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為什麼喜歡?

先生依舊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是沒有背景、沒有靠山,身高不足三尺,卻自食其力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典型代表人物——武大郎先生!

此話怎講?武大郎先生雖然是一介草民,但生性樂觀,為人正派,身上有很多發光點!

一是兄弟手足情深似海

  • 從小沒了爹孃,一個人拉扯著弟弟武松走街串巷要飯,受盡人間冷暖。稍稍長大一點,弟弟武松又不務正業,天天跟一群混混們喝酒,喝醉了就打人,最後出了人命亡命他鄉,即使這樣,大郞也一直念及著弟弟的好,天天盼著他回來!

  • 武松回來以後,身為大哥,又處處為弟弟作想,給弟弟提供給安樂窩,熱水熱飯熱炕頭。《水滸傳》中還有一處細節可以看出武大郎的為人:

武松在縣裡當公安局長,武大郎怕別人笑話他有這麼一個矮矬窮的哥哥,硬是不跟武松一起走路,寧願讓武松先回家,自己一個人在風雪裡挨凍。

二是對嬌妻百般疼愛

  • 武大郎做夢也沒有想到能娶得美嬌娘,所以他對金蓮妹子百般疼愛,那是捧在懷裡怕跑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一門心思對她好。

  • 就算金蓮出軌西門慶,聯合姦夫把自己打成腦震盪、心絞痛,武大郎還是對潘金蓮說:“你只要與姦夫斷了關係,跟咱好好過,我是不會告訴弟弟武松的......”

三是鄰里和睦相處

  • 武大郎先生一門心思撲在自己的燒餅事業上,從來不搬弄鄰里是非,在清河縣很多浪蕩子弟經常去調戲他娘子,武大郎惹不起就躲,帶著金蓮搬遷到陽穀縣。

  • 在陽穀縣,作為一個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和睦相處,有一點可以證明,武大郎出事以後,鄰居們都很念他的好,為他打抱不平!

四是為人正派敢作為

  • 當時的社會亂,有很多像武大郎這樣的卑微人士,紛紛走的都是混混道路,或橫行街市,或偷雞摸狗(像牛二、時遷一類),或官商勾結,然而武大郎出生卑微卻走的是人間正道。

  • 武大郎起早摸黑,一副擔子走村串戶,雖是小本買賣,但做正當生意,賺良心錢。雖身高不足三尺,但是行得端,走得直,出去就是一條頂天立地的漢子!

問題總結:

  • 可以說,武大郎就是當時社會千千萬萬最底層的人物代表,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顯赫家世,沒有祖上陰德,沒有官場庇護,沒有背景靠山......這是一介卑微的生命,全靠自己一雙手去打拼,去創造!

  • 武大郎雖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是一個為人正直、自食其力、敢於擔當的小民。然而,偏偏這種人物,上天卻不眷顧,弄得妻子出軌,家破人亡,千百年來還被人恥笑。

  •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渺小,都很卑微!任何一個時代,武大郎的命運不都是芸芸眾生的命運嗎?我們很多人看不起武大郎,實際某種程度上就是看不起自己啊,悲乎!!


麓風軒


喜歡武松的仗義,魯達的俠義,施恩的情義,李逵的恩義,宋江的忠義,晁蓋的仁義(不屬於一百單八將)。


蓮正清風舞明月


最喜歡,潘金蓮 的小叔子武松!👍👍👍

武松是整部水滸傳書中個性最突出,性格最鮮明,人物形象最飽滿的主人公,沒有之一。僅僅是武松個人的為主角兒的章節就達到十一回之多 所以武松有了讀者送他的外號叫武十回。其他任何主人公包括宋江的獨角戲,也沒有武松如此濃墨重彩。

而其他的很多角色都是為了武松而設定的,比如說嫂嫂潘金蓮,哥哥武大,還有西門慶西門大官人,還有王婆鄆哥,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等等等等。潘金蓮是為了突出武松不近女色不為美人所誘惑,寫哥哥武大郎的猥瑣矮小是為了突出武松的英武高大。寫西門慶將門神等惡棍是為了突出武松正直善良,鏟奸除惡。
武松一生單挑從無敗績,而且喝酒越多力氣越大,真神人也!

正因為如此,武松這個人物才特別招人喜歡。所以,小童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潘金蓮,的二叔武松啦。😂😊



用戶81012532970


花和尚魯智深是一部《水滸》中最具光彩的好漢。


不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之一”,而只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是因為以在下的眼光來看,魯智深是水滸世界裡唯一一個真正具有俠義精神的人。


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行第十三,因為救助被鄭屠欺侮的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為躲避官司在五臺山出家,法號智深。


但是他不守清規戒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就這樣一個花和尚,卻是《水滸傳》中難得的真英雄好漢,野豬林義救林沖,瓦罐寺火燒賊人,

二龍山落草為寇,後投奔梁山屢建奇功,在人生的高潮中,欣然退場,“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圓寂在六和寺,他是《水滸傳》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之一,行事粗魯,只限於小節,大是大非卻拎的很清,屬於曉事之人,


魯智深一生好打抱不平,嫉惡如仇,他率真粗獷,卻又有勇有謀、膽大心細,他面目可憎,卻心地善良、淡泊名利,他粗野無知,卻慷慨大方,仗義疏財,他真真是上上人物。


青松5698


《水滸傳》中人物,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場上,我最喜歡是魯智深,他愛憎分明,打抱不平,為朋友兩肋插刀,視金錢如糞土,講義氣,不拘小節,心無城府,光明磊落,武藝高強,是梁山其它好漢所不及,所以佛教寺內主持說他與佛有緣,在徵方臘後,他看破紅塵,出家當了和尚,最後修成正果,得到善終,這些優點是其他好漢忘塵莫及。


王子建123


水滸傳中人物,我喜歡盧俊義,武松,魯智深,林沖,晁蓋。。。盧俊義仗義疏財,夠義氣,能信任朋友,尊重朋友,理智不糊塗,恩怨分明,殺死淫蕩婦快意恩仇不拖泥帶水。只可憐入錯行,上錯賊船。喜歡晁蓋,大義凜然,明理明智,能襟懷廣博,容量海寬,願收留一群走投無路被奸官昏帝逼上絕路的人,廣開門路,廣招志士,拯救落難的冤大仇深的黎民及為世所逼的“囚徒“,被朝奸所排擠趕絕的絕路英雄將士。拯救地球的大俠士。。。

喜歡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一身正氣豹子頭、豹子膽林沖,被奸人高球霸妻奪命,被四方奸官幫勢所逼害,火燒草料場趕盡殺絕之逼至末路,奮起痛殺奸宄,林沖雪夜逼上梁山,被山寨王王璘小人妒能疾才,拒絕入夥,逼使林沖再度殺人,百般刁難林沖,怒激林沖火拼王璘。大勇大謀大氣慷慨激昂。

喜歡武松鬚眉男子,頂天立地,正氣壓邪,剛強勇猛,上山打猛虎,神武蓋世,無懼無畏,心膽壯闊。與官貪作反持正義,渾身是膽,血洗鴛鴦樓,為兄報仇誓殺淫奸西門慶。提頭過街,毫無懼色,問罪淫婦潘金蓮,幫兇王婆取首級祭奠被淫婦毒死的武大郎。掃清城狐社鼠惡霸汙濁之醜惡,剷平世間不平事,替兄報仇願服法,火印解押當囚徒,官匪勾結下毒手,沿途逼害打虎英雄,身陷牢獄行仗義,殺奸除霸上梁山。

喜歡魯智深,朋友義氣重情義,千里護送落難人,意重交情同情落難者。幾多世人附勢趨炎捧高踩低,落井投石至人於死絕。只有君子花和尚,友情深交義氣為人。


公民健康為重


《水滸傳》中的好漢非常之多,作者為之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似有血有肉,深得後人的喜愛。而我最喜歡的是魯智深,他性情率真,如本性善良的撒野“孩子”,可他武功高強,行俠仗義,辦事幹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最後的結局也是圓滿的。



一、魯智深的出場是拳打鎮關西,他疾惡如仇,但不是暴虎馮河,而是粗中帶細。

魯智深與史進、李忠在酒店喝酒時,聽到金翠蓮在隔壁哭哭啼啼,壞了他喝酒的心情,立刻不耐煩地詢問發生了何事,得知是受了鎮關西的欺負。他馬上隨著性子,疾奔去豬肉場找鎮關西準備行俠仗義。

魯智深先是一番刁難鎮關西,那豬肉一會兒要細的,一會兒又要精的,讓鎮關西心裡一肚子氣,然後再開打,三下五除二就送鎮關西見了閻羅王。魯智深見幹掉了鎮關西,犯下了命案,他並不是一走了之,而是粗中帶細的安排好金翠蓮父女的退路,一切妥當之後,他才開始了逃亡之路。



二、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不拘束於佛門教條,率性而為,但從不失本性善良。

魯智深打死鎮關西,經金翠蓮夫婿指點,避禍去了五臺山,但他視佛門清規如無存,率性而為,在一次酒醉後打壞了金剛塑像。原著中的描述,那情景,也甚是幽默,活脫脫讓人感到如同一個小孩子在那撒野般的可愛。

後來寺廟的住持實在保不住魯智深這個撒野的“孩子”,只能勸他去投東京相國寺。哪知在桃花村,又碰到桃花山的二頭領小霸王周通要強娶劉太公之女。魯智深又被激怒,也不顧形象,竟然假扮劉太公之女,假裝與周通成親,然後狠狠地教訓了周通,那情景,讓人感到極其忍俊不禁。後來的一些小說中 有類似情節 或者脫胎於水滸?



三、魯智深的撒野“孩子”本性再度暴發,倒拔垂楊柳。

魯智深到了東京相國寺,以他的個性 當個守清規的和尚性是不可能的,他只覺渾身的力氣無處使,在管理菜園子期間,悶得慌與市井潑皮耍鬧,一個倒拔垂楊柳,引得眾人膜拜,說他“不是人”,認為他是“天上的羅漢”……從那,那群破潑皮很服他,經常買酒肉孝敬他,那日子過的,簡直神仙般。

他在東京的日子,認識了林沖,二人意氣相投,結為了生死與共的兄弟。這就是魯智深,性情率真,愛好逍遙,廣結好友,對英雄好漢惺惺相惜。



四、魯智深在野豬林的欲斬草除根與林沖的優柔寡斷。

林沖誤入白虎堂被刺配滄州,由董超、薛霸兩個押差押送,但他們得到高俅的指示,要在路上謀殺林沖。二人選的地方是野豬林。幸而魯智深心思縝密,一路跟隨,在野豬林救了林沖,當魯智深想殺了董超、薛霸斬草除根時,林沖卻優柔寡斷,反而求情,留了二人性命。

這點上,林沖的處事方式是不如魯智深的。魯智深恩怨分明,並且能做到徹底,但林沖過於忍耐,也許這林沖結局比較淒涼的原因之一。而魯智深結局得以圓滿,也是與他處事比較徹底有關。當然,林沖是有家室的,林沖夢想有朝一日與妻團聚,而魯智深是孤身一人,無後顧之憂。



五、最後的完滿結局。

魯智深先落草二龍山,然後到梁山聚義,隨宋江招安後南征北戰,擒方臘後,魯智深路遇五臺山。一次,他聽到錢塘江的潮信,想起了智真長老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接而魯智深頗有神奇色彩就地打坐而往生了,
用佛門的話說,就是已經功德圓滿,就地涅槃。這種結局是非常完美的。


我就是竹韻


《水滸傳》是一部悲哀的歷史劇,梁山一百單八將,個個英雄豪傑,為"仁義"二字出生入死。

在這些英雄人物之中,我最喜歡浪子燕青。雖然他出身卑微,在落難之中,有幸認識了盧員外,從此相依為命。燕青可以說對梁山招安,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看得很清楚,他能做到急流勇退,不被名利所羈,終得善終。可謂知進退,懂存亡,識時務者為俊傑。我願意做時代的燕青,好打抱不平,為社會貢獻自己微薄之力,但決不同流合汙,走向萬丈不絕的深淵。與時俱進是人類的嚮往,但不可盲目。個人之見,望大家發表看法,謝謝!





原野之上105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公孫勝。

武藝高強,而且有一身超凡脫俗的道術

這公孫勝乃是薊州人,自幼好習槍棒,後來跟隨薊州有名的活神仙羅真人學習道家法術,能夠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人送綽號入雲龍。

可見這公孫勝在水滸裡是個另類,他不僅會江湖拳腳槍棒功夫,而且還擅長道家法術,完全是個神仙人物,想來令人神往不已。

扶危濟困,有悲天憫人之心;淡泊名利,

智劫生辰綱,公孫勝主動找到晁蓋等人,商議如何劫下這筆不義之財。他原本是山中修道之人,卻不時在俗世紅塵中行走,為的就是抱打不平、扶危救困,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依然悲天憫人心懷天下蒼生。

公孫勝只為梁山危難而來,事了拂衣去,不慕名利,不求錢財,飄飄若仙,體現了道家的無為風采。他跟隨晁蓋等人最早打下樑山根據地,宋江上山後他飄然而去。後來在收服芒碭山收服樊瑞,高唐州敗高廉,破田虎時敗喬道清。每當梁山勢微時,公孫勝都義不容辭的趕來幫助。完事後他又遁入深山伴師修行,真正是不求回報,不慕名利之仙風道骨之人。

忠義當頭,是非分明,不趨炎附勢,不媚上欺下,是真正的氣節高尚之士

公孫勝原本是跟隨晁蓋上梁山的,而且他一直也是敬佩晁天王的為人,所以才找到他商議劫持生辰綱,並且輔助晁蓋奪下樑山。但自宋江上山後,梁山原本聚義江湖、反抗暴政的宗旨被宋江篡改,招安的呼聲隱隱佔了上風。

公孫勝並沒有像吳用那樣對宋江搖尾乞憐,而是置身事外,他以看望母親為由飄然下山。每次被梁山請回來解決麻煩後他都沒再留下,最終隱入深山修道。

公孫勝不違初心,不背舊主,不傷害兄弟義氣,並且在弟兄有難的時候毫不猶豫出手幫助的做法,充分詮釋了他作為道家弟子的無為思想,同時也顯示了他崇高的氣節。

綜上所述,所以說水滸中我最喜歡的人是公孫勝,因為他是一個道法高強、忠義至上、氣節崇高之人!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墨魚軒書畫


花和尚不花,魯智深不魯!《水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魯智深。

第一,花和尚不花!在中國很多地方,花和尚魯智深的稱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魯智深的“花”,是因紋身而“花”。滿身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對汙濁世俗的不屑。雖然以“花”著稱,但絕不風流好色。魯智深救了金翠蓮,仗義疏財,送回故里,令人佩服。相比之下,宋江救了閻婆惜便不好推脫美意,收了閻婆惜,但卻又不給人名分,最後落得閻婆惜風流而死,這一點看,其實真的算不上大丈夫。

第二,魯智深不魯。每一個讀過自《水滸》節選的初中課文《魯提拳打鎮關西》的人,都會被魯智深行俠仗義,除惡務盡的精神品格和粗中有細,大智若愚的人物性格而折服。說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為救金翠蓮,倒不如說是為了弘揚正義,懲奸除惡。文中三個細節至今難忘:

一是送走不走。送走金翠蓮,卻掇了條凳子在店中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走遠方才起身逕到狀元橋來。這兩個時辰的坐,確保了小二無法報信,確保了金公父女得以安全脫身。

二是欲打不打。魯提轄見了鎮關西,欲打不打,先是三激!通過再三激怒鎮關西,充分暴露了鄭屠的醜惡嘴臉,既讓人解氣,又暴露了鄭屠弱點,為打提供了理由。

三是打死不說。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拳拳精彩,下下暢快,懲奸除惡,大快人心。但是當他知道鎮關西被打死之後,確並未驚慌,而且沉住氣,說了句“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步去了。為正義出逃爭取了時間。

這些細節充分展示了魯智深的粗中有細,勇而有謀。

不花不魯的花和尚魯智深,在水滸的英雄世界中拔垂柳,救林沖,戰方臘,每一個情節都暢快可愛,正氣滿滿,所以在《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自然是非他莫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