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曾多次提到錦衣衛,可錦衣衛是明朝的,唐朝怎麼可能有呢?

6卡卡西9


按道理來說,“錦衣衛”這種東西是明朝時候朱元璋首先設立的機構,用來由其直接統領,監察和捕拿官員。



而《西遊記》描寫的是唐朝時候的事情,本不應該有這種職位。但在著作中,確實出現了“錦衣衛”。

無疑,這是作者吳承恩用來影射明朝的一些現象。有書中,吳承恩用尖銳的筆鋒對明朝政府充滿了挖苦和諷刺。

咱們舉幾個例子。

在《西遊記》的第六十二回中,就出現了錦衣衛。

回目: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唐僧師徒四人西行,遙遙望見一處城池,書中形容道:

“龍蟠形勢,虎踞金城。四垂華蓋近,百轉紫墟平……”。

龍蟠虎踞,說的哪裡呢?大家都知道,這是說金陵城,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首都。

師徒進入城池,遇到了一群衣衫襤褸的僧人,正在做役犯,幹苦力。就問起來,僧人介紹說,原來這裡是“祭賽國,乃西邦大去處。當年有四夷朝貢……”

即然有四夷朝貢,那這個國家是不是像唐朝一樣君王有道,群臣賢明呢?

完全不是,僧人是這樣說的:

“爺爺,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

這其實說的就是明朝,文不賢,武不良,昏君無道。


在金光寺中,孫悟空和豬八戒捉住了兩個魚精:奔波兒霸和霸波兒奔。第二天,唐僧在拜見國王的時候,就告知了國王。國王就派出了錦衣衛去押取妖精。

“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

這就確定,這個腐朽的國家指的就是有錦衣衛的明朝。

而在《西遊記》的第六十八回中,更是對明朝進行了深刻的挖苦和譏諷。

回目: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師徒四人西行,路過一個地方叫“朱紫國”


。這連“朱”字都帶上了,更是指向明朝。

這個朱紫國王下了一道求醫的榜文,文中說:

朕西牛賀洲朱紫國王,自立業以來,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國事不祥,沉痾伏枕,淹延日久難痊……

說這個國家“國事不祥,沉痾伏枕”,從君主到國家,都病得很嚴重。

孫悟空誘騙豬八戒揭了榜文,一群人擁著豬八戒到驛館中找到孫悟空。其中一個太監介紹自己和隨從們說:

“奴婢乃司禮監內臣,這幾個是錦衣校尉。”

又有司禮監,又有錦衣衛,無疑指的就是明朝。


這個明朝皇帝病得不輕,要治病,孫悟空就給他製作了幾枚“烏金丸”,這個烏金丸是什麼藥材組成的呢?

1.“大黃一兩,碾為細末”

為啥要用大黃呢?因為

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奪諸鬱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之曰‘將軍’。

但是,沙僧認為,“但恐久病虛弱,不可用此。”,這個國家太虛弱了,根本經不起雷厲風行的政治改革。

2.“一兩巴豆,去殼去膜,捶去油毒,碾為細末”

豬八戒又認為:“乃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這是說明朝的軍事力量太單薄。

3.將鍋臍灰刮半盞過來

鍋灰號為‘百草霜’,這暗指明朝不關心自己的人民。

4.“再去把我們的馬尿等半盞來”

意思是說,明朝這個整天花開酒地的君主只配喝馬尿。

通過《西遊記》這本著作,吳承恩對明朝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挖苦,認為這個國家,“文不賢,武不良,國君無道”,只配喝馬尿。


饞嘴肥貓鏟史官


小說《西遊記》雖然是以唐朝為故事背景,但作者吳承恩是個明朝人,這就導致小說會不自覺地帶入一些明朝的歷史背景。

這裡說的錦衣衛的問題,就是很典型的“穿越”實例。

在《西遊記》的第62回《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中,唐僧師徒來到了祭賽國,瞭解到金光寺的冤案時,就提到了錦衣衛。原文如下:

國王大喜道:“妖賊安在?”
三藏道:“現被小徒鎖在金光寺裡。”
那國王急降金牌:“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
三藏又奏道:“萬歲,雖有錦衣衛,還得小徒去方可。”

祭賽國國王與唐僧的對話都用到了“錦衣衛”,就意味著小說的創作時間是在明朝。

不僅如此,《西遊記》還提到了“司禮監”這個明朝特有的宦官機構。

在第68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中,原文記載如下:

  • 行者聞言,正了聲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對眾道:“你們想是看榜的官麼?”

  • 太監叩頭道:“奴婢乃司禮監內臣,這幾個是錦衣校尉。”


司禮監是明朝內監之一,對朝政之事頗有影響,有代皇帝“批紅”的權力。

總而言之,以唐朝為背景的小說,作者卻未必是唐朝人,所以在行文設定中會時不時漏出“穿越”的馬腳。


HuiNanHistory


《西遊記》的作者是誰這個問題一直都頗具爭議,但是按照現在大眾認為的話,應當是明朝的吳承恩了。這本書可以說的老少皆宜,大家都可以找到其中的樂子,而今天我們來嘮嘮的就是《西遊記》當中的穿越元素,什麼叫做穿越元素呢?

我們都知道,取西經這件事情是發生在位於南瞻部洲的大唐派出使者前往位於位於西牛賀洲的雷音寺取經的故事。雖然按照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佛教傳說中的四大部洲的世界當中。但我們心裡也都明白,這個故事借用的是唐朝的玄奘法師前往天竺取經的故事,所以取經故事設定的時期應當是在唐朝,準確的說是唐太宗的貞觀時期。不過呢,作者他並非是唐朝人呀,所以在《西遊記》當中也有不少元素並非是唐朝的時候的,不知道你有注意到嗎?當然了,這邊要先說一下,這些元素都是無傷大雅的,並非是小編在挑刺,看官兒您看個樂呵就成~

王維的畫

在《西遊記》第九回當中出現了這麼一個描述“兩邊羅列王維畫,座上高懸鬼谷形。”而在《西遊記》第六十五回當中還出現了這麼一個描述“山色王維畫濃淡,鳥聲季子舌縱橫。”這兩個描述都是在說王維的畫,大概是因為王維這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迷了作者的眼鏡,而詩佛王維又很適合出現在《西遊記》當中吧。剛才說了,西遊記發生的時間線是在大唐貞觀年間,而王維則是生活在唐玄宗的開元年間,這個時候,王維還沒出現呢!

李白的燈

在《西遊記》第九十一回元宵夜賞花燈的情節當中,出現了這麼一個描述“仙鶴燈、白鹿燈,壽星騎坐;金魚燈、長鯨燈,李白高乘。”其中出現了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名字,李白,作為大唐詩壇雙子星之一,我們初高中背誦古詩是繞不過去的。同時我們還很記得的兩個典故“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很明顯,李白也是一個生活在唐玄宗時期的人物,他的形象怎麼會出現在花燈上呢。

百家姓

在《西遊記》第七十一回寫道“來者稱為外公,我想著百家姓上,更無個姓外的。”還有在《西遊記》第八十七回寫道“八戒道:“哥哥不曾讀書,百家姓後有一句上官歐陽。”這兩處都提到一本中國古代蒙學的必讀課本《百家姓》。但是我們回憶一下百家姓第一句是什麼來著?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沒錯,位於第一位的是趙姓,這個是為什麼呢?因為《百家姓》成書於北宋時期,北宋皇室嘛,就是姓趙,唐朝時期還沒有這本書呢。

紫陽真人

按著朝代往下擼,說了幾個物品,我們再說說一位法力強大到穿越時空的真人。在《西遊記》第七十一回當中有這麼個情節:行者上前迎住道:“張紫陽何往?”紫陽真人直至殿前,躬身施禮道:“大聖,小仙張伯端起手。”這個就是給了朱紫國皇后一件"軟蝟甲"讓皇后沒有倍妖怪玷汙的紫陽真人。而歷史上紫陽真人張伯端是確有其人的,而且還是一個赫赫有名的真人,是道教內丹派南宗開山之祖,“全真道南五祖”之首。說起全真教大家都很熟了,畢竟都是看過金庸小說的嘛。沒錯,紫陽真人就是北宋時期的人,這個時候,別說成仙了,還沒出生呢。

喻世明言

在《西遊記》第五十五回當中有這麼一段對話:那個道:“我願作前朝柳翠翠。”這個道:“貧僧不是月闍黎。”這個柳翠翠和月闍黎的故事是什麼故事呢?這個故事出自明朝小說家馮夢龍創造的《喻世明言》第二十九卷——月明和尚度柳翠。故事描述的是一個南宋時期的事情,其中的人物柳翠翠是一個妓女(很奇葩,是月闍黎前世的好兄弟轉世),而月闍黎是度化了柳翠翠的人。所以,這個典故無論是發生的時間還是寫的時間,都是在唐朝以後了。

錦衣衛

在《西遊記》第六十二回當中出現了這麼一段話:“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這邊提到了一個很著名的工種——錦衣衛,錦衣衛這個職業想必大家還是很熟悉的,畢竟就算大家都不看歷史,前兩年《繡春刀》也是蠻火的。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前身是朱元璋的“拱衛司”,在洪武年間改名叫作錦衣衛。屬於是軍政特務機構,在歷史上也有著不少的惡名,話說老吳寫這個不怕被逮了嗎?

此外其實書中還有不少雖然是發生在唐朝以前,但是和孫悟空所處的時間線對不上的事件或者人,例如孫悟空大鬧天宮大概是在公元前八年左右,卻出現了四大天師等等,這些就讓有興趣的看官們自己去琢磨琢磨了。


悠然布衣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一下寫《西遊記》的作者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西遊記》的作者吳承

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其故里江蘇淮安東南馬甸鄉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園,淮安市有其紀念館。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父吳銳,字廷器,賣“彩縷文羯”,是“又好譚時政,竟有所不平,輒撫幾憤惋,意氣鬱鬱”之人。因隨祖輩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著名小說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吳承恩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 《禹鼎志》,不過已經失傳,只能看到一篇自序。而《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學術界對此一直頗有爭論,有學者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傑出的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經的經歷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整理、構思最終寫定。作品藉助神話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改變現實的願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藉助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歷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象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採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主題上衝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豐富了作品的現實內容,具有民主傾向和時代特點。作品諷刺幽默。呈現出不同於以往取經故事的獨特風格。

  《西遊記》的出現,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再來看看錦衣衛: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為太子朱標繼承大統而鋪路,朱元璋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明成祖時,錦衣衛又得以恢復,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延續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清朝入關以後,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設立錦衣衛。順治二年(1645年),改稱鑾儀衛。清朝的錦衣衛僅存在一年。

最後,再回到題目,便可以一目瞭然了:

錦衣衛乃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用來蒐集大臣情報的特殊機構,乃朱元璋獨創,而作者吳承恩是明朝末年人,而那時候,宦官專權,官場黑暗,民不聊生,錦衣衛更是成了弄權者手中用來對付正士良民的一把骯髒的利器,百姓荼毒,作者也是深受其害,可以說是恨之,惡之......

《西遊記》的確是以唐朝玄奘西遊為背景的遊記,但作為明朝人的吳承恩,身在明朝,對明朝的事,尤其是錦衣衛這等禍國殃民的‘特務機構’自然是‘記憶頗深’,在寫作的時候寫到錦衣衛自然也屬於正常......

至於為什麼將錦衣衛出現在唐朝,個人認為作者吳承恩其實還是蠻嚮往唐朝的,這一點從小說的字裡行間是可以看出來的。

總結唐朝乃明朝乃至清朝初期的特產,盛世唐朝自然是不會存在,但為什麼,個人認為並不是筆誤,而是作者刻意而為之,目的很明確:意思很簡單,就是告訴世人,看看我們明朝的錦衣衛多麼牛,管天管地,最後還要管道唐朝來,是作者運用的暗喻諷刺手法,藉以來表達心中一種對時政的憤懣之情,這也是作者比較聰明的地方,不明說,只暗預,令得當權者不能把他怎麼樣,這才也是西遊記自所以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南野笑情


《西遊記》是我們大家都喜歡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從寫作和構思上也都稱的起“四大名著”的稱號,作者吳承恩本人,也是博覽群書、多才多藝,這一點大家都是沒有任何意見的。至於《西遊記》裡提到錦衣衛,無論是名稱還是職業,可以說和明朝的錦衣衛都一樣,比如:

《西遊記》原著第六十二回,師傅四人取經路上途經祭賽國,國寶舍利子被盜,悟空和唐僧夜掃寶塔的時候,捉住了前來巡視的小妖。第二天上報國王,那國王急降金牌:著錦衣衛快到金光寺取妖賊來,寡人親審。 三藏奏曰:“萬歲,雖有錦衣衛,但還需小徒去方可。”

沒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創立的錦衣衛,穿越到唐朝三藏法師西行取經路上某國了。

除了“錦衣衛”之外,其實《西遊記》還有其他穿越的名稱,比如說唐玄宗時期的李白,就出現在《西遊記》第九十一回:唐僧師徒在元宵夜觀燈,燈的花樣有:仙鶴燈,白鹿燈,壽星騎坐;金魚燈,長鯨燈,李白高乘

。 李白是唐玄宗時期的流量明星,唐三藏是唐太宗時期去西天取經的,難道是未卜先知?

顯然是作者吳承恩小小的失誤而已,有句話說得好,小插曲不影響主旋律,這點失誤不影響《西遊記》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古代人可能因為考究不細,出現穿越時空的錯誤,現代人也一樣犯同樣的錯誤,比如說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第二十一集裡,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的時候,曹操大軍缺糧,曹操軍隊有一處哨所士兵,不知道從哪弄來一籃子玉米,而玉米是我們歷史上的東漢末年沒有的,知道明朝中後期才從美洲傳到廣西周邊,因為易於生長,產量大,營養高,並且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土壤等條件等等,才開始迅速普及廣泛種植,不過這點失誤不影響對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是不可多得的經典歷史劇的認定,俗話說瑕不掩瑜嘛!


清醒1225


那是小說,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允許虛構,不必較真。《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描寫唐朝的事,但以他處的明朝為藍本,揭露了一些明朝的社會現實。


跪射俑


明朝人寫的小說,從商到明,都穿明朝人的衣服,用明朝人的武器,吃明朝人的食物。《西遊記》中有錦衣衛,就和當今的電視劇中,唐朝人吃紅薯、花生,秦朝人背《三字經》,是導演不懂歷史,拍歷史劇,編劇不懂歷史,編歷史故事一樣,怎能不出錯?


我心與明月


就跟現代人寫穿越小說寫崩了一樣,細節出錯了唄。明清小說這很常見吧。《封神演義》開票篇紂王還做了首七律呢。


美人之儀


二種可能,一種是組織名稱巧合都叫“錦衣衛”但具體職能不同。另一種是明朝作者吳承恩借古喻今,反映明朝社會某些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