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吉思汗的墓到現在都沒有發現?

遙遠的夢想ppaa


提起歷史上有名的皇陵,大家可能都會想起三個人的墓,這三個人的墓迄今為止都沒有被打開過。


一個是秦始皇陵,座標明顯,可壓根不敢挖,因為技術還不成熟,秦始皇陵年代太過久遠,就算挖了也保護不好文物。

一個是武則天的乾陵,壓根挖不動,曾經黃巢帶領四十萬人挖了半座山,都沒有挖開乾陵的入口,多少代前來慕名挑戰而來的盜墓者,硬是不得其門而入。


還有一個更奇怪,便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壓根找不到。這是為什麼?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有一個成吉思汗陵,按理說成吉思汗的墓就在這,不過後來經過專家考證,這只是後人為紀念成吉思汗而立的衣冠冢,裡面只有成吉思汗的衣冠等物品,並不是埋葬他的地方。

其實不只是成吉思汗的墓沒有被發現,元代皇帝的墓都沒有被發現,這和元代的喪葬習俗有很大的關係。

元代不像其他朝代一樣講究風光大葬,而是秘密安葬,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調的,希望自己死後能長眠於地下不被打擾,不像秦始皇和慈禧太后一樣,窮奢極欲,生前享受榮華富貴,死後還要攬盡天下寶物於墓中,大張旗鼓的辦葬禮只會引來盜墓賊的光顧。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經常遷徙,居住場所不固定而且十分簡單,就住在帳篷之中,這種生活方式可能決定了他們死後薄葬的風俗。同時還跟元代的喪葬制度有關,成吉思汗死後,隨便找一棵大樹,將中間掏空作為入土的棺材,然後將屍體放在大樹裡面。

為了使陵墓足夠隱蔽,會挖深坑將大樹埋葬,在埋葬的時候會牽來兩隻駱駝,一隻母駱駝和她的孩子,然後當著母駱駝的面將小駱駝割喉放血殺死,小駱駝也隨著大樹一起埋入土中。

掩埋之後,還要揮斥上萬只馬匹在陵墓上奔騰,直到將土完全踏平,不留下墳頭的跡象,最後,還會派軍隊駐守在此,等到來年陵墓上長滿青草方可離去,這樣就不會留下絲毫動過土的痕跡,當然參與掩埋和駐守的士兵都會被秘密處死,以防信息洩露出去。

萬物皆有靈性,動物總會有一些超出人類的本領,母駱駝能夠找到小駱駝死的地方,於是每年都會通過母駱駝來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進行祭祀活動,母駱駝到達陵墓後便會停下,悲痛地哀號。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等到母駱駝死後,人們就再也找不到成吉思汗的陵墓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吉思汗的墓可能會被發現,只要沒有被破壞,國家還是不會挖掘的,現在對帝王陵都是採取搶救性的挖掘,挖的都是被盜或者機緣巧合而被打開的陵墓,不會去挖保存完好的陵墓,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好文物。


歷來現實


成吉思汗,歷史上有名的鐵血人物!他的一生非常慷慨,也充滿了傳奇!就連到最後,他去世後,墓地都成為一個迷!

成吉思汗的一生,跌宕起伏,很小的時候其父便被仇家毒害!

其部落部眾相繼離開,偌大的孛兒只斤部落,就剩下成吉思汗一家人!

此時的成吉思汗,即是部落首領,又是家裡的兄長!才幾歲的成吉思汗,帶領弟弟們從幾匹馬,幾隻羊開始。

擔負其照顧家人,重整部落的責任!在弱肉強食的蒙古草原。血與火每天都在上演!

此時的成吉思汗,時刻處在危機當中!好在,在各種有驚無險中,他成長了!慢慢的聚攏自己的部眾!

青年的成吉思汗經歷過幾次生死危機!對自己後事的安排,自然也謹慎很多!

當然,成吉思汗的安葬,和蒙古的傳統有關!蒙古族實行的是天葬!

成吉思汗駕崩之後,由軍隊護送到安葬地點,下葬以後,由騎兵將土地踏平。之後日夜守護,一直到第二年,青草茂盛以後才離開!

這樣的安葬,一般人自然是找不到的!加上成吉思汗還安排了幾處。衣冠冢作為疑兵!這就更加增加了尋找墓地的難度!

其實,不光是成吉思汗墓地難找。仔細想來,整個元朝的帝王,墓地幾乎沒有發現。

這樣一個縱橫捭闔的大王朝,在帝王喪葬方面,就好像從來沒有記錄一樣!


越小峰的窩


據說成吉思汗臨死之前曾經囑咐過隨從,他死後要遵守祖上留下來的風俗秘密下葬,而他們當時的風俗就是埋葬的地方不能夠起墳頭,也就是說有墳的地方是平的,之後人們還要牽過幾匹馬來將下葬的地方踏平,讓外人根本看不出來這裡埋過人。 不但如此,在墓葬被踏平之後,有人會牽來一頭母駱駝和一頭小駱駝,當著母親的面將小駱駝殺死,把血淋在墓地上,再派士兵把守,等第二年地上長出草來的時候,把守的士兵就可以撤走了,沒有人能夠看出來先人的屍骨葬在了哪裡。 如果有人想要找尋前人墓葬的話只能看到茫茫草原,根本不能辨別墓葬在哪裡,後人要祭拜的話就會牽著母駱駝過來,它在哪裡停住並且悲鳴哪裡就是先人的墓地。 據說當年用來守衛墓地的一千多名士兵和建造墓地的人全都被殺死了,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他墓地的具體位置洩露出去,以免心懷不軌之人前來打擾他在地下的安眠。可是,當唯一能夠辨認墓地位置的母駱駝死後,以此方法下葬的人就再也難以找到了。現在成吉思汗的墓葬之地成了一個謎團……


秋落一身


一位蒙古學專家曾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

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國家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究竟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

對於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五種說法:

第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

第二,寧夏境內的六盤山;

第三,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第四,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

第五,張家口。

根據歷史記載,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季節來到六盤山避暑時去世,六盤山位於今天我國甘肅清水縣。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在遺體不腐爛的幾天之內是很難解決的。

因此,上述地點都不是墓地的位置,而在六盤山,同樣沒有發現墓地的所在。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他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忽略外在意義上的雄偉壯觀。

當遺體悄悄運到怯綠連河一帶舉行葬禮時,參加者只限於宗室。

至於具體的位置,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傳說。

在行葬時,宰殺一隻駝羔埋在陵前,讓母駝看到駝羔被殺的情景。待到參拜陵墓時,把母駝牽來。母駝一到駝羔被宰殺的地方,就發出哀鳴,人們就可以確定陵墓的地址。

更有一則傳說,說成吉思汗陵墓是有詛咒的。

2002年6月,一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考古教授及富商組成的美國探險隊進入蒙古國肯特山區,對所謂的成吉思汗陵墓進行挖掘。在挖掘過程中,探險隊發現了一條2英里長的牆壁圍護著一座陵墓,而牆壁內有兩具屍體,且身首異處。

探險隊正在疑惑不解時,一段護牆突然倒塌,從牆壁中游出無數條毒蛇將許多探險隊員咬傷,當探險隊逃出陵墓返回集結地時,發生了更不可思義的事情:他們停放在路邊的汽車無緣無故地自行滑落山谷,所有的探險設備和工具全部損毀。

當然了,這些都只是傳說,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至今無人能找到。

對於元朝算不算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一直都有爭議。

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將能征善戰的蒙古鐵騎變成戰爭機器。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一百多年的對外征戰,征服了亞歐大陸四分之三的土地,帶來的是一億四千萬的屠殺,無數的民族被屠殺和征服,無數的民族文化毀於一旦。

忽必烈建立元朝,征服南宋的過程中,漢族被屠殺了6500萬,南宋人口不過億,人口損失之大,曠古未有。漢人在元朝被列為第四等人,人命與牲口無異,雖說蒙古有漢化的過程,但你只要想一想,鐵木真的名言:人生最大的快樂在於到處追殺你的敵人,侵略他們的土地,掠奪他們的財富,然後聽他們妻子兒女的痛哭聲。

譭譽參半的成吉思汗,連同他的墓地等等秘密,就這樣埋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王銘葦


先說說成吉思汗的墓地為何沒有被發現吧。這是因為蒙古人奉行的“不封不樹”制度,而作為征戰多年的成吉思汗,為了其陵寢不被人挖掘,就更需要進行秘葬制度了。據文獻記載,成吉思汗死後將其所掠奪的財寶隨同其一同下葬。封土填好後當著一隻母駱駝的面將其生的一隻小駱駝殺死,將血撒在墓地上。待完成後命令兩千名騎兵將此地踏平,第二年草原上長滿青草,就任誰也看不出成吉思汗陵寢所在地了。而後需要祭拜成吉思汗時,將母駱駝放任在草原上奔跑,看母駱駝在哪裡悲鳴就在哪裡祭拜。等數年後母駱駝一死,就任誰也找不到成吉思汗陵寢之所在了。

成吉思汗衣冠冢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陵園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陵園分作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六個部分。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富濃厚的蒙古民族藝術風格。(下圖為成吉思汗衣冠冢)

而成吉思汗真身冢現在有五種說法,分別是:

  1. 外蒙古的肯特山南麓。這是民間的傳說,具體說法是:成吉思汗曾經坐在山上的一棵樹下沉思,不知想到了什麼,忽然站起來告訴身邊的隨從,以後自己死了就葬在這裡。後人就依據他的願望將其葬在肯特山南麓。

  2. 新疆的阿勒泰山。這是《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記載,而且史料記載他的靈柩被送回了蒙古,這樣也很有可能是在阿勒泰山上。

  3.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涇源縣河涇鎮六盤山。因為成吉思汗是在徵西夏的路途中殞命的,按照其族內習俗,人死後三天就要下葬,否則屍體一旦腐爛,靈魂就上不了天堂了。當時成吉思汗去世時正值七月份,天氣炎熱得很,屍體腐爛的速度也會加倍,所以為了防止這位優秀的領導者屍體腐爛,抓緊時間在六盤山地界下葬是很有可能的。

  4. 哈薩克斯坦的裡傑爾,今列寧諾戈爾斯克地區。這是前蘇聯奧斯科爾科夫的說法,他認為發現了石器時代的人類遺蹟,但是沒有發現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遺蹟,證明這裡曾經是被人為劃定出來的不許別人靠近的地方,所以極有可能這裡就是成吉思汗的墓地。

  5. 鄂爾多斯高原的阿爾塞石窟。這是內蒙古社科院潘兆東的說法,其認為地貌和地名與史料中記載的成吉思汗的安眠地很相似,再加上石窟中有一副相關內容的壁畫,一切似乎都意味著這個石窟和成吉思汗的墓地有點關係。

上面幾個說法都是猜測而已,想真正知道成吉思汗陵的具體位置只能等後人有重大的考古發現了。


物質文化史


【成吉思汗病逝已經近800年了,但他卻留下了許多歷史之謎。為了探尋這些歷史的秘密,許多專家學者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許多秘密至今還是“秘密”。其中,成吉思汗葬於何處便是人們最感興趣、也最令人費心勞神的秘密。】


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

成吉思汗病逝於1227年、摧毀西夏政權之前。這一年,他66歲。關於他去世的地點,曾有三種說法:寧夏的六盤山,甘肅的清水縣,寧夏的靈武。其中,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的觀點,證據更為充分,分析更為合理,得到了多數專家學者的認同,爭論也不激烈。爭議最大、爭議時間最久的,還是成吉思汗的葬地問題。

早在1915年,我國就爆發了一場歷時兩年的大辯論:北大教授張相文認為成吉思汗葬於鄂爾多斯,蒙古史專家屠寄則認為葬於蒙古國肯特山南部高原上。兩種觀點各不相讓,最後也難下定論。

獨特的喪葬習俗:墓葬與祭祀分開

關於成吉思汗葬地的討論,現在仍在進行。目前得到較多認同的觀點主要有:

一、蒙古國肯特山南、克魯倫河北;

二、蒙古國的杭愛山;

三、中國寧夏的六盤山;

四、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

迄今為止,無論哪一種觀點,都不具有充分、足夠的資料,也沒有新發現的有力證據。因此,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關於成吉思汗的墓地,歷史文獻中至少有8種以上的記載。考古學者在分析這些記載時發現:記載時間離成吉思汗病逝時間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在有意迴避;而此後的文獻,雖然也有提及,但多是指出大致方位,沒有明確具體地點的。文獻記載語焉不詳,加之地名演變、翻譯變化、民間傳說、後人推測,就使得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更加撲朔迷離。而人們對此的探究,更是興趣不減。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為難解之謎,與蒙古族獨特的喪葬習俗有直接關係。蒙古族的王公貴族死後,多進行秘密潛埋。據史書記載,蒙古族王公貴族死後,遺體被裝入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死子駱駝,然後放馬將留有子駱駝血跡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護,直到長出青草,地面毫無異樣之後才撤兵而去。如果此後要到墓地祭祀,則由母駱駝引路。母駱駝悲鳴的地方,就是墓地。有學者認為,成吉思汗可能就是這樣安葬的。

按習俗,蒙古“汗”的墓地,都是保密的。因為要保密,所以地面才無跡可尋。考古學者認為,這除了與原始宗教有關外,更重要的還是由遊牧民族流動遷徙過於頻繁所決定的。而殘酷的戰爭則難保地盤得而復失,只有密葬才能保證墓地不被敵方破壞。墓地是保密的,祭祀卻是公開的。這樣,墓葬之地與祭祀之地就分作兩處。祭祀象徵性的陵寢,不僅被一代代延續下來,而且隨部而行。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就曾隨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遷移到了河套地區。所以,不僅成吉思汗的墓地難覓蹤跡,就是他的後世子孫、元朝歷代皇帝的陵墓,後人也不知位於何處。

有秘密,就有人探秘。探之不得,窮追不捨。除了部分專家學者“紙上談兵”、爭辯不休外,還有許多人不遠千里進行實地探尋。據說,在最近200年就有100多個考察隊,為此四處搜尋。就是最近20年間,這種探尋活動仍未停止,而且有不斷升溫的趨勢。有些國家、有些機構甚至不惜投入、動用精密儀器、調動各種手段。

歷年的考察活動

下面列舉了自1990年以來的一些重要的探尋活動:

1990年至1993年,蒙古、日本聯合考察隊對蒙古國的1萬多平方公里進行了探測,找到了3500座13世紀以前建造的古墓,但沒有找到一座皇陵,當然也沒找到成吉思汗陵。

從1995年起,美國考古學家動用衛星遙感、GPS衛星定位等先進手段在蒙古國東部搜尋多年,一無所獲。

2000年5月,由6人組成的“尋找成吉思汗”臺灣民間探險隊,在蒙古國進行長達82天、1769公里的探尋,沒有新的發現。隨後,他們與新疆的科研人員會合,在新疆阿爾泰山的山谷中發現了高23米、底部直徑達92米的巨型石堆,一些專家認為它可能是蒙古貴族的陵墓。

同年7月,美國“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也來到蒙古國。他們按照自己根據《蒙古秘史》繪製的“歷史地圖”進行挖掘,發現150座不同時期的古墓,但沒有一座是成吉思汗陵。

2003年7月,有人稱在鄂爾多斯西面鄂托克旗的阿爾寨石窟發現成吉思汗活動的遺蹟。那裡有高約80米、長達300米的砂岩平頂山。山上有近百個已遭嚴重破壞的石窟。而要說這裡就是成吉思汗陵,卻明顯證據不足。

不久前,有人稱在寧夏南部山區發現成吉思汗墓地的跡象,而且不止一處。雖有一些媒體為此發佈了消息,但並沒有引起專家的高度重視。因為有專家認為這些都缺少說服力。

成吉思汗究竟葬於何處?這至今還是一個待解之謎。我們不能不讚嘆古人的高明,因為他們埋葬成吉思汗,就是為了不讓後人知道。現在,我們可以說,他們的這個目的達到了:縱使你上天入地、掘地三尺、百度搜尋,也讓你無功而返。


古今烽火臺


成吉思汗的陵墓難以發現,這是有原因的,我們華夏民族對待墓地的態度是從不封不樹到後面的既封且樹。

但是,蒙古族則不然,他們對待陵墓的態度是-沒有陵墓。

也只有成吉思汗了,一般情況下,蒙古貴族是不土葬的,他們死後基本上都是供奉“長生天”,他們是任由生前所騎的馬拖著遺體,到哪裡停下來就直接把遺體放下來擱在地上,然後,自然會有狼群前來吃掉。這才是他們敬畏長生天恭敬長生天的正確態度。

因為成吉思汗的身份實在太高,所以,才特殊對待---把一棵金絲楠木大樹從中間破開,然後掏空,再把成吉思汗的遺體放置其中。

當然,還會有許多陪葬品也一併放進去,把這具金絲楠木棺槨並起來後,再用幾道金銀箍箍起來。

就用成吉思汗生前騎乘的馬引領著,一支御林軍部隊跟隨著,朝著成吉思汗生前有意願埋葬的地方走去,直到馬🐴自己停下來。

當馬停止下來不再前行後,就地挖一個很深的坑掩埋棺槨,棺槨埋好後,不樹也不封(就是既不立碑也不搞封土堆)平整好地面。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死了祂還在吃奶的幼駱駝後,就散開部隊。

這個時候,就會到來一支在戰場上極其驍勇善戰的隊伍,不準交談不準說話地直接開殺---殺死第一支隊伍人馬,只留下那頭母駱駝。

等到來年春暖花開草木豐盛,不再能夠看見絲毫痕跡後,又來了一支更加驍勇善戰的隊伍,依然是不準又絲毫交流絲毫交談地全部一個不剩地殺死第二支隊伍所有人馬。

這第三支部隊,擴大了守護面積,三年過後才能夠撤離。

在撤離了原地後,第四支隊伍又將這支部隊的所有人馬一個不剩的全部殺光。

再有一個備註:

在金絲楠木棺槨尋找掩埋的有緣之地過程中,無論見到了誰,即便是整個部落也是一個不剩的全部殺光,撤離過程中依然如此。

就這樣,在母駱駝死之前還可以有比較準確的祭祀之處,但在母駱駝死後,就再也找不到準確地點了。

一個連自己族人都不知道準確地點的陵墓,試問後人又怎麼可能知道呢?


聖者睿智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關於成吉思汗墓葬問題,首先我們要談一談蒙古人的墓葬習俗,蒙古人的習俗是死後不建陵的,地面上不能有任何建築或者是土堆。

在成吉思汗入土之後,蒙古軍隊將墓地萬馬踏平,重新鋪上草坪並在上面建立蒙古包,三年之後待草地重新長出,駐守軍隊將撤出蒙古包。並且,相傳成吉思汗下葬之後所參與安葬的工匠全部被殺,以防墓地所在位置被洩露出來。

至於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史料眾說紛紜,據《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的遺體被葬在不兒罕山接近斡難河源頭(今天蒙古國東部),同時《元史》上記載,成吉思汗與歷代元朝皇帝都葬在輦谷,至於輦谷的具體位置在哪裡至今無人知。

2002年美國,一支探險隊曾經來到過蒙古國肯特山附近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並在此地有了相當大的發現,但是後來在附近遊牧民族的反對下,蒙古國政府被迫終止了尋找活動。

今天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建有一座成吉思汗的陵墓,但這是後人建造的衣冠冢,主要供蒙古族同胞祭祀用的。

西元1225年,大蒙古國大汗成吉思汗死在征討西夏的路上,他死的非常突然,終年65歲。以防止西夏人聽聞他死後復反叛亂,下令不得發喪。

蒙古人在安葬時,在墓地旁邊,當著一頭母駱駝的面殺掉她的孩子,這樣母駱駝就牢牢地記住了墓地的位置,然而千年已過,一切蹤跡早已被時光掩埋終成歷史懸案。


江水趣談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對鐵木真的尊稱,意思是擁有四方,他統帥的鐵騎不僅滅金滅宋,統一了當時整個中國,而且橫掃歐亞大陸,殺戮總數近1.5億人,搶奪的財寶更是不計其數。

鐵木真死後,按中國古代的陪葬習慣,他的陵墓裡肯定會埋藏很多好玩意,因此元朝以後的很多人都在打他陵墓的主意,什麼奇門異術,什麼洛陽鏟,日本和美國甚至把衛星遙感都用上了,結果都一無所獲。那麼,鐵木真的墓到底在哪呢?

成吉思汗蹊蹺死因,眾說不一

據《元史》記載,1227年7月,鐵木真在攻打西夏的時候,不慎從馬上跌落,被馬踩踏而死,但史學家認為,這種說法有些牽強,因為鐵木真南征西戰,一生戎馬生涯,不可能墜馬而亡。

據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記載,鐵木真之死,是在征戰西夏時中了毒箭,結果毒發身亡,這個有點靠譜,但後來有人對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又產生質疑,如果他沒來過中國,那他在遊記中的這一記載,就可能是道聽途說。

關於鐵木真的死法,民間也有兩種傳聞,一種傳聞是:鐵木真在攻打西夏的時候,西夏國王為了求和,主動將王妃獻了出來,即使如此,西夏最終還是被滅了國,誰知西夏這名王妃,卻是心懷家國之人,在亡國恨的刺激下,竟然將大汗的下身咬掉了,由此引發感染,最後不治而亡。

另一種傳聞則是,大汗在征戰途中,被天打雷劈,這種死法,據說葡萄牙人也有記載,鐵木真帶人打過去後,為了對這個兇蠻的軍隊有所瞭解,葡萄牙專門派人來到中國,這個人經過研究以後,在給教皇的信裡,講了蒙古人的發展史,其中就提到鐵木真的死因。

據說蒙古人就怕打雷,每遇打雷都抱頭躲藏,鐵木真就是被雷擊而死,這種死法,在古人看來就是遭受了天遣,所以即便是事實,也不可能寫進歷史。

就這樣,鐵木真的死,首先成了一個謎,而他的葬身之出,又成了另一個謎。

特殊喪葬習俗,不立碑,地面無明顯標誌性建築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有一個鐵木真的陵墓,一些心懷不軌之人,曾將陵墓挖開過,但發現裡面只有幾件鐵木真的衣物和一小撮駱駝毛,才知道那不過是一個衣冠冢。

之所以有駱駝毛,因為蒙古人信奉的是薩滿教,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和肉體分開就會附在身邊的駱駝毛上,所以在每個人將死之時,他們的親人,都會拿一小撮駱駝毛,放在他的鼻子下,好讓靈魂有所依附。

鐵木真陵墓裡的駱駝毛,承載的就是鐵木真的靈魂,那他的肉體又在哪裡呢?

有一個靠譜的說法,據元史記載:鐵木真臨死之時,曾立下遺囑,讓兒子們秘不發喪,所以在他死之後,世人很久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

在埋葬他的時候,他兒子託雷帶人拉著他遺體,行走了很久,而去的地方則是他在征戰時看好的一個風水寶地,沿途遇到的行人,基本上是見一個殺一個。

據說沿途殺了數百人,多虧那時的人,經歷戰亂都膽小,如果像現代人這樣愛看熱鬧,都跑過去圍觀,那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鐵木真下葬以後,送葬的士兵,也都被殺了滅口,首先就做到了知情者甚少。

其次,墓穴埋得也比較隱秘,據明史記載:鐵木真的墓在挖土時候,都把挖出的土,按照先後順序擺放好,而埋葬的時候,又按原來的順序埋好,每層土都要壓實,保證棺木以上的地質結構不發生變化,所以用洛陽鏟探墓的方法,也就失靈了。

此外,蒙古人的棺木,也不像內地的那樣講究,即便是皇族,也只是找棵大樹,把中間截斷挖空,然後把人放進去,並且埋葬以後也不會堆起墳頭。

鐵木真的葬身之處也是如此,不僅沒有墳頭,據說還用萬馬踩踏,踏平以後,還在上面栽滿草木,並派一千士兵看守,等一年以後,再無埋葬痕跡之時,士兵方才能撤走,當然,這些士兵後來也無一倖免,都被滅了口。

說到這,也許有人會問,沒有墳頭,那他們清明節去哪上墳,難道只祭祀那點駱駝毛嗎?當然不是,他們也去埋葬屍體之處祭奠。

那他們是怎樣找到埋葬屍體的地方呢?據明代《草木子》記載:為了便於尋找,駱駝就倒了黴,他們會將一母駱駝的幼子,在埋葬之處宰殺,上墳的時候,就騎著母駱駝前去,到了小駱駝被殺之處,母駱駝便會駐足哀鳴。

而且,他們幾乎每年都要宰殺小駱駝,汗!多虧平民無法效仿,若不然,真能把駱駝殺成稀有動物。

即便如此,俗話說的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何況是駱駝呢,母駱駝一但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可就沒了嚮導,鐵木真的陵墓的位置,應該就是這樣失去了蹤跡。你感覺蒙古人這種方法尋墓的方法靠譜嗎?


小小嬴政


700多年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於漠北,裹挾著蒙古草原上的滾滾鐵騎,將戰爭的硝煙漫卷了整個歐亞大陸,奏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宏偉樂章。鐵木真的名號也因此響徹世界,成了讓人聞風喪膽,戰無不勝的征服者。

不過,再強悍的英雄人物也終歸敵不過自然規律,鐵木真也是凡人,同樣逃不過生老病死。1227年8月,鐵木真在親征西夏的途中,死於六盤山,關於他的死亡之謎,有很多種傳說。

(鐵木真像)

其一,鐵木真死於西夏王妃之手。

鐵木真在征剿西夏時,俘獲了西夏國的一個傾國傾城的王妃,但這個王妃性格剛烈,在鐵木真寵幸她的時候,王妃用一把鋒利的匕首砍斷了鐵木真的命根子,鐵木真傷重不治,就此歸天。

其二,鐵木真墜馬受傷而死。

據《元朝秘史》記載,公元1226年,鐵木真在征討西夏途中,偶然起意,在一個名叫阿兒不合的地方圍獵,因坐騎受驚,墜馬受傷,而後不治身亡。

其三,其他原因。

還有一些更離奇的傳說,鐵木真死於雷擊、中毒、中箭等。

但大家比較認可第二種說法。一是有據可查,史書為證。二是鐵木真受傷和去世的時間地點較為吻合。因此,史學家普遍認可鐵木真是墜馬受傷而死。

鐵木真不但死亡原因撲朔迷離,就連他死後,真身葬在何處,也是無人知曉。

傳說成吉思汗死前曾留下三個遺囑:一是由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二是要利用宋金之仇,聯宋滅金。三是他死後秘不發喪,確保所有人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

第三個遺囑,就是關於他死後下葬的密旨。從中可以看出,鐵木真是不希望別人知道他的陵寢所在地的。那麼,作為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的陵寢恢弘豪華,葬禮風光無限。但鐵木真為何要大費周章,隱藏自己的陵墓。以至於700年過去了,人們都還找不到他的墓葬呢?

(窩闊臺)

一、鐵木真的下葬地點非常秘密。

據說,鐵木真生前就選定了自己的下葬地點。

《蒙古秘史》記載,鐵木真在西征途中,曾被不兒罕山腳下的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深深吸引。這裡鮮花盛開,牛羊成群,依山傍水,地勢開闊。鐵木真甚為陶醉,在一棵大樹下佇立良久,不忍離開,連馬鞭落在地上,都不知道。經人提醒,鐵木真才回過神來,對左右說:“我死後就葬在這樣的地方。”

鐵木真死後,兒子拖雷按照他的遺囑和生前的願望,用牛車馱著他的屍身,遴選2000多人的護葬隊伍,向著他生前選定的秘密地點出發。

當牛車來到鐵木真當初流連忘返的地方時,車輪忽然陷進了沼澤中,任憑驍勇強悍的士兵們使出吃奶的力氣,都無法撼動牛車分毫。拖雷於是下令,驅趕隨行的十多條壯牛一起牽引,但仍然無法把靈車拉出來。

正在此時,隊伍中有一人大聲唱起了鐵木真生前的頌歌,牛車才緩緩啟動,從沼澤裡爬了出來。

這一隊護送靈車的人馬,一路上只要見著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通通殺死。據說,因此喪命的百姓達數百人。

到達目的地後,眾人將鐵木真葬入墓穴中,把墓坑填平。然後“以萬騎蹂之使平”。也就是說,驅趕數百匹戰馬,在墓地上面反覆踩踏,直到墓坑的表面沒有任何異樣才作罷。

拖雷又吩咐手下在陵墓上種植草皮,栽上樹木,恢復原貌。待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墓地就會綠草茵茵,百花盛開,一派草原風光,絲毫看不出有陵寢的跡象。

最後,拖雷又叫人找來一頭母駱駝,在它的面前宰殺了小駱駝,將小駱駝的羔血浸入地下,並在宰殺小駱駝的地方,栽樹標記。

如果鐵木真的守陵人找不到墓葬位置,一來可以找到這棵樹,二來還可以牽上母駱駝,到達小駱駝被宰殺之處。母駱駝自會發出哀鳴聲,並久久徘徊。

當然,送葬的士兵最後都被秘密殺死了。因此,鐵木真的真身究竟葬在何處,就成了歷史謎團。

(鐵木真衣冠冢)

二、蒙古人的喪葬習俗。

蒙古人信奉薩滿教,他們將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認為肉身取自大自然,死後自然要回歸大地。蒙古人在死後3天就必須下葬。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如果肉身腐爛還沒有下葬,那麼靈魂就將無所依附,更上不了天堂。

因此,蒙古人祭祀時,主要祭祀先祖的靈魂,而不是肉身。按照薩滿教的信念,人之將死時,其靈魂將會隨著最後一口氣,依附到最近的駝毛上。在鐵木真臨終前,手下就取來白色公馱的鬃毛,讓他的靈魂附著在這縷駝毛上,現在這縷駝毛,就放在鐵木真的衣冠冢裡。

因此,蒙古人死後,對屍骨埋在哪裡,並不看重。反而對靈魂的安放處,十分重視。靈魂的歸處,就是後人祭祀的場所,這也增加了尋找鐵木真墓的難度。

三、鐵木真的衣冠冢。

鐵木真有一座陵寢,位於鄂爾多斯草原伊金霍洛旗境內,不過這只是鐵木真的衣冠冢和象徵性陵寢,也就是安放鐵木真靈魂的地方,並非他的真身安葬地。

這裡還是全體蒙古人心目中的聖地。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辦盛大的祭祀典禮,全體蒙古人都會雲集到這裡,祭奠他們心目中的神——鐵木真。

四、關於鐵木真墓的一些線索。

近年來,各國考古學家都對鐵木真的陵墓展開了調查,各種線索紛至沓來。

從上世紀末開始,“日蒙聯合考古隊”就曾用衛星遙感技術等,尋找鐵木真的墓地。後來發表聲明說,他們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附近,發現了疑似鐵木真的墓地。

2002年,美國的考古學家,也聲稱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的地方,發現了疑似鐵木真墳墓。同年,俄羅斯專家又提出,鐵木真的墓地應該在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境內。

我國相關學者,也對鐵木真的墓葬有過研究。大多認為,鐵木真的墓地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

總之,鐵木真的墓地,至今仍然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