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系列(內蒙古篇)——赤峰巴林石

地理標誌產品: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系列(內蒙古篇)——赤峰巴林石

內蒙古赤峰巴林雞血石

巴林石,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與福建省的壽山石、浙江省的青田石和昌化石齊名,統稱為中國"四大名石" 。巴林礦主要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鎮西北,雅瑪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帶。

根據地質學研究,一億多年前,赤峰曾發生過火山噴發,由於火山熱液的作用,各種礦物質之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作用下形成了巴林石礦脈。

巴林石是富含硅、鋁元素的流紋岩,受到火山熱液蝕變作用而發生高嶺石化形成的。巴林石在成礦晚期,一些硫化物和其他礦物質沿高嶺石的裂隙貫穿,或斑布、浸染,因而擴大了高嶺石的品種數量。另外,除了硅和鋁,鈣、鎂、硫、鉀、鈉、錳、鐵、鈦等元素的存在和比例上的變化,也造就了巴林石豐富的色彩。

巴林石的硬度為摩氏2—4度,不僅透明度較高,而且質地細膩,軟硬適中。與其它印石相比,巴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色澤斑斕,紋理奇特。由於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市場上流通的巴林石,既有赤、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基本色素,又有深、淺、濃、淡、清、濁、明、暗等多變的色調,成色天然,色彩繽紛,讓人目不暇接。

巴林石是天然珠寶玉石,屬含水的鋁硅酸鹽類,是以高嶺石、地開石為主的多種礦物組成的粘土巖。石質細潤,通靈清亮,質地細潔,光彩燦爛,顏色嫵媚溫柔,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巴林福黃石質透明而柔和,堅而不脆,色澤純黃無瑕,集細、潔、潤、膩、溫、凝六大要素於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黃三寸金"之說。

巴林石按質地、顏色的不同可分為巴林雞血石、巴林福黃石、巴林凍石、巴林彩石、巴林圖案石五大類,百餘個品種。

其物理特性為:不透明、半透明、微透明至透明;石質硬度適中,受刀性良好;具有很好的可雕性和拋光性。按其顏色、質地、結構的不同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和圖案石五個亞類。

巴林雞血石:含有紅色辰砂的巴林石,質地多為透明、半透明;血色有鮮紅、硃紅、暗紅、橘紅等。血形呈片狀、塊狀、條帶狀、星點狀等。各品種均以各種"紅"命名,如夕陽紅、彩霞紅、牡丹紅、金橘紅。

福黃石:主體呈黃色且透明半透明者均屬此類.還可按色調及紋理細分若干品種,如雞油黃、密蠟黃、流沙黃等。其中金橘黃可與田黃媲美。

凍石:透明半透明、無血又以黃色為地的巴林石均為凍石,是巴林石品種最多的一類。按其主體特徵因素命名,有水晶、芙蓉凍、羊脂凍等。

地域保護範圍:巴林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人民政府《關於給予"巴林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請示》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現轄行政區域內礦區,即東經110°21′30″至118°24′30″,北緯43°46′00″至43°47′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