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二十年裡,遵義的人口會大規模的向貴陽湧入嗎?

變有錢幹啥都行


改革開放後,貴陽的發展較遵義屬後發,但眼光好,起點高。遵義最大的失誤是沒能將國防工業061系統留住,供手送給了貴陽。貴陽發展的動力首先是該系統推動的。比如整個小河區都是該系統發展起來的。遵義北依重慶南鄰貴陽,在兩區域居中尋求獨立發展是不錯的思路,但不盡人意的是貴陽憑藉省會優勢,不僅支持遵義發展甚微,還對遵義見好處就撈,很大程度制約了遵義的發展。


良戈5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說起來,貴陽和遵義的關係,明面上說是省會和地級市的關係,這也只是一種說法吧,私下裡,不少遵義人對把貴陽作為省會的向心力,可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說到底,感覺就是不大服氣。

遵義在歷史上,就屬於貴州漢化、開化比較早的地區,而黔中的貴陽,作為從湖南到雲南的必經古驛,久而久之,交通區位一直到現在都很重要,遵義雖然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在全省都相對靠前,僅次於貴陽,但黔北的區位,始終不如黔中這麼足以輻射全省。

△遵義新蒲

至於未來的人口流向,還是要看哪個地方更能吸引人,哪個地方生存條件更優越等各方面綜合考慮,主要就是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側面:

先說自然條件方面,其實貴州的天氣都差不太多,尤其是冬天,大家都是冷,唯一有點區別的,就是夏天,這也是很多外省人來貴州旅遊的天氣上的優勢,夏天的話,貴陽相對來說更涼爽一些,而黔北的遵義,則有點類似重慶的氣候,熱起來也是很熱的。

第二個自然因素,就是地形,其實從城區的分佈也看得出來,現在遵義的新城區是朝著新蒲那面拓展的,大致位於遵義老城區的東北面,而且遵義的城區看起來是條帶狀分佈的,條帶分佈的城區,是山地城市的典型城市,和重慶類似,但重慶的“條帶”寬度更大。

△同比例尺下的貴陽和遵義衛星圖

再對比貴陽,貴陽雖然也是山地城市,但是呈“組團”分佈的趨勢很明顯,也就是地塊的面積相對來說更平整,而且貴陽的西面,還有大片的貴安新區的平壩板塊,非常適宜大城市的擴張。同比例下的貴陽和遵義城區分佈,高下立判。

另一個大的側面,也就是社會人文方面,主要談三點,交通、經濟、前景。

交通方面,遵義作為北有重慶,南有貴陽的中間“路過型”的城市,受到兩大城市的“虹吸效應”不容忽視,所以遵義雖然人口比貴陽多,但是至今仍為四線城市。而貴陽不一樣,作為全省交通的樞紐,不管高鐵,還是高速,很多都在這裡交匯,而且,佔據著整個西南板塊的核心區位,甚至有著“西南小鄭州”之稱。

△貴陽花果園

經濟上,最新的數據,遵義的人均GDP為44060元(2017年),而同期貴陽則達到了74493元,差不多接近遵義的2倍了,這個數據很有說服力,經濟實力,往往會影響一個地方的工資水平、資本回報率、醫療、教育水平等。

最後就是前景,按照貴州城鎮體系的規劃遠景,整個黔中地帶,雖然既有遵義都市圈,也有貴陽—安順都市圈,但任何地域發展都有先來後到和輕重緩急,省會城市的輻射作用,會在達到相對飽和之後,對周邊的輻射才會更強,而遵義想要達到哪怕是當前貴陽的水平,都還是需要一段不小的時間段的,但是這20年內,可以預料到的是,貴陽的人口會不斷增多,而省內其它市州,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可能就不得不思考人口負增長的可能性了。馬太效應就是:大的越大,小的越小。


貴陽小數據


2018城市商業報告中遵義為三線城市,中國百強市中貴州也只有遵義,貴陽上榜。論綜合實力,遵義為西南除省會城市外的第一位,有西南第五的稱號,需然人均GDP不是很高,但看遵義管轄的地域城市就知道,遵義往北的兄弟縣份經濟不是很發達,這是集中連片脫貧的主要地方,可見城市的擔當。GDP遵義在貴陽之後,但只有綜合實力強了,才能更好的發展,先把蛋糕做大,才能分攤,這是基本原理。難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也要人均一下排在幾十名開外?幾年如果不出預料,遵義GDP將突破三千億,遵義口號面向成渝經濟區,共建黔中,努力把遵義建成川黔渝結合部中心城市,人口五百萬。從遵義的交通戰略規劃中可以看出遵義的立體交通網絡思明朗。

貴陽作為貴州省會,我們當然希望有一個帶動的火車頭老大哥,但一個三四千萬的省份要想發展壯大,光靠一個地方是不夠的,融入兩個強的經濟增長級,是完全有必要的,所以在貴州省的城鎮體系規劃中,規劃了貴陽,安順都市圈,遵義都市圈。從地理位置戰略考量是完全正確的,遵義北靠重慶,南抵貴陽,西與四川瀘州經濟自由貿易區靠近,未來,成遵高鐵,渝黔高鐵,昭黔鐵路都將匯聚遵義,目前中國前十大的地產商,保利,恆大,萬達,金科,綠地在遵義都有佈局,遵義人口完全可以在當地找到屬於自己的事業做……貴陽有貴陽的優勢,遵義也有遵義的特色,在哪裡工作都一樣,但大量吸入,目前貴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需然大數據建得不錯,但貴陽缺乏人才,遵義也在發展智能終端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新產業。

貴陽不要學四川一城獨大,貴州的城市特點也反應了必須有兩個特大型城市相互支撐發展成為貴州的兩翼,江蘇的南京,無錫,山東濟南,青島……這些都是發展的典型,他們不是攤麵餅的發展而是各自獨立成型。

下圖為遵義新浦新區。





阿濤的微笑


本人覺得遵義比貴陽好,衛生比貴陽好,貴陽一個髒亂差,比如紀念塔。遵義人素質高,好多汽車都知道禮讓行人,貴陽一個油門速都不減,一下就過去了。


今晚打老虎182632431


這麼講吧,遵義受漢化一千二百年,貴陽漢化500年。遵義在烏江以北,貴陽在烏江以南,遵義是巴蜀文化,貴陽是少數民族文化。遵義長期比貴陽出名。


粉碎謠言君


把遵義劃回重慶市,應該比現在發展好的多。


平安是福1920866


我認為會,現在貴陽每年增加10幾萬人,本省各地州市進入不少。


永安興


遵義很尷尬,人口著重慶和貴陽兩頭抽,我就是貴陽的新移民,籍貫遵義務川。


夢遊四維空間


作為遵義人,著到這提問,很是覺得掛不住,本來以前遵義的知名度高於貴陽,是由於貴陽鐵路的大力發展,形成四通八達的高鐵網,而我們遵義市至今沒有高鐵,快鐵除主城區外,唯一隻有桐梓一縣有鐵路,差距太大這是事實,而且從佈局上看川渝進岀也甩開遵義,成貴高鐵的開通,渝懷高鐵的修建,也成定局。


湄水清波


呵呵,遵義發展不可能跟上貴陽的,看到茅臺酒賣的好就把仁懷市直管了,遵義賣的好就把遵義變貴煙了,遵義還剩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