅了,而真正抓住方臘的,在當時還只是個小軍官的 韓世忠。不過韓世忠後來抗金的事蹟,讓他與岳飛、張俊、劉光世並稱為宋朝“中興四將”的南宋抗金名將。

所以說方臘是被韓世忠給抓住的,並不是武松或者魯智深。寫他們只不過是想更加美化梁山好漢的英勇而已。不過武松和魯智深的為人還是在下深深佩服的。

關注黃山茶農偽文藝,讓我們一起研究中國傳統古文學,一起切磋原創古詩詞。


黃山茶農偽文藝


我是方臘故里後人,方臘並非被武松單臂所擒。我們這裡的人們世代流傳著方臘被王稟副將韓世忠所俘,英勇就義於汴京(今開封)。至於《水滸傳》作者為啥要虛構這段故事,我只能說他是為了凸顯武松的英雄蓋世吧。說句實心話,要論謀略,論武藝,論野心兩個武松都不是他的對手。

方臘又名方十三,現浙江淳安威坪人,出身傭工。

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喜歡花、石、竹、木,在江南設“蘇杭應奉局”,派朱勔等賊來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用大船運往開封,每十船組成“一綱”,叫做“花石綱”。

淳安多產竹木漆,是應奉局重點酷取之地。這種沉重的負擔都轉嫁到農民身上,尤其是靠出賣勞動力度日的赤貧者身上。方臘身為傭工,更痛感這種剝削壓迫之苦,因而對宋王朝的反動統治懷有刻骨仇恨,於是就起了反抗之心。

當時,淳安山區流傳著一種主張平等、互助的“食菜事魔教”,該教由摩尼教演變而來。摩尼教是唐朝時從伊朗傳入中國的,後被統治者禁止,但在淳安民間仍秘密流傳,信徒大都是當地的貧苦農民。他們斷葷斷酒,不事神鬼。男教首稱“魔頭”,女教首稱“魔母”。淳安是貧困山區,窮人多,入教者就多。方臘被教徒擁戴為“魔頭”,他以宗教為紐帶,動員、組織貧苦農民,蓄勢起義。


宣和二年十月,方臘在今威坪鎮洞源村村長方有常家做傭工,洞源便成為“食菜事魔教”的活動據點。他們的秘密話動終被方有常發覺,他便派二兒子方熊向縣裡告發。十月初九,方臘發現事情敗露,於是在洞源村屠殺了方有常一家,唯有三兒子方庚越牆逃脫。方臘一時惡起,集合千餘人在洞源村方有常家的漆園誓師舉義。

在誓師會上,方臘慷慨陳詞,憤怒揭發了宋王朝的罪惡統治。

方臘說:“天下國家本是大家的。然而,勞苦百姓,每日辛勞耕織,卻年年饑荒,少吃短穿,像我等打工之人,今天不知道明天,惹得主人稍不如意,棍棒吃到死,打死我等就如碾死一隻臭蟲,大家說甘心嗎?”

教徒們紛紛說:“不甘心!”

方臘又飽含著眼淚說:“如今朝廷賦役繁重,官史侵漁,農桑早不足以自足。朱勔等狗賊依仗皇權,狗仗權勢,強取豪奪,致使我等終年不得飽食,要不要殺他們?”

“必須殺!”眾教徒怒喊到。

最後,方臘發出了“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的呼聲,號召大家仗義而起,那麼“四方必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我但畫江而守,輕徭薄賦,以寬民力,何樂而不為?”

方臘提出的政治口號和政治主張,付之革命實踐。他領導的義軍燒孔廟,毀神像,殺死貪官汙吏。劫取地主豪紳的財物散發給窮人弟兄們。

方臘的政治主張和革命行動深受當地貧苦百姓的擁護,數日間聚眾十萬,自號“聖公”,改元“永樂”。

他帶領義軍鎮壓幫源一帶地主武裝的反抗佔領青溪(今淳安)西北重鎮——萬年鎮。隨即向縣城進發。這時兩浙路都監蔡遵、顏坦帶領五千兵馬前來征討。十一月二十八日,方臘將他們一舉殲滅在息坑,這是方臘義軍旗開得勝的第一仗。次日,方臘打下青溪縣城。

十二月打出青溪縣。四日攻佔第一座州城——睦州,隨後攻下睦州各縣。方臘率主力部隊西攻歙州,十二月二十日攻克。接著回師東線,向杭州進發。十二月二十九日,佔領杭州,革命力量發展空前壯大。

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響應方臘起義。

在杭州作出分兵“盡下東南郡縣”的決策,派方七佛率領六萬人馬進攻秀州,以圖北上,攻取金陵,實現“畫江而守”的計劃。這時,童貫率領十五萬精兵,已趕到秀州。方七佛攻不下秀州,退回杭州。

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退出杭州,由富陽、新城、桐廬、建德、青溪,時戰時退,最後退守幫源。

四月二十四日,宋軍從東西兩面包圍幫源,方臘在幫源的嚴家溪灘與宋軍決戰敗北,被迫帶親信退往洞源村東北的石洞中躲藏。

石洞分為上中下三窟,極為隱蔽,官兵一時無法尋找到他們。四月二十五日,統制官王稟下令搜山。副將韓世忠,由方庚作嚮導,收買叛徒方京,才尋得方臘躲藏的石洞。四月二十七月,經過一番殊死搏鬥,方臘和妻邵氏、子方亳、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被俘。宿將辛興家隨後趕到,截洞掠俘,方七佛等人趁機逃脫,實俘三十九人,被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臘在汴京英勇就義。

方臘餘部堅持鬥爭,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方臘起義才被最後鎮壓下去。

方臘起義,打下六州五十二縣,威震東南半壁,從根本上動搖了北宋王朝的統治,北宋王朝從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滅了。方臘作為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永遠被人們懷念。方臘最後堅守的石洞被稱為“方臘洞”,郭沫若就去題了字。


胡凸凸



方臘被誰所擒?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則“水滸傳”,二則“歷史”;當然!看過“水滸傳”小說的都知道,在小說中,並沒有“武松單臂擒方臘”一節,方臘也不是被武松擒獲的,兩人壓根就沒有交過手,何來擒獲一說;小說中的方臘,是被魯智深所擒,那日魯智深追殺夏侯成途中,不幸迷失方向,正在尋路之際,得一高僧指點,魯智深不但擒殺了夏侯成,還誤打誤撞把方臘給生擒了;



歷史上的方臘,更不可能是武松所擒,因為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與“方臘起義”完全是兩碼事,雙方沒有任何交集;“宋江起義”是由宋江於梁山泊發動,起初只有三十六人,後來得到各方響應,逐漸壯大;但是,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並不像小說中一樣,小說中宋江坐擁梁山水泊,招攬各路好漢,發展實力,等待招安;這與真實歷史有些出入,歷史上的宋江,發動起義後不久,就開始轉戰各路,而且也並沒有接受朝廷招安;所以既然宋江都沒有招安,那方臘怎麼可能被梁山人所擒;



那麼?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到底是怎麼回事,兵敗後,方臘又是被誰所擒?

歷史上的方臘很聰明,他懂得用一些宗教信仰來催眠哪那些民眾,他利用摩尼教的“二宗”、“三際”之說,來組織他的義軍;起義不久,他手下就達到了幾十萬人,給朝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加上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義軍聲勢越發強大,為此微宗是焦頭爛額,趕緊派童貫領大軍前往迎敵;沒想到這童貫雖是宦官,打起仗來倒是一把好手,很快他就把方臘打敗了,方臘軍節節敗退,一路退至幫源洞,可區區彈丸之地,怎敵得童貫大軍,不久後,方臘也被擒了,起義宣告失敗;



所以小說中的方臘是魯智深所擒,歷史上的方臘則是被是童貫大軍所擒!!


愛尚文史


事實上,方臘不但和武松沒啥交際,和水泊梁山也最多是個南北呼應,沒啥直接的交際。

方臘起義前是一方富戶,經營一個漆園生意,但是官府百般刁難,方臘除了有錢,也沒其他的關係,所以就一直被敲詐勒索,可謂苦不堪言。

朝廷爭取花石綱,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作為商人的敏銳告訴方臘,機會來了,不是趁機賺錢,而是趁機造反賺天下。

宣和二年,方臘揭竿而起,不久就發展到了十萬義軍,而後攻城拔寨,地盤一度擴大到六州五十二縣,麾下幾十萬義軍。

幾百年後的朱元璋告訴大家,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但是顯然方臘不懂這個道理,在所向披靡的過程中逐漸忘了自己幾斤幾兩,果斷稱了皇帝,還分封了諸臣子,叫囂十年內滅亡北宋。

這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視,宋朝軍隊對付北方遊牧民族不咋地,但是對付起義軍還是有贏的勝算的。

與此同時,朝廷也發起了數次詔安方臘的活動。

但方臘是志在天下,肯定拒絕了朝廷的詔安,於是和朝廷軍隊開始死磕開來。

剛開始還比較順利,方臘打的都是地方上疲於訓練的軍隊,但朝廷的精銳一來,方臘立馬傻了眼。

宣和三年,方臘軍攻打秀州未果,退守杭州,又被朝廷軍隊包圍,方臘因糧草斷絕退出杭州,暫做修整後再次攻打杭州,依舊久攻不下。

同年四月,在一次戰役中,方臘不幸被朝廷軍隊俘虜,手下數萬軍隊死傷過半。

方臘是被朝廷的正規軍擒獲的,而後被判處死刑,一代梟雄就此隕落。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方臘起義的時間在宋江之後,爆發於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其導火線是北宋王朝掠奪兩浙百姓的“花石綱”。

方臘本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西部山區幫源洞的漆園主,由於不堪地方官吏的殘酷削弱,遂率領一百餘人發動起義。十一月,攻戰青溪縣城,隊伍迅速擴大,有萬餘人。方臘起義初期,宰相王黼認為起義軍遠在兩浙,對京城構不成威脅,只是命當地官員自行撲滅,並未上奏宋徽宗。當方臘攻下青溪縣,建立政權,擁兵過萬時,王黼才認識到事態嚴重,立即向皇帝奏報。宋徽宗當即命宦官譚稹率軍前往。

青溪縣城被攻下之後,北宋兩浙都監蔡遵、顏坦戰死,十二月初,睦州失陷。北宋王朝急命宦官童貫為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出任兩浙路制置使,步軍都虞侯王稟出任統制,率京城及淮東、湖北禁軍進討。此時,起義軍繼續擴大戰果。連接攻下歙州(今安徽歙縣)、杭州,但方臘拒絕部下立即北上搶佔江寧(今南京),控制長江天險抗擊官軍渡江南下的建議,他認為

“朝廷得報,亦未能決策發兵,計其遷延集議,亦須月餘;調習兵食,非半年不可”。沒有采取這個正確建議,轉而向南方進軍,先後攻佔婺州(今浙江金華)、衢州(今浙江衢州)、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方臘沒有料到,此時的北宋王朝正在集結西北精兵準備聯金滅遼。當方臘攻城掠地的消息再次傳來,宋徽宗決定調“陝西六路漢蕃精兵同時俱南下”,以殿前副都指揮使劉延慶任宣撫司都統制。宣和三年正月,官軍先頭部隊搶先渡江,佔領咽喉要地江寧,扼守鎮江。方臘才大呼後悔,也積極準備進據江寧,但為時已晚。隨後,官軍在秀州(今浙江嘉興)大敗起義軍。這是方臘自起兵以來第一次遇到北宋王朝的正規軍,只好退往杭州。官軍東路軍王稟部再次擊敗起義軍,攻佔杭州。官軍西路軍劉鎮部進據廣德(今安徽廣德),楊可世率軍助戰,擊敗方臘,佔領旌德縣(今安徽旌德);劉鎮攻佔寧國縣(今安徽寧國)。

同年三月,在楊可世、劉鎮兩部合擊下,西路官軍佔領江東重鎮歙州。東路官軍在王稟率領下,由杭州南下,佔領沿途諸縣,於同月中旬佔領浙西重鎮睦州,方臘率殘部退向青溪縣。西路軍主將劉延慶命其子劉光世,自率一軍南下,接連攻佔了衢州、婺州,將青溪縣團團包圍起來。不久,王稟率軍攻佔青溪縣城,方臘率餘部萬人退往幫源洞。四月上旬,東、西兩路官軍合擊幫源洞,方臘大敗,所部損失殆盡,率殘餘力量逃往東北部山澗,為當時還是東路軍小軍官的韓世忠所俘,但戰功被大將辛興宗所奪。自此,方臘起義宣告失敗,餘部也不久後被悉數平定。


歷史的小學生


方臘起義和宋江領導的梁山起義都是北宋末年最有影響力的起義,在《水滸傳》裡面方臘義軍是被宋江領導的朝廷剿寇大軍給團滅了,電視劇中是武松本人單臂擒方臘,但歷史上方臘真正的結局卻不是這樣的。



方臘起義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北宋末年,南方流行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外來宗教,即摩尼教,這種宗教起源於古巴比倫,唐朝時期最早傳入中國福建,在中國民間也被稱為牟尼教、明教,摩尼教傳播到東方來以後,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義是二宗三際論,方臘最初發動起義,就是利用了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迅速的積聚人群,短時間內就達到了一定的起義規模,這種起義方式,和東漢末年張陵利用五斗米道發動起義性質是一樣的。


但凡農民發動起義,都是因為受到統治階級的壓迫,方臘起義也不例外,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宋紀九十三》對方臘起義原因有記載:

時吳中困於朱勔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遊手之徒,以朱勔為名,遂作亂。

方臘是睦州青溪人(即今杭州市淳安縣),當時是徵花石綱的重災區,朱勔借花石綱之名殘酷壓迫百姓,搞得民怨沸騰,人思反抗。方臘利用百姓的這種反抗心理,以除朱勔為名,於宣和二年(1120年),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分等級,在短短的時間裡便聚眾達數萬人,一時蔚成氣候,起義軍橫掃浙東各府、州、縣,義軍所到之處,各州郡守或逃或降或殺,方臘還以殘酷的方式折磨被抓住的宋朝官吏,血債血償,以解心頭之恨。


到了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臘義軍已經打到了安徽歙州,浙東大部分地區已盡數淪陷。局勢危極,北宋朝廷不得不調集大軍予以剿滅。二月,宋徽宗下詔“招撫方臘”,招方臘拒絕。由於城中缺糧,方臘率領義軍被迫從杭州突圍,三月再一次攻打杭州,但遭杭州守將王覃頑抗,方臘失利敗走,起義軍開始由攻勢轉受勢,大軍節節敗退。原來攻佔的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方臘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老家青溪縣,最後退守幫源洞。此時起義軍尚有二十萬之眾,但大都士氣低落,戰鬥力大大降低。四月,方臘藏身之地被宋軍查知,宋軍以重兵包圍,但幫源洞洞穴連綿,位置隱蔽,宋軍一時之間未能找到方臘。

宋朝剿方臘起義官軍中,還有後來成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當時只是個小小的裨將,他偵知方臘藏身處,冒險帶著部分驍勇軍士進入方臘所藏,奮力殺死數十人,方臘藏身點暴露。四月二十七日,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宋朝忠州防禦使辛興宗俘虜,葬身洞中的七萬義軍將士遭屠殺。方臘等人被押送汴京後全部處死,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就這樣以失敗告終了。

這是正史方臘的最終結局,實際上,作為北宋末年的兩大農民起義,宋江領導的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並無交集,只是在施耐庵的《水滸傳》裡面,宋江率領梁山眾好漢調頭來打方臘,成了“以寇制寇”的典型。宋江徵方臘,打的既悲壯又慘烈,三十六人慘死,小說中,方臘是被魯智深擒獲,但在影視劇裡面,則變成了“武松單臂擒方臘”。


大國布衣


【2019】總第320期

武松單臂取方臘的故事廣為流傳,方臘真的是武松擒住的嗎?這個故事是很有趣。應該說,武松是個文學人物,在《水滸傳》裡他差不多是“高大全”的形象,除了兇猛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缺點。

在宋代,似乎是有這麼個人,《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在上述史籍中,武松原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衝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如果我們把地方誌也算做正史的話,那麼,關於武松,大約就是如上的文字。

然而,宋江確實是徵過方臘的,而且,梁山的招安軍也是主力軍。如果武松真的上了梁山,而且活到了徵方臘的時候,那麼,他應該參予了征剿。

但真正捉了方臘的,好像並不是武松。

《宋史•本紀》卷二十二 記載,活捉方臘的是北宋名將韓世忠。具體情形好像是這樣:“四月二十四日,宋軍包圍幫源洞。方臘在石洞中躲藏起來,由於石洞極為隱蔽,官軍不知如何進入。在宋軍中任裨將的韓世忠偵查到路徑,便率驍勇進入方臘所藏洞中,格殺數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所俘……”這個應該無大錯,宋江的部隊與韓世忠的部隊不可混在一起打,宋江的部隊應與韓世忠、辛興宗所在朝廷正規軍有一定的距離,韓世忠和所有正規軍的將領看不起宋江及其部隊。宋江所部在宋軍是主要是幹苦髒累的活兒,光鮮亮麗的事兒輪不上。

從這個記載上看,那麼活捉方臘的應該是忠州防禦使辛興宗。但同樣在《宋史》還有這樣一段話,“中軍統制表江等之功,辛興宗曰:‘宋江等原系大盜,雖破城有功,不過抵贖前罪。’統制王稟不敢爭。宋江等即日告退,遁隱終身。”這段講的是宋江徵完方臘的黨羽方七佛之後,辛興宗有意要遮蔽宋江的戰功。辛興宗是六賊之一童貫的部將,按說,他能搶活捉方七佛的功,也能搶活捉方臘的功。但是,恰恰是在徵方臘的時候,辛興宗歸韓世忠所管,韓世忠又是有名的正直之士,辛興宗想公開造那麼多的假,不大好辦。

然而,世事複雜,難說清楚。只是依我看來,武松捉方臘的事,可能性很小。地方誌上,甚至沒有說他上過樑山。再說,最後活捉匪首立大功的時候,韓世忠只能讓自己的部隊進泂,宋江部只能在外面看著。只是施耐庵偏愛筆下的武松,特意又給他加了一道光環而已。大約應該是這樣的情形。


知史局


是武松和李逵二人。擒的方臘。李逵說。是俺用板府斧訂著了他的胸膛。


山東省濱州市


小說家言,近乎兒戲!
只當夢囈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