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廣西,Random

環廣西,Random

搖頭哥德根科布和太陽網老隊友&同鄉弗洛林格談天說地,後者還沒下賽季合同。

环广西,Random

馬雷斯科的捷安特Propel以及CADEX 65大碳刀。這副裝備都幹不過阿克曼、加維里亞,你就知道世巡賽的衝刺多可怕了。

环广西,Random

別說“大Pro怎麼樣怎麼樣”了,大Pro也是有用N個墊圈的,坎特還是太陽網本次環廣西的主力衝刺手。

环广西,Random

把堵控制器放在左邊還是右邊全看技師心情,比如太陽網是都放左邊的。

环广西,Random

神落差……

前160後140碟片已經是車壇標配,我見到的所有碟剎車都是這麼配的。

环广西,Random

合理的收納,也會獲得和全內走線差不多的簡潔性/氣動效果。

环广西,Random

一堆沒有感情的ENVE碳刀。

环广西,Random

逐漸,很多車手的彎把/手變頭都或多或少有些外撇。

环广西,Random

世巡賽技師一大特色——簡單粗暴。發車前幾分鐘掰碟片,暴力擰牙盤什麼的都是常規操作。

环广西,Random

原來DT也有中鎖蓋。

环广西,Random

巴林器材車上放了不少漓泉啤酒。

环广西,Random

馬牌Competition ProLtd好使不?據說很多車隊賽後大甩賣。

环广西,Random

博拉隊版Venge,怎麼看怎麼正規。

环广西,Random

140把立穩如狗

环广西,Random

POWER ARC市場份額見漲。

环广西,Random

有對比就有傷害了……

环广西,Random

……

环广西,Random

英孚帶了一堆氣動大盤來,車手們也沒有枉費技師的苦心,麥克萊在第二賽段爆冷奪冠。

环广西,Random

官方氣嘴貼。

环广西,Random

充電寶大法。

环广西,Random

本屆環廣西外形最風騷的國家冠軍——斯威夫特。

环广西,Random

只有這臺F12是超輕版的,塗裝顏值和常規隊版拉開很大差距。

环广西,Random

意佬三件套搭配,相比兩年前已經好很多了。

环广西,Random

CP12速電變套件。

环广西,Random

盛傳阿斯塔納明年改騎Wilier,然而今年他們還有很多隊車是老款的,只有巴萊里尼用新款碟剎氣動車Nitrogen。

环广西,Random

崔克車隊和SRAM的故事真是三天三夜說不完。

环广西,Random

職業級車手,SL6級套路

环广西,Random

德根科布搞特殊,岩漿紅版Madone SLR,搭配分體式盤片RED AXS功率計曲柄。

环广西,Random

經典的MyKnoaky小木頭,如今已經不是很流行了。

环广西,Random

德根的備用車是單盤的,52T氣動盤片,氣勢逼人。

环广西,Random

世巡賽車隊最無購買慾戰車之一。

环广西,Random

快步隊版Venge。

环广西,Random

環廣西總冠軍馬斯的手變頭設定,也是有內收。這種設定尤其適合習慣於抓上把低趴的車手。

环广西,Random

閃電最近力推(然而缺貨)的RAPIDAIR真空胎,這次也有奧諾雷在用。

环广西,Random

奧諾雷用的是26C胎寬。這款真空胎已經得到多位快步車手稱讚,尤其是維維亞尼和雅克布森兩位衝刺手。

總結經驗,碟剎,真空胎,手變頭內收,會是這幾年主車群的流行趨勢。

环广西,Random

在世巡賽做中立後勤是輕鬆的也是複雜的——一方面,所有車隊都有充足的備用器材,一般很少用到中立器材;另一方面,萬一碰上表哥馮杜山那種特殊情況……

據說UCI給瑞豹提的需求是準備27對輪組,規格涵蓋不同飛輪以及圈剎/碟剎。

环广西,Random

兩開花就完事了。

环广西,Random

觀眾組織得有點太好了。

环广西,Random

老葛這頭圍,韶音崩不住。

环广西,Random

2019年的Velon,又是另一個故事。這次他們的視頻設備有所升級。

环广西,Random

車載視角,安排上了。

环广西,Random

又能開火車又能突圍的王美銀。

环广西,Random

請說出格雷格·布朗的三個標誌。

环广西,Random

有10位車手連續三年參加了環廣西,範馬克就是其中之一。

环广西,Random

今年的弄拉賽段向後延伸了1.2公里,這是對比賽格局影響極大的改變。

环广西,Random

莫斯卡的香蕉,慘兮兮

环广西,Random

我的環廣西摸魚寫真。

後記

轉眼間,環廣西已經順利走過了三年的征程。還記得創賽年,這場國內唯一的世巡賽頂著開會的巨大壓力,給中國自行車界奉上了巨大的驚喜。那一年,王美銀初登世巡賽,以標誌性的奮勇突圍實現了車迷的想象。那是一個美好的,令人充滿遐想的開端。

三年過去了,環廣西依然維持著作為一場新世巡賽的極高水準,儘管或多或少是以自我重複的形式。每一年,衝刺手都在廣西收走5場集團衝刺,然後由一名古典賽車手/爬坡手通過弄拉一戰鎖定總冠軍;每一年,巴林-美利達也肩負著讓亞洲車手登臺亮相的重任,讓比賽不至於“全洲際陣容”。

這三年,一些車手已經和中國建立了不解之緣,甚至在賽後賣裝備這件事上都輕車熟路;更多的車手,則是帶著漫長賽季過後的疲勞,不情願也不拒絕地敷衍結束廣西之旅。這確實是環廣西的尷尬之處,作為漫長世巡賽季的收官戰,遠在東方,即便從競賽、安保到接待都做到面面俱到,你也很難讓BASE在歐洲的主車群全力以赴。他們有古典賽,有三大環賽,海外比賽很難成為主車群的重要目標。

相反,中國自行車界,中國車隊車手卻是極度渴望環廣西,渴望世巡賽的。

我們現在擁有完整的UCI職業賽事體系,從年初到年末,從洲際2.2到世巡賽,環太原、環青海湖、環邢臺、環中國、環太湖、環廣西、環泉州灣、環福州、環海南,再加上明年還有可能新增的幾項職業賽事……放眼全球,除了少數幾個自行車大國,哪有國家的自行車職業賽日曆能與中國相比?

一些運營艱難的國外次級別隊伍,都要通過到中國拉贊助、刷勝場來維持生計;我們自己的“職業隊”,卻年復一年“鍛鍊新人”,真正有實力往上走的人受困於體制,職業賽寶貴的鍛鍊機會被白白浪費。環青海湖創辦17年,環中國和環太湖在今年也走進兩位數年頭,刨除恆翔,我們實際上一事無成。以至於當王美銀和巴林-美利達結束合作後,我們竟陷入無人能戰環廣西的尷尬。假如2020年的環廣西真的沒有中國大陸地區車手參賽,可以想見那是何等悲涼的場面。

我們的自行車運動,太需要改變,尤其是“KPI”的改變。奧運-亞運-全運的KPI鏈條,如今反而成為我們公路自行車運動發展的掣肘。相比於專業隊比專業賽,職業隊比職業賽才更應成為這項運動的主流。我們越是顧慮,越是固步自封,越是會讓這項運動潛在的巨星們碌碌度過黃金年齡。

我們最需要的,恰恰是有天賦者,有能者,在屬於他們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在中國體壇,無論是李娜,劉翔,還是姚明,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名字都是兩個字的(大霧!),在自己的領域做到世界一流,其影響力一定是超越自己所在領域的,對一項運動的商業價值也一定是有極大帶動作用的。參加三大環賽的計成,參加三屆環廣西的王美銀,遠不是我國公路自行車運動的天花板。我無法形容我是有多期盼,假以時日,一名中國車手能在環廣西的賽場上作為一名主將,和快步、英力士們正面剛。

环广西,Rand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