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用無用,道法自然。存乎一心,處事絕學。


莊子:有用無用,道法自然。存乎一心,處事絕學。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雖為貴族,一生貧困,但精神上卻很樂活。除了做過時間很短的漆園小官以外,再無其它仕途經歷,可謂厭倦官場,一心著書,活在自己的逍遙遊中。

那麼莊子到底是世外高人還是消極之人呢?對此,大眾褒貶不一。褒方大體認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更應該學習莊子的自由逍遙之境界,淡泊名利,處世不驚,不為俗世所累,以追求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自由和快樂;貶方大體認為,莊子哲學,消極避世,與世無爭,埋沒才能,更是無能者的狡辯和藉口。

莊子:有用無用,道法自然。存乎一心,處事絕學。

在我看來,莊子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境界崇高,文字優美,逍遙處事,真乃做人之哲學,精神之食糧。在理解莊子思想時,關鍵要好好地把握和領悟其精髓和實質。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人生至高境界: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言歸正傳,今天想與大家探討的就是莊子的“有用無用論”。該論多次在《逍遙遊》《人間世》《山木》等篇中提及。

《逍遙遊》中這樣說: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闢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小編認為,惠子在這裡把莊子比喻成一顆叫樗的大樹,雖然莊子的思想淵博,言論宏大,但卻無實際用處,是會被大家所拋棄的。莊子卻說:既然這顆大樹什麼都做不了,你還不如把它放在廣袤的天地間,自由地生長逍遙。因為大樹無用,所以免受刀斧之苦。當人們覺得它一無所用的時候,它又怎麼可能遭受困苦呢?在莊子看來,大樹因為無用,所以才能享受生命之真諦。

莊子:有用無用,道法自然。存乎一心,處事絕學。

莊子在《人間世》中也提及:“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意思就是說,大家都知道有用之用處,卻不知道無用的用處啊。當人們知道你無用的時候,你自然可以免遭傷害,求得生存。

談到此處,大家可能會認為莊子的思想明顯是明哲保身的哲學,實則不然,莊子在論無用之用時,也論述了有用無用的辯證關係。

莊子在《山木》中提及: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

莊子認為大樹正因為無用才能享盡天年,可到了朋友家裡做客的時候,沒有用的鵝卻被殺了用來招待莊子。對此,弟子不解,就問莊子是怎麼對待這事情的?莊子說自己介於有用與無用之間,隨後說了很多,大意就是說我們不能偏執於某一方面,存活於世要懂得順應自然變化、能屈能伸,學會趨利避害,與自然相和順,道法自然,這樣才不會有什麼牽累。

莊子:有用無用,道法自然。存乎一心,處事絕學。

莊子的“有用無用論”充滿了深刻的辯證法思想,在現在社會,仍舊是經典處世哲學。捫心自問,何謂有用無用?願意用你的人,你自然是有用的,不願意用你的人,你自然是無用的;內心或者壓根覺得你是有用之人,你就是有用之人,覺得你不是有用之人,你就是無用之人。一開始覺得你是有用之人,或許很快也認為你是無用之人,一開始覺得你是無用之人,或許很快也會覺得你是有用之人。現實當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說到底,就是主觀意識、內心好惡、一心之間的相處之道。正如有的物品,被人瞧不上,說不定哪天,正好稀缺這件物品;有的人,上司看不習慣,換了一個上司,說不定看的很習慣,用起來也很順手。何謂有用,何謂無用?與世無爭之人,有一天或許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人。

實際上,莊子的避世,的確也是有的,但絕非主流。莊子的避世,有著內因和外因。簡單的說,是戰國亂世傷透了莊子的心。莊子才華卓越,秉性單純,一開始是願意為社會做貢獻的,至少願意出來做個小官,也做了嘗試。但是戰國中期,諸侯割據多年,莊子看到人心喪亂已久,伴君如伴虎,不願與之同流合汙,看不到什麼希望,戰火紛飛時代何時結束,因此莊子心灰意冷,不願助紂為虐,厭惡官場,因此就徹底放棄了仕途,選擇歸隱於南華山,從此著書立作,活在自己的逍遙遊中。

莊子:有用無用,道法自然。存乎一心,處事絕學。

結束語:莊子帶給我們今人最大的寶貴之處是,在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當今社會,給了我們一片不忘初心、迴歸人性、自由快樂、和諧相處的靈魂淨土。莊子猶如日月當空,教會了我們無欲則剛,返璞歸真,教會了我們詩意般純真灑脫的生活。“心安,才有風景;無用,方得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