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對中國的破壞有多大?

sghefbjg


袁崇煥是明朝病入膏肓的背景下,為數不多還在幹正經事的人。但是他的能力又有著明顯的缺陷,在督師的任上搞出不少失誤。


以袁崇煥的失誤,確實可以死罪,但是我也可以不客氣地說,凌遲純屬崇禎的洩憤。



自圓嘟嘟一死,整個大明王朝的文武官員算是看明白了,伺候崇禎這位爺,保住性命才是第一位。至於剿滅農民軍,平定後金啥的……先保證不被拉去菜市口再說吧。

所以袁崇煥對於明末到底意味著什麼?

崇禎誤殺,失去一員忠臣良將。袁死導致明朝官員開始離心,大家表示:袁崇煥還算一位能幹事又忠心的人,皇上為了他的面子維護皇權,就這麼千刀萬剮了,那咱還是混日子吧,千萬別出頭。



歷史也證明了,明末大臣都在混和圖虛名,想幹事的死光光:

反對崇禎想遷都的一個叫光時亨(出了點小名)最後降順又跑到南明被弘光帝宰了。

怕和袁崇煥一樣身敗名裂下場的盧象升只有去死了。

真正精明,不要臉的人去投大清了(洪承疇之流)。

崇禎最後落得孤家寡人下場,他想想為什麼?

袁崇煥殺毛文龍怎麼解釋?是要將皮島東江真正發揮牽制作用。

明正典刑殺毛文龍,毛文龍就會真反了。



崇禎不太可能明旨殺毛文龍,是崇禎帝王心思,留個毛文龍可以牽制袁崇煥,讓他倆互相制約,從而都要聽皇上話。這和後來清政府讓淮軍與湘軍不和是一個套路。

只要看正經史書與史料,就不會糾結袁崇煥的問題。

他都“一生事業總成空”了,後世歷史發明家卻還在以黑他當事業,這簡直是諷刺與悲哀。


歷史伶俜者


說袁崇煥對中國的破壞有多大,其實是不恰當的,相反袁崇煥的功勞又有多大呢?其實袁崇煥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歷史人物,1603年,袁崇煥因為擅自斬殺毛文龍,與後金勾結,被凌遲處死,他的家人也被流放。

袁崇煥與後金勾結,其實是無稽之談,只是當時朝廷之中一些人陷害他的說辭。不過袁崇煥確實擅自殺了東江主將毛文龍,而且是因為私人恩怨,所以按照這個罪名,袁崇煥被處死也算是合理,畢竟法不容情。


如果沒有袁崇煥,滿人的軍隊,早就打進了關內,袁崇煥為了救京城,離開邊關,卻成了放滿人進關的千古罪人。

萬曆年間,袁崇煥通過科舉考試,高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開始在遼東軍中任職。袁崇煥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在遼東地區,與滿人對峙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受到軍中主帥的器重步步高昇,開始在軍中有了自己的勢力。

袁崇煥在遼東地區立下戰功,不過朝中掌權的魏忠賢卻不開心了,因為袁崇煥並不是魏忠賢一黨的,袁崇煥既然不能為魏忠賢所用,魏忠賢也就不想留著他。後來袁崇煥被迫離開官場,賦閒在家。


明思宗朱由檢繼位後,滿人在遼東地區的勢力一天天坐大,在於滿人的鬥爭中,明朝軍隊節節敗退,朱由檢在朝廷之中也找不到一個熟悉遼東軍務的人去前方指揮戰事。

就在此時朝廷之中有人提起了袁崇煥,朱由檢也知道袁崇煥是被冤枉的,而且袁崇煥也確實有才,所以朱由檢再次啟用袁崇煥。這次袁崇煥到了遼東後,成為了遼東的主將,開始與滿人對抗,努爾哈赤與袁崇煥的戰爭中,並沒有佔到上風。

1629年,皇太極繞開袁崇煥所把守的關口,直奔京城而來,袁崇煥在沒有皇帝聖旨的情況下,私自帶兵,增援京城解了京城之危。不過這也讓滿人大軍有機可乘,滿人趁袁崇煥增援京城,大舉進攻,拿下了邊關。

後來魏忠賢的餘黨誣陷袁崇煥與滿人勾結,企圖篡奪大明江山,而且拿出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的事,朱由檢最終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沒有袁崇煥大明很難與滿人對抗,但是袁崇煥擅自殺害大臣,不守法度,這樣的臣子有哪個君主又能不忌憚呢?


斯幽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黑袁崇煥大約是從2005年以後突然出現的,是有系統有組織,隨後才引起一些人的跟風。

其實,任何網上的這種覆蓋全網又能夠持續多年的事件,背後沒有金主和推手是絕對不可能的。

然而,滿遺團體對袁崇煥倒是沒必要太黑。

因為袁崇煥是被崇禎殺掉的,而袁崇煥又是當時明朝遼東的大將。殺袁崇煥可以體現崇禎的無能,所以滿遺或者為滿清歌功頌德的人比如金庸、閻崇年等人多讚揚袁崇煥,藉此諷刺崇禎和大明無能。


對於大漢民族主義者,也沒有必要可以去黑袁崇煥。因為袁崇煥雖然有些問題,畢竟駐守遼東多年,獲得兩次戰役大捷,對國家是有貢獻的。

就像秦檜後人不惜代價在網上黑岳飛一樣。真正想方設法黑袁崇煥的人,恰恰是那群毛文龍麾下投靠滿清的叛徒後代。

這些人在2000年以後,試圖為他們祖先平反,還搞了一些祭祖運動。

結果,被中國民間老百姓罵的狗血噴頭,政府也不支持。

鑑於公開平反似乎不行,這票人就花了不少錢,找來一群無良文人和網絡水軍,不惜代價的黑袁崇煥。

原因不復雜,想要為他們祖先所謂平反,弘揚他們祖先是所謂維護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的英雄,就必須黑袁崇煥。

因為這些民族叛徒的所作所為,同袁崇煥是恰好相反的,如果不能推翻袁崇煥,他們祖先也就無法平反。

這種事情其實不罕見,比如秦檜後人、方伯謙後人之流,只要有錢有身份,找無良文人寫一寫胡說八道的歷史解密文章,再讓水軍常年發出就是了。

反正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真正的歷史,很容易被他們迷惑。

但這些人的文章,在對於清史略懂一些的愛好者和專業歷史研究者眼中,是不值得一駁。

他們諸如袁崇煥勾結滿清殺死毛文龍,勾結滿清放清軍進入館內,試圖自立為王叛亂等等謬論,毫無任何歷史根據,完全是造謠而已。

其實大家有興趣去明清歷史論壇看一看,這些人的文章早已經被駁斥的體無完膚。

但因為是水軍發帖,水軍本身不懂歷史不可能去駁斥,只能單純的複製粘貼而已。


中國網絡的亂象,就在於這些牛鬼神蛇亂竄。不是說你不能討論歷史,但如果只是為了宣揚某種觀念編造歷史,就是下三濫的做法。


薩沙


明朝是個名將輩出的年代,而崇禎又是一個志向遠大、勤政節儉的皇帝。明朝被外族滅亡,是一個朝代的悲哀,一個民族的悲哀。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軍事將領,為抗擊滿清立下過汗馬功勞。但同時他又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袁崇煥是民族英雄,他的死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而有的人認為袁崇煥是個民族罪人,明朝滅亡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我覺得要正確評判袁崇煥,需要放在整個朝局的大背景。下面就袁崇煥頗具爭議的幾點做個剖析。

五年平遼

崇禎元年,袁崇煥被重新啟用擔任兵部尚書,他向崇禎誇下海口:“五年全遼可平!”不過條件是朝廷要給他足夠的錢糧、足夠的信任、足夠的權力,崇禎都一一答應了。袁崇煥說“五年平遼”有一定的依據,不過他把事情想得太完美。首先,遼地的丟失完全是因為明朝廷內鬥所致。當時明熹宗口頭賦予遼東經略熊廷弼,主持遼地軍務的一切權力。但實際上朝廷大權都在魏忠賢和東林黨的手中。而熊廷弼兩派都不是,結果就是負責遼地防務的幾十萬大軍,都由魏忠賢派的王化貞統領,王化貞完全不懂軍事,最終遼地全部落到滿清的手裡,而蒙古也被滿清趁機吞併。在袁崇煥看來,崇禎和明熹宗完全不同,他是一個有志向的皇帝,並有意除掉魏忠賢,而自己是東林黨派,所以政治上不會像熊廷弼那麼孤立,這就是袁崇煥的自信所在。袁崇煥耗了巨資打造了寧錦防線,接著他要求防線的守將,全部換上自己的心腹祖大壽、何可剛、趙率教等,崇禎全部答應。按說條件都滿足了,該萬無一失了吧。但接著袁崇煥連發兩個剛愎自用的毛病,徹底讓他失去了崇禎的信任。


斬殺大將毛文龍

崇禎雖然大部分滿足了袁崇煥的錢糧要求,但由於崇禎元年開始,天災不斷。朝廷一方面需要銀子去賑災,另一方面百姓都沒飯吃了,哪還有錢交稅,所以造成國庫進一步空虛。國家沒錢,就拖欠了士兵的軍餉,進而導致軍心不穩。袁崇煥為解決這一問題,想了兩個辦法:斬殺毛文龍;賣軍糧。斬殺毛文龍並非完全沒道理,首先毛文龍孤守東江,袁崇煥完全管制不了他。其次毛文龍常常以“牽制後金”,勒索大量錢財,佔用了袁崇煥大量的軍費。另外,毛文龍是魏忠賢的黨羽,本來就為崇禎、東林黨所不容。如今主子都已倒臺,袁崇煥自認為殺了他,沒人會追究他的責任。理論上是沒毛病,他手持尚方寶劍,本來就有斬殺大將的權利。但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控制住毛文龍的軍隊,後果是東江丟失,後金還白白得了一精銳部隊。但不能因此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袁崇煥,毛文龍事件確實是個損失,而根本原因還是大明沒錢了,袁崇煥手下因軍餉問題,小譁變不斷。除掉了毛文龍,在一定程度解決了他自己的軍餉問題,而且魏忠賢倒臺,毛文龍最終何處何從本身也是個未知數。

私賣軍糧

為籌集軍餉,袁崇煥未經崇禎同意,私自販賣軍糧給已投降後金的蒙古人。崇禎得知後,曾提醒他,後金也極度缺糧,蒙古人有可能會轉手賣給後金。袁崇煥一方面是沒辦法,另一方面自認為和蒙古貴族私交不錯,也自以為很瞭解蒙古人,所以並沒有接受警告。但最終結果是吃了大虧。


擅自同後金議和

導致袁崇煥最終悲劇下場的主要原因,是和後金議和,但袁崇煥議和是符合當時現實的。戰爭是需要大量錢財的,而大明恰恰沒錢,袁崇煥想通過議和獲得喘息機會。而且由於天災,導致天下起義不斷,崇禎抽調了不少邊關兵力前去鎮壓起義。有這兩點,議和沒毛病。大明一直以來就存在主戰、主和兩派,東林黨是堅決主戰,但他們純粹是文人意氣用事的風格,不講任何策略,不管朝廷難處的。而當家深知柴米貴的崇禎也希望暫時議和,不過自魏忠賢被他急不可耐的除掉後,東林黨一家獨大,有些事情崇禎已做不了主。袁崇煥議和的想法和崇禎是不謀而合的,但崇禎不敢明面上去支持。而袁崇煥卻因此被東林黨拋棄,除掉他只需要一個機會。


己巳之變

本已無力攻明的後金,在獲得蒙古提供的軍糧後,繞道蒙古突然了大明防守最薄弱遵化、三屯營,一路西進,直逼京城。袁崇煥雖然帶兵解了圍,但卻失去了崇禎的信任。站在崇禎的角度懷疑也沒什麼問題,首先他已掌握軍糧流向後金的證據,其次後金又恰好從蒙古突防,而袁崇煥又自認和蒙古交好。失去了崇禎的庇護,東林黨對袁崇煥下手,就再容易不過了。後來東林黨、崇禎借皇太極的反間計,判處了袁崇煥凌遲處死。而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聽信東林黨的謠言,爭相搶食袁崇煥的肉,一代名將落得個如此的悲慘下場。總得來說,袁崇煥是一心為國,但缺乏政治智謀,他沒弄清他自認為的堅強後盾崇禎,並不能完全掌握朝權。

另外,袁崇煥是犯了一些錯誤,但他是人,不是神。是人都會犯錯誤,把加速明朝滅亡的帽子扣在他頭上,有點太大。最後說說崇禎,不可否認他是個好皇帝,勤政節儉、勵精圖治,一心想實現“大明中心”。但他自繼位到滅亡天災不斷,上天不給他時間。

他也命苦,沒有個好祖父、好父親。沒有乾隆那麼好命,崇禎繼位接手的是一個爛到骨子裡的政權。而且由於上幾輩不理朝政,造成朋黨坐大,他已無法放開手腳,實現自己的抱負。所以放在明末大時代背景下,袁崇煥、崇禎都沒有多大的錯,社會現實讓袁崇煥成了史上最悲催的將軍,而崇禎成了史上最慘的皇帝。


探秘故事


明朝後期後金崛起,在與後金的對抗中,明朝軍隊節節敗退,損失了很多地盤。


後金奪取遼東後,袁崇煥再次受到任用,被調到遼東擔任明軍主將。

為什麼說再次呢?實際上之前袁崇煥一直在遼東擔任要職,他還率領明軍取得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

在那之後,袁崇煥在軍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這樣一個獨掌一方勢力的將領,受到了魏忠賢的排擠。

原因是袁崇煥不是魏忠賢一黨的,對於一個異黨分子,魏忠賢自然不會看著對方坐大。袁崇煥被調離官職後,滿人在遼東的勢力越發強大。

後來朱由檢繼位,有人就提議派袁崇煥去和滿人對峙,袁崇煥有過和後金軍隊對抗的經驗,而且還取得了多次成功,因此派他去順理成章。

袁崇煥回到遼東後,繼續採取原來的措施,利用明軍佔據城池優勢,藉助城池大炮防禦後金軍隊,努爾哈赤多次進攻都沒有取得成效。

見無法從正面突破,皇太極決定用調虎離山之計,去攻打京城引開袁崇煥,然後再借此進攻邊關。

事情果然按照其想的那樣發展,袁崇煥見京城有難,在沒有接到聖旨的情況下,擅自帶兵回援京城。京城之危解除了,不過滿人也趁此拿下了邊關。

魏忠賢的餘黨藉此誣陷他,說這是他和後金勾結才導致邊關失守,後來袁崇煥還是被朱由檢下令處死了。原因既有他擅離職守,也包括他擅自殺了朝廷大臣毛文龍。

不過要說到袁崇煥對中國的破壞有多大,這個只能是間接造成的。如果袁崇煥沒死,清軍也不會那麼快進關。

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時候,他還能及時帶兵回援,看似這一切都有他的因素,然而將罪責加到袁崇煥一人身上,也說不過去。他殺了朝廷大臣,即使沒有被凌遲處死,可能也還是會被撤職。

這樣清軍入關只是早晚的事,之後清軍南下,確實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破壞,但袁崇煥顯然也無法阻止這些發生。

或許他有機會改變明朝的命運,然而他卻沒有獲得這個機會。

將明朝的命運寄託到他一個人身上,顯然有點勉為其難了。朱由檢本來也可以拯救岌岌可危的明朝,只是他選擇上吊自殺,結果南明政權也因此陷入混亂。為了奪權,清軍還沒打過來,南明政權內部就已經不攻自破了。

袁崇煥縱使活著,他也沒法做出什麼改變。他不是皇室成員,一個將領權力太大了,也容易引起皇帝的不滿。

他擅自殺了毛文龍就已經體現出他不守法度,一個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人,皇帝也會對他感到忌憚。


從朱由檢的角度來看,他殺袁崇煥也是必要的,如果不按照律法行事,會造成更多的人知法犯法。或許明朝之所以滅亡,不是某一個人能夠決定的,這是歷史發展軌跡導致的結果。


策神歷史


袁崇煥自一直以來都是飽受爭議頗大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此人改變了歷史,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袁崇煥飽受爭議之一:刺殺毛文龍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率領帶領幾個貼身隨從,拿著崇禎帝欽賜的尚方寶劍,以閱兵為由,來到毛文龍駐守的皮島。在皮島上,袁崇煥歷數毛文龍為臣不道、侵吞軍餉、謊報軍功等12條罪狀,傳崇禎口諭,斬殺了左都督平遼總兵毛文龍。

按說袁崇煥根本沒有權利更沒有資格斬殺駐守將軍毛文龍,但是他就這麼做的,而且做的如此乾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和皇太極內外勾結,理應外合,袁崇煥刺殺毛文龍的罪名是“通敵叛國”,他這邊剛把毛文龍給殺了,毛文龍屍骨未寒崇禎皇帝就下令把袁崇煥“凌遲”處死,罪名同樣是通敵叛國,崇禎皇帝不傻,如果袁崇煥真的是清白的話,崇禎皇帝怎麼會對他施以這麼重的刑法?甚至連個全屍都沒留。


袁崇煥飽受爭議之二:在崇明皇帝面前誇下海口“五年平遼”。

袁崇煥當時被崇禎皇帝召見興奮之餘,喝了點小酒,就開始飄飄然起來,甚至向崇禎皇帝承諾“五年平遼”。當時崇禎剛做皇帝不久,聽到袁崇煥這麼信誓旦旦的承諾,心中自是大喜。他下令只要袁崇煥在遼東戰事方面有任何需要,朝廷必當全力配合。同時,他還賞賜給袁崇煥擁有先斬後奏之權的尚方寶劍,這一隻上方寶劍日後也成為了袁崇煥事件的導火索,不但要了毛文龍的命,就連他自己的命喪黃泉。


袁崇煥一向喜歡吹牛放炮,口不擇言他曾經當著群臣文武百官的面,誇下海口:說給我2萬的兵力,我就能鎮守山海關,於是大夥紛紛誇讚袁崇煥的才能,袁崇煥被破格拔袁崇煥為兵備僉事,督關外軍,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其招兵買馬,不過有確實他把皇太極死死的擋在關外十幾年,甚至在皇太極臨終之前,都沒能衝破山海關。



總結:不管怎麼樣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不管他有沒有內外勾結清兵,在清朝的史書裡,對袁崇煥卻滿是誇讚和歌頌。


佳寧姐姐說歷史


袁崇煥的破壞有多大?咋不說,岳飛對中國的破壞有多大呢?


為何不說岳飛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統一,否則康乾盛世至少可以提前600年到來?或者,岳飛嚴重破壞了南宋的北伐,阻礙了秦檜、劉光世、張浚等名臣猛將收復中原?



或者說,岳飛和韓世忠破壞和平,反對宋金和議,導致中原數百萬生靈塗炭?


袁崇煥,確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有誇口說大話的時候,但功勞卻是實打實的,能力也在明末文臣中的平均水準之上。但現在某些人卻將其抹黑成陰謀家,完全是譁眾取寵了。


這種現象,很像是舊中國的一幫“低調協會”分子,打仗躲在大後方讓別人送死,而且還要給死者扣上破壞和平、誤國誤民的帽子(陶慕劍)


博物館的狐狸


而網上對於袁崇煥的評價處於兩極分化。有人稱他為民族英雄,國之棟樑。有人則稱之為漢奸,國賊。

袁崇煥這個人很複雜,說他是民族英雄,絕對是子虛烏有。要說他是奸臣,絕對可以上榜,但說是漢奸則未必。無論如何,他至少也是一個誇誇其談的庸碌之輩。

袁崇煥35歲時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退伍的老兵時,就跟人家討論邊塞的事,所以對邊塞的狀況比較瞭解,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

在天啟朝代,袁崇煥就已經表現出了好吹牛皮這性格。袁崇煥上言稱:“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朝中大臣也誇讚袁崇煥的才能,於是破格拔袁崇煥為兵備僉事,督關外軍,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他招兵買馬。

天啟六年,袁崇煥曾經上奏疏吹牛,依靠在關外修城屯田,就能夠讓後金投降。還對魏忠賢大拍馬屁:

“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成擒矣。況廠臣魏忠賢與閣部諸臣,俱一時稷契夔龍之選,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天啟皇帝對袁崇煥的大話以及給魏忠賢拍馬言辭沒有絲毫反應,相反針對他的大話吹牛,接連提了六個問題,把袁崇煥的牛皮戳的體無完膚。

而且最後更是明確告誡袁說:“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要他還是老老實實做好實事再說,少來這些大言不慚的把戲。

在崇禎上任以後,袁繼續吹牛“五年平遼”。很多人替崇禎洗白,說是未必相信袁吹吹。

其實以崇禎一慣的政治智商來看,崇禎還真的相信袁崇煥。事實上崇禎為何在把政之後立馬推翻天啟布的政局。他是相要證明自己能力不比天啟差。

袁崇煥就任沒多久,就擅殺東江總兵毛文龍,卻不知道紅衣大炮正是秘密裝配在毛文龍的部下!結果導致掌握紅衣大炮的部隊投降了後金!

而且袁崇煥為了抹殺毛文龍,禁止給東江鎮補給,餓死東江鎮10萬餘人,同時賣糧食給投降後金的蒙古一部。

明末將領徐石麒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

袁崇煥雖然在與後金的戰鬥中取得過幾次勝利,但基本都是以被動防守為主,而且當時明軍的整體實力要高於後金,因此並不能證明他的軍事才能。

再說說袁崇煥該不該殺?絕對該殺。袁的十宗罪,每一條都是死罪。只是崇禎殺的不是時機。

當時袁崇煥矯殺毛文龍時,其實崇禎就可以殺袁崇煥。這是第一個時機。因為不經過審判直接矯殺一個朝廷二品官員,這是嚴重越職,已經無視大明法律。袁的狂妄,目無君主這裡表現非常露骨。

已巳之變時,袁崇煥回師勒王,他的做法再怎麼令人不滿。至少表面上袁沒有叛變大明,而且還處於戰時狀態。而崇禎此時殺袁,導致了關寧軍心不穩。

崇禎在朝堂上對內閣,動則革職,對於武將動則下獄。只要稍有不順意崇禎是開始猜忌,甚至暴怒。對軍事戰爭,崇禎每次都要干預,每次干預的結果都是導致明軍全軍覆沒。孫傳庭,盧像升,被坑死。洪被逼得叛變。

因此,葬送大明的不是別人,是崇禎自己。


小武痴史


這幾年網上關於袁崇煥的是非流言一直都沒斷過,作為明朝末年最重要的封疆大吏,袁崇煥為大明守衛遼東抵禦後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結果卻遭到崇禎帝猜忌被凌遲處死,儘管關於袁崇煥始終存在爭議,但是他作為明末最傑出的軍事統帥,功大於過,對當時的中國更談不上有什麼破壞。


袁崇煥之死,皇太極施反間計是誘因,閹黨餘孽羅織罪名是重點

明朝守禦一方的大將,命運最慘的就屬藍玉和袁崇煥了。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後,遭剝皮實草,傳示各地。袁崇煥則是被凌遲處死,而且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竟爭相“食其肉”,如此悲慘結局,袁崇煥到底犯了什麼罪?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千里奔襲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此時,閹黨餘孽再復興風作浪,對袁崇煥羅織罪名,以“擅殺皮帥”(皮島總兵毛文龍)、“與清廷議和”“米市資敵”等罪名對袁崇煥進行彈劾,關鍵時候,皇太極又名人在京師散步謠言,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崇禎三年(1630年),在閹黨殘餘的煽風點火下,崇禎帝以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及暗通後金罪名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資)。袁崇煥之死,被後世普遍認為是一起冤案,梁啟超就表示:“古今冤獄雖多,語其關係之大,殆未有袁督師若者也。”梁啟超著有《袁崇煥傳》一書。



袁崇煥以擅殺毛文龍和暗通後金遭凌遲處死,兩條大罪都存在關聯。擅殺皮島總兵毛文龍屬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僚,前任薊遼督師王在晉就認為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應該被磨滅,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是自取滅亡。毛文龍鎮守皮島多年,與後金軍多有交集,皮島這一戰略要衝非毛文龍守不可。袁崇煥有以擒殺毛文龍取信於清廷的嫌疑,袁崇煥名為主戰,實則內心主和。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裡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崇禎帝殺袁崇煥是“自毀長城”,遼東非袁崇煥守不可



遼東自從在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十二副鎧甲起兵已來便長期成為明朝與後金的戰略前線。督師如走馬觀花般一任接一任,但遼東的形勢一直不見好轉,特別是萬曆後期,後金取得了薩爾滸之戰的勝利後,明朝在遼東已經由攻勢轉為守勢,直到袁崇煥的到來,這一情況才得到改變。

袁崇煥經營遼東期間,明朝先後在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中大敗後金軍,兩次大捷都沉重的打擊了後金軍的士氣,遏制了後金欲全侵遼東兵進山海關的狼子野心。寧遠大捷,袁崇煥是頂住壓力,孤軍鎮守,為此還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努爾哈赤親率13萬大軍攻打孤城寧遠,袁崇煥早已嚴陣以待,利用西洋紅衣大炮猛轟後金軍,後金軍在巨炮的狂轟下潰不成軍,死傷慘遭,努爾哈赤自己也為巨炮所擊傷,不得已退兵,這是明朝自與後金膠著在遼東前線所取得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勝利。

崇禎帝即位之後,遭到閹黨打擊而被罷職的袁崇煥被再復起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並親賜尚方寶劍,教他便宜行事。也就是袁崇煥督師薊遼期間,袁崇煥列數皮島總兵毛文龍十二條大罪將其誅殺,關於這段歷史,爭議還是很大的,一方面,毛文龍鎮守皮島多年,對後金作戰很有經驗,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另一方面,毛文龍在皮島耗費錢糧多大,但這還不足以成為袁崇煥枉殺毛文龍的理由,袁崇煥是以公報私仇,兩人實際上存在著不小的矛盾,這也成為袁崇煥本人抹不掉的汙點。



己巳之變,袁崇煥率5000將士千里奔襲,比皇太極的後金軍提前三天到達京師,敵眾我寡下依然奮力拼殺擊退後金軍,解了京師之威。如此大功,卻依然遭到不少朝中大臣的猜忌,懷疑是袁崇煥放後金軍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暗通後金,加上皇太極設反間計在京師散佈流言,讓本來就多疑的崇禎帝將袁崇煥下獄,遭凌遲處死,而更令人心痛的是,不明爭相的京城百姓竟爭相啖食袁崇煥的肉,據計六奇所著《明季北略》載:“是時百姓怨恨,爭噉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所謂活剮者也……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噉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明朝歷史上死的最冤,最悲慘的大將非袁崇煥莫屬,崇禎帝此舉無異於是自毀長城。

蓋棺論定,袁崇煥功大於過,是民族英雄


後世對袁崇煥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給予了高度評價。如清太祖努爾哈赤評價他:“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清末維新領袖康有為高度評價他:“夫袁督師之雄才大略,忠烈武稜,古今寡比。”辛亥元老李濟深評價他:“論明清間事者,愚以為袁督師不死,滿清不能入主中原。

”凡如此對袁崇煥的讚美之詞不勝枚舉,袁崇煥暗通後金之事也被認定為是無稽之談,是閹黨餘孽和部分袁崇煥政敵捏造的罪名,袁崇煥之死是一起徹頭徹尾的冤案。

袁崇煥35歲中進士,一生歷戰無數,對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皇太極把他當做是自己最值得敬重的敵人。袁崇煥在薊遼督師任上,修邊防,繕城牆,整兵事,幾年時間,遼東防務固若雞湯,一掃萬曆年間的被動挨打局面。如此忠臣良將,卻結局悽慘,真是令人痛心惋惜。

袁崇煥經略遼東,是防禦後金不可多得的良將,他有性格上的弱點,但瑕不掩瑜,對於明朝來說,袁崇煥是抵禦後金的不二人選,對於後金來說,只有拔掉袁崇煥這顆釘子,後金才有可能大舉入侵,崇禎帝枉殺袁崇煥,無異於是在自毀長城。


大國布衣


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民族英雄,是功高蓋世的明朝頭號抗金名將,南明滿清民國新中國都為袁崇煥平反,當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更稱讚袁崇煥為明朝末年愛國領袖。問這樣無恥的問題的人其心可誅!



為什麼不問引狼入室滅亡南明的漢奸吳三桂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認賊作父賣國求榮漢奸洪承疇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陷害忠良的九千歲魏忠賢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為虎作倀的漢奸孔有德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自毀長城的昏君朱由檢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多次在中原屠城的暴君皇太極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陷害忠良的奸臣溫體仁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濫殺無辜的閹黨乾兒子毛文龍對中國破壞有多大?

為什麼偏偏要詆譭汙衊對明朝對中國赤膽忠心兩袖清風對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有巨大貢獻的民族英雄袁崇煥?
袁崇煥是對明朝忠心耿耿精忠報國的一代名將,蒼天可鑑!

公元1626年初,一生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統帥十三萬後金軍主力(號稱三十萬)氣勢洶洶地圍攻寧遠城,而袁崇煥的明軍只有一萬多人,努爾哈赤完全沒有把初出茅廬的袁崇煥放在眼裡,盛氣凌人地派人逼袁崇煥投降後金。

面對威風八面手握重兵的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的逼降,袁崇煥臨危不懼,他大義凜然地說:“奴兵稱三十萬虛也,約有十三萬,吾修治寧遠,決守以死,豈肯降耳!《東華錄》。

寧遠大戰,袁崇煥指揮一萬多明軍以少勝多大破努爾哈赤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擊斃一萬七千多後金軍(是役也,奴賊糜爛失亡者實計一萬七千餘人)《徐光啟集》。

努爾哈赤也被袁崇煥的火炮打傷,(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禆王,北騎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石匱書後集》。

寧遠大戰讓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七個月以後死去。

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戰以後曾經說“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戰無不捷,攻無不克,惟寧遠一城不下”《清高祖實錄》。

公元1627年夏季的寧錦大戰,袁崇煥指揮明軍大勝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四大貝勒與濟爾哈朗、德格類、阿濟格、嶽託等帶領的七旗十萬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貝勒,擊斃努爾哈赤的侄子覺羅拜山以及巴希、額真博博圖等後金軍將領,擊斃幾千後金軍,皇太極狼狽撤退。

公元1629年年底的北京保衛戰,由於崇禎帝對袁崇煥的“皇太極有西向窺視中原”的多次提醒無動於衷,並拒絕袁崇煥的關寧軍協防薊州及改革薊州軍隊的建議,甚至逮捕協防薊州的關寧軍將領,導致皇太極帶領十萬後金軍主力繞道蒙古突破長城。

公元1629年12月11日,皇太極帶領十萬後金軍主力突破長城喜峰口,攻佔遵化,十萬明軍投降後金,後金軍長驅直入進逼北京。

對明朝赤膽忠心的袁崇煥立即帶領關寧鐵騎千里迢迢勤王,在12月24日搶在後金軍之前到達薊州阻擊皇太極,但皇太極不敢與袁崇煥決戰,繞開薊州進攻北京。

副總兵周文鬱擔心關寧軍去北京城與後金軍決戰會引起皇帝與北京軍民猜忌,提醒袁崇煥“大兵宜趨敵,不宜入都”。

對崇禎帝忠心耿耿的袁崇煥卻不顧自己安危,大義凜然地說:“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濟事,雖死無憾!”《邊事小記》。

12月30日,袁崇煥帶領九千關寧鐵騎來到北京城下與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進行決戰。

但中了皇太極與漢奸范文程高鴻中鮑承先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卻拒絕袁崇煥的關寧鐵騎進城休整,北京城的明軍甚至用弓箭石頭殺害關寧軍士兵。

在缺衣少食天寒地凍露宿城外的艱苦條件下,袁崇煥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在全身盔甲被後金軍箭射如刺蝟命懸一線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大勝莽古爾泰、多爾袞、阿巴泰、阿濟格、多鐸、豪格、恩格德爾等左翼四旗的幾萬後金軍主力及兩千蒙古騎兵,阿巴泰、阿濟格、恩格德爾三部後金軍主力都被擊潰,幾千後金軍慌不擇路踩破冰面淹死在運河中。

袁崇煥又派五百火炮手對皇太極的大營四面轟擊,後金軍傷亡慘重,皇太極狼狽撤退。

北京保衛戰形勢一片大好,如果等後來的孫承宗馬世龍邱禾嘉秦良玉金日觀黃龍張春茅元儀等明朝名將帶領的四十多萬勤王大軍雲集北京,與袁崇煥滿桂等明軍主力內外夾擊,全部殲滅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指日可待。

北京保衛戰其實是崇禎時期人才濟濟的最鼎盛時期,既是一次巨大危機,更是一舉打垮甚至消滅皇太極後金軍主力的千載難逢的良機。崇禎帝手下不僅名將如雲,連賦閒在家的抗金名將袁可立都上疏為崇禎帝出謀劃策。

北京保衛戰時明朝的後勤與財政也高枕無憂,有財政專家戶部尚書畢自嚴嘔心瀝血為崇禎帝開源節流,畢自嚴後來甚至解決了四十多萬勤王大軍的後勤糧食問題,畢自嚴累得頭都腫大無比。

可惜這樣的大好局面都被崇禎帝與抗金名將滿桂兩個人對民族英雄袁崇煥的陷害而毀於一旦。

在袁崇煥帶領關寧鐵騎連續取得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的同時,滿桂侯世祿等帶領的明軍卻在順義之戰德勝門之戰連續被後金軍打得慘敗 。滿桂也被北京城上明軍的大炮誤傷。

狼心狗肺的崇禎帝不讓連續大勝後金的袁崇煥軍進京休整,卻讓連續慘敗後金的滿桂軍進城休整。

不久,崇禎帝召見滿桂袁崇煥祖大壽等將領,善於表功討好的滿桂解開衣服讓崇禎帝看自己身上的傷,崇禎帝對連續打了敗仗的滿桂表示深深地讚歎,卻對連續大勝後金的袁崇煥祖大壽冷若冰霜。

滿桂趁機誣陷是袁崇煥軍的箭炮打傷了自己。讓中了皇太極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火上澆油,決定逮捕袁崇煥。

十二月初一日,崇禎帝又一次召見滿桂袁崇煥祖大壽等人,崇禎帝用好酒好肉招待敗軍之將滿桂,卻把大勝後金的袁崇煥逮捕下獄,崇禎帝的是非不分顛倒黑白讓祖大壽等袁崇煥部下目瞪口呆。

主帥袁崇煥立下北京保衛戰勝利的大功卻被崇禎帝逮捕下獄,讓關寧軍悲憤不已。

而北京城的明軍繼續用炮石攻擊與後金軍浴血奮戰的關寧軍,祖大壽何可綱等關寧軍將領只好帶領悲憤的關寧軍士兵離開北京返回遼東。

而滿桂軍的士兵卻在北京城中騷擾老百姓,滿桂卻聽之任之,副將申甫的部下有很多北京市民,滿桂軍欺負甚至殺害他們。御史彈劾滿桂軍的胡作非為,崇禎帝也不追究。

崇禎帝不但不追究滿桂,反而給滿桂加官進爵,賜滿桂尚方寶劍,加封滿桂為武經略,統領所有明朝勤王部隊。

但滿桂最終也是自食其果,崇禎帝與他手下的太監們拼命催滿桂出城與後金軍決戰。

滿桂說:“敵兵強大,我們援兵不多,不可輕易出去打。”

平心而論,滿桂固守待援的戰略是正確的,因為滿桂軍沒有袁崇煥關寧鐵騎打敗後金的野戰戰鬥力。

可滿桂架不住崇禎帝與太監們這些催命鬼的逼迫,只好與孫祖壽黑雲龍等抗金名將出城與皇太極的後金軍主力決戰。

公元1630年1月28日,滿桂帶領幾萬明軍主力在永定門外安營紮寨,等待後金軍主力來決戰。

第二天早晨,皇太極的後金軍騎兵從四面八方圍攻滿桂軍,滿桂剛愎自用不聽足智多謀的孫祖壽的建議,結果孫祖壽只好與滿桂各自防守,滿桂軍抵擋不住後金軍,孫祖壽殺出重圍救援滿桂中箭犧牲。36歲的抗金名將滿桂英勇戰死,黑雲龍等明軍名將被俘,幾萬明軍全軍覆沒。

魏忠賢閹黨餘黨溫體仁高捷王永光等趁機對民族英雄袁崇煥落井下石。

而袁崇煥的老師東林黨領袖孫承宗卻對袁崇煥含冤下獄袖手旁觀,他利用袁崇煥寫信召回祖大壽何可綱等關寧鐵騎以後,就不再關心袁崇煥,自己忙於統帥四十多萬明朝勤王大軍,收復皇太極後金軍主力已經撤退的永平四鎮的遵永大捷。

東林黨只有大臣成基命為袁崇煥求情。

明朝抗擊後金歷史表面上非常複雜,其實只要把握東林黨閹黨的主線就可以一目瞭然。

抗金名將熊廷弼是東林黨,被魏忠賢閹黨陷害而被殺,而被後金打得慘敗丟掉廣寧等四十多座城池的王化貞是閹黨。

抗金名將袁可立沈有容等是東林黨,而魏忠賢的乾兒子抗金名將毛文龍是閹黨,結果袁可立沈有容被魏忠賢毛文龍排擠出海上戰線,導致海上戰線壓制後金的大好局面前功盡棄。

東林黨的孫承宗被魏忠賢閹黨排擠出朝廷與抗金前線,東林黨的袁崇煥孫元化寧錦大捷以後也被魏忠賢閹黨排擠出朝廷與抗金前線。

東林黨的袁崇煥又斬殺了企圖勾結皇太極夾攻明朝並兩次血洗山東登萊的閹黨毛文龍。

閹黨的內閣大臣溫體仁與高捷王永光等為了替閹黨毛文龍報仇,對含冤下獄的東林黨袁崇煥落井下石痛下殺手。

而東林黨除了成基命以外,包括孫承宗袁可立等德高望重的東林黨大臣都對袁崇煥含冤下獄袖手旁觀,最終導致崇禎帝自毀長城把民族英雄袁崇煥千刀萬剮傳首九邊。

公元1630年9月22日,問心無愧赤膽忠心的民族英雄袁崇煥在面對3543刀千刀萬剮的凌遲酷刑之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對冤殺他的崇禎帝與吃他肉喝他血的北京老百姓沒有一點抱怨,仍然關心他抗擊後金守衛遼東的一生事業,寫下了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