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之作,故事的的主人翁在不經意間踏入了一個風景秀麗,人文奇特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看似是描寫了一個虛構的世界,但其實是漁夫誤入“死人國”的故事。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文章第一句: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著溪水行船,忘了路程的遠近)

分析:在古代很多產業都是世代相承,所以這位漁夫很有可能從小就開始捕魚了,一個在河道里捕魚的當地漁夫,理應對附近的水域非常熟悉,迷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漁夫卻迷路了...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忽然遇到一片桃樹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地散落在地上)

分析:民間說法,桃樹有辟邪的功能,所以經常作為陰陽兩界的屏障,這個是古代文人們不可能不知道的,桃花四月初飄落,即清明節前後,同時大家都知道,陶淵明獨愛菊花,他如果真想純粹寫一個臆想之中的美好世界,為什麼不寫成菊花村(古代可沒有把菊花比作人身體的某個器官的習慣,所以也沒有什麼好避諱的),這些都在為漁夫進入死人國做著鋪墊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明亮了)

分析:漁夫看到洞口後就進去了,,一開始很狹窄,走到後面十分寬敞,在魏晉時期,為了防止盜賊偷竊,墓道大多都是前窄後寬,而且古人為了吉利,不會把村舍修建成前窄後寬的模樣,所以漁夫進入的其實是一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墓道。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植物)

分析:桃花源裡的房屋坐落整齊有秩序,在古代只有大城市才會規劃的整整齊齊,而桃花源只是一個小村落,古代的村落基本都是以錯綜雜局的形式修建,但古人對於墳墓非常重視,墳墓的修建往往有著比活人居住更為嚴苛的規矩,所以漁夫進入的桃花源就是墳墓中的另一個世界。另外竹桑茂盛的季節是五月和七月,而桃花則是三月,三種不同季節的植物同時出現在當下,這本身就有一個巨大的時間悖論。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

分析:“阡”這個字,在古代的時候會被拿來形容墓道。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他們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亂,率領妻兒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就再也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來往)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村裡的人問漁夫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

分析:桃花源裡的人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戰爭而來到這裡,一直沒在出去過,也不知道有朝代的更替,從秦朝到東晉已經過了五百年,而桃花源裡的人的穿著打扮卻和外面的人一樣,所以很大可能他們穿的衣服並不是自己編織的,而是外面的後人燒給他們的,而且五百年不與外界交流,桃花源裡的人想要繁衍就不得不近親結婚,近親結婚的後果大家都知道。所以桃花源裡的村民不是人,而是鬼。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漁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去自己家裡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分析:桃花源裡的人設酒殺雞款待漁夫,這段形容很有意思,外面戰亂不斷,生活條件極其困難,而桃花源裡家家安居樂業,有酒有肉,結合之前的解析,這幾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現在中國不少農村都還保留的習慣,那就是做白事,擺祭品。可能漁夫在桃花源的那幾天,就是在不停地吃祭品。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去太守那裡報告了這番經歷,漁夫離開桃花源後,就開始處處做記號,報告太守)

分析:很多語文老師說漁人貪圖賞賜,但是那時候政府發現一個小村子,頂多也就是多徵收一點稅賦,漁夫能獲得多大的利益?更大的可能性是,漁夫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鬼村,所以去慌忙報告太守了。

另外,漁夫可以從桃花源裡面進出,那住在桃花源裡的人,為什麼卻都不能出來呢?

與陶淵明同時代的一個風水學家教郭璞,他寫過一本書叫《葬經》,裡面說到“門前桃桑,為大凶”。大文學家陶淵明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五百年裡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想出來嗎?很可能就是因為出不來,出口幾百米之內都是桃樹,綜上所述,漁夫進入的應該是一個死人國,不過桃花源裡的人都忘記了自己已經死在秦時的戰亂中,誤入的漁夫向他們講述了世外的事後,這些人終於明白自己是鬼了,所以這個地方就消失了。後人再也沒有人找得到。

關於“桃花源”是個鬼村,還有一些其他的線索。

桃花源其實是一座“鬼村”?陶淵明究竟看見了什麼,細思極恐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的計劃前往,但是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分析:跟陶淵明有個同時代的隱士叫劉子驥,他聽聞此事便前去尋找,但最終沒有找到,回來後就生病去世了。往深層次想,劉子驥其實找到了桃花源,如果桃花源真的是一個鬼村,是一次可一不可再的機緣巧合的話,那麼正常情況下,那種人才能去那個到處都是鬼的鬼村呢?劉子驥死了,變成了鬼,所以他成功的進入到了桃花源。

其實,最恐怖的是,這篇文章“全文背誦”

本文章僅幫助同學們開腦洞和娛樂,請大家幫忙一起按住陶淵明先生的棺材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