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脫英”是否會因英國“脫歐”而成大勢?

行業周觀

VIEWS

本報記者 付鴻烈

文中部分內容援引路透社、

歐洲汽車新聞、華盛頓郵報報道

英國當地時間1月31日23時,英國正式脫離歐盟,成為歷史上首個退出歐盟的國家。在英國正式“脫歐”後,會立即開始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1號結束。在此期間,英歐雙方將圍繞未來關係展開談判,以出口整車為主的英國汽車行業也感受到了“脫歐”所帶來的壓力。

车企“脱英”是否会因英国“脱欧”而成大势?

出口成本增加

關稅政策的協商對製造業的影響十分巨大。據英國統計局數據,目前英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的貿易額佔該國貿易總量的50%以上。歐債危機爆發3年來,歐元區是英國經濟的主要依託。而現階段,英國生產的整車80%用於出口,其中近60%出口至歐盟成員國家。

根據《歐洲汽車新聞》的報道,按世貿組織規則測算,位於英國的汽車廠商將要面臨歐盟10%的進口關稅,每年涉及的金額超過57億歐元。同時,這樣還會導致在歐盟區銷售的英國汽車增加3000歐元每輛的售價。

車企踏上“脫英”之旅

為降低成本,眾多車企已選擇“脫英”以擺脫英國“脫歐”所帶來的問題。根據路透社1月31日的報道,寶馬將推遲下一代MINI車型的開發,原因是該公司本來就在致力於削減企業轉型期的成本。同時,也因為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使企業更難做出長期投資決策。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在英國與歐盟就貿易協議有更確定性的談判結果之前,寶馬不會進行大規模的投資。”

同時,寶馬錶示,目前MINI車型在英國牛津和荷蘭伯恩兩家工廠生產,如果英國生產的MINI車型出口歐盟國家將面臨高關稅,那麼寶馬會考慮將更多的產能轉移至荷蘭。除此之外,寶馬還計劃將其部分在英國的發動機產量撤出該國。

车企“脱英”是否会因英国“脱欧”而成大势?

其他在英國設有工廠的跨國車企也有所行動。日系三強中的本田汽車在2019年2月就宣佈計劃在2021年關閉其位於英國西南部的斯溫頓工廠。本田汽車歐洲公司總裁井上勝志表示,“鑑於汽車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公司必須加快重組全球業務,因此不得不做出這一艱難決定。”

而日產汽車則宣佈將取消在英國生產新款X-Trail SUV(中國市場名“奇駿”)的計劃,以降低在歐洲的投資風險。豐田汽車也透露,考慮到更大的關稅負擔,最快將在2023年終止其在英國的生產線。

英國的汽車企業捷豹路虎曾在2019年通過削減在英工廠的產量,來評估“脫歐”後帶來的風險。而福特則藉助重組計劃對英國部分工廠進行裁員,減少因“脫歐”導致的損失。

根據《歐洲汽車新聞》報道,分析人士指出,由於英國“脫歐”致使成本增加,在英國擁有產能的車企中,通用汽車是最有可能將產能轉移至歐洲大陸的。目前,通用汽車在英國西北部的埃爾斯米爾港設有工廠。汽車市場諮詢公司LMC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該廠很可能因為高成本將產能轉移至德國或波蘭。

供應鏈或將受衝擊

英國“脫歐”後,車企的另一大挑戰是供應鏈難題。目前,在全球最大的20家汽車製造商中,有18家在英國設有生產工廠。平均而言,一輛車需要組裝約3萬個零件,而英國用於製造汽車的零部件有一半以上來自海外。可見,英國的汽車產業高度依賴貿易體系。

同時,英國“脫歐”後,新的海關流程將增加零部件的通關時間,影響生產效率。一旦零部件交付不及時,汽車生產工廠的裝配線將很難高效運作。

綜上來看,英國“脫歐”給英國汽車行業已帶來了巨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個環節都緊密相連,一旦出現波動則會牽一髮動全身。此外,由於歐洲更加嚴苛的排放標準已經實施,各車企均處於調整中。如此看來,英國汽車行業所受到的衝擊僅僅才露萌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