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最長海峽被迫割讓,從此,中國東北沒有出海口

現在的中國東北是沒有出海口的,只能借道朝鮮半島,才能進入日本海。因為缺乏出海口,而鴨綠江對岸的封閉性經濟政策,以及北部俄羅斯人口稀少,經濟並不發達,嚴重限制了東北地區的對外貿易。尤其是中國南方的經濟快速發展,讓東北年輕人大量外流。在石油資源日漸枯竭的情況下,東北的經濟就像當地的氣候一樣寒冷。

中國史上最長海峽被迫割讓,從此,中國東北沒有出海口

如果 東北擁有出海口,恐怕早已建立起活躍的對外貿易經濟體系,東北人也就不必大量南下務工。事實上,在歷史上,中國東北是直接與海洋接壤的,出海口又何止一個?但是由於近代,中國國力軟弱,屢屢割地賠款,才被迫失去了東北出海口。導致今天,中國東北完全淪為不見海洋的內陸地區。

中國史上最長海峽被迫割讓,從此,中國東北沒有出海口

東北地區作為大清的龍興之地,隨著大清的衰落,這一地區也成為列強爭奪的重要對象。1858年黑龍江將軍奕山在俄國的威逼利誘下籤訂了《璦琿條約》,該條約使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歸為中俄共管,並規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船隻航行。

中國史上最長海峽被迫割讓,從此,中國東北沒有出海口

雖然這一條約內容當時被清政府拒絕承認,但是在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中,清朝承認1858年簽訂的《璦琿條約》的有效性,並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從此中國失去了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

中國史上最長海峽被迫割讓,從此,中國東北沒有出海口

吉林省琿春市的敬信鎮防川村距離圖們江入海口僅15公里,這裡成為東北離海最近的地方。但是就是這15公里的距離,中國只能望著日本海而無法入海,用望海興嘆來形容不為過。東北出海口的喪失,從此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