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排炮不動 必是十縱——記義和鎮五二村老戰士王德元

 華野十縱是一支思想好、作風硬、紀律嚴、能打大仗、硬仗和惡仗的部隊,義和鎮老戰士王德元就是這支部隊中一名出色的戰士。  

憶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排炮不動 必是十縱——記義和鎮五二村老戰士王德元

  王德元祖居山東利津縣汀羅鎮,1931年11月出生,後來隨父母遷移至五二村,194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內戰爆發後,貧苦出身的王德元毅然決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於他年齡尚小,部隊把他安排到華東局後勤衛校學習。在衛校學習了不到一年,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奔赴前線,王德元沉不住氣了,向上級領導提出請求上戰場打仗。領導看他年齡小,沒有批准。隨後王德元被分到後方醫院去實習,趕巧了利津一個叫趙春榮的老鄉在醫院養傷。趙春榮傷勢復原後準備歸隊,王德元黏上他,非讓趙春榮帶他上前線不可。趙春榮沒辦法,只好以排長的身份向醫院負責人提出申請,帶王德元去了前線,參加了宋時輪司令員率領的華野第十縱隊。 

憶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排炮不動 必是十縱——記義和鎮五二村老戰士王德元

  王德元來到前線參加的第一場戰鬥是攻打泰安城。戰鬥打響後,有經驗的老戰士都派到前沿陣地去了。王德元是新兵,連長派他去保衛指揮部。攻打泰安的戰鬥剛開始打得非常被動,駐守泰安的國民黨軍隊是整編七十二師,其裝備為美日混械,轄三十四旅和新十三、十五旅,容員兩萬八千人,另外還有一個國民黨山東保安團。我華野十縱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小縱隊,兩個師,一萬六千餘人,附帶魯中二旅一團。敵我兵力懸殊,十縱顯然不佔優勢。泰安城守軍整編七十二師有四門一〇五美式榴彈炮、八門美式四二化學迫擊炮,而十縱僅有四門日式七五山炮。部隊對打泰安信心不足,司令員宋時輪給廣大指戰員鼓勁說:“我們都是山東漢子,都吃過家鄉的大餅。大餅太大,要一口一口吃,泰安的敵人雖然有兵力上的優勢,但是分撒到四面城牆上,已經消弱了戰鬥力。我們採取逐個擊破的方案,一口一口把敵人吃掉……”

  採訪王德元時,老人興奮地說:“有一次戰鬥打響前,我們抓到一個俘虜。那個俘虜一聽我們是華野十縱,立刻自告奮勇說,只要他向對面放幾槍,對面就會挑起白旗投降。”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華野十縱並不是愚昧的在敵人的炮火下等死,華野十縱的戰士們構築洞穴式工事的同時,還在陣地前設置了假陣地迷惑敵人吸引敵人的炮火。敵人停止炮轟以後,坦克開道,向我軍陣地發起猛烈攻擊。 

  華野十縱擅長使用炸藥,據王德元老人回憶,當時山東濱縣秦皇臺有一個兵工廠,華野十縱專門從哪裡申請一種黃心炸藥,戰士們利用這些炸藥自己製作炸藥包。每個炸藥包二斤重,四四方方攜帶方便。為了剋制敵人的坦克,華野十縱要求濱縣兵工廠給他們製造了一種反坦克手雷。反坦克手雷外殼比一般的手榴彈要薄,上面橫豎分割出許多田字塊。這樣的設計使手雷在爆炸時,彈皮被炸得粉碎,殺傷面廣。

  華野十縱的戰士利用敵人炮彈炸出的坑穴作掩護,靠近敵人的坦克。敵人的坦克手在行駛過程中,為了透氣,總是用扳子把艙蓋支開一條縫。我們的戰士衝上敵人的坦克,掀開坦克艙蓋,把反坦克手雷丟進艙裡,然後用力壓住艙蓋。手雷丟進坦克,敵人在坦克艙裡慌了手腳,開動坦克左扭右轉企圖把壓住艙蓋的戰士甩下去,把手雷扔出來。可是我們的戰士死死按住艙蓋不放手,裡面一聲爆炸,敵人的坦克就不動了。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國民黨軍隊一聽說華野十縱這個名字,無不膽戰心驚,聞風而逃。 

憶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排炮不動 必是十縱——記義和鎮五二村老戰士王德元

  1955年5月,王德元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復原回家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