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果得了天下,漢獻帝如果還活著,劉備會擁立他嗎?

kurenai


這是個假設的問題。假如劉備的蜀國打敗了魏、吳兩國並統一了天下,那他會不會擁立漢獻帝或其它皇族人員當皇帝呢?

要注意的是,蜀備已經建立蜀國了。如果他要擁立漢獻帝,在程序上,劉備必須向漢獻帝進行禪讓。但這一做法可能行不通,因為,他的部下,包括諸葛亮等人是不會同意的。而對於沒有實權的漢獻帝來說,就算劉備把皇位讓給他,他也是不敢接受的。畢竟,他還有基本的判斷力,他知道,他同意禪位之日,就是他的死期。

再者,劉備本來就是漢室宗親,他可以自己當皇帝的,何必又大費周章讓位給漢獻帝呢?所以,劉備如果得了天下,而漢獻帝如果還活著,劉備是不會擁立他的。


揚生解史


如果劉備得了天下,在漢獻帝有用時才會被劉備擁護,在妨礙劉備時就漢獻帝應該會在適當的時候病逝。


劉備的野心

劉備的野心最好的體現就在於劉封、劉禪得名字,封禪。如果在劉備還沒有取得天下的時候漢獻帝若是在劉備手中,那麼劉備必然會非常的擁戴漢獻帝,但是漢獻帝的處境及待遇肯定不如在曹操處。

劉備從發展開始一直就沒想過要救漢獻帝,而且一路走來劉備只在意自己的生死,並不在乎他人是否存活。幾次的拋妻棄子、扔下部將自己逃命而走。


漢獻帝若是在劉備手中,漢獻帝活不到統一

漢獻帝在三國時期就是一個招牌,在一些人才都迷茫不知道怎麼選擇主君時把漢獻帝的名號往前一擺,那麼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效忠。再者就是還有一些地方的小股勢力是支持漢獻帝的,這些人一旦歸宿了劉備那麼劉備實力就是一種壯大。

三分天下,若是劉備打敗了曹操並且收編了曹魏的兵力及領地,那麼這時就是漢獻帝病逝的時候了。因為曹魏一滅東吳就再不是隱患了,如果漢獻帝活到了統一那麼劉備心裡不甘,手下的武將謀士也不會同意。


總結:劉備統一了必然不會擁立漢獻帝。雖然漢獻帝和劉備是同宗同源,但是劉備在一統天下時必然不會心慈手軟。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一個人的變化是隨著自己的境遇而變化,權利是個魔鬼,有時形勢比人強,由不得自己。

一、從備哥哥本身來說,初期出場時是個徹底的保皇黨,他能發跡起家也是因為他的保皇理念(一直致力於為什麼保皇、保皇的理論依據深厚)深得人心。所以說劉備即使革命成功可能也會交於漢獻帝,自己高官封侯。

二、從其它方面來說,在起家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小弟,小弟們的意見加上枕邊風等等客觀因素可能也會左右他的想法,如再加上有個外部的催化。

所以結果很難預料,不過本人更覺得出現第二種情況的比較大,歷史總有驚人的巧合。不外乎玄武門、陳橋而已,再不濟還有個朱元璋去迎接韓林兒卻溺水長江的橋段。

當然了漢獻帝雖然沒做過一天真正的皇帝,但是不是笨人,他也可以參考一下自己祖先漢明帝劉莊是怎麼得到皇位的,那是因為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郭聖通的兒子(無可爭議的皇長子)把自己的太子之位讓給劉莊的,也讓自己一輩子沒出意外。成為史上最有眼力勁的太子。


球史砸壇


不會。

首先,漢獻帝沒有大才,不值得立。

漢獻帝名叫劉協,是漢靈帝劉宏的小兒子,東漢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他聰明睿智但是性格軟弱,在亂世中無能為力。他做過幾家梟雄的傀儡,在寥落中隱忍偷生,最後為兩漢王朝送終。

其次,漢王朝氣數已盡。

從西漢歷史讀到東漢歷史,你會明顯感覺這個王朝已經搖搖欲墜、危如累卵。個人覺得,王朝蓬勃興盛最忌諱皇帝年少,一不留神就會導致外戚、宦官專權,最終是小人得志,良臣蒙冤。東漢時期經常皇帝無子或子嗣極少,年幼上位做傀儡。王朝興盛還要有明君,皇帝是傀儡,何來明君!

最後,劉備不會讓。

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名義。這樣出師有名,也會得到更多人的擁護,壯大自己的勢利。

經過三國混戰,世人對漢王朝氣數已盡是心知肚明,剩下很少的人在堅持恢復漢室。

皇帝位,那是至高無上的,人人都想得到,尤其是劉備歷經一生坎坷,絕不可能真正拱手讓人。


史海微事


引言:漢獻帝曾對曹操說:"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你要是願意輔佐我,就優厚的對待我;你要是不願意,就請將我捨棄吧!如果按照這樣的一個漢獻帝的劇本,劉備是不會擁立漢獻帝的。原因有三:

一、血緣關係淡薄

漢獻帝劉協,字伯和,河南洛陽人。東漢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為靈懷皇后王榮。

劉備,涿郡涿縣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曾以織蓆販履為生。

劉備和劉協,一個是皇室正統,一個是傳說中的皇室後裔。他們的血緣關係幾近為零,更何況,劉備可能只是假借漢室名義。無論是哪種情況,劉備也不會擁立劉協為帝。

二、漢獻帝的政治作用就會終結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可在所有人的心裡依舊是漢室天下?所以曹操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政治輿論。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劉備,起於微末,曾以織蓆販履為業。劉備心懷壯志,以鎮壓黃巾起義而聞名。劉備能夠在亂世中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打著興復漢室的名義在戰鬥。如果天下一統,漢獻帝便沒有了任何的政治作用。劉備怎麼會給自己找個爹呢?

三、劉備集團是不會允許劉備這樣做的

首先,劉備手下的勢力是以地域劃分的。

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三大部分,劉備如果讓位給漢獻帝,這三大勢力集團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如果劉備一統天下,那麼這三個勢力集團的官員就會成為開國元勳。

劉備的兒子雖然稀少,但尚有三子(劉禪,劉理,劉永),劉備恐怕不會做這樣自絕墳墓的事情的。


普通的歷史愛好者


個人認為,如果劉備真的統一天下,而漢獻帝還在的話,劉備不會也不能交回權柄,擁立漢獻帝。

一、劉備有野心,自己不願意

劉備是志在天下的梟雄,小時候就曾經說過“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這樣的話。劉備一直以“匡扶漢室”為政治口號,但真到了那麼一天,他絕不會像周公一樣,還政於天子。歷史的事實也證明,漢獻帝禪讓之後,劉備即便三分天下只得其一,也很快稱帝了。指望這樣的人擁立漢獻帝,是不大可能的。

二、宗親身份,輿論壓力小

劉備的宗親身份是一個絕好的護身符。雖然當時散落在各地的劉氏子弟多了去了,漢室宗親這個稱號在前期沒什麼含金量,但如果劉備真能統一天下,那這個身份就完全不一樣了。

畢竟當時人心還是向漢的,如果是曹操、曹丕這樣的權臣篡漢,那麼朝野輿論的反對聲音會相當大。而如果是宗親,那就是皇家內部的事情,加上劉備平定亂世的威望,真要走出那一步,各方面壓力都會小很多。

三、劉備手下臣子不同意

即便劉備本人同意擁立漢獻帝,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們也不會答應。那些重臣們,不僅僅是代表個人,還代表著他們背後的家族與利益集團。如果劉備交還權柄,那麼這些勢力多年的投資幾乎都是打了水漂,這是不可接受的。在歷史上,劉備無論是進位漢中王,還是建立蜀漢,背後都有這些利益集團推動的影子。

由此可見,如果劉備真的得到天下,無論從他的個人野心,還是從他手下各方勢力的利益訴求來說,劉備都不可能再去擁立漢獻帝。


歷史步行街


漢獻帝本來就活著,曹丕當上皇帝后,劉備立即為劉協發喪,否則他怎麼可能登基?

曹丕的魏別管是怎麼來的,人家經歷的是正兒八經的禪讓。

劉備的漢,本來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只是因為姓劉,便強行搭上漢朝的順分車,這是說不過去的。

曹魏被奉為正統,緣由就是他來源有法理依據(別管怎麼來的,只要說的過去)。孫權的皇帝名號也一樣,靠祥瑞,意思是孫權的皇帝是老天爺讓當的。

當然魏蜀吳無論最後誰贏了,肯定自己的就是天下正統。

劉備贏了,他會舉著漢帝遺照,打著為漢室復仇的名義來獲得“漢”的旗號。

孫權也一樣,他最後一統天下,可能會繼續用“祥瑞”這種說法。

曹魏贏就更好說了,他本來走的就是正兒八經的禪讓,統一天下名正言順。

說完劉備的漢字旗,再來說說題主的問題:漢獻帝活著,劉備會擁立他嗎?

答案是不會!為什麼?一朝天子一朝臣,劉備的天下不可能光靠自己拿下來的,身邊肯定聚集一些功臣集團,這些功臣集團可是劉備的臣子,並非劉協的臣子。

劉備已經是皇帝了,難道自己降一輩,變成王?好吧,哪怕劉備願意,他屬下自然也得降。

其實無論劉備屬下怎麼想,劉備的態度早在曹丕登基的時候已經表明:劉協已經死了!既然死了,再出現自然是假的,這事多簡單啊!


臥牛說歷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劉備如果奪取了天下,是斷然不會擁立漢獻帝的。漢獻帝最可能的結局就在一場意外中喪生,最後劉備繼位,這在中國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個人認為有下面三點原因導致劉備不會擁立漢獻帝:

一:劉備利益集團不允許

《資本論》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劉備集團的所有戰略決策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而非個別人的意志所決定。從前期弱小階段依附他人進行生存,到後期擁有獨立地盤後的軍事行動,都是建立在這項原則之上的。

劉備集團的核心利益就是在亂世之中獲取更多的地盤,以求壯大自己的勢力,在後期的爭鬥中立於不敗之地,等到時機成熟後效仿當年高祖進而逐鹿中原最終圖霸天下。《隆中對》中已經明確提出奪取天下的步驟,劉備集團都是按照該步驟進行政治軍事行動的。

更為關鍵的是,劉備地位的高低會直接決定利益集團所能獲取利益的多少。比如說當劉備成為漢中王后,才有權冊封四方將軍。這些四方將軍都期待著能夠再進一步,獲得大將軍、大司馬等更多級別的稱號,而四徵將軍們又都想著可以獲得四方將軍的稱號,層層如此。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劉備的地位不斷提升,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更高的利益回報。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每一個入仕人的想法,所以劉備利益集團會不斷慫恿劉備稱王並且最終稱帝,只為獲取更多的利益。而一旦有阻礙他們利益的人出現,那麼就會被這些利益集團給無情的消滅掉。

二:劉備本人意願不允許

劉備是什麼人,外託仁義之名,內行權謀之術。從他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是一位不甘於人下的梟雄,如果有圖霸天下的機會,是肯定不會拱手讓人的。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家東南角有一棵桑樹,長相非凡,而“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羽葆蓋車”是指皇帝的專車,當劉備叔父劉子敬聽到後,連忙阻止劉備說道“這可是要滅九族的大罪不要胡說”。這段記載就可以看出劉備從小就有著對最高權力的憧憬,作為漢室皇族的後裔,劉備肯定知道“羽葆蓋車”的含義,“三歲看老”這也預示著劉備後期不會甘於平凡。

劉備的兩位兒子,義子劉封,親子劉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封禪,從劉備兩位兒子的姓名也可以看出,劉備卻有稱帝之心。

還有一點就是,劉備後期先繼位漢中王后又稱帝,但是這個時候漢獻帝並沒有死去,而是受封為山陽公,一直按照天子禮儀公開活到魏明帝曹叡時期。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不思救駕反而選擇自立,也暴露了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劉備自身也沒有意願擁立漢獻帝,而是想取而代之。

三:社會環境已經發生變化

東漢王朝自從恆靈二帝以來,宦官專寵,外戚專權,天下紛爭已近百年,導致民不聊生,各地起義不斷。

自從曹丕代漢而立之後,魏國境內無一起恢復漢室的起義事件,由此看來漢朝國運已盡。天下百姓只想過上和平安穩的日子,至於誰當皇帝已經並不重要。

如果漢朝不能賜予百姓們福澤,百姓們也不會要忠於漢室,甚至期待更好的王朝出現。因為近百年的記憶已經告訴他們,漢室腐朽不堪,不會考慮百姓的死活,所以老百姓們也不希望繼續由漢室的人來統治他們,繼續過上水深火熱的日子。

因為社會環境已經發生變化,漢室已經失去人心。所以劉備真的得了天下也不會交給漢獻帝,因為人心決定項背,漢室不適合繼續統治這個社會。

漢獻帝的結局

先有項羽誅殺義帝,後有朱元璋弒殺小明王,其實都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不斷壯大並且最終擁有問鼎天下的能力,那麼這個時候毫無實權,只是作為傀儡的領袖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劉備大概率也會選擇類似於暗中去除漢獻帝的做法,最後順利繼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時代永遠都只會關注勝利者,而非失落的人,歷史只會記得稱帝的劉備而非落寞的獻帝!


詫寂說史


劉備得天下的窗口期其實只有一個,樊城之戰後有人能把東吳忽悠好(東吳其實一直是不排斥稱臣的)

於是北進,這個過程中我們假設曹操死了或者北方瘟疫等特殊原因(不然最多是拿下許昌等戰略城市)

那麼首先有一個問題就是劉備什麼時候接管漢獻帝,就像明朝宋朝皇帝被俘虜之後,對方絕對不會主動殺這個皇帝的,太好用了,我拿著是金疙瘩,送給你是小炸彈

如果劉備拿下曹操後再接管獻帝,這種情況獻帝價值最低,負面效應最大,那麼按照獻帝的智商(蠻聰明的),會主動履行一連串加九錫等流程,然後法正上書(孔明不會摻和這個事兒),份量不夠(邊遠地區來的),沒辦法,看有沒有王朗,賈南風她爹(忘了名字了)這個重量級的還沒殺,有就上位,沒有加上九錫把兒子過繼過去!這個很關鍵,過繼兒子!自己等,不殺獻帝(的確沒必要了)

如果是半程拿到獻帝,必殺,因為肯定一堆老臣跟著來到劉備身邊,這些人的話語權和士族身份,可以保好劉備一路上位順利

個人觀點,一家之言


蒼茫雲海間波瀾遠帆裡


如果劉備得了天下,是不會擁立漢獻帝的!曹操曾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將來和我曹操爭奪天下的就是你劉備!

劉備志在天下!他一直以仁義自居,這是他收攏人心的手段,而劉備也運用的非常成功,天下人都知道劉皇叔仁義宅厚!劉備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劉封一個叫劉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封禪是隻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在曹丕稱帝后,劉備也在成都稱帝!

劉備前半生沒有地盤,一直在寄人籬下,都是以獨立主公的身份投靠,而不是成為某個人的屬下,投靠袁紹、曹操、劉表、陶謙時,都不是成為了某個人的屬下,可見劉備不是一個甘願屈居於人下的人!這樣的人不可能把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辛辛苦苦的讓出!

劉備的文臣武將也不願意這樣做,誰都想做開國功勳,光宗耀祖,而他們跟隨劉備出生入死,為的不就是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嗎?

劉備一生一匡扶漢室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那是他自己的大漢,就像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一樣,劉備他也是大漢皇族血統,他建立的大漢也是延續了大漢的正統!

當劉備打下江山的時候,如果漢獻帝活著,那麼有兩種結局,一是將皇帝之位禪讓給劉備,自己做個富貴閒人,享受榮華富貴;另一種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因各種意外駕崩,劉備做為高祖後裔又是評定天下最大的功臣繼皇帝位!這就看漢獻帝識趣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