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粟:看《水滸》中的女人們

滄海一粟:看《水滸》中的女人們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王思懿飾

談到《水滸傳》裡女人們的命運,《紅樓夢》讀者們恐怕就要對施耐庵深惡痛絕了。《紅樓夢》裡把女人當人,當靈性的尤物,而《水滸傳》裡則把女人當作下酒的菜,想殺就殺,想砍就砍!作為男性讀者,既喜歡風情萬種的紅樓女兒,也喜歡豪邁率性的梁山好漢。如果以陰陽論,《紅樓夢》屬陰柔,《水滸傳》則屬陽剛。

滄海一粟:看《水滸》中的女人們

潘巧雲,源自電視劇《水滸傳》,牛莉飾

《紅樓夢》和《水滸傳》裡的女人們,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的命運都很悲慘。只是細讀之,總覺還是不太一樣。為什麼紅樓女兒的命運贏得眾人憐憫,而水滸裡的女人卻遭人鄙棄?思前向後,悟出一點真諦了,原來是作者不同的寫作立場和女人觀在作怪。首先,施耐庵基本上是把女人當作反面教材來寫的,一開始就在醜化她們,最後她們落得個身首異處,似乎是罪有應得。典型代表就是潘金蓮,在那個時代追求個性解放,無異於飛蛾撲火。公平地說,潘金蓮在有丈夫的情況下,移情於武松,放在現代社會里,也很難被認可。但在兄弟二人相貌迥異的情況下,讓一個有著正常思維和生理需求的女人不動心思卻是很難的。武松放在現代社會,也不可能行奪兄妻之事。二人都沒有錯,錯的的是時空!相比之下,宋江和楊雄就是不懂風情之人,說嚴重點,就是性冷淡,苦了閻婆惜和潘巧雲(又一個姓潘的)。潘巧雲的一聲吶喊:“與夫君相處的兩年,還不如與師兄的兩夜!”。楊雄心裡知道自己愧對妻子,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教化最終佔了上風,手刃了老婆。一個是相處了兩年的最親的妻子,一個只是半路結識幾天的異姓兄弟,楊雄選擇了後者。估計潘巧雲到了陰曹地府都還要鬱悶死!

滄海一粟:看《水滸》中的女人們

玉蘭,源自電視劇《水滸傳》,劉豔峰飾

施老爺子筆下的“反面派”女人,基本上都是偷情養漢的角色,再加上貪點小財,直面告訴了讀者,這就是壞女人,然後讓這些所謂“壞女人”來襯托梁山好漢的英雄氣概。還有一類女人,寫的比較中性:張都監派去引誘武松的丫鬟翠蘭,迫於無奈與武松周旋,最後真心愛上武松,這個情節在現代電視劇編導手裡已被應用自如,結局往往是女的被好心的男主角原諒並且還結合了。但這個情節在施老爺子那裡,翠蘭卻是讓無情的武松給殺了,還連帶著讓武松殺了一群與本事情完全無關的女人。可憐翠蘭被武松捅透身體倒地,還喊了一聲“哥”,看客的心都碎了,不曉得武松這一刻後悔了沒?

滄海一粟:看《水滸》中的女人們

孫二孃,來自電視劇《水滸傳》,梁麗飾

施耐庵正面描寫的女人,就3個暨孫二孃、顧大嫂、扈三娘。可憐這正面描寫的3個女人,就有2個名聲也不太好,敢情孫二孃是母夜叉,跟老公一起開黑店,做人肉包子賣哦。顧大嫂,母大蟲一個耶(母老虎啊,兄弟們!)。剩下一個扈三娘,施老爺子倒是沒什麼惡意,但卻來了個亂點鴛鴦譜。有人很有創意地替施耐庵改書名,把《水滸傳》改為《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倒也合情合理。3個女人上了梁山座上了交椅,算是混出了點名堂(要不然就105個光棍了,太沒意思了)。但3名女人地位很底,都在地煞星裡。還在徵方臘一戰中戰死2個,而且死的還很慘。

滄海一粟:看《水滸》中的女人們

扈三娘,源自電視劇《水滸傳》,鄭爽飾

《水滸傳》裡3類女人,最後的結局都是慘死。有的死得其所,有的死有餘辜。反映的是作者所處時代的婦女觀,更重要的是施耐庵本人對待女人的態度。好事者猜測施耐庵本人曾經遭受過女人的打擊。

所以,作為一個追求完美的男人,要講求陰陽調和,方為真正的英雄好漢。施耐庵對待女人的偏激態度,讓後世把其作排在《紅樓夢》之下,也是情有可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