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人生加減法

美文:人生加減法

曾有人說過:“年輕的時候,拼命想用‘加法’過日子,一旦步入中年以後,反而比較喜歡用‘減法’生活。”

這裡所說的“加法”指的是,什麼都想要多、要大、要好。譬如,錢賺得更多、找到更好的工作、職位升得更高、房子住得更大、車子開得更豪華等等。然而進入享樂中年之後,很多人反而會有一種迷惘的心情,花了半生的力氣去追逐這些東西,表面上看來,該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可是,自己並沒有變得更滿足、更快樂。

美文:人生加減法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需要的東西自然會起變化。

想想,每一個人初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光著身子,兩手空空地沒有帶來任何東西,那時候每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吃、喝、睡這少許幾件事。

等到年紀漸長,生活也開始變得複雜。除了一大堆的責任、義務必須承擔之外,身邊擁有的東西也開始多了起來。

此後,我們更不斷地買東西、要東西、找東西,擁有的家當愈來愈多,肩上扛的責任也愈來愈重。而那些從各處弄來的東西都是需要空間存放的,所以,需要的空間也愈來愈膨脹,當我們發現有了更多的空間時,立刻毫不遲疑地又塞進新的物品。當然,累積的責任、承諾以及所有要做的事,也不斷地在增加。

美文:人生加減法

有一個有趣的比喻說:“我們所累積的東西,就好像是阿米巴變形蟲分裂的過程一樣,不停地製造、繁殖,從不曾間斷。”

這些不斷膨脹的物品、工作、責任、人際、財務,幾乎佔據了你全部的空間和時間。許多人每天忙著應付照顧這些事情,早已喘不過氣,幾乎耗掉半條命,每天甚至連吃飯、喝水、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也沒有足夠的空間活著。

瞧瞧此光景,這就是你想要過的日子嗎?拼命用“加法”的結果,就是把一個人逼到生活失調、精神瀕臨錯亂的地步。是到了該用“減法”的時候了!

美文:人生加減法

這就好像一個人參加一趟旅行,帶了太多的行李上路,在尚未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已經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去蕪存菁,把那些多餘的行李剔除。

著名的心理大師榮格曾經形容,一個人步入中年,就等於是走到了“人生的下午”,這是既可以回顧過去,又可以展望未來的階段。

榮格指出,在下午的時候,就應該回頭檢查早上出發所帶的東西,究竟還合不合用?有些東西是不是該丟棄了?

美文:人生加減法

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不能照著上午的計劃來過下午的人生,早晨美好的事物,到了傍晚可能就顯得微不足道;早晨的真理,到了傍晚可能就已經變成謊言”。

或許你過去已成功地走過早晨,但是,當你用同樣的方式走到下午,卻發現生命變得不堪負荷時,這就是該丟東西的時候了。

用“加法”不斷地累積,已不再是遊戲規則。用“減法”的意義,則在於重新評估、重新發現、重新安排、重新決定你的人生優先順序。你會發現,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因為用了“減法”,負擔減輕,不再需要揹負沉重的行李,你終於可以自由自在地開懷大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