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總是想享福,什麼叫享福?福是什麼境界?

黃岡五棵松


人到花甲,於享天倫,是人生的常理,在這個年齡段裡,可以說兒女都有自己的歸屬,事業有成,到了該享福的時候了。

那麼什麼是享福,大致的理性解釋:看到兒女們都有自己完整的家,有自己的事業,和和美美,而且自己身體其本還好,能吃能喝,隨意走走,心情也非常的愉悅,真正意義上的花甲又一春的黃昏靜美。

這是一種福報的境界,享著兒女的孝心,老天爺的福報,同時也放下了塵世的浮澡,沉靜在晚年的歡樂時光。

黃昏無限好,六十花甲又一春!


wenrenzhi54285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總是想享福,什麼是享福?福是什麼境界?

為什麼到一定年齡總是想享福,那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時間享福,為了讓家人享福忙了多半輩子,最後幹不動了,歇下來了,感覺自己該享福了。

享福的最高境界就是,就是知足常樂。有些話好說,做起來難。

我老爸生前有句話,當時刺痛了我的心。他說“我以為老了就享福了,哪知道老了是受罪”。當時我很納悶,不理解他的意思,我想我老爸有養老金,我和弟弟還算孝敬,也算老有所養,怎麼就受罪了。

後來我問他才知道,他說的受罪是什麼。我老爸說:老有所養,衣食無憂,兒女孝敬是享福的保障。但是想吃吃不下,想動動不了的時候,再多的物質保障也不是享福了。

所以不管什麼年齡,只要有個好的身體,身體健康,就是享福了。


退休的袁大姐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總是想享福,什麼叫享福?福是什麼境界?

人常說:年輕有福不算福,老年有福才是福。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是想享福的,這是自然規律。因此,遵循人這一生從輕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時光匆匆,人都會變老的一天。由於這個規律逐慚遞進,步入老年階段就是到了想享福的時間。

人都期望,老年得一福才是最幸福的福報。有多少人,付出了一輩子,把全部的精力都給了兒女與社會,最後,留給自已的老窩都沒有,老了到哪裡都不是滋味。別寄人籬下。所以人一生必須要給自已有個窩,才會幸福。

其次,當人們漸漸老去的時候。渴望安度晚年,真正的晚年生活,首先要有個老伴,人常說:“年輕夫妻老來伴”。有人陪,有人跟你說說話。洗衣做飯,端茶倒水,問寒問暖。相依維命。就是最大的幸福。

最後,必須給晚年存一點積蓄。有錢能養生。當你年紀大了,疾病多了,有個健康的身體,與老伴同享幸褔之樂,手牽著手,到公園,到效外呼吸新鮮養氣。因此,只有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幸福、最大的享福。

說起“福與享福”,人們就會聯想到幸福。幸福就一種美好的倖存;享福就一種美好的希望與嚮往;也是一種自我感受;就是一個人同時都擁有經濟享福和物質享福。這樣便是享到福的境界。


順其自然286163016


人的一生,對

“福”的定義也是不斷變化的,年輕的時候,認為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想去桂林就去,不會沒時間,更不會沒錢,這就叫有“福”,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到了中年以後,看法不一樣了,認為不想幹什麼,就可以不幹什麼,比如不想為生活奔波,不想為兒女操心,不想生病等等,認為這才叫真正的有“福”。

清福和洪福

記得

南懷瑾先生曾經講過,說“福”有兩種,一種叫洪福,一種叫清福,我們中國的傳統,則更側重於享清福,認為清福是最難得的

什麼叫清福?拋開世俗功利,身體無災無病,內心無憂無慮,沒有人打擾,悠哉遊哉,這叫清福。那麼洪福是什麼呢?無非是功名富貴俱全,就象清代蒲松齡先生講的那樣:“出則輿馬,入則高堂,臺上一呼,階下百喏。”世人常說的“洪福齊天”指的就是這個了。

其實不管是哪種福,說到底,所謂的福,指的是一種心境,內心滿足了,安逸了,這就是福,如果內心不滿足,名利再多,地位再高,還是會感到苦惱,談不上一個福字。

真福和假福

這樣看來,不管福分多少種,實際上只有兩種,自己感受到的福,以及別人眼中的福,前者是真福,後者則是假福

世人往往只關注到自己沒有的,所以總是去和別人攀比,看到別人有的自己沒有,就感到失落,感嘆自己沒這個福氣,所以總想著把所缺的填上,認為這就是有福。

這個心態如果不改變,恐怕永遠無法體會到福氣的存在,因為無論自己有什麼,總是看不到,還是只去關注那些自己沒有的東西,所謂一山更比一山高,自己的東西再多,也不可能把全世界的東西都據為己有,想擁有一切自己沒有的東西,怎麼可能呢?

所以福不是比出來的,比出來的,那是別人眼中的福,不是自己的,別人再羨慕自己,如果自己感受不到福的存在,依然等於自己沒福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的找到福。

總結

總之,福是一種心境,它源自內心的一種滿足,而不是對物的佔有,對物的佔有,雖然也會帶來一時的滿足,但畢竟只是暫時的,等到更好的東西出現,短暫的幸福感馬上就會消失,失落感馬上又會回來,所以擺脫物的控制,把心釋放出來,才有可能真正的享到福。


澡雪堂主談國學


提到福與享福,人人往往聯想到幸福。幸福就是一種對美好的倖存與僥倖;僥倖獲得的幸運,慶幸、快樂。享福就是一種美好的希望與嚮往;是一種自我感受的知足與滿足的過程。我們中國人,還是用通俗的中國字與普通老百姓的內心感受來解釋“福”的境界吧。

福字是一個衣一人口一個田字組成,我們大多數人不懂甲骨文不懂什麼深奧的古文化,但是心理都明白清楚,人的一生過程,到一定大了老了的年齡,心理感受與寄託嚮往,就是“皈依塵土”也叫

“歸依塵土”。從字面上解釋,皈與歸都

是迴轉,或是皈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這些都是一種寄託嚮往行為與感受,並不是佛教之所專用。

而“福”字恰恰包涵了人的歸依與塵土的

根本內涵。“衣”就是“依”,“田”就是“塵土”。因此,一個人一人口的人生過程,不管是多少高官厚祿,不管是多麼窮苦,到了一定大的歲數都會想著“享福”,這是人的一種過程,一種人性自然規律。所以,“福”的境界不分富貴貧窮階

級階層,就是一種自然的寄託與嚮往的知足與滿足的一個人生過程。



牛立播


你好,這個問題提的有深度,一定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個人的理解就是當一個人在各種關係裡找到平衡和順的時候,才可以談得上享福!古人關於老來享福有個成語叫“含飴弄孫”,多麼溫暖的畫面!然而,如果老人帶著孫子,卻天天和兒子兒媳婦幹仗,家裡三天兩頭雞飛狗跳,即便家裡堆著金山銀山吃用俱全,也和享福沒有關係。今年賀歲片《囧媽》,一個孝順的兒子陪喜歡唱歌的媽媽去莫斯科參加演出,母子在火車上呆了六天六夜,腦補一下這位媽媽該有多麼享福!可是兩人一路吵鬧不停,互相折磨和傷害,最後都精疲力盡……

弗洛伊德說,所有的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我們這一生修行的主要任務,就是一路在理順老天爺給的所有的關係。如果一生夠長,而我們也夠智慧,當我們步入晚年的時候,會收穫到三份平衡滋養的關係:那就是與天地和順,與他人和諧,與自己和解。當我們不需要用生命的能量抗拒什麼的時候,當我們內心寧靜平和的時候,我們才能感受到、觸摸到、承接到,那一直都降臨著、籠罩著、保佑著我們一生的福氣。

當你在樹林裡安靜下來的時候,才可以聽見鳥鳴。

願我們都可以老來有福。


心理諮詢師方琦


您的問題讓我也想了一會兒,是啊!人家都說我有福氣,年紀還不算特別高齡,已經有三個重孫子了,(老身馬上春節過了就72歲了,我的同齡人中的孫子沒成家的佔大多數)表面我其實有福氣,事實也應該滿足,可是真的是有福氣嗎?這輩子所經受的一切真的能夠丟掉嗎?我是在命令我忘記過去,只活現在,可是每當夢中驚起,還是會流淚,想讓自己活得輕鬆點,就是應該忘記已經過去和消逝了的一切,也包括不要去想已經離開了我,上了天堂的人,可是老身做不到啊!夢牽魂繞的往事,已經上了天堂的親人,我都忘不了,除了我的丈夫太早的拋下了我,我的老爹和母親都是九十多歲才離開我,朋友們都曾經羨慕我,羨慕我這麼大年紀還有媽媽,可是媽媽終究還是離開了我,人吶不知道什麼樣才是有福氣,我想應該是能夠健康的活著,孩子們都平安順利就是福氣!貧富無所謂,錢多過好點,錢少節約點,重要的是一家人健康快樂平安才是福氣,老人家的福氣不在年輕時,而是在老了的時候,自己能夠健康的自理,不麻煩孩子們,家人不會嫌棄還會心疼,這才是真正的福氣,我有點語無倫次,也有點傷感,回答的不對,請原諒!畢竟我還是老了!


流淌的歲月


什麼叫享福?福就指福氣,指幸福;享

福就是享受幸福的生活。

對什麼是幸福生活也各有各的看法,有些

人認為衣食無憂就是幸福,有的認為有錢,

花天酒地就是幸福,有的認為住別墅,開

豪車,生活豐益就幸福……

我的幸福觀不同,我認為清心寡慾,知足

常樂,與世無爭就幸福。我認為享福是損

福,是折福,惜福才是增福。增福能增壽。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前世到底造了多少福,

沒造福不會來人道得人身,得人身是很難

的,要好好珍惜當下這一生,多為別人著

想,少點貪圖。莫把自己帶來的那一點福

報早早地揮霍掉了,福壽是同時的,福耗

盡了,壽命也快終結了。


廣法居士


在我看來,人生最享受的生活方式,就是享清福。享清福的定義很雜,在現代或許有些貶義的意味。

但是文學家陳繼儒先生在他的書中中寫道: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於此也。

我覺得陳先生寫出了很多人不明白或者沒有想到的一個道理,這也是在陳先生的文章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疑惑,每天上班這麼累,怎麼可能去享清福。

其實享清福很容易,不管論是老年人還是忙著工作的年輕人,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享清福的方式。而且這些享受清福的方式,真的非常的簡單,只是,大家在心目中享清福的意思並不是這樣,大多人認為享清福就是衣食無憂,整天沒有什麼事情做,有很多自由的時間。

但是這未免有些太懶散,享清福,就是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舒適安逸一些,在這個社會環境中就是很幸福的了。而下面幾種可以參考的方式,對你自己或許有參考的作用。

讓自己的生活過得簡單,輕鬆一些。不需要怎樣的牽掛擔憂,如果一個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輕鬆,那這個人,就是懂得怎樣享清福的人。因為,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簡單,自己的那些無所謂的慾望就會少很多,而慾望變得少了,生活就會過得清心寡慾,就多了很多自由的時間。在這些時間裡,可以發展自己的愛好,把時間浪費在快樂中,在我看來這就是享清福了。

要知道經常的讀書,書記的種類有很多,你總能從這廣闊的書海里尋到快樂。我覺得,年齡不是問題,一個人如果經常想要讀書,如果懂得怎樣讀書,那麼這樣的人完全有享清福的能力。在靜謐安逸的夜晚,青燈黃卷地慢慢翻閱著自己喜歡的類型的書,在書中,我們尋找到了與自己的想法相似的東西,這就是讀書的樂趣,這就是最有收貨的享清福。

讓自己的業餘生活變得高端一些,更愉快一些。誰都不可能永遠在上班,單位工作的人有雙休日;工人每個月也有休息的時間;農民就更不用說了,農閒時的農民是最懂得怎麼把時間浪費在讓自己變得愉快上。所以,業餘生活是一定會有的,在清閒的時間裡,享受一下清福,其實,也非常簡單。比如,從事腦力工作的人,可以找安靜的地方放鬆一下工作時緊張的大腦,粗劣的手法泡一杯茶,在茶香中,聽聽自己喜歡的舒緩的歌。做體力勞動的或農作的人,喊上旁邊的老鄰居,搓上幾圈的麻將,炒兩個小菜,一杯高度酒,哼著小曲,聊著閒篇兒,這樣的生活就是在享清福了。

其實對於所有人,享清福都有著不一樣的解釋,對於老人而言享清福是最舒服的一件事,也是親人們所希望的;但。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享享清福,但是不能天天只是享清福,但是我們有理由在我們因為奮鬥和努力在事業的時候找些空閒的時間享清福。對於年輕人而言,平時如果有書讀、善讀書,在書中求得自己的樂趣,這自然更是一種值得稱道的大清福的了




擱淺戒愛


父親80多歲了,年青時,雷力風行,說一不二,一生無病無災,三年前還在養羊,兒女考慮到年歲大了,賣掉羊群,在家養老,兒子以往在外忙碌,孫子在外上學,這幾年,假期.過節.過年是老父親最盼望的,這期間也是老父親最高興的時候。我們也漸漸老了,覺得子女的陪伴,親人的團聚,家人的掛念就是享福,今年過年這個'特殊'事期,老父親能跟兒子.孫子多多相聚的日子就是最好的享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