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被北洋政府騙走一億四千萬的?

用戶68736147


其實這是段祺瑞向日本借的一筆款,也就是“西原借款”,因為當時段祺瑞的北洋政府實在是窮的叮噹響,但國內割據的那些軍閥也不會給支持段祺瑞,所以段祺瑞當時苦的是一籌莫展。

雖然戰爭年代最好的東西是武器裝備,但沒錢的話連政府職員的工資都發不起,底下人也是要吃飯的,不然誰給你幹活?

日本人主動借錢

1917年7月,段祺瑞當上了北洋政府的總理,他第一件事就是討伐“護法運動”,但打戰是需要花錢的,可是當時的北洋政府窮的響叮噹,哪有錢?

於是,段祺瑞無奈只能想辦法借錢,日本人此刻聞到了一絲商機,便主動借錢給了段祺瑞,這真實睡覺有人送枕頭。這次借款是日本顧問西原龜山提議的,然後日本寺內內閣就答應借款個段祺瑞。

但日本人可不是那麼好心借錢給段祺瑞的,他們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早在袁世凱政府時,日本就跟隨歐洲那些國家借款給袁世凱,並從中獲得高額回報,還獲得了中國的鹽稅和關稅。因此,嚐到幾次甜頭後的日本人,又想再撈一筆,並且當時的日本經濟繁盛,多出來的錢放著也是放著。

段祺瑞的算盤

段祺瑞的心機跟袁世凱可不一樣,人家鬼的很。這次的借款過程中,段祺瑞提出的條件很苛刻,而日本現在也不缺錢,所以他們沒有敢獅子大開口,包括連手續費都沒給日本人。

他們只是提出要中國的鐵路權,但此時那些鐵路還沒有建,而段祺瑞承諾的抵押物也只是口頭上的約定,其中說的山東和山西的鐵路、礦產、森林等權益讓給日本,到最後也都被含糊過去了。

到段祺瑞拿到了1.45億日元后,他把這些錢拿出一部分用來軍費開支來壯大北洋軍,剩下的四分之三全都拿來發工資了。

其實段祺瑞的算盤就是,從借款那一刻起他壓根就沒打算還錢。當時的馮國璋還擔心還款問題,以後拿什麼還給日本人。

段祺瑞說了這樣一句話:“咱們對日本就是利用一時,誰還打算還給他們,到時一瞪眼全拉倒!”從這句就可以看出,段祺瑞就是死了心要騙這筆鉅款。

日本人的算盤打空了

當日本內閣借款給段祺瑞後,他們的內心其實也是挺惶恐的,後來日本國內又發生了“大米動亂”事件後,寺內內閣下臺,而借給段祺瑞的那筆鉅款也在九年後,因為北洋政府的倒臺而不了了之了,在那個時代的日元還是很值錢的。

日本方面對於鉅款的損失有向中國索要,可是在1929年時,日本駐華公使利貞男因為要款沒有成功,被日本國內譴責而內疚自殺,最後這筆借款的事也就沒人在提起了,北洋政府垮臺後,國內更是不願承認此事。

因此說,精明的日本人這次是確確實實的被北洋政府騙走了1.47億日本,這也是整個日本當時的羞於提起的“西原借款”事件。


大國布衣


說是日本人被北洋政府騙走了一億四千萬,倒也差不多,北洋政府總共是從日本人那裡得到了一萬四千五百萬日元,換算成白銀,就是當時的九千七百多萬兩,這麼一大筆錢,自然不可能是日本政府缺了根筋就拱手送給北洋政府的,日本人得到的絕對不比失去的少。

先說當時的局勢,北洋政府上臺,歐洲戰事一觸即發,袁世凱在東方佔著個北洋政府也算得上是無所畏懼,畢竟西洋人一時間也管不了他,當然了,北洋政府活絡起來的同時,同為亞洲強國的日本,也在這一段時期發展迅速。

當時的日本,趁著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跟英國等國家劍拔弩張的機會,想要在中國強行佔據一部分的利益,德國佬雖然看不起日本人,但這時候還真沒有什麼辦法跟日本人死磕,於是就把租界還給了北洋政府,打算讓北洋政府背這個鍋。

這時候的日本內閣態度十分強硬,就差直接就動手了,其實日本人如果想在二十世紀初就動手,的確是早了點,日本人的經濟基本上全靠加工業,畢竟人家那裡物資並不豐富,如果不從外部得到資源,根本沒法發展,這時候的日本人如果想要跟北洋政府死磕,結局想必並不太好。

實際上也是如此,當時的中國對日本就已經開始仇視,畢竟日本的行徑已經觸及了中國人的底線,一時間,國內抵制日貨的呼聲日益高漲。

日本當時的經濟很大一部分依賴於對中國出口商品,這樣一來,日本人損失慘重,緊跟著,日本內閣也倒臺了。

新的內閣組建以後,一改過去強硬的態度,打算從內部慢慢的瓦解北洋政府。

他們用了怎樣的辦法呢?就是花錢。

日本人支持的軍閥是段祺瑞,美名其曰為了實現段祺瑞的統一大業,實際上卻是想在中國燃起戰火,好趁火打劫。

日本人給了段祺瑞西原借款,段祺瑞也不敢接,但最後還是因為沒有錢被迫接下了。

說白了,北洋政府雖然得到了日本人的錢,但內部局勢卻是更加混亂了,自從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慢慢的四分五裂,沒有了過去那種強盛,日本人自然就更容易扶植自己的勢力,在中國搶佔利益。

更何況,前面也說過了,這筆錢是借款,有借有還,而且還有抵押物,中國東北地區的很多利益就在這筆條約中被割讓給了日本人,所以說說白了北洋政府雖然拿到了錢,卻失去了更多。


魏青衣


日本人向來以精明著稱,但是在近代中國,日本政府曾被一位中國的北洋軍閥用幾乎是“欺騙”的方式騙走一億四千日元。那時候的日元購買力還是很強的,甲午戰敗中國的賠款2.3億兩白銀,摺合成日元大概是3.4億日元,也就是說這筆借款相當於甲午賠款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

民國時期1916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實際當家人是段祺瑞,軍閥背景的段祺瑞雖說當政期間沒什麼大功也沒有大過,但有一件事兒可以載入史冊,原來段祺瑞執政期間,愣是從一毛不拔的日本人手裡忽悠來5億借款,而且是一毛不還,最後日本人被段祺瑞軍閥無賴的本色整的毫無辦法,對於這筆鉅款日本只能認栽。


先說當時的局勢,北洋政府上臺,歐洲戰事一觸即發,袁世凱在東方佔著個北洋政府也算得上是無所畏懼,畢竟西洋人一時間也管不了他,當然了,北洋政府活絡起來的同時,同為亞洲強國的日本,也在這一段時期發展迅速。

當時對於外界的帝國主義勢力來說,在華尋找代理人,是尤為迫切的事情。但是,當時英法等西方列強因為戰爭因素,無力顧及遠東情況,日本當時的實力,不足以吞併中國,為此,日本考慮通過代理人方式,逐步掌握中國,進而達到其稱霸世界的野心。

此時的段祺瑞需要金錢來武裝軍隊,消滅南方的反對勢力,而日本則需要代理人,由此,段祺瑞和日本一拍即合。

於是,日本寺內正毅政府,派遣背景較為複雜的西原龜三,同段祺瑞政府接洽,並經西原龜三之手,向段祺瑞政府,提供了一億四千多萬日元的貸款。段祺瑞政府拿東北地區礦藏、森林採伐、鐵路修築等權益作為這筆貸款的抵押。日本人支持的軍閥是段祺瑞,美名其曰為了實現段祺瑞的統一大業,實際上卻是想在中國燃起戰火,好趁火打劫。




對於段祺瑞來說,畢竟當時的東北地區不在自己的實際控制範圍,自己的行為,堪稱空手套白狼,不費太大力氣,就獲得了一億多的鉅款。民國九年,段祺瑞政府倒臺,之後歷代民國政府均不承認這筆貸款的合法性,以至於1954年,西原龜三臨死的時候,都沒能拿回這筆錢。日本一心謀劃的以段祺瑞來控制中國計劃落空,之後開始選擇奉系軍閥張作霖作為主要合作對象。

再到了1927年,北伐成功,北洋軍閥垮臺,國民政府“賄選總統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債概不負責償還”為理由,拒絕償還這筆錢,也不承認日本從這一系列借款中獲取的各項特權。日本派出特使佐分利貞男前去找老蔣,其當時身上攜帶有老蔣前往日本訪問時與松井石根、田中義一等人會談的密約。但是不想佐分利貞男突然在旅館內“自殺”,密約也不翼而飛,最終這件事情也就成為無頭公案。



獨秀文苑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日本人沒有被北洋政府騙走錢,而是被蔣介石賴掉了。

1917年段祺瑞為了編練自己的親兵對付不聽話的部下軍閥,搞了個《西原借款》,一共從日本借款14500萬日元。

當然,日本人不是做慈善,藉此得到了很多好處。

貸款的抵押物包括中國山東和東北地區的鐵路、礦產、森林等。

其中,僅僅膠濟鐵路鐵路一項,就為日本帶來巨大的利益。

日本從1917年開始正式擁有膠濟鐵路,由此掌握了山東的核心地區。

1920年段祺瑞徹底下臺,但這個協議仍然有效,日本人仍然藉此控制鐵路。

直到1923年1月1日,經過華盛頓會議協調的《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和中日兩國《山東懸案鐵路細目協定》,中國才以4000萬日元的鉅款贖回膠濟鐵路的所有權,但運營權利仍歸日方(必須委任日本人為車務長與會計長)。

寺內正毅曾得意地說,通過向中國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經濟特權“何止十倍於二十一條”。

可以說,《西原借款》是段祺瑞一生的汙點。

然而,了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宣佈“賄選總統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債,概不負責償還”。由此,西元借款餘下的1億多日元,被蔣介石想方設法賴掉了。

日本雖不甘心,但到了抗戰爆發後中日債務也就不存在了,所有欠款煙消雲散。

所以,就日本來說,《西原借款》並不吃虧,對付腐敗的北洋政府撈到很多便宜。

但最終被南京國民政府賴掉,則是日本始料未及的。


薩沙


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賠償了日本2.3億兩白銀,當時的匯率為1兩白銀≈1.5日元,換算下來等於3.4億日元。北洋政府從日本人手中借出來了1.45億日元,相當於賠款的40%以上。



日本人找著北洋政府借款

這個著名的歷史事件是《西原借款》,發生在1917年到1918年之間,當時的北洋政府首領是段祺瑞。

段祺瑞借款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當時的北洋政府太窮了。各地軍閥紛紛割據,南方又有孫中山的北伐運動,北洋政府的財政收入微乎其微,甚至很多政府的工作人員都開不出工資來。這一點在魯迅的文學作品裡也有提及。

段祺瑞上臺之後,看到入不敷出的財政收入憂心忡忡。恰在這時,日本人主動找上了門,表示願意借款給北洋政府。



日本人為什麼主動找北洋政府借款呢?

說起這件事,日本人確實太精明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束之後,再也沒有列強入侵貧弱不堪的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20世紀之後,列強發現了一個不用動刀兵就能侵略的模式,那就是列強通過財團放高利貸,然後逐步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比如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就通過借款的方式控制了中國的關稅和鹽稅。這種方法不用動武,而且快捷有效。



嚐到甜頭的日本很快準備再來一次。而且由於一戰的影響,日本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有大量的閒置現金,正好可以利用起來,加大控制中國的力度。

找上門的買賣不是買賣,既然你找著我貸款,那麼貸款的條件就必須要寬鬆一點。因此段祺瑞向日本的貸款沒有手續費,也沒有佣金。當然抵押還是有的,北洋政府的抵押為東北吉、黑兩省金礦、森林及鐵路等權益。

最終,段祺瑞通過8次向日本貸款了1.45億日元。



段祺瑞和蔣介石的賴賬

事實上,《西原借款》從一開始段祺瑞就沒有想還。《北洋人士話滄桑》中記錄了一段馮國璋和段祺瑞的對話;

馮國璋知道段祺瑞的鉅額借款後問段祺瑞將來怎麼還上,並且說段祺瑞應該慎重一點。段祺瑞的回答是慎重一點是好的,不過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等將來咱們國家強大了,一瞪眼全拉倒。

段祺瑞的方法簡單粗暴。當然還沒有等國家強大起來,段祺瑞就下臺了,軍閥混戰的時代就來臨了,日本人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處理借款的問題了。



1927年,國民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日本人又看到了要回貸款的希望。於是派遣了日本駐華公使佐分利貞男帶著當初的協定向蔣介石討債。

蔣介石玩的更狠,直接派人把當初的借款協議偷走了。佐分利貞男因為無法向日本政府交代,在巨大的壓力下自盡了,《西原借款》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是越關


這傳說中“北洋政府騙走日本一億四千萬”的“給力大事”,正是民國曆史上著名的“西原借款”事件:1916年至1918年,北洋段祺瑞政府與日本寺內內閣簽訂的一系列貸款協議,總金額高達一億四千五百萬日元。由於經辦人是日本首相寺內正毅的親信西原龜三,因此史稱“西原借款”。

這樣一筆鉅款,除了第一期的500萬日元,在1920年償還完畢外,其餘的一億四千萬日元,北洋政府都是崩子兒沒還,拖到北洋政府垮臺,1928年國民政府在“全國財政會議”上一句“對於賄選總統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債概不負責償還”,就叫這筆數額巨大的“欠款”,就此不了了之。“北洋政府騙走日本一億四千萬”的說法,也從此長期流傳。

其實,以《北洋人士話滄桑》裡的記載,“借錢”的段祺瑞,當時就說過“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只要咱們國家強大起來,直接一瞪眼全拉倒”。再看最後結果,沒拿回錢的日本,似乎是當了冤大頭。但素來精打細算的日本,真能這麼輕易上當?

這就要首先搞清楚:為什麼北洋政府要借錢?為什麼日本當時肯出這筆錢?

“西原借款”發生時的1916至1918年,是北洋梟雄段祺瑞風光無限的年代,卻也是他主政的北洋政府,日子一年不如一年的苦年頭。本來就是個軍閥混戰的時代,各地畫地為牢,北洋政府連正常的稅收都收不上。以段祺瑞心腹曹汝霖的回憶說:北洋政府當時每月虧空八百多萬,月月拆東牆補西牆。名義上“中央政府”,眼看就揭不開鍋。

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新上臺的日本首相寺內正毅,派特使西原龜三前來“送溫暖”:缺錢?你找我啊!

比起家徒四壁的北洋政府,同時期的日本政府,卻正是錢包發鼓的時候:由於歐美列強都忙著打第一次世界大戰,暫未參戰的日本,在亞洲吃起了獨食,一戰前債臺高築的日本,當時每年貿易順差七億日元,銀行現金儲備突破十五億,搖身成了列強裡的新土豪。手裡有錢的日本,當然心思也活絡起來:既然之前因為《二十一條》,鬧的中日關係降到冰點,那這次就換個辦法——用錢砸。
於是,在寺內正毅上臺組閣後,其炮製的《對華借款方針》就火熱出爐,表示要以大量資金投入,換取日本在中國的“有利的權益”。而“西原借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之前歐美列強的對華“貸款”來,“西原借款”確實很“良心”:比如當年袁世凱跟五國銀行簽訂的《善後大借款》,貸款總額2500萬英鎊,但扣掉“佣金”等手續費,最後中國拿到手的,竟只有760萬英鎊。而“西原借款”呢?

中間沒有任何手續費,段祺瑞政府拿到手的,就是實打實的一億四千五百萬日元。對於當時內外交困的北洋政府來說,這似乎是筆難以拒絕的錢。

當然,日本人可不是善男信女,借錢的目的就是“有利的權益”,而以寺內正毅本人的算盤說,他更想把段祺瑞變成親日的傀儡。因此“在中國投資一億日元,其效果可與其他國家投資五億至十億相匹敵”。所以在借款條件上,日本人也不停夾帶私貨:“西原借款”的八筆借款合同,以“參戰”“交通銀行業務整理”“電信”“吉會鐵路”“山東二鐵路”等為名義,條約細則深入到中國各方面,
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

所以,雖然段祺瑞心安理得的覺得“誰打算還他呀”!可日本也不傻,你不還?人家可以通過其他方面找補回來。拿到錢的段祺瑞,放心大膽的用這筆錢維持政府開支,甚至招兵買馬“武力統一”,北洋軍閥的戰亂也進一步升級。這些,恰是打著“借款”名義擴張對華權益的日本,最希望看到的。

而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西原借款”的大坑就已初現:當中國提出收回山東權益的正當要求時,日本就搬出了“西原借款”關於山東問題的相關條文,直接讓中國代表團陷入了被動裡。

而其他的“借款條件”,更給日本侵華,打開了種種方便之門。比如“交通銀行業務整理”這條,就讓日本金融業拿到了對華投資的優先權,對華金融貸款暴增十倍。又比如“吉黑林礦借款”,日本出了點“小錢”,就拿到吉林黑龍江的林礦主權。“滿蒙四鐵路”這條,更叫日本控制了吉會線長開線等鐵路線路。日本的對華投資與貿易利潤,也從此滾雪球般激增。
這些借款協議,成了日本對華經濟政治滲透的急先鋒,看似被“賴賬”,其實收穫頗豐。

所以堅持“西原借款”的寺內正毅,雖說因此也受了好些攻擊,但在他下臺之後,依然洋洋自得表示:“(西原借款)實際上扶植日本對中國之權利,何止倍於二十一條”。確實,當年日本處心積慮逼籤《二十一條》都沒拿到的好些特權,卻通過“借款”拿到了!甚至覆盤多年後的抗日戰爭,好些個大坑,也恰是“西原借款”時挖下!

所以,
“騙走日本一億四千萬”的事情,與其說是“外交妙筆”,不如說,是一樁因為短視造成的,發人深思的外交教訓。

參考資料:陳宇,黃佳夢《西原借款問題新探》 裴長洪《西原借款與寺內內閣的對華策略》、 鐘鳴晨《北洋政府的財政困境與對日關係》、 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錄》、 王毓超《北洋人士話滄桑》、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


我們愛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這事?其實也不是啥值得誇耀的事,但擱當時那局勢,屬於拍死個蚊子賺回點血的事。當然如果不坑這小鬼子,也算是撈點湯吧,這事誰說的清楚呢?

那麼接下來咱就對這些事,詳細的嘮嘮,讓大傢伙體會一下這事。咱先對當時的大背景做個描述,便於大傢伙理解。

背景

話說,1914年沒事幹的奧斯帝國的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和他的老婆兩人沒事到薩拉熱窩溜達。這事大傢伙也知道,這倆人擱敞篷車裡被人給弄死了。就這事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要說了:“這世界局勢咱就這麼開玩笑呢?就這麼一點子事,大傢伙就不能蹲辦公桌底下好好談談,咋說開幹就開幹呢?不知道這一傢伙得死多少人?”

您別介意俺說你,您這見識就有點淺了,話說這世界上哪怕是芝麻大點事,他的背後深處也不是表面瞅見的樣子。

當時那扛著槍拉著跑滿地球整搶劫的歐洲國家,陷入了發展的瓶頸。這些個臭不要臉的老牌強盜,把地球已經禍禍的不成個樣子了,那地球上原本就那麼些個地區,早就被他們劃分的差不離了。

可後邊那些個新崛起的強盜,他不幹了,憑啥你佔那麼多地,俺年輕就沒有地可佔,這不行啊!

於是矛盾就埋下了。還有就是那沙皇老毛子,天天蹲在歐洲邊上,瞅著歐洲的土地流口水,想著法的蹭歐洲的老鄰居的便宜,抽冷子就想要把巴爾幹半島給弄到手裡,所以您要以為老毛子要是不挑事,您這就是小孩子的想法,以為過家家呢太天真了。

還有那英國佬,歐洲傳統的攪屎棍,他要是感覺歐洲太安靜了,他心裡憋的慌,總要找點事給歐洲這幫子老鄰居玩玩。

所以歐洲這嘎達傳統的敵人其實就是老毛子和英國人。

所以薩拉熱窩事件只是個表面現象,這一傢伙下去奧匈帝國不幹了,回頭就看自己家裡的合約,找同盟聯合起來說道說道這事。

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這就整合到了一塊。

啥玩意?老毛子不幹了,俺不就是摸了摸巴爾幹半島,你就來事了?毛子不發火,你當俺是病貓?於是老毛子就拉了法國。法國,一個老牌的強盜,但已經開始走下坡的傢伙,被後起之秀欺負的不要不要的傢伙。

於是歐洲這嘎達就分成了兩波人開幹了,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人安耐不住了:“這老梁今天早上起來沒刷牙,還是咋的了?人家題主問的是大華夏的事,你整老半天咋盡說些歐洲這破地的事,這不有病嗎?”

這也能怪俺?因為大華夏各種利益的糾葛,其實就是歐洲這幫子強盜的利益糾葛,您不把他們的事整明白了,大華夏的事即使說,您也只能說個局部的,這不全面不是!

那麼接下來咱再說說這國內的背景

好咱接著說,這歐洲可就熱鬧了,打的昏天黑地的。這擱到亞洲的時候,那蹲在太平洋上的小鬼子踩著他那破島子樂了。

乘著歐洲強盜們顧不上亞洲的事,這就扛著槍拉著炮跑到大華夏地界打劫,這就要求重新劃分他在大華夏的利益。

於是德國佬就收到了小鬼子那宣戰書。

“你個臭不要臉的貨,腿短的癩蛤蟆,這整的是想上天吃天鵝肉了,還是咋的?”收到宣戰書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氣的牙疼。

這不回手就把青島歸還給了北洋政府。這會那小鬼子正在進攻青島的德國租界,而且準備悄摸兮的摸山東的大門。

那小鬼子八岐大蛇附體的日本天皇,徹底的撕破了臉,威脅袁世凱不許接受德國人的要求。這一傢伙就把青島給整到了手裡,這還不算,還竄到了濟南這嘎達遛彎。

而袁世凱被皇帝的寶座迷的五迷三道的,還惦著個臉想讓小鬼子支持稱帝,這不就有了後來的傻缺《二十一條》。

就這事一經紕漏,大華夏整個就怒了。袁世凱這就相當於把自己個擱到了火山口上了,就等著全國人民的憤怒把他嘣上天。

捎帶著那些個親日派,也慫了,縮了回去。

就這事小鬼子可不管,那態度硬的堪比金剛石啊。小鬼子那不要臉的形象已經刻入了大華夏子民的印象中了。

當然這個時候,小鬼子也想通過武力,進一步的緊逼大華夏做出讓步,讓他們在大華夏的身上再狠狠的撈一筆。

但這個時候,如果真要開幹,他不見得能佔多大便宜。畢竟那個時候北洋政府還是完整的一塊,實力還是有的,大華夏的子民對小鬼子已經很憤怒了,請記住這個時候可不是滿清,一說開打政府就先慫了。這時間點上一旦開打,那將是一致對外的民族戰爭,一口吃下去,你以為是蛋糕啊!這個時候的小鬼子還沒有長成為二戰時候的大粗腿。

而且擱歐洲地頭上瞧熱鬧隨時準備摻和一腳的英國佬,他也不願意看到小鬼子在大華夏這塊一家獨大。這就和剛剛爬起來的美國佬對小鬼子施壓。

二戰的時候,小鬼子能撐起來打二戰,他那破島子上啥也沒有,那是因為有美國佬屁股後面給的戰略物資作為支撐的,要不他也撐不了那麼長時間。這時間點上,美國佬可沒有啥戰略物資賣給他。光他自己還真打不起來。

這是軍事上的,回頭咱在看經濟上的。這會大華夏全面抵制日貨,就連商人都不願意和小鬼子那商人打交道。那麼小鬼子的經濟主要是對華出口,這一傢伙下去,小鬼子那毛毛錢損失可就慘重了,對華出口就減少了一多半。

得嘞!就這麼一傢伙,小鬼子那破島上的經濟也受不了了。最後的結果就是當時那內閣,就當了背鍋俠,一口大黑鍋整上去,這就下臺了。

題主的問題

這後來上臺的是一個叫寺內正毅,這貨重新組建了一個內閣。這貨玩的相對就溫柔一點,沒前頭那貨那麼強勢,但這倆貨的本質都是一個德性。

這寺內正毅經濟搞了一個日中經濟提攜的幌子,拿毛毛錢當子彈的玩。

這時間點上袁世凱已經死了,北洋政府也開始整分裂了,形成了一個個的軍閥體系。這寺內正毅就挑了段祺瑞出來,拿出大量的毛毛錢給段祺瑞,資助他武力統一。

瞅見沒武力統一,說的挺好聽,小鬼子是站在段祺瑞的利益說事,其實就是讓你大華夏再次陷入戰亂,一幫子軍閥打起來,水混了小鬼子才能摸魚不是。

這錢一共是一萬四千五百萬日元,您要是還算成銀子是多少呢?差不多就是九千七百萬兩白銀。

北洋政府那會真沒錢,這可是一筆鉅款啊,一旦拿到了,弄點軍隊,整點公務員的工資,收買那些敵對勢力,這就有了。

可段祺瑞一瞅當時那國內局勢,他也不敢接這錢,大傢伙恨透了小鬼子,您要敢接,這差不離就是第二個袁世凱的下場。

所以這錢分成了八次拿到了手裡。

這就是有名的西原大借款,其實這款項段祺瑞借到了手就沒有打算還。在《北洋人士話滄桑》中有這麼一段記錄。

馮國璋讓段祺瑞在向小鬼子借款這事多想想,慎重一點,畢竟這不是個小數,以後怎麼還。

段祺瑞回答,慎重一點是應該的,都是互相利用,等咱國家強大起來,一翻兩瞪眼,咱賴賬還不成嗎?

可段祺瑞沒有等到他想的強大起來,自己先下了臺,軍閥混戰這就開始了。

到了1927年,國民政府徹底的取代了北洋政府。這小鬼子瞅見了要回這借款的希望,這就讓當時小鬼子那駐華公使,帶著當初蔣介石秘密簽訂的一個協議去找蔣介石討債。

俺也不明白,這公使腦抽了還是咋的了,不知道為啥擱旅館裡頭就自殺了,而且那協議也消失不見了,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當然其實這事還沒有完,畢竟這借款沒有抵押物是不行的。小鬼子通過這筆借款,控制了東北的吉會鐵路、所謂滿蒙四路和吉林、黑龍江兩省的金礦及森林等以及全國的有線電信的財產和收入, 全部抵押給日本, 使日本獲得了大量的經濟權益並控制了中國的電信事業。

而且那小鬼子以顧問的名義派遣大量的人員鑽進了段祺瑞的部隊中,為他訓練軍隊,還拿到了所謂的指揮權。

那麼這事是誰騙了騙,還真不好說。按照當時寺內正毅的說法,通過這借款他拿到的利益比二十一條還二十一條。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由於民國史檔案資料的出版,掀起了一股民國史研究的歷史浪潮。最令人驚訝的一段歷史,莫過於“西原借款”。

作為侵略中國,罪行最多也最為貪婪的列強之一,日本恨不得將整個中國的資源都掠奪得一乾二淨,如此精明的日本政府,竟然被北洋政府硬生生的騙走了“1億4000萬”?北洋政府究竟如何“借得”這筆龐大的借款,日本政府真的有那麼蠢,被北洋政府玩弄於鼓掌之中嗎?

西原借款

或許很多人還對“西原借款”這一歷史事件無比陌生,其實這個事件的起因,於1916年到19 18年日本所實行的對華侵略方針政策有關。

1916年的10月,隨著大隈內閣倒臺,日本新上任的總理大臣認識到了以前的侵華政策已經遭到了中國人的強烈抵抗,如此一來,導致日貨在中國滯銷,國內經濟更是一落千丈。

而且,其他列強對於日本試圖獨霸中國的狼子野心,也早已經心生不滿,甚至開始強烈譴責日本的行為。為了緩解日本與其他侵略帝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落實對華擴張政策,《對華借款方針》由此而生。

北洋軍閥

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據目前能夠收集到的資料可知,北洋政府從日本手中所借款的總數目共有8筆,總金額累計1億4500萬。然而北洋政府借完這筆款後,由於整個政府財政日益困窘,再加上主持北京政府的軍閥如走馬燈般的更換,根本沒有辦法償還本金和利息,只能夠一再一拖再拖。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一直對於是否將此借款納入外債範圍之內產生了巨大爭議,也一直沒有給日本還這筆錢。直到1941年,中華民國對日宣戰以後,國民政府聲稱,中國和日本之間的一切債務由此取消,西原借款自然在這一範圍內。

日軍入城

日本看似是做了一件傻事,然而深究西原借款的性質,會發現這筆借款是帶有強烈侵略性質和政治目的,日本只是換了一種侵略方式,壓根兒不是一種傻到極致的純粹經濟輸出。

借款之初,北洋政府和日本政府在簽訂外債契約之時,日本政府就已經在合同中嚴格表明,這份借款利息高、借期短,就連借款的使用用途都做了明確規定,壓根不是簡單的經濟借款,而是一場兩個政府之間的政治博弈。只可惜日本忽略了北洋政府是個“潑皮無賴”的事實,才讓這筆借款有去無回。

深陷國難的百姓

然而,貌似虧的“血本無歸”的日本,又用這筆鉅額借款,加深了中國的國難。這筆借款掌握在北洋政府的手中,這些政府官員把一部分借款用於中飽私囊,另一部分則用於軍費支出,而購買的武器彈藥,大部分還是來自日本。北洋軍閥們拿著充足的經費參加軍閥混戰,進一步滋長了中國的內亂。

除此之外,由於合同裡面的規定,導致北洋政府私自將大量合同約定的鐵路、森林、礦山等國家資源押給了日本人,進一步加強了日本侵華的能力,更讓國人臉上蒙羞。瞭解這些由於借款所造成的惡劣的影響才發現,到頭來,傻子還是戴在了“北洋政府”的頭上。


鳶飛九天2018


歷史上,北洋政府還真的曾經在上世紀20年代末,像日本政府借過一筆高達1.45億日元的借款,那個時候的日元還在很值錢。而向日本人進行借款的,則是北洋軍閥的段祺瑞,北洋政府在袁世凱病逝之後,一直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段祺瑞任北洋政府總理,勉強維持住了北洋的局面。

此次借款也被稱為西原借款

在這個時期,段祺瑞所面臨的狀況並不好。首先要穩定住北洋內部,不能自亂陣腳,同時還要時刻提防南方的革命黨,另外要開始培植自己的軍隊。雖然北洋政府相比南方的臨時政府處境要好很多,但北洋也很窮啊,從建立開始一直處於財政赤字的危機之中。每天要支出大筆的資金,又找不到撈錢的地方。

所以此時的段祺瑞政府,急需一筆資金,度過財政危機。北洋政府為何不向西方列強借錢,偏偏選擇了日本人呢?日本,從甲午戰爭勝利之後,野心不斷擴張,想全面侵佔中國。在中國日本的名聲非常臭,三歲小孩都知道日本人是敵人。在這種民憤極高的情況下,日本要進一步入侵活動,顯然會很困難,即便能以武力佔領土地區,卻難以得到安寧。

北洋軍閥段祺瑞

日本新首相寺內正毅當選後,經過再三考慮,日本政府決定改變對中國的政策。用武力交戰,遠不如換一個更為緩和的方式。日本決定先從北洋政府入手。當時西方各國也沒閒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得正激烈。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暫時分不出手插手中國事務。日本隔歐洲又太遠,想湊熱鬧也不容易,所以主要的精力還是在亞洲。

甲午戰爭後,日本得到了鉅額賠款,工業發展更為發達,也攢下了不少錢。所以,日本人為了能開闢更大的市場,就選擇中國進行資本輸出,剛好遇到段祺瑞政府缺錢,很快雙方就展開了協商。北洋政府成立了一家中日合資銀行經手此事,日本為了避免其他列強插手,也以私人的名義,對中國進行借款。

一戰時期的北洋

段祺瑞政府跟日本進行此次借款,段祺瑞自然不只是為了解決北洋政府的財政危機,也是為擴大自己的軍閥派系牟利,為皖系軍閥,拉上日本這個靠山,以便今後,對付其他派系的軍閥和革命黨。於是,從1917年到1918年,短短兩年之間,北洋政府先後向日本共借款高達1.45億日元。

不管是北洋政府,還是日本政府,其實都清楚,這筆借款一個賠不起,另一個還不上,但是日本人不是傻子,目光就比北洋政府更加長遠。借款拉攏了北洋政府,這只是日本人的小目的。從長期來看,此次借款後,北洋政府為了進行抵押,把東北一帶中國的鐵路,礦產全部出賣給了日本人,甚至還包括了政府國債,有線電收入等等,之後經過日本的多年苦心經營,也為日本入侵中國打下基礎。

段祺瑞掌權時北洋政府舊址

而北洋政府在出賣了大批國有資源後,短期來看,似乎有了一大筆資金,可以擴充軍備,拉開和其他軍閥之間的差距,又還有日本做靠山,但長久來看,這直接造成了國家利益的損失,日本人似乎這1.45億日元,基本上等於打水漂了,但實際上,日本政府在這之後,在東北開設工廠,修建鐵路,這都促成了日後,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三省,建立偽滿洲國等行動。

從日本在中國所取得的礦產,鐵路資源的收入,也足以補足日本人在借款上的虧損,更重要的是此次借款,日本獲得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上的特權。段祺瑞拿到了這批貸款之後,的確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北洋政府的財政危機,之後,大筆的資金幾乎都用在加強皖系軍閥實力上,這次借款,表面上北洋佔了便宜移,但是也造成了東北地區的主權淪喪,到底是誰賺誰虧,一目瞭然。

國恥九一八事變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民國五年(西曆1916年),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中去世。袁世凱之死,意味著較為統一的北洋軍閥集團也隨之不復存在,而在此之前,西南系軍閥則早已暗地和孫中山聯繫,對北洋軍閥的統治,進行各種抵制。

▲段祺瑞政府

段祺瑞得以掌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的。

段祺瑞政府的來歷

在當代,民國軍閥段祺瑞,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而在段祺瑞的一生,其人生履歷也堪稱傳奇——段祺瑞在世的時候,曾擔任過民國總理、民國執政(元首),此外,在蔣介石時代,段祺瑞還受到過蔣介石的禮遇。


袁世凱臨終前,指定黎元洪繼承自己的大總統職務,由段祺瑞擔任總理。而隨後不久的民國六年,民國高層關於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問題,發生了分歧——大總統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關於一戰問題達不成共識,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府院之爭”。段祺瑞為了逼走黎元洪,於是利用張勳進京搞復辟活動推翻黎元洪,而後自己以“再造共和”的名義,推翻覆闢的宣統朝廷,最終,就任民國執政,並宣佈民國參與一戰,對德意志帝國宣戰。

段祺瑞與日本的暗通款曲

段祺瑞雖然奪取了最高權力,但這一切,只侷限於皖系軍閥控制區以及部分服從北洋政府的省份。此時的南方,孫中山已經開展護法運動,並將矛頭直指段祺瑞,而段祺瑞則揚言,要通過軍事手段,消滅南方的反對勢力,真正統一中國。

而對於外界的帝國主義勢力來說,在華尋找代理人,是尤為迫切的事情。但是,當時英法等西方列強因為戰爭因素,無力顧及遠東情況,日本當時的實力,不足以吞併中國,為此,日本考慮通過代理人方式,逐步掌握中國,進而達到其稱霸世界的野心。

此時的段祺瑞需要金錢來武裝軍隊,消滅南方的反對勢力,而日本則需要代理人,由此,段祺瑞和日本一拍即合。

於是,日本寺內正毅政府,派遣背景較為複雜的西原龜三,同段祺瑞政府接洽,並經西原龜三之手,向段祺瑞政府,提供了一億四千多萬日元的貸款。段祺瑞政府拿東北地區礦藏、森林採伐、鐵路修築等權益作為這筆貸款的抵押。

對於段祺瑞來說,畢竟當時的東北地區不在自己的實際控制範圍,自己的行為,堪稱空手套白狼,不費太大力氣,就獲得了一億多的鉅款。民國九年,段祺瑞政府倒臺,之後歷代民國政府均不承認這筆貸款的合法性,以至於1954年,西原龜三臨死的時候,都沒能拿回這筆錢。

不過,對於日本來說,段祺瑞政府為獲取貸款所抵押的一系列抵押品,為日本帶來的效益,也遠遠多於日本為段祺瑞政府所提供的這筆貸款。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並沒有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