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憤青刺傷李鴻章,為清朝減少1億兩白銀賠款,那麼這個青年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為滿清?還減少一億兩?這臉打的呱唧呱唧的響,就好像咱大華夏的銀子一定要給那短腿的騾子一樣,不給就沒天理似的。

這世道,啥時候強盜都變的有道理了?這還真叫大天白日活見鬼了。

話說這滿清晚期四大名臣,俺最喜歡左宗棠左大人,但這裱糊匠李鴻章,說真的俺瞅著頭疼,但凡啥糟心事都能瞅見他的身影。

慈禧對李鴻章的態度如何

就拿眼前這事說事,您就說吧如果沒這憤青鬧事,大傢伙感覺他李鴻章回去之後,老慈禧會不會對他動啥小心思?

要是讓俺說,這事鬧的可是夠大的。甲午海戰,這事最終的戰敗,您要是說這裡邊沒有李鴻章任何事,那叫閉著大眼皮胡咧咧。而且這破紙片一旦簽訂,您是銀子也賠了,地也割了,還被人家掐住脖子使勁的揍的一頓。就這德性民間的憤怒已經快達到了極限值了,這要是噴出來,分分鐘鍾人讓那滿清整個二踢腳,點火上天的節奏。

您就瞧好了,這就是一個漫天開花的結果,就算是擱歷史書中,那也是濃重的一筆。

您就說吧,這口大黑鍋他得有多大,誰背上了,誰得捂到裡頭等死。

您回過頭來瞅瞅,滿清的朝堂上,從大到小挨著個的數,誰最合適背這口大黑鍋?

慈禧?這老太婆能從皇宮中的夾縫中爬出來,蹲到滿清最高權力寶座之上,您覺得她沒有後手?至少她會從當時的時局中把自己個摘的清清麗麗的。

鬼子六?他到挺合適,滿清後期到是天天的和歐美那大鼻子打交道,可人家離這事十萬八千里,從頭到腳都沒有粘過。當時小鬼子到是想和他談,但鬼子六沒上當。

得咧!論個頭論肥瘦,李鴻章到是挺合適的。所以李鴻章去小鬼子那破島上簽字,那是進也不行,退也不成的局面。

就拿割地這事,當時李鴻章準備啟程去小鬼子的地頭上談,要死要活的非要從光緒帝的嘴巴里掏話,明確割地授權,不給個明確的話,他死活不會去的。

光緒整個沒轍了,這才鬆了口給了李鴻章商讓土地之權,所以李鴻章去談馬關條約這事的時候,割地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您自己個感覺感覺這是不是退路?

那麼咱接下來,把這事捋捋大傢伙跟著瞅瞅,感覺感覺。

這事前前後後,伊藤博文那是用盡了手段不斷的羞辱李鴻章,而李鴻章抱著不願意和小鬼子打下去的想法,玩命的和人家談。

所以這主動權始終都在人小鬼子的手裡。說道這裡,有人就要問了:“那滿清就沒有一個主戰的?沒有一個主戰的可行性方案?”

咋就沒有?咱大華夏有眼光的也不是就那麼一個兩個。當時文延式就提出,遷都再戰。

大傢伙知道,滿清皇帝扔了國都逃跑,那是常事,臨時遷都應該沒啥大問題。而且作為馬後炮的咱們也知道,小鬼子真要和咱玩死磕,就他那國力,撐不了多久,自己就得先垮掉。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局面真的走到這一步,真要把滿清幹爬下了。你們覺得那些個坐在一邊等著吃肉肉的大鼻子洋鬼子,會連個氣都不放?

要知道,大鼻子洋鬼子對這後起之秀那是拿大鼻孔瞅,對他瞧不上眼,這是其一。

其二,一旦滿清真被幹趴下了,這意味這所有列強都將在大華夏的地頭上失去一個隨意勒索的合法政府,這絕對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但無奈啊!當時佔據主流的就倆人慈禧和李鴻章,這倆人一個比一個喜歡和平,您這被小鬼子擱菜板上剁那是最終的結局。好了,咱再說這事。

事情

話說1895年三月二十四號,李鴻章個小鬼子那破島上和那個伊藤博文,倆人擱談判桌子上,這頓扯皮。李鴻章從心底裡害怕小鬼子中斷和議,所以前三輪的談判,在伊藤博文的羞辱加勒索下,這事基本就差不多了。

而且還達到了小鬼子的預想,不停戰而和談的局面。啥意思呢?小鬼子想揍你,想往死裡揍你,沒問題,只管揍,揍累了緩緩還可以接著揍。至於其他的,滿清政府該給的錢,該割的地,那是一分都不能少。

您就說吧,這事弄的蠻可以的。

基本上人小鬼子提出的條件,全盤接受,三輪談判?都幹啥了!

到最後伊藤博文到是很看好李鴻章:“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題主這事,就是發生在第三輪談判之後,李鴻章回那所謂的接引寺的路上,不知道從那嘎達竄出個蹦起來沒有三尺高的傢伙,照著李鴻章的腦殼就是一槍。

“砰!”的一聲槍響,現場就亂了。李鴻章當時就倒地昏倒了,那開槍的小鬼子乘著亂乎勁,溜到了路邊的店鋪裡。

而李鴻章身邊跟著的醫生立馬對李鴻章進行救治,這子彈沒有擊中要害,打在了左眼下方,子彈卡在了骨頭裡,沒多久就恢復了。

話說這事,整大發了。讓列強感覺到這小鬼子不僅僅是從大華夏扒拉點殘羹剩飯的節奏,這似乎想要玩個黑吃的節奏——獨吞啊!

所以各方的壓力可就來了,話說這甲午海戰的時候,英國佬俺高升號被小鬼子擊沉了都沒這麼大的反應。

老毛子第一個就忍不住了,開始偷偷摸摸的往東北那嘎達摸,這一傢伙就是明火執仗的硬來了。

小鬼子立馬就把這刺客給抓了,這貨驗明正身是個叫小三豐太郎的傢伙。這貨瞅著小鬼子武力似乎可以吞併大華夏,就不願意談判,就想著通過這事,把和談攪黃了,雙方接著打。

而結果就是,小鬼子自己個先慌了神,小鬼子那八岐大蛇附體的天皇皇后都跑來慰問,派最好的醫生給李鴻章看病。

小鬼子最害怕啥?害怕李鴻章為這事,怕拍屁股走人,和談這就成了黃瓜菜徹底涼了,畢竟這戰爭在熬下去,小鬼子自己個就吃不消了。

所以開頭不提倡停戰的小鬼子,這就要簽訂休戰條約,休戰期二十一天。

但大傢伙知道,李鴻章是抱住和平為第一要務,離開小鬼子地頭?壓根就沒這想法,接著和小鬼子那伊藤博文聊。

所以最終就是題主所謂的省下了一億兩白銀,其他都沒有變。

三億兩白銀,變成兩億多!就是這麼個事。

而李鴻章拿著那染血的黃馬褂就回了大華夏,向慈禧交差去了。如果沒這染血的黃馬褂,不知道李鴻章會交上去啥?撈到的結果就是二十五年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沒了。

這事之後呢?李鴻章從軍機重臣變成了簽訂賣國條約的罪人,而伊藤博文歷任了四次小鬼子那破宰相。

一個是裱糊匠,另一個印在了小鬼子那毛毛錢上邊去了。

而那個差點攪動了時局的小三豐太郎被關了判了無期徒刑,有了一個過場,到了1907年假釋回家了,也就吃了十來年牢飯。

好了,是對是錯,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1895年,正在日本下關進行談判的李鴻章在回驛館時,遭到一名日本狂徒的刺殺。子彈射入他左臉臉頰,子彈嵌在他的顴骨之中,所幸並未傷及性命。因李鴻章年事已高,考慮到手術的風險性,這顆子彈留在骨頭裡並沒有取出,直至李鴻章壽終蓋棺。巧合的是,李鴻章後來訪歐期間,恰逢倫琴發現X光射線,李鴻章也拍了一張,骨頭中的子彈纖毫畢現。

一直以來,關於這顆子彈為大清省了一億兩白銀的說法流傳甚廣。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否準確?刺殺李鴻章的小山豐太郎又是何許人也?他在刺殺李鴻章後又經歷了什麼呢?

小山豐太郎的子彈,真的為大清省了一億兩白銀?

李鴻章中彈後,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異常焦慮和憤怒。因為作為戰場上的優勢一方,日本在談判桌上其實佔盡優勢。英法德等列強紛紛處於觀望狀態。可是李鴻章的突然遇刺,恰恰容易為清朝政府落下口實。

伊藤博文他們最怕的就是,李鴻章藉故回國,不再談判,轉而由列強插手,周旋停戰。以當時日本的國力,一旦列強插手,勢必會影響他們在戰爭中取得的勝果。

為了避免李鴻章回國,陸奧宗光緊急做了許多公關手段。大致可以分為三塊內容:治傷,慰問,懲兇。

治傷時,陸奧請來陸軍野戰衛生長官石黑忠直,以及廣島陸軍預備病院院長佐藤進派。他們兩個是有名的外科槍傷大夫。其中佐藤進派更是曾經在大隈重信遇刺後,為其實施截肢手術的人。兩人到來之後,甚至恭敬地表示:“定將如同我等父親受槍傷一般,加以認真對待。”然而事實上,李鴻章使團中本有兩名醫官,但是石黑在回憶錄中明確的寫道,

他和佐藤聯手,務必不能讓李鴻章使團的大夫有露臉的機會。這一切即是要表達日方的友善,也是拖住李鴻章留在日本的手段。

(李鴻章受傷後,陸奧宗光和伊藤博文都曾親自慰問)

關於慰問,不僅天皇派出特使,皇后更是手製繃帶,並且派來兩名護士服侍李鴻章。各界人士紛紛發來慰問函電。甚至有人送來帶有章魚的水族館。這個水箱,後來李鴻章在養傷之時,時常觀看取樂。

懲兇方面,刺殺李鴻章的兇手小山豐太郎,當場就被警察捉住,而後送往法庭審訊。

遺憾的是,清政府當時並未抓住這一機會,向日方施壓。日方也破譯了清朝的密碼,在密電中得知,清政府對於割讓土地一事並不強勢。於是,得知清朝底牌的日方確實在軍費方面做出了一億白銀的讓步,土地割讓等方面卻留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恥辱的一筆。

(《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但是由於日方在外交上對於國際環境估計不足,於遼東引發了三國干涉還遼等事端。)

小山豐太郎是何許人也?他刺殺李鴻章的動機是什麼?背後可有人指使?

小山豐太郎,當時27歲,幾乎是明治維新的同齡人。他的父親雖然當過群馬縣的議員,但是他自己卻只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平民,中學只上過幾個月便輟學了。雖然後來進入慶應義塾,但是沒過多久也中途退出。

之後,他自詡為“壯士”,為自由黨的選舉活動賣力奔走,但其實也只是被當做某些政治團體的馬仔打手,還有兩次因為鬥毆而被捕入獄的經歷。

國內很多網站上都有寫,他加入過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這裡要說明一下,據茅海建老師的弟子吉辰考證,神刀館是劍道家日比野正吉創辦的武館,說它是“右翼團體”有失偏頗。同時,在刺殺李鴻章之際,小山早已與神刀館脫離了關係。

這次刺殺行動沒有任何人指使,完全是小山憑藉當時的報道,以及自己對於局勢的理解,而產生的狂熱且瘋狂的舉動。他刺殺之時,隨身攜帶了一份“斃奸書”,上面將戰爭的罪責,歸於李鴻章一人。

而最根本的動機是,他認為,李鴻章此次前來議和,是為了阻擾高歌猛進的日本軍隊。如果擊斃李鴻章,必將使得日本軍隊一路推進,直接打進北京城。

最後一點,才是小山的真正動機。而這,並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想法,是受到當時日本社會普遍的狂熱戰爭思維所影響。

甚至於為了阻止議和,他還動過刺殺伊藤博文的心思。伊藤博文在知悉遇刺事件後曾經嘆息,刺客還不如殺了自己。瘋狂的小山看到伊藤這樣的想法,跟自己不謀而合,竟然還心有慼慼焉,實屬無知的狂徒。

小山豐太郎的結局

小山豐太郎被送往山口地方裁判所接受審訊。

裁判所所長鶴岡琢郎曾經多次受到伊藤博文的施壓,要求判處小山死刑。並且許諾,鶴岡可以得到退休後在宮內省的肥差。可是鶴岡以司法獨立為由,斷然拒絕了伊藤博文的誘惑。

小山被判處無期徒刑,在偏僻苦寒的北海道服刑。

兩年後,因為大赦被減刑為15年有期徒刑,1907年,小山假釋出獄。

小山出獄後,將獄中的經歷寫作《活地獄》一書,記載他服刑期間所受到的苦難。書中序言裡寫道:

“我之罪,乃因思國家之真心深切也!”

即便是出獄之後所寫的回憶錄,小山依然這麼認為著。

小山豐太郎最終死於1947年。狂熱的他在晚年之際,目睹了日軍的潰敗,目睹了國內生活因戰爭而變得困窘。不知道他在晚年的時候,是否有一點對戰爭的反思。


兮兮說事兒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以後,清廷無奈求和,本來是打算派出戶部侍郎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赴日和談,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二人“全權不足”為由拒絕和談,並將兩人一番羞辱後遣返回國。隨後,七十二歲高齡的李鴻章開啟日本之旅。

而在第三輪會談結束後,就在李鴻章回住所的路上,一名埋伏多時的日本青年突然衝出,之後掏出槍射中李鴻章左眼下部。

這名“黃金”刺客名叫小山豐太郎,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個名字可能很陌生,但正因為他打李鴻章的那一槍,使中國在馬關條約的談判中意外佔得了便宜,少賠了近一億兩白銀。

關於此次事件,大部分人後來關注點都在李鴻章身上,而鮮有人關注刺客小山。那麼這名刺客究竟什麼來頭?為什麼要刺殺李鴻章?最後的結果又是怎麼樣的呢?

小山豐太郎,生於1869年4月,在日本出身名門望族,中學畢業後加入了著名的右翼團體——神刀館。當時在日本國內,類似神刀館之類的右翼團體很多,這些團體是明治維新之後出現的,主要的主張就是戰爭決定一切。

這些右翼團體是近代軍國主義的雛形,一直伴隨著日本的發展直到今天。小山是神刀館狂熱的支持者,對他而言,不希望看到中日停戰的那一天,而希望看到日本繼續發動戰爭,直到將中國徹底滅亡。

所以當他聽說北洋大臣李鴻章來日本談判相關的停戰事宜時,十分不滿,遂向神刀館提出要刺殺李鴻章,並順其自然得到允許。

1895年3月24日,結束了一天談判的李鴻章在僕人的簇擁下走出春帆樓,結果在門口被小山打了一槍。由於過度緊張,小山這一槍沒有打中李鴻章的要害,而是打在了左眼下部。儘管如此,對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說,這一槍幾乎是致命的。

日本方面一邊捉拿兇手,一邊讓人把李鴻章緊急送往醫院救治。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鴻章借這個事情向日方施加壓力,日本方面也覺得很過意不去,所以在談判條件上稍微放鬆了一些,才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馬關條約。

雖然小山當時跑掉了,但是這些右翼分子在日本政府那裡都是掛了號的,沒過兩天,他就被警察抓到了。法院判了他一個無期徒刑,刺殺外國公使,理論上來說是要判死刑,為什麼沒有判呢?

一是李鴻章後來沒有追究;二是當時這些日本右翼團體勢力漸漸龐大,日本政府害怕牽一髮而動全身,搞得自己很被動;三是小山當時的行為在很多日本人看來就是一種愛國的表現,處理的太激進怕引起社會的公憤。不管怎麼說,無期徒刑對小山來說,已經是相當嚴厲的處罰了。

被法院判刑後,小山一直在北海道服刑,直到1907年他38歲時奉敕恩獲釋,回到老家群馬縣。算來算去,這名刺客在監獄裡前前後後也就呆了不到十三年時間,監獄的生活並沒有讓他骨子的軍國主義基因消失,反而更加狂熱。

此後,日本發起了侵華戰爭,年紀七旬的小山豐太郎無法參加作戰,卻在家鄉為軍國主義分子搖旗吶喊。直到他1945年8月15日聽到天皇宣讀的投降書,聽到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那一刻,他的精神支柱垮掉了,信仰崩塌了。兩年後的8月4日,小山豐太郎死於家鄉,終年78歲。


小小嬴政


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代表,在日本馬關求和談判的時候,被人打了一槍,痛的李鴻章在發給慈禧的電報中撒起了嬌:“痛呀!”

對李鴻章開槍的是一個日本人,小山豐太郎。

小山豐太郎這一槍一打,日本人和清政府的談判形勢看上去瞬間“急轉直下”,日本人勒索的賠款也從3億兩白銀,縮減到了2億兩。

於是,李鴻章被吹上了天,將日本對清政府少勒索的那1個億的功勞全算在了李鴻章的頭上,算在了李鴻章挨的這一槍上。

可是,日本突然減少了向清政府索要的“贖金”,真的是因為李鴻章挨的這一槍?這一槍真的有這麼貴?

顯然不是,當然,小山豐太郎這一槍確實成為了清政府少賠1個億的一個小小的導火索。

1894年11月,慈禧忙著操辦自己的“萬壽節”,可是,前線的戰事連連失利,怎麼辦?貿然求和的話,不好聽,所以清政府想到了一個辦法——讓洋人出面“調停”。

當時,清政府總理衙門會見了英、美、德、俄、法五國駐華公使,讓他們出來調停。可是,這五個洋國也是各懷鬼胎,一時之間沒有達成一致,英國人說“不便與日再言”,德國人說“現時和議無濟於事”,即便是美國人也沒同意五國聯合出面調停。

這回可嚇壞了慈禧,洋人怎麼了?送上門的好處也不要了?

實際上,美國是想單獨操縱清政府和日本人的和談,從中牟取暴利。所以,當清政府單獨找到美國人的時候,美國人便同意出面了。

美國人對日本人說了一句,你們日本人真要將清朝打垮了,英、法、德、俄這幾個強國肯定會趁機打著維持秩序的旗號瓜分中國,到時候你們日本的利益也沒有保證,適可而止吧。

日本此時雖然也已經發展了起來,可是綜合國力到底不如中國,繼續打的話,即便打贏了,也確實會發生美國人所說的情況,所以同意和談。

1894年11月22日,受到清政府和李鴻章委託的德國人——德璀琳,上了一艘去日本的輪船,代表清政府、李鴻章和日本和談。

美國人聽說了此事後,鬧了一鬧,日本人也不接受德璀琳代表清政府,所以,德璀琳只能無功而返。

1894年12月,清政府又任命張蔭桓、邵友濂二人作為全權大臣,想在上海和日本談判。

日本人此時則想著打垮北洋艦隊,然後佔領威海衛,從而獲取更多的談判籌碼,所以日本人告訴清政府,想和談也可以,派代表來日本廣島談!

可是,當張蔭桓、邵友濂到了日本後,日本人又找茬了,他們質問張、劭二人:“究竟敕書中曾否載明便宜行事全權字樣,貴大臣能否遇事自專,毋須電請裁決?”

張、劭和日本人打了一頓嘴炮之後,在日本人的刻意逼迫下,只好安然返國。

這時間一拖,日本打下了更多的地盤,北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

美國人及時地跳出來當起了和事佬,日本想了想,給了個回覆,讓恭親王奕訢或者李鴻章來談!

奕訢是皇族,事關清朝臉面,再說慈禧也不是很信任奕訢,所以便選擇了李鴻章。

慈禧這個老妖婦也賊精明,為了不讓和談、割地賠款的帳算在自己的頭上,她將光緒推了出來,讓光緒負責此事。

當時,光緒和翁同龢的想法是可以多賠錢,但是絕不能割地。李鴻章為此幾番奔走於洋人之間,想讓洋人摻一腳,讓他們干涉干涉,可是沒人理他,所以他只好從光緒手裡要來了所謂的“商讓土地之權”。

日本人在聽說了李鴻章將成了清政府的和談代表後,或許是出於對李鴻章的瞭解,他們又趁機提出了更苛刻的條件。

日本人這個算盤打的很好,先抬價,再在和李鴻章談判的過程中,給他打個折,照樣賺的盆滿缽滿!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抵達馬關,20日便迫不及待地到春帆樓和日本人展開了談判。

不過,縱使雙方已經處於談判狀態,但是日軍的動作並沒有停止,然後在繼續攻打清軍。

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和日本人結束了第三輪談判,在返回住所的途中,小山豐太郎持槍從人群裡衝了出來,對著李鴻章便開了槍,打中了李鴻章的左頰。

1895年4月1日,在第四輪談判中,日本人突然抬了價,割臺灣,割澎湖,割遼東,賠款3億兩白銀!

不是說,李鴻章捱了一槍,讓清政府省了一個億嗎?怎麼反倒加價了?先抬價,再打折唄!

清政府少賠了嗎?沒有,最後這2億兩白銀甚至已經超過了日本人的預期,這兩個億是清政府三年的財政收入,是日本四五年的財政收入,已經賺翻了。

李鴻章像條狗一樣求伊藤博文,能不能再少賠5千萬?5千萬不行,能不能少2千萬?不肯少勒索點錢,能不能少勒索點地?

伊藤博文的回答,統統是不能。

日本要求清政府一個月內交割臺灣,李鴻章急了,能不能多給一個月?貴國何必這麼急,臺灣已是你們口中之物!

伊藤博文直接甩了兩個字,飢甚!

清政府原本可以藉助李鴻章遇刺一事,讓洋人干涉進來,可惜,李鴻章怕了,慈禧怕了,清政府怕了,所以對此選擇了忍氣吞聲。

日本之所以會將賠款從3億降到2億,一則因為談判本便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他們故意設了高價,本來也是讓清政府討價還價的;二則日本人截獲了李鴻章發回中國的電報,知道了清政府的底線,也考慮到了清政府的財力;三則是因為談判拖了太久了,日本人也不由得擔心洋人會忍不住跳出來插手,或者李鴻章狗急跳牆,用遇刺一事中斷談判,這麼一來到手的肥肉便飛走了。

所以說,李鴻章挨的這一槍值不了一個億!

小山豐太郎之所以會刺殺李鴻章,不過是為了敲斷清政府和日本的和談,讓日本繼續打清朝罷了。

他是一個激進的右翼分子。

小山豐太郎被捕之後,日本為了給清政府和李鴻章一個交代,也為了做給國際世界看,對他進行了起訴,後經法院判處無期徒刑。

可是,李鴻章死後過了6年,即1907年,日本政府在看到當年的“刺李”風波早已經風平浪靜,早已經退出了所有人的視野,受害人李鴻章也已經死了之後,便釋放了小山豐太郎。

在小山豐太郎被釋放了27年之後,即1928年,日本人河本大作策劃和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之後,河本被日本政府象徵性地監禁了一年之後,又再次來到了中國。

所以,千萬別期待日本政府會因為日本人刺殺中國人而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處罰。

1947年,小山豐太郎在被釋放後又活了40年之後,這才死去。


寧糊塗


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憤青名叫小山豐太郎,日本上野國館林藩(今日群馬縣館林市)人,出身地方門閥士族,父親曾任議員。小山16歲肄業於慶應義塾,翌年因病休學,後成為激進主義者,加入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

李鴻章赴日談判時,小山豐太郎不滿中日停戰,希望日本繼續與中國作戰,加之對中國人的不滿,遂於1895年3月24日刺殺乘轎出行的李鴻章,槍擊李鴻章左臉,但是未傷及其性命,導致國際輿論譁然。

因此,坊間有傳言,《馬關條約》的賠償金額,之所以由起初的三億兩減少到兩億兩,正因為李鴻章捱了一槍。李鴻章利用這一槍大做文章,日本因擔心列強幹涉,急於簽訂條約,於是只能退一步,將賠償金額減少到兩億兩。

不過,對於這一說法,也有人表示反對,認為日本減少賠償金額,與李鴻章並無關係。因為李鴻章是在第三輪談判後遇刺的,當時日方根本沒有要求清朝賠款三萬萬兩。1895年4月1日第四輪談判時,日本才亮出三萬萬兩白銀的賠款。

而且,日本起初的態度十分堅決:作為獲得偉大勝利之結果,我方要求之條件決非過高,而提出較次更少之要求,日本國民終究不能滿意。顯然,當時的日本根本沒有受李鴻章遇刺之事影響。

至於為何賠償減少到兩億兩,是因為中方向日方提交了賠款改為一萬萬兩的修正案,與此同時,日本人在破譯李鴻章電報時看到“倘彼猶不足意,始終堅執……只有罷議而歸”的態度,日本擔心勝利果實失去,只好退一步,減少到兩億兩。

在日方看來,如果中方堅決不答應三億兩的賠款,日方最多不過再次出兵,打到北京,可那又能如何?最終也免不了受列強幹涉。到時,勝利的果實就將與列強瓜分。由此可見,日方同意減少賠款,是出於對列強的畏懼,而是用來安撫李鴻章(當然,表面上未必沒有那種姿態)。

關於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後,被日本法院判處無期徒刑,禁錮於北海道網走郡。不過,1907年,小山被奉敕恩准假釋。1947年,小山豐太郎死,年78歲。


周知惟


中日甲午戰爭,李鴻章可以說是輸光了家底。

海上戰場,苦心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陸地戰場,自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組建的淮軍也是節節敗退;而外交領域,更是在國際輿論宣傳上落後於日本,導致寄予厚望的列強調停完全淪為空想。

最讓李鴻章憤懣的是,收拾殘局的活也落在了他身上。很明顯這意味著他又要再一次在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上籤下名字。

而談判對手日本呢?

為了與清朝決戰,日本可謂是傾盡國力做了一次豪賭。儘管在海上、陸地兩線打贏了清軍,但日本國力已經達到底限,如果再得不到賠款補充,估計自己都要被巨大的戰爭消耗先拖垮。

所以此時的日本,也急切盼望憑藉戰場上的勝利,在談判桌上狠狠地敲清朝一筆竹槓。

於是,就有了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代表,抵達日本馬關春帆樓開展的和談。

為了取得最大的戰爭利益,即便戰爭雙方已經坐在了談判桌前,日軍也沒有停止對清軍的攻打,並且還使勁營造出一副軍事威脅直隸、北京的樣子,迫使清政府屈服讓步。

而與軍事恫嚇想配套的是,伊藤博文提出了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賠款3億兩白銀的苛刻條件。

面對日本人的獅子大開口,李鴻章這邊雖然掛了個“談判代表”的名頭,卻也不好全權拿主意,轉而發電報詢問清政府的意見。

但要命的是,此時的日本已經掌握了清政府來往溝通的密電碼,李鴻章的請示彙報,等於是暴露了清政府的談判底線。

所以雙方談判的臨界點,在於清政府能“拖多久”,與日本政府能“挺多久”之間達成的平衡。

時間拖得越久,對清政府來說就相對越有利,要是拖到日本國內經濟撐不住戰爭後勤供應的那一步,清政府反而會是“打贏”了戰爭。

就在雙方僵持的緊張時刻,日本突然出現了“自亂陣腳”的事件,一個名為小山豐太郎的激進青年,居然開槍將清政府的談判代表李鴻章擊成了重傷!

作為狂熱的激進分子,小山豐太郎的動機很簡單,他就是要通過刺殺李鴻章破壞馬關和談,讓清政府和日本的關係重新回到激烈的戰場上,從而由戰爭獲取更大的利益。

對於這樣搞不清楚家底能撐多久的激進青年,伊藤博文當真是氣不打一出來。此時他最害怕的結果,是李鴻章借刺殺事件回國中斷談判,甚至聯合國際上譴責刺殺事件的列強,對日本施加壓力。

為儘快獲取戰爭利益,伊藤博文立馬做出了兩個方面的補救。

一方面,起訴刺殺事件的行動者小山豐太郎,法院審理判處他無期徒刑,作為給李鴻章和清政府的交代,同時平息國際輿論。

另一方面,在勒索的賠款數目上,根據偵查到的李鴻章與清政府來往的電報內容,由原先的3億兩白銀,縮減定為了2億兩,以期儘快達成協議。

馬關條約簽訂後十多年的1907年,眼看當事人李鴻章已經死了6年,而且刺殺事件也已經淡出了輿論的視野,日本政府便釋放了小山豐太郎。


劇透歷史


在中日馬關第三次談判對日本來說即將獲得成功的關鍵時刻,李鴻章在回驛館的途中遭到日本極端主義愛國分子的刺殺,左頰中彈受傷,因此中日談判陷入僵局。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日本民族英雄的小山豐太郎。李鴻章在被刺殺以後小山豐太郎當即就被日本警察逮捕入獄,當時的日本政府害怕戰況久拖不下同時忌憚西方列強的干預,就在隨後的談判中把先前3億兩白銀的籌碼降到2億兩,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直接為清朝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當時清政府應該給他授勳獎勵的。

小山豐太郎出生在日本群馬縣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曾任日本國會議員,長大之後加入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神刀館宣揚天皇主義,國粹主義和大亞洲主義,是日本當時激進愛國主義分子的聚集地。受神刀館的長期右翼思想的影響,小山豐太郎成為這個集團最為積極的右翼分子之一,和其他神刀館成員一樣,小山豐太郎渴望日本能夠打敗中國,攻佔北京,實現日本領土擴張的野心。但是兩國停戰談判讓神刀館成員大為不滿,這才有了李鴻章遇刺一事的發生。

小山豐太郎被抓之後按照伊藤博文的意思是要將他處死,但是審理這件案件的法官為了保住他的性命在六天的審理中強行抵抗住來自東京的壓力,將小山豐太郎從死刑改為無期徒刑,將他關押在北海道網走郡監獄,兩年之後日本頒佈大赦令,小山豐太郎被從無期徒刑改為有期徒刑,在監獄待了12年之後,小山豐太郎由於在監獄表現良好與1907年2約11日被提前釋放。

小山豐太郎出獄之後回到東京生活,因為他的光輝歷史人們都把他當作了英雄人物。1910年小山豐太郎出版了在監獄裡生活的回憶錄《活地獄》一書,第二年小山豐太郎結婚,結婚之後小山豐太郎先後開辦了一家書法學校和一家圍棋道場,過上了一段平靜的生活。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之後他受到日本一家雜誌社的邀請回憶刺殺李鴻章的經過時說過一段話:“當我的袖子伸向轎子,直到我的身體被捆住,時間大概只有兩分鐘,但就是這兩分鐘令天下騷動,真是萬分抱歉,而我自己則被不遺餘力的處以島流極刑。”1947年小山豐太郎在見證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覆滅以及兩顆原子彈的轟炸後鬱鬱而終,時年78歲。


微風書房


在馬關和談開始時,李鴻章力勸日方談判人員伊藤博文輿陸奧宗光牢記西方帝國主義時代亞洲的更大利益;並且請求,中日 同文同種,不應互相拆臺。李鴻章想在他年輕的對手面前恃老賣 老,他已 73 歲高齡,而伊藤博文 55 歲,陸奧宗光 52 歲。 但在實際的談判中,他卻很難說服對手慈悲為懷,尤其在賠款上, 日本堅持要求賠款 3 億兩。就在這一艱難時刻,李鴻章突然得到 了其外交努力無法獲得的『不幸中之萬幸』:當某天李鴻章從會 場返回時,他被一名日本狂熱分子小山豐太郎狙擊。子彈擊中了他左眼下方, 但傷勢並不致命。在李鴻章被刺後,日本政府就派人追捕小山,小山被成功緝拿,後經過判決被處以無期徒刑,禁錮於北海道網走郡,在1907年奉敕恩准假釋,一直活到了1947年。此事使日政府十分尷尬,便主動宣佈休戰。日本天皇還派御醫為李鴻章診治,日本報紙對李鴻章的態度也由攻訐轉為稱讚。在李鴻章遇刺的第二天,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前往拜 會李的兒子--使團的一名隨員時,稱:『令尊之不幸實為大清之幸事。自今起,議和條款的商定將較前更容易了,日清之戰也將停止。』 l895 年 4 月 17 日,《馬關條約》簽訂。條約規定:

 

(l)清政府承認朝鮮國獨立自主,不再向中國朝貢;

 

(2)向日本賠款白銀二億兩;

 

(3)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4)開放重慶、蘇州、杭州和沙市為商埠;

 

(5)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開設工廠,從事工業和各種製造業。

 

中國國內的反應是嚴厲批評這項條約。許多學者指責李鴻章 父子賣國自保。兩江總督張之洞強烈反對批准條約,數百名匯聚在北京應試的各省舉子幾次聯名上書清廷,請求清帝廢除條約,遷都內地,繼續戰鬥。354 但清政府不顧這些憤怒的抗議, 在日本壓力下於 1895 年 5 月 8 日交換了條約的批准書。


常棣tandy


晚清時期,八國聯軍持強凌弱,強迫清廷簽訂各種不公平條約,特別是日本人的要求更加無理。不過當時有一個日本憤青打傷了李鴻章,使得清廷少賠償了一億兩白銀,後來該青年結局怎麼樣了呢?

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憤青名叫小山豐太郎,日本上野國館林藩(今日群馬縣館林市)人,出身地方門閥士族,父親曾任議員。小山16歲肄業於慶應義塾,翌年因病休學,後成為激進主義者,加入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

在小山豐太郎眼中,僅僅與清政府簽訂一個佔進便宜的條約是不夠的,小山豐太郎的想法是大日本帝國要打進北京城,去盡情的侵略中國,搶奪中國人的錢財,奴隸中國人,霸佔中國的土地以及女人。

所以,小山豐太郎想要終止這場談判,從而繼續侵略下去,實現自己心中所想,在小山豐太郎眼中,沒有什麼正義可言,更別提什麼人道,有的只是日本人的利益。

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年間),大清跟日軍爆發“甲午戰爭”,號稱亞洲最強的北洋水師被日方艦隊打得幾乎滅亡。

此時慈禧太后慌了陣腳,急忙派遣邵友廉、張蔭桓前去日本展開和平談判,但是日本首領伊藤則趾高氣昂的說這兩個人權力不全,不予見面和談,還將這兩個使者侮辱一番趕出了日本,並要求清廷派李鴻章來才有得談。

中日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李鴻章回到住處的過程中,一個年青的日本浪人忽然從人群中衝出來,對著李鴻章就開了一槍。

雖然最終被制住,可是子彈還是打傷了李鴻章的右眼下方,血流不止。

日本人看著受傷的李鴻章也是很難過,為了挽回自己的國際形象,不得不少要了點賠款,雖然後來小山豐太郎這貨被抓住,但是由於其狂熱的“愛國”思想,還是沒有判處死刑,只是被判處了無期徒刑,在偏僻苦寒的北海道服刑。兩年後,因為大赦被減刑為15年有期徒刑,1907年,小山假釋出獄。

小山豐太郎最終死於1947年。狂熱的他在晚年之際,目睹了日軍的潰敗,目睹了國內生活因戰爭而變得困窘。不知道他在晚年的時候,是否有一點對戰爭的反思。


春朝青牛


日本憤青刺殺清政府前往日本談判的李鴻章,這看似是一件偶然事件,實則是日本軍國主義具有極強的侵略性的另一種體現。

中日談判背景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件事情的背景——甲午中日戰爭

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被列強聯合各種欺負,但是這時中國人還沒有覺醒。認為被像英國俄國等世界強國聯合打敗也沒什麼打不了的,我泱泱大國地大物博,隨便賠點錢打發了便是。


直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看似強大的大清帝國竟被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國日本打敗,這震驚了各個階層的國人,原來我大帝國竟已經如此不堪一擊。

日本不同於其他的西方國家,其他的西方國家,國人當時可以說不了解,但是日本卻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近鄰,彼此之間十分熟悉,且以前日本連成為中國的屬國都排不上號,如今我泱泱大國令被小小的日本打敗,國人在心理上是難接受的。

但是即便是在不願意承認,清政府確實是敗了,而敗了就要承擔失敗的後果,於是就有了李鴻章赴日談判。

屈辱的代言人

李鴻章是屈辱的,是壓力重大的,此時此刻李鴻章才是全中國“最難的人”。

李鴻章一心創立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滅,在軍事上自己是失敗的;甲午中日戰爭失敗,自己親赴日本承受屈辱,成為失敗的代言人,這是在政治上的失敗。

以上兩點是李鴻章的失敗,以下兩點則是李鴻章內心的掙扎。


在外,日本強大的軍事力量讓李鴻章感受到喘不過氣息,李鴻章知道憑藉現在清政府的實力,是無法阻擋日本軍隊的鐵騎的。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與日本和談,休養生息。

在沒,是國人的不理解,李鴻章赴日本談判,自己被國人稱為賣國賊漢奸,懦弱無能,甚至自己的屈辱要被訂在歷史柱上,被後世唾罵。

小山豐太郎的刺殺

在以上的背景下,李鴻章趕赴日本去進行屈辱的談判,對於李鴻章來說,對於清政府來說,這已經相當於被剝光了衣服進行走秀,已經屈辱的不能再屈辱,而李鴻章即將要簽訂的條約也是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到不能再不能的條約。

但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國內竟然還有人表示不滿,從而進行對李鴻章的刺死事件。


行刺者便是小山豐太郎。

在小山豐太郎眼中,僅僅與清政府簽訂一個佔進便宜的條約是不夠的,小山豐太郎的想法是大日本帝國要打進北京城,去盡情的侵略中國,搶奪中國人的錢財,奴隸中國人,霸佔中國的土地以及女人。

所以,小山豐太郎想要終止這場談判,從而繼續侵略下去,實現自己心中所想,

在小山豐太郎眼中,沒有什麼正義可言更別提什麼人道,有的只是日本人的利益。



值得一說的是在日本擁有小山豐太郎這種想法的人並不只一個,而是一群人。

所以我說,這是日本軍國主義具有極強侵略性的一種表現,小山豐太郎事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小山豐太郎的結局

小山豐太郎的刺殺行為令所有人都感到憤怒,包括日本當局。

原因是日本在這次談判中,經過他們所謂的辛辛苦苦的努力,眼看著就要與中國簽訂了所有符合他們利益的條約。

這就相當於羊即將步入虎口,卻被人一棒子把羊打跑了。


清政府高級官員使者在日本被日本人刺殺,這於情於理也是說不過去的。所以為了安撫李鴻章以及清政府,給李鴻章請最好的醫生,安排最好的養傷條件,各種慰問。對待元兇日本人也沒什麼好說的,先是抓起來,後被判以終身監禁。

由於小山豐太郎勞動改造良好,後被改判為15年,直到出獄。而不得不說小山豐太郎生命力還挺頑強,一直活到了1947年,直到他親眼看到他心中的大日本帝國戰敗,日本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方才死去,不知此時他的內心是何感想。

時刻錄品歷史

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事件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插曲,對於甲午中日戰爭中日雙方來說,勝者依舊是日本,敗者依舊是清政府,最後清政府也是改賠的賠了,該割的地割地了。有沒有此次行刺事件,事情也都會如此。

喜歡時刻錄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