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性格內向,一直上班今年想自己創業,這幾天很迷茫彷徨,有什麼建議嗎?

hmilymingten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首先,你要在心理上建立創業自信,不要給自己設限。

雖然外向的人看似創業更容易,但性格內向者也可以創業。內向不是創業的阻礙,相反內向的性格也許會讓你創業更專注。

性格沒有好壞,許多企業家的性格都非常內向。比如扎克伯格,他專注於自己的技術領域,內向的特點使他創造了臉書,改變了人們以往面對面的社交溝通方式。如果你選擇創業,內向點其實根本沒關係。

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可以找外向的合夥人一起創業。

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幫助,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阿里最初有十八銅人,騰訊最初有騰訊五虎,他們都不是單打獨鬥成功的。馬化騰性格非常內向,因此他找了曾李青當合夥人。創業初期外出談生意都是曾李青出面,當時不少人以為曾李青是老闆,而馬化騰只是保鏢。


埃隆馬斯克也是一個內向的工程師,他做了很多的練習和努力才能上臺發言,因為作為首席執行官,他必須要做這些。現在他已經可以毫不膽怯地在臺上侃侃而談。


你可以從現在開始鍛鍊自己的口才,更多的與人交流。

剛開始可以對著鏡子演講,學習開口說話。遇到人主動打招呼,盡力和他們聊聊天,想象他們每個人都能對你的創業有幫助。把說話當初每天的任務去完成,只有多說才能克服恐懼。

忠言逆耳利於行。 飛哥團隊所答內容,都是多年創業經歷留下的創傷。

沒啥文采,都是乾貨。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我看到這個標題,我還以為是我啥時候發佈的,和我的情況幾乎是一模一樣,我36歲了,從畢業到現在一直在國有企業上班,15年了,性格也是很內向,平時話不多,自己聽自己說話都感覺彆扭,這兩年就一直想著辭職來做一點自己的事,因來在上班的時候有做網店,經營棉花被的,然後家裡有兩個門店,自產自銷,家裡人生產,我在網上銷售,但一直做得不溫不火,畢竟平時還要上班,沒有專業時間來打理,今年下定了決心,離職了,專職來做這個棉花被,說實話,心裡也是沒有底,上班一年還有一點穩定收入,現在全部靠網店經營了,壓力還是挺大的,另外本身人很內向,不太愛說話,現在要逼著自己去淘寶直播,逼著自己來說話交流,這個也是一個很大挑戰,現在每天上午在店裡幫著加工棉花被,下午進行四五個小時的淘寶直播,晚上再去優化店鋪,總感覺時間過得飛快!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家人能靠棉花被把日子過得好起來!





西域暖陽之棉被哥


說說我的經歷,我是從7年前開始創業,那時候是33歲。本人研究生畢業,工作待遇還是比較好的。之所以選擇創業,是因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危機!中年危機!我是那種不擅長搞關係、溜鬚拍馬的人,所以30多歲也沒做到管理層。而我親眼看到很多人過了35的人找工作,公司根本不考慮不論你能力多強、經驗多豐富。工作這個事你在35歲之前如果沒做到高層管理,失業就在前面等著你,不要覺得工作挺穩定的、收入還挺高的,那只是表面。如果你沒有危機意識,沒有準備,到時候就是一場災難。中興那個因為被裁掉不堪重負跳樓的就是血淋淋的例子,當然他的選擇是極端的,但切實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真實狀況。所以不管創業也好,做個副業也好,都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繁星點點ui


俗話說:生意做遍,不如賣飯。我覺得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我現在做滷菜4年多,養活3個孩子,去年又供了一套房。挺知足的!其實以前也做過其它生意,服裝、家電、中介,有苦有甜,最後不做的時候沒有少壓貨,現在老家還放一堆呢。 現在做滷菜,損耗小、庫存小,就兩冰櫃的庫存、不夠了就去市場上拿貨,滷出來的產品最多賣兩天,基本沒有什麼損耗,利潤也還不錯,五香的:像豬頭肉、豬蹄、豬耳、豬尾、燒雞、雞腿、雞爪等等這些產品,因為在市場上時間比較長了,利潤也就45%-55%;像周黑鴨系列的鴨貨,利潤非常可觀,基本在65%-80%之間,素菜利潤就不用說了,利潤更大。 其實做這個也沒什麼難的,只要自己味道好,人家賣什麼價、咱賣什麼價,顧客自己就來了,加上熱情,慢慢都成了老客戶。 投入多少都可以,之前在我這裡學習的幾個,有回去騎一個電動三輪在鎮上賣的,估計投入也就幾千塊,一天能賣1500-1800左右,一天大幾百塊,一個農村鎮上一天賺幾百都不錯了,畢竟出去打工才幾個錢,這樣離家近,還能招呼著家裡。也有回去就開店的,那要看地段、位置、面積、裝修檔次看投入了。 現在做培訓的也不少,一大部分也是坑,老闆可能都沒有從業經驗,招個廚子、幾個推廣就開始招學員了。但是一定要記住: 餐飲行業,味道才是王道!如果選擇做這個了就找一家味道好的系統的學習一下,自己有手藝,心裡有底氣。千萬別再信什麼加盟的,加盟的品牌店大部分都是騙加盟費的


18039211222


我跟你很像,目前37歲,不過我是我們這行業最近太不景氣了,沒辦法離開了公司,現在也比較迷茫,不知道做什麼。我也是大學畢業後就一直上班,沒有想過創業這回事。

看到你這個問題,就以我的經歷回答下。

先說下目前的大環境,目前市場大環境極不景氣,不要去看公佈的那些數字,那些水分太大了,如果你社交多的話,你會發現今年找工作太難了,很多應屆畢業生都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就更難了。

再來說辭職創業這件事,如果你是有很好的創業項目,或者有門路,那你大可以出來創業,畢竟創業雖然辛苦點,但時間自己說了算,還有動力,多勞多得。但是如果你沒有我所說的這些的話,我勸你還是好好的上班吧,創業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遠比你想想的複雜、殘忍,你沒有強大的支撐,只靠自己想成功是很難的。不要看到別人創業成功賺很多錢,這樣的人能有多少,佔比有多大,大成功的人大有人在。還是老老實實的上班吧。


老陳論股經


內向性格的人想要創業,需要先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外應酬和銷售!

去年接待的一個客戶,就是這種情況,10年中,他一直在工地做項目經理,工作能力非常強,但是性格內向,不太善於交際,又想要自己創業。

後來,給他做了規劃以後,建議他在圈內物色一個比較擅長交際,最好懂點銷售的合作伙伴,之所以給他這樣的建議,是因為交際能力不是一天就可以鍛煉出來的,30多年的內向性格,也不是一天就能變外向的。

現在,他的合作伙伴負責找項目,負責要賬,他則負責幹活,兩個人分工合作,去年一共接了三個中小型項目,目前做的非常不錯。

所以,既然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麼,那就能補齊補齊,補不齊,就借力使力,合作運營。


姜太公副業


36歲的我,看到這條提問好像是我提出來的似的,是不是我們這個年齡都是這麼的迷茫。先來說一下我吧,今年36歲,參加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在現在這個單位也工作十二年了,一直從事的是會計的崗位,不知道是不是在一個工作的地方工作久了,成了一種習慣了,工作上也沒有什麼大的進步,一直是不溫不火的,但是現在公司搬到了離家很遠的地方,坐車需要二個小時,每天路上就要花掉三四個小時,中午也不可以回去,想離開,又不知道接下來怎麼辦,留下來又不幹心,我該怎麼辦呢?

我想了想,覺得我還是得把困難分析一下:

第一:如果不工作,生活是否可以繼續;

如果不工作,生活來源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很現實,現在這個社會,打開門哪一樣不花錢,如果沒有工作生活來源從何而來。

第二:如果不工作,時間怎麼打發;

如果不工作,又不擔心生活來源的話,那麼,時間怎麼打發呢,總不可以天天坐在家裡看電視或者是躺著睡覺吧,那樣無聊的生活估計過不了幾天就不習慣了。

第三:如果不工作,孩子會怎樣想;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如果現在這個年紀不工作,孩子會怎樣看父母,想著父母不努力工作,我有什麼必要努力學習呢?這樣人生導師就做得太失敗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如果不工作了,想自己創業,就要定好目標,一門心思認真往裡鑽,三十五歲正當年的年紀,可以創業,但是必須考慮好,家裡人支持,一家人一起往前進。


小鹿的生活日記


創業,短時間內不能讓你解決家庭遇到的財務危機,更蘊含失敗的風險,當然也有機遇和希望。

我也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創業者,從2017年6月開始創業,歷經一年半,最終以失敗告終,還揹負著近三十多萬的債務

目前正準備第二次創業,32歲了。因為有了之前的第一次深刻教訓,所以第二次創業就會更加慎重。

我之前跟題主的遭遇比較類似,所以我能理解題主要表達的是什麼。我也希望通過我創業的經驗和教訓,對題主對那些抱著創業想法的人一點啟發和指點吧。

01

為什麼要創業?尷尬而又現實的人生階段

a.尷尬的年齡

題主35歲了,35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是一個敏感而尷尬的階段。

在傳統觀念中,男人應該30而立,這個“立”不僅僅指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更重要是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一份體面的工作、收入和社會地位。

如果一事無成,就會“自慚形穢”,是對自己人生失敗的羞愧。

b.沉重的家庭負擔

35歲的男人,上有老小有小,老人要贍養,孩子要撫養;家庭不僅要生活支出,還有醫療支出、教育支出,更有車貸、房貸...

這些實實在在的壓力都落在男人身上,而解決沉重負擔的唯一途徑就是多賺錢。

c.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很多男人不願意一輩子就在一個公司、一個工廠裡熬到退休,他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這麼一直枯燥乏味下去。

他們想要就成自己的事業,體驗不平凡的人生跌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02

創業之前的困惑和不確定

創業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一次性解決目前人生遭遇的所有問題和麻煩,但是創業不是想想就能成功的。

“題主覺得自己35歲了,性格內向。”

35歲,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就會下降。而性格內向,就意味著不善於社交,一個不擅長社交的創業者是不怎麼容易成功的。

“一直在上班,最近想創業"

很多人從來沒有過要創業的打算,覺得安安穩穩的找份工作就可以了。

那為什麼有的人要創業呢?

第一種人是天生就愛創業、愛折騰。

第二種是事前考慮的很清楚,規劃很詳細,然後憑藉資源和人脈離職創業。

第三種人就是看著別人創業發財,他羨慕眼紅,自己也跟風。

最後一種是覺得上班無望、渺茫,想通過創業解決自己和家庭的財務危機,實現財務自由。

綜上,題主是對自己目前的條件去創業感覺不自信,他不知道他現在的條件去創業合不合適,能不能成功?同時他也沒有創業經歷,不知道創業該準備什麼,又該注意點什麼。

03

創業的思想準備和注意事項

首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創業,做好創業前的準備。

實話講,創業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如果創業不能多賺錢,又怎麼證明你創業成功了呢。

但是,創業前期是不賺錢的,是需要投資的,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你都看不到回報。

所以,你要有創業的資本,做好創業失敗、人才兩空的思想準備,不要恐懼。

其次,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和執行力

當你打算創業的時候,你肯定想好的了做什麼項目,這個項目的市場前景如何如何進貨、銷售有什麼資源和人脈。

簡單點就是這個項目能賺到錢。

當然有了想法就要去落地執行,因為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機會稍縱即逝。

接著,關於成本控制

a.人員成本的控制

隨話說,慈不掌兵、義不經商,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當初我創業的時候,對下面的員工和兼職是非常厚道和仁慈的,工作不嚴苛,即便工作沒出什麼成績也是工資照發、多發。目的是什麼?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感恩,能為公司出點力,但是結果往往都讓我失望,浪費了很多人力成本。

b.物料、辦公場所的控制

創業是非常燒錢的,所以一定要學會精打細算,不要浪費,不必要的開支要砍掉。

當初我創業的時候,總覺得做事之前一定要把準備工作做齊了才開始。但是在實踐工作中,卻發現很多物料、材料是根本用不著的,買回來都浪費掉了。

當時也覺得有個辦公室也比較正規和體面,就租了一個大的辦公室,結果基本沒用上。

總之,要少花錢,把錢花在刀楞上。

最後,不要單打獨鬥,要抱團發展

這個抱團發展,不是讓你合作做生意,而是讓你不要閉門造車,自己幹自己的,要多結交幾個同行的朋友,相互取取經,少走彎路


綜上所述:30多歲的年齡,想通過創業解決掉所有的問題,短期內是不現實的。而創業成功的概率相對比較低,而且一個人創業成功,不是一次就成功了,而是多次嘗試的結果。

選好創業的項目、做好規劃,並降低創業成本,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這樣才能提高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我相信我一定能二次創業成功,希望你們也一樣。


職場唯物論


如果可以放下面子,可以從擺地攤做起,投資小,每天見錢,我現在在擺地攤,因為我是被在銀行上班的朋友以過橋墊資名義集資了26萬,還有我其它幾個朋友一共給他了100多萬,然後他突然跑路了[淚奔][淚奔]誰也想不到,我一晚上變成負債26萬多的人了,報案去公安說這屬於借貸,不予立案,叫我們民事訴訟,民事訴訟就得請律師,花訴訟費,關鍵慢啊,等找到人了錢他肯定轉移了,哎,錢肯定回不來了,一月4000的工資,夠生活還債不可能的[淚奔],現在晚上,休班就去擺地攤,掙點錢,發現比上班掙得多,現在每天都去,一天掙個3-5百,慢慢來吧,沒有捷徑,也算是人生一個教訓,爭取一年多還清吧,加油吧,沒有捷徑,只有幹!




眼鏡小夥


很多人說,35歲是一個分水嶺,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我並不這麼認為。

但是,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突然就陷入了沉思

因為,我似乎跟你有著同樣的想法,我似乎和你一樣的迷茫彷徨

,我也性格內向。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我不是從今年才開始想創業的,我從上班的第一天就想著創業,但是,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創業(原因很多)。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如此的懦弱,我也正在接近35歲,正在將自己的人生定型。

每天過的生活,讓我自己都覺得乏味枯燥。一眼就能看到80歲之後的自己的樣子。

而每個月領的工資,說實話,也就是能吃飽、能穿暖而已,說得不好聽的就是“吊命錢”。

我們有著相同的想法,相同的性格,走著相同的路。我希望,我們很快做出改變。

在改變現狀之前,我們需要準備:

一、足夠的勇氣。

對,改變現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一定要考慮好所有的事,包括後路,一定要有義無反顧的勇氣。

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的闖勁在一天天減少。每過一年,我們的勇氣都在銳減一些。直到最後,我們沒有勇氣去做任何事,我們的一生就這樣過了。身邊大多數的人也這樣過著,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其實,這樣的人生真的很糟糕。

鼓足勇氣,去改變自己,改變現狀!

二、足夠的資金。

要想創業,離不開錢。沒有錢,創業那真是難比登天。所以在我們考慮離職創業之前,想看看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資本,如果有,那麼好,有了創業的原始資金,放手去幹就是了。如果還沒有足夠的資金,那麼,還差多少,能不能在短期內籌集到,如果可以,那就去創業吧!

三、想好要做的事。

離職創業之前,肯定得想好一個項目。要不然,去幹嘛都沒想好,那辭職做什麼?喝西北風嗎?

所以,在離職創業之前,把自己的興趣、喜好或者特長想一想,想清楚自己要幹嘛,要做那方面的事。有沒有好的想法和項目,這個項目賺錢嗎,能不能可持續發展等。想好自己要做的事,再離職。

四、足夠的人脈。

你的圈子大不大?你的圈子裡都是些什麼人?你的人脈廣不廣?這些人脈對你的創業發展有沒有幫助等,都需要考慮考慮。

就算你沒有足夠多的人脈積累,那你也得取到一些人的支持。最起碼取得家裡人、親戚、朋友的支持。如果這些人都不支持你,那你也得至少有一兩位支持你想法的人,哪怕一個也好。

有一個人支持你,創業的路上,你就不會覺得孤單!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需要考慮的事情,這裡也一時半會想不到那麼全面。相信各位文友還有很多好的建議,希望大家都說出來。

上面的話,既是對你問題的回答,也是說給我這個窩囊之人聽的。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記得關注我,私信我哦!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原創首發,若需轉載其他刊物,請聯繫作者。有不同觀點和想法的小夥伴們,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