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將,被更厲害的名將打敗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漢史趣聞


說起這個,當然要說彭德懷和麥克阿瑟兩位將軍,他們兩位,可是真正的名將。

麥克阿瑟,一個美國傳奇將軍,但是,他遇到了我們的彭大將軍,也是大敗而歸。所以,小雪看到這個題目,不禁聯想起彭德懷和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中的對決,可以說是麥克阿瑟軍旅生涯中的一大敗筆,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來朝參加對華作戰,可能用滑鐵盧來形容麥克阿瑟最合適不過。

麥克阿瑟可能是美國總統杜魯門邀請會見的吃了第一次閉門羹的美國總統,他的傲慢可見一斑

麥克阿瑟在什麼時候確立了自己在美國軍隊中的地位,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麥克阿瑟作為盟軍的最高司令長官,統領美國、英國上萬人馬,對希特勒的納粹德國的覆滅,有很大的功績。

另外,他還要斡旋美國和英國這些將士中存在的“鬥爭”,正所謂誰也不服誰,而麥克阿瑟就是緩和其中關係的中間人,他帶領盟軍諾曼底登陸,將可惡的納粹打到了德國老家。

另外,他也是對日戰爭中,美國的鷹派代表,麥克阿瑟曾經到過日本,他對日本戰後格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歷史就是如此的巧合,1950年,美國派麥克阿瑟到了朝鮮戰爭,我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的跨國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麥克阿瑟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對華作戰失敗的美國五星上將,他還在後期回國以後競選美國總統,不知道他哪裡來的勇氣。

麥克阿瑟對美國總統杜魯門說道:我保證對朝作戰全勝。但是,事實給了這位傲慢的將軍一個大嘴巴子

對於當時,中國援朝,美國總統杜魯門是有擔心的,他不希望解放軍進駐朝鮮,對美國發起作戰,而麥克阿瑟卻信誓旦旦,認為他的航母戰鬥群和陸軍可以以摧枯拉朽似的打贏朝鮮戰爭。


後來,美國還想動用原子彈收拾殘局,但是,我們當時並不怕,英國等國發表講話表示反對,最後,才不了了之。

1951年4月,由於麥克阿瑟統帥的聯合國軍,在朝鮮的三次失利和一次平局,被美國總統杜魯門撤了職,李奇微接替了他的位置,後來,李奇微希望兩國和談,朝鮮戰爭最後才宣告結束。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知道好多,例如:

李世民——王世充、竇建德

王世充——李密

李密——張須陀

李世民——劉黑闥

劉黑闥——李勣

蘇定方——黑齒常之

慕容垂——桓溫

慕容垂——拓跋虔

慕容垂——劉牢之

慕容垂——慕容永

李光弼——史思明

僕固懷恩——史思明

史思明——郭子儀

候景——慕容紹宗

韋睿、曹景宗、裴邃——元英

爾朱榮——陳慶之

石勒——劉曜

慕容恪——冉閔

論欽陵——薛仁貴

韋孝寬——高歡

宇文泰——高歡(這倆相愛相殺)

王思政——慕容紹宗

魯悉達——慕容紹宗(這個據說是記載出錯了)

李牧——王翦

韓信——項羽

項羽——劉邦

項羽、劉邦——章邯

龍且——英布

項羽——彭越

冒頓——劉邦(平手吧,邦邦輸了面子)

白起——公孫喜、暴鳶

李牧——桓齮

韋孝寬、高熲——尉遲迥

賀若弼——蕭摩訶

周瑜、劉備——曹操

曹操——袁紹

曹操——馬超

徐晃、曹仁、呂蒙——關羽

關羽——于禁

斛律光——韋孝寬

慕容恪——石虎

慕容垂——桓衝

王猛、鄧羌——慕容評(人家慕容評主政之前還是可以的)

拓跋珪——慕容農、慕容令、慕容隆(老垂三個不錯的兒子從參合陂開始強行被削,讓拓跋珪打了個遍)

苻堅——姚萇

候景、高敖曹——獨孤信

彭樂——宇文泰

李弼——高歡

宇文泰——竇泰

陳霸先——王僧辯

王僧辯、陳霸先——候景

隨便說說,別的記不起來了。


一個愛李一桐的人


🌹名將被名將戰敗,列出幾例。

📒林彪:平型關大敗日軍精銳師團司令官、名將板垣徵四郎。

1937年9月24日,林彪指揮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與“日本鋼軍”——板垣徵四郎中將的師團激戰,殲敵1000多人。是抗戰以來第一個殲滅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楊成武:長城嶺下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

在日寇殘酷地對華北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時,我華北軍區楊成武部隊,在長城嶺下的戰鬥中,擊斃了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震驚了整個侵華日軍大本營,日本天皇驚歎無語。

📒林彪:四戰四平,戰敗國民政府名將陳明仁。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林彪與陳明仁在吉林省的四平街,展開了國共命運的大決鬥,長達二年,互有勝負,來回拉鋸。雙方共投入兵力達94萬多人。最終在1948年3月,四平被我軍完全解放,控制了東北戰略要地。後來,陳明仁任湖南國民黨軍司令官,在和程潛起義時,最擔心林彪去算“血戰四平”的老帳。1955年國家授予陳明仁上將軍銜。

📔粟裕:“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王牌軍隊——“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中將。

1947年5月,在山東沂蒙山區的孟良崮地區,圍殲進犯解放區的國民黨王牌中的王牌,精銳的全美式裝備的七十四師3.2萬餘人,擊斃不可一世的中將師長——大名鼎鼎的張靈甫。反動派吹噓:“有七十四師即有國民黨”。孟良崮戰役,嚴重地打擊了國民黨的主力,粉碎了敵人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的陰謀計劃。

📔彭德懷:迫使美軍三易其帥,最終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侵朝美軍司令官為參加“二戰”的名將,太平洋戰場美軍東方部隊最高司令官,使用過“原子彈”的——麥克阿瑟五星上將。因朝鮮戰爭節節失利被撤換。第二任為世界名將:李奇微將軍,同樣不利被撤換。第三任為克拉克上將。結果在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彭德懷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協定》上簽字。克拉克上將沮喪地對記者說:“我是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將軍”。

📒[本文未經作者允許,不可改動。圖片源於網絡。]





笑看東籬


彭德懷PK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名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創造下的“蛙跳戰術”和兩棲戰,把日本鬼子在太平洋上打得滿地找牙。二戰結束後,麥克阿瑟擔任美國遠東總司令,之後介入朝鮮戰爭,再度發揮其兩棲登陸戰的特長——面對飲馬日本海的朝鮮人民軍,麥克阿瑟指揮三個美軍師從朝鮮人民軍後方的仁川登陸,先是切斷人民軍後勤補給線,然後與扼守釜山的美韓軍南北夾擊,大破朝鮮人民軍,一舉扭轉了朝鮮戰局。隨後,麥克阿瑟又指揮各路大軍一路跟蹤追殺,直到鴨綠江。這時,他碰上了一個更加兇狠的對手,這個對手不僅粉碎了他企圖統一朝鮮半島的夢想,並且終結了他的軍旅生涯。這個對手就是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農民出身的彭德懷。

從美軍登陸仁川開始,中國就做出了出兵朝鮮的決定。全程參加過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戰功卓著的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臨危受命,指揮已經集結在中朝邊境上的30萬大軍以“志願軍”的名義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中國軍隊以隱蔽、突然的動作進入朝鮮,這是麥克阿瑟所始料未及的。結果在第一次戰役中捱了當頭一棒,被志願軍殲滅了1.5萬餘人,被迫暫時停止進攻。

得知中國軍隊參戰的消息後,麥克阿瑟並不以為然,他深知中美兩軍的巨大差距。兵力數量雖然相當,但是裝備著萬國牌陸軍輕武器和少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怎麼能是擁有強大地空火力掩護、步兵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的對手?就算中國軍隊在經過國內戰爭的錘鍊驍勇非常,然而經過太平洋戰爭洗禮的美軍又豈是等閒之輩?

所以,麥克阿瑟雖然吃了一次敗仗,還是沒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稍微調整了部署,緊接著又發動了進攻,叫囂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

沒想到的是第二次戰役敗的更慘,部署的東西兩路大軍分別在長津湖和三所裡遭遇志願軍伏擊,大敗而歸。東路大軍直接被趕下了日本海,西路大軍丟了平壤退到三八線才停下。裝備精良、功勳卓著的美軍第一騎兵師、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這兩支部隊都被打得死裡逃生。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更是在撤退途中因為翻車丟了性命。

第二次戰役後,麥克阿瑟在美國國內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名義上雖說還是遠東美軍總司令,實權卻已經操在新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手中。第五次戰役後,麥克阿瑟因為過分鼓吹擴大朝鮮戰爭到中國本土而引起美國朝野憤慨,最終被勒令脫下穿了大半輩子的軍裝。而他的對手彭德懷,繼續將李奇微、克拉克這兩位接替他的美軍名將一個一個打敗。


寰宇長劍


抗日名將薛嶽,戰功卓著,威名赫赫,讓日軍聞風喪膽,但後來在與開國大將粟裕的交手中,卻一敗再敗,以至最後被撤職棄用。

在中國反侵略戰爭史上,薛嶽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他是率部殲滅日軍數量最多的將領, 指揮的萬家嶺大捷和長沙保衛戰,都是日軍遭受到的為數不多的重創,對日作戰的不凡戰績,使薛嶽成為那個時代抗日將領中的翹楚,被人們稱為“百戰名將”、“戰神”。



薛嶽在與我軍的作戰中,也是一馬當先,毫不留情。當初兵微將寡、內外交困的紅軍在長征時,被薛嶽率軍一路追殺,紅軍走了兩萬五千裡,他追了兩萬裡,沒少給紅軍添堵。

後來紅軍在主席的指揮下四渡赤水,巧過金沙江,搶渡大渡河,才算擺脫了薛嶽的追擊。但幾個月後,薛嶽又率軍重創了紅四方面軍,使紅四方面軍遭受了重大損失。

1946年,內戰爆發,薛嶽時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繼續與我軍交手,前期,他指揮部隊在兩淮一帶採用聲東擊西、虛虛實實的戰術,讓我軍漸漸不支,失去大片根據地。


面對不利的局勢,高層令華中野戰軍粟裕火速北援,並將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並負責軍事戰役指揮。兩軍合併後再與薛嶽一決高下。

薛嶽是戰功赫赫的名將,而粟裕此時剛剛崛起,薛嶽也許並沒有把粟裕放在眼裡,此時他也絕沒有想到,以前名不見經傳的粟裕,最終讓他顏面盡失,從此一蹶不振。

在此後的幾個月中,薛嶽從來沒有這樣沮喪,首先在“蘇北戰役”中,國軍整編69師2萬多人被全殲,師長戴之奇兵敗自殺。又在“魯南戰役”中,國軍兩個整編師、一個快速縱隊,約5.3萬餘人被全殲,此戰後陳毅詩興大發,有“徐州薛嶽掩面泣,南京蔣賊應淚垂”的詩句。最後在“萊蕪戰役”中,李仙州部5.6萬餘人又全部被殲。

薛嶽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連戰連敗,喪師失地,在國軍內部引起了非議,因他本就與蔣校長有隙,加之又非嫡系,打了敗仗“背鍋”是自然的,十分生氣的蔣校長以“指揮不力,名聲低落”的藉口,撤了薛嶽的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職務。

其實把責任都推到薛嶽身上,確有不公,因為每次戰役都有蔣校長和參謀總長陳誠的參與。但最後的“鍋”只能由薛嶽一個人來背,相信他也只能滿臉不服但徒呼無奈。

但他的失敗卻贏得了對手的尊重,粟裕在評價薛嶽時,曾讚揚他“指揮機敏,是國軍中的一員干將”。這並非是粟裕有意抬高他,薛嶽在成為指揮官以後,無論與誰打仗,都有著不俗的表現。這次敗給粟裕,與蔣校長和陳誠的越級插手也不無關係。

後來薛嶽在主政廣東時,同樣無法阻擋我軍勢如破竹的腳步。他最後的軍事生涯是據守海南島,雖然費盡心機在島上構建了陸海空立體防禦體系的“伯陵防線”(薛嶽字伯陵),但同樣沒有阻擋住我軍的前進的步伐,但在他周密的撤退計劃下,國軍只損失了3.3萬餘人,主力大部順利撤出,沒有受到太大的消耗,這也是薛嶽的精明之處。

敗退到孤島以後,薛嶽受到了冷落,心灰意冷的他索性遠離世事,明者保身,最終活到102歲高壽離世,死前曾留下“寧用奴才,不用人才”八個字,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平。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孟良崮之戰!!!!

解放軍的粟裕大將,直面國民黨最能打的整編74師,師長就是抗日名將張靈甫。當時解放軍方面的指揮官就是粟裕和陳毅,國民黨方面的就是張靈甫。

首先來看看一代抗日名將張靈甫的戰績:

1937年9月參加淞滬會戰。

1937年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並且受傷。

1938年9月升任一五三旅旅長,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3月參加南昌會戰。之後升任陸軍第五十一師步兵指揮官。

1939年9月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

942年4月,參加浙贛會戰;

1943年5月,參加鄂西會戰;

1943年11月參加常德會戰,獲雲麾勳章;

1944年5月,參加長衡會戰,獲寶鼎勳章;後升任陸軍第七十四軍少將副軍長。

1946年4月,張靈甫升任陸軍第七十四軍中將軍長,併兼任首都(南京)警備司令。

看看張靈甫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的功績在整個國民黨軍隊中都是少見的。張靈甫的部隊也是全部的美式裝備,蔣介石的五大主力部隊之一,後來國民黨整編把74軍又編為整編第74師。

當時解放軍的指揮官就是粟裕和陳毅,不過當時陳毅主要的工作還是在政治方面,軍事方面主要還是粟裕指揮的。所以這裡說一下粟裕大將。

參加過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

長征時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這兩個名將碰到一起的戰爭註定會永遠的載入史冊,那就是孟良崮戰役。

整個戰役當時國民黨投入的部隊不光是74師還有整編83師19旅57團等等,總人數差不多有45萬人,而解放軍方面是華東野戰軍大約有27萬人。所以從人數規模上來看這場戰爭都是史詩級的。

而且當時許世友,王必成等名將都是直接上了前線的,解放軍集中十萬人主攻張靈甫的74師三萬人才得以圍困住他,想想張靈甫的戰鬥力。

當時張靈甫三萬多人被解放軍圍困,蔣介石更是向四十多萬 人下達了死命令救不出張靈甫就的全部軍法從事,但是最後張靈甫還是戰死在了孟良崮。一代抗日名將就這樣倒在了粟裕大將的面前。


中國歷史研究所


陳明仁的第71軍本來下轄第87師、第88師和第91師共三個主力師,然而在三戰四平死守待援的戰役中,他手裡卻只有第87師是完整的,其它兩個師哪裡去了呢?無它,一個月之前已被林彪在野戰中消滅,若不是杜聿明報警及時,陳明仁早就成為我軍俘虜,恐怕也就沒有後面的故事了。



這就是東北我軍轉守為攻的1947年“夏季攻勢”(前一年是杜聿明佔據主動),在松花江以北整補之後的東北民主聯軍,終於有力量在是年5月主動出擊,大舉渡江南下,李天佑、劉震、鍾偉等名將赫然其中,而韓先楚也率部配合從南滿殺來。另外一方孫立人、廖耀湘、陳明仁等敵將也傾巣而出,在黑土地上演了巔峰對決,從此以後,東北我軍越戰越勇一發不可收拾。

林彪發起的夏季攻勢多少有點冒險,因為此時東北蔣軍的總兵力仍然處在微弱優勢,並且控制著各要點和交通線,一旦東野作戰失利,已經解凍的松花江和其它河流,反而會制約各部安全撤回北滿根據地。但為了配合全國戰局,東北民主聯軍義無反顧,5月14日,劉震的第二縱隊以迅猛動作突然包圍懷德城,這是一座位於長春與四平之間的要點。



懷德守敵為新一軍一個團和一個保安團5000餘人,劉震指揮所屬第4、第6兩個師迅即發起攻擊,同時以第5師配合一縱在南北兩線阻援,5師的師長是誰呢?正是後來的12縱司令員、四野名將丁偉。要說當時的東北蔣軍,無論是心氣還是戰鬥力都還可以的,所以援軍來的非常之快:長春的新一軍和四平的第71軍幾乎同時出動。

次日下午,敵71軍的先頭部隊第88師已經與我5師阻擊部隊接火,第91師也隨後趕來投入戰鬥,在軍參謀長馮宗毅的統一指揮下,發動瘋狂進攻試圖給懷德解圍。鍾偉率部死戰不退,在一縱一部的支援下牢牢守住了陣地,鍾偉在電話裡對司令員保證:“叫4師、6師放心打,只要5師還有一個人,敵71軍休想越過二十里堡一步”!



二縱主力於5月16日傍晚發起總攻,至次日凌晨攻克懷德全殲守敵,所有參戰部隊馬不停蹄迅速轉兵南下,直撲正與5師激戰的敵人。在4師與6師左右兩翼的突然夾擊下,毫無準備的第71軍頓時陷入混亂,戰至5月17日下午,蔣軍精銳第71軍的兩個師徹底崩潰,參謀長馮宗毅和第88師師長韓增棟雙雙陣亡。

此時第71軍中將軍長陳明仁正率領第87師兼程趕來,滿腦袋想的都是如何救出自己的兩個主力師,軍部剛剛到達公主嶺(吉林省轄市)時,陳明仁突然接到了杜聿明的緊急電話,才知道第88和第91師已經不復存在。陳明仁大驚失色,立即命令部隊掉頭撤回四平,其危急情景正如杜聿明後來所述:“陳明仁之免於被圍,真是間不容髮”!



如果第71軍軍部和87師沒有及時接到戰情通報,一定會落入張網以待的林彪口袋,李天佑和劉震的兩個縱隊完全可以在野戰中全殲之,那陳明仁的下場可就難說了。在此之前,從北面來援的孫立人新一軍兩個師發現情況不妙,也已經立馬縮回長春,鄭洞國和孫立人緊急命令關閉城門全城戒嚴,長春一時人心惶惶。

林彪並沒有下達攻擊長春的命令,因為時機尚未成熟,此時南滿我軍第三、四縱隊在韓先楚的指揮下,兵臨重鎮梅河口,經過五天四夜的苦戰於5月29日全殲守敵184師,並相繼解放了松花江以西、長春東南的大片地區,使兩個解放區連成一體。更重要的是,被敵人隔絕了一年多的北滿、南滿主力終於會師在四平城下,東北解放戰爭的形勢進入新時期。



所以無需盲目抬高陳明仁的作戰能力,在四平攻堅戰失利之前,林彪已經給陳明仁結結實實上了一課,在野戰中痛擊第71軍並吃掉其兩個師,迫使陳明仁率殘部逃回四平,在運動戰中他根本不是林彪的對手。當然,東北我軍彼時還沒有掌握大規模攻堅作戰的要領,因此在稍後進攻四平的戰鬥中功虧一匱。

但是歷時50天的1947年夏季攻勢,我軍仍然斃傷俘敵多達83000餘人,迫使蔣軍在東北完全轉入守勢(孫立人戰後也被杜聿明釦上帽子調離),在戰略上完全取得成功。


度度狼gg


總有人會問,解放戰爭時期,曾經的“戰神”薛嶽去哪了,怎麼不見他出手?其實薛嶽不是沒出手,而是在徐州綏靖公署主任任上,被粟裕打的極不甘心地黯然退場了。

抗戰勝利後,考慮到山東為重要的戰略區,蔣介石委任薛嶽為山東省主席兼濟南綏靖公署主任。被薛嶽拒絕後,蔣才不得不啟用王耀武頂了空缺。

此後蔣又先後任命薛嶽為陸軍總司令、海軍總司令,又被後者婉拒了。直到後來,蔣讓薛嶽接替顧祝同就任徐州綏署主任,同時讓顧祝同返回中樞上任陸軍總司令,薛嶽才於1946年5月正式履了新職。

由此可見,薛嶽其實還是很想在一線統兵的,否則他也不會來到徐州。這一次,在這裡,他遇到的對手,是冉冉升起的百戰將星——粟裕。兩個人從1946年7月到1947年3月的交手,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互有攻守,暫時平手

在南京國防部的規劃中,薛嶽主要負責華中戰場的北部,南部由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主要負責。

所以,蘇中“七戰七敗”的責任,主要要算在李默庵身上。而薛嶽親自指揮的淮南作戰、及淮陰、淮安作戰,都取得了一定的戰果,特別是兩淮之戰,讓我軍的戰略迴旋餘地變的極為狹窄。

陳、粟

雖然在淮北、定陶等戰役之中損失了幾個旅,但薛嶽部的元氣並未受到實質性傷害,加之隨後又佔領了菏澤等地,也算是互有攻守、各有收穫。

第二階段:顧此失彼,接連失敗

從1946年底到1947年初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薛嶽先後遭受了蘇北和魯南戰役的重大挫敗。

蘇北戰役中,國軍整編69師兩萬餘人被全部殲滅,深受兩蔣父子器重的中將師長戴之奇自殺身亡。補充一點,戴之奇部被陳粟部分割包圍後,曾向附近的整11師師長鬍璉求救,胡璉就是不肯動。

蔣介石致電胡璉說,救不出戴師長,你提頭來南京。胡璉這才開始行動,只是他的救援部隊遭到有力阻擊,根本接近不了戴部,只能眼瞅著他們全軍覆沒。

魯南戰役中全軍覆沒的,則是馬勵武整26師及第一快速縱隊、整51師。馬勵武乖乖地當了俘虜,後來被送去了功德林,於1963年死於改造期間。

陳誠

第三階段:黯然下課,遠離一線

萊蕪戰役的重大失利,是薛嶽下課的直接觸因。

由於並非蔣的嫡系,加之蘇北、魯南的接連失利,薛嶽被蔣認為指揮不力,就派參謀總長陳誠“協助”指揮策劃中的“魯南會戰”。

其實,這意味著薛嶽被收權了。在陳誠指揮下,南路的歐震集團及北路的李仙洲集團準備實施南北夾擊的戰法。結果,謹慎的歐震集團沒事,積極的李仙洲集團十多萬人在萊蕪全軍覆沒,李仙洲本人也進了功德林。

萊蕪戰役後,蔣介石裁撤合併了鄭州(劉峙)、徐州(薛嶽)兩個綏靖公署,成立陸總徐州指揮所,顧祝同重新回來上崗。至於薛嶽,被調去南京上任參軍長,等於遠離了軍事一線。

概括來說,在與粟裕的頂級名將對決中,薛嶽還是落敗了,這可能也就是所謂的強中更有強中手吧

顧祝同

薛嶽雖然敗了,但感覺更多是給陳誠背了鍋,下課稍稍有點冤。所以,他在與顧祝同的交接儀式上表現的十分不甘,甚至還有很多委屈。

而接替薛嶽的顧祝同,上任不久就在孟良崮吃到了當頭一棒,葬送了在薛嶽手中攻下兩淮的、國軍中最為精銳的整編74師,可能這也側面證明了薛嶽的指揮能力吧。

就連粟裕也說,“薛嶽用兵機敏果斷,是員干將”,可能這就是對薛嶽的最中肯評價了。

個人認為,後來成立徐州“剿總”時,如果能以薛嶽代替劉峙出任總司令,雖然不能說淮海的局面會改觀,但應該不至於輸的那麼難看,你覺得呢?



我是@司馬砸光,謝謝關注


司馬砸光


歷史成就了孟良崮。在這裡,國共名將張靈甫和粟裕鬥智鬥勇。張靈甫上了孟良崮,想以自己為誘餌,孤軍犯險,要重現天爐戰法。粟裕卻孤注一擲,欲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生死決戰,一觸即發。



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全殲整編第74師和整編第83師一個團。其中斃傷13000人,俘虜19676人,總計殲滅32676人。繳獲山野炮28門、輕重迫擊炮225門、輕重機槍987挺、長短槍9828支和大量彈藥和物資。華東野戰軍陣亡2043人,受傷9300人,加上減員,總計12189人。華東野戰軍的傷亡人數和整編第74師幾乎相等,遠遠超過了魯南戰役和萊蕪戰役,可見孟良崮戰役的激烈和殘酷程度,也說明了勝利來之不易。


一年之後,毛澤東在西柏坡面見粟裕時說:“去年,你們在山東打了一仗……你們消滅了74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

粟裕回答:蔣介石。

毛澤東又問:“還有一個人呢?”

粟裕:“陳誠?”

毛澤東:“不足掛齒。”

粟裕:“何應欽?”

毛澤東:“何足道哉。

粟裕:“白崇禧?”

毛澤東:“離題千里了。”

粟裕:“那麼是誰呢?”

毛澤東笑著說:“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毛澤東!”


歷史軍魂


說到名將,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看到提問,一個名將被更厲害的名將打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濰水之戰。

第一,戰爭雙方資料:進攻方漢軍,領隊將軍:韓信,軍隊人數:不詳。守城方:齊軍,領隊將軍:不重要,軍隊人數:可多可少,可有可無,反正就是打不贏。救援方:楚軍,領隊將軍:龍且,軍隊人數:十萬大軍。

第二,戰爭經過,史記載【齊王廣、龍且並軍與信戰,未合。人或說龍且曰:漢兵遠鬥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遂戰,與信夾濰水陳。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簡單概括就是,有人勸龍且深溝高壘,避免與韓信正面作戰,迂迴策略打心理戰,龍且認為有戰不打不舒服,並且看不起韓信,最後被韓信用水計大敗,兵敗被殺。

最後,從戰爭雙方來看,實力差距並不是絕對的,軍力也不是絕對的,龍且作為項羽麾下的第一猛將,深得項羽重視,龍且的戰敗直接影響了楚漢的軍事形勢,項羽此後不得不重新調整對漢作戰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