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捐物都非常可敬,雖然武漢最缺的不是錢

摘要:守望相助,公眾不僅捐錢,更關注武漢人的心理危機和醫生的心理健康,企業則從過去單純捐錢到如今協調物資,是更加深度的公益參與。有的成立醫務人員救助基金,有的成立疫情及公共安全攻堅專項基金,他們投入的不只是錢,更有比錢更寶貴的時間、熱情和關懷。

捐款捐物都非常可敬,雖然武漢最缺的不是錢


吐槽青年出品


疫情牽動人心,武漢讓人掛念,好多朋友在公號後留言說要捐款,問我有沒有靠譜途徑。我曾經覺得:武漢這時候最缺的可能不是錢,捐錢給誰呢?捐錢有用嗎?但後來意識到,雖然傳染病疫情跟其他災難不一樣,人多未必力量大,但這種愛心所凝聚的精神,能讓我們更強大。錢捐到專業機構那裡,也能迅速轉換為緊缺的物資。城市通道關閉,物資才能解燃眉之急。

所以一些企業和平臺讓人充滿敬意,急武漢之所急,在捐錢之外想方設法投入物資。比如阿里,年初一啟動9項措施馳援武漢,條條措施都直指武漢最迫切的需要:投入10億元赴海內外直接採購醫療物資,定點送給武漢及湖北醫療機構,給醫護人員每天送一日三餐。菜鳥聯合快遞夥伴開通全球物流綠色通道,阿里健康上線“在線義診”服務湖北省居民。還有滴滴,司機師傅成立車隊接送交通管制後上下班有困難的醫護人員,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還有很多企業,慷慨地拿出自己的資源。

有人說非典成就了阿里,也有人說非典差點毀了阿里。經歷過非典之困的阿里,可能更知道武漢之所需。馬雲在各種場合多次講過當年的經歷,2003年5月,阿里一名剛從廣州參加廣交會的員工疑似感染非典,阿里緊急決定全公司“隔離”,要保障業務的繼續,大家只能在家辦公。事實上,在家辦公的阿里人,頂住了壓力,客戶與流量不僅沒有流失,反而暴漲,非典沒有擊潰阿里,卻讓更多人意識到通過網絡也能買貨賣貨。――比當年非典更嚴峻的是,防疫升級的武漢很難通過網絡買到東西,阿里很直接,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為一家平臺企業在資源調動上的優勢,投入10億赴海內風直接採購醫療物資,直接送貨,直接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熱飯。

這幾天“硬核”這個詞在網上很火,硬核的河南,硬核的浙江,硬核的鐘南山(狠人),投入10億直接採購醫療物資定點送給武漢急需的醫療機構,這一定是最硬核的捐助了。沒有動員和呼籲,也沒有哪個規定要求這樣做,企業很默契地做出反應,默契地配合,這是社會責任的內在驅動:這時候,就該這麼做。

記得除夕之夜,武漢一些醫護人員以各種方式在社交媒體求助,防護服緊缺,護目鏡緊缺,有醫護人員體力和精神透支到近乎崩潰,還有的抱怨交通限行後上下班成了難題,尤其是那張讓人既心酸又心疼的照片:他們的年夜飯是蛋黃派加方便麵。――對這些信息,我們多數人能做的只是轉發擴散,讓更多人知道,表達不滿、不安甚至憤怒,期待醫療物資緊缺的圍城之困能引起官方重視。我們在轉發的時候,眾多企業默默地行動著,藉助自身的平臺優勢竭力為城中的人們提供各種服務,尤其是圍繞堪稱防疫中流砥柱的醫護人員提供保障,有飯出飯,有車出車,有快遞優先滿足武漢,在全球範圍內和產業帶商家的深度聯動,成為助力疫區物資供應的生力軍。

圍繞緊缺的物資,當下輿論場有很多討論,比如有人就提出,不必人人都戴口罩,如果人人都戴口罩,生產將無法承受,還是首先滿足那些疫情比較嚴重的地方。還有媒體報道說,近日,眾多援助物資已經到達武漢,或正在路上。然而記者對話多名武漢市的一線醫護人員發現,防護用品緊張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醫院目前不接受私人捐助,只接受武漢市紅十字會的調度,建議私人統一捐助給紅十字會。社會捐助的物資大多無法滿足醫學防護要求,據她估計,只有30%的物資能夠投入使用。

網絡時代的公共參與,曾有人提到過“懶漢行動主義”,也就是說,人們會使用一些無效的替代性行為,例如點贊、轉發、圍觀、發表情包、加油挺住堅強不哭之類的口號,來取代真正有效的行動,形成一種參與幻覺。其實,對於這一次防疫,“懶漢行動主義”也很有必要,比如有人提到,躺在家裡不出門,不拜年不聚會不串門,減少流動避免傳播感染,就是為社會作貢獻。對於普通人防疫來說,“懶漢行動主義”也算是有益於他人的消極行動,但對於一線抗疫來說,需要更多積極有效的行動。捐錢是不是積極行動?當然是,這是最大多數人積極行動的方式,我們也期待更多企業和平臺深度參與的“物資行動主義”。

守望相助,公眾不僅捐錢,更關注武漢人的心理危機和醫生的心理健康,企業則從過去單純捐錢到如今協調物資,是更加深度的公益參與。有的成立醫務人員救助基金,有的成立疫情及公共安全攻堅專項基金,他們投入的不只是錢,更有比錢更寶貴的時間、熱情和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