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為何促成明治維新大獲成功?

這是日本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出訪,也是19世紀世界上一次空前的壯舉。日本政府組織的這次大使節團出訪時間長達近兩年,在舊幕府統治與新的資本主義制度之間搭建了一座人才的橋樑。同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前的大出訪一樣,這次出訪也為日本資本主義改革開闢了新的道路,併為改革的繼續推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為何促成明治維新大獲成功?


改革的困境

19世紀60至70年代的日本,在推翻舊制度的運動中,維新派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權。然而新政權建立的同時,日本也在內政與外交方面面臨著重重困難。在外交方面,之前統治日本的幕府已經與西方國家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揹負著重重的束縛,這嚴重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內政方面,農民起義接連不斷,時而還有舊士族的反叛發生,國家財政狀況也一片混亂,新政權岌岌可危。

窘迫的國內形勢進一步加深了外交上的弱勢。為了鞏固新政權,新政府必須要取得列強的支持和承認,為此不得不繼續在不平等舊條約的基礎上籤署了對日本更為不利的新條款。治外法權、協定關稅、最惠國待遇等條款,在各方面束縛著日本,嚴重地威脅了日本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歐美各國在日本的“居留地”,甚至也形成了一種“國中之國”的局面,這種情況與治外法權相結合,使日本人民深受壓迫之苦。

新政府的領導者深切明白,要使日本迅速實現“富國強兵”,必須走西方道路,否則日本難以擺脫淪為列強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機,新生政權也有得而復失的危險。但是,對已經閉關鎖國兩百多年的日本來說,制定出適應國際形勢和日本國情的大政方針與政策來指導國內的改革,不僅在理論上,在實踐上,也缺乏經驗。這是關係到日本國家存亡的問題,對此維新派認為最快的擺脫困境的辦法就是直接模仿西方國家的改革之路。於是,19世紀70年代,維新派的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大隈重信等政府高級官員先後向政府提出了“派遣才智卓越精通外語且通曉我國內事務者,前往歐洲諸國及美國調查交際實況、條約締結及諸稅務所規則等”的建議,以適應時代潮流,具體規劃日本將來要走的道路。1871年底,以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等人為副使的大型使節團開始巡訪歐美。


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為何促成明治維新大獲成功?


出訪與改革

大型使團從1871年底開始對歐美地區進行考察。早在大久保等制定出訪計劃時,就已經將修改不平等條約和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制度作為此行的目的。但是作為一個弱國,要改變已有的不利條約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在一系列的談判都沒有取得有效成果之後,巖倉、大久保、木戶一行就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學習英、美等大國的先進政策、文化上來,並且對大國關係以及當時一些正在進行改革的國家也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經過近兩年的大型考察之後,1873年9月岩倉等回國,他們已經對日本以及當時的世界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

出訪考察的經歷,使維新派認識到要想有效地進行改革,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穩固的政權中心。於是藉著“徵韓”問題的激烈討論,大久保等人將當時執掌政權的主戰派西鄉等人一舉踢出了政治舞臺,確立了以大久保為中心的內務省具體承擔改革日本的內政、發展資本主義的任務。

出訪團除了在政治、經濟上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將土地國有、大力推進“殖產興業”等工業化改革外,在文化、軍事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大促進了日本的資本主義化。在文化教育方面,明治政府實施了“文明開化”政策,頒佈了學制,制定了強行普及全民教育的規劃,要求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這種做法使得日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全民教育的普及化,培養了大批從事近代化建設的人才,這個速度超過了當時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當時日本政府組織建立了第一所官辦大學——東京大學,並聘請了大量的外籍教師,同時也派遣大批留學生出國學習,加深了日本同發達國家的交流,為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岩倉使節團也在軍警制度方面大量借鑑歐洲小國大力發展軍事事業的方法,認為日本要改變以往遭受欺凌的局面,保證國家的獨立主權,必須實行強兵制度。於是,1873年1月日本頒佈了《徵兵令》,效仿西方組建、訓練新式軍隊,並將軍警設置為獨立於政府的機關,大力推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形成了日本最初的軍國主義思想的萌芽。

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為何促成明治維新大獲成功?

喜人的結局

明治初年日本政府派遣的岩倉使節團,其規模之大,歷時之長,效果之顯著,在日本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見的。這次出訪,正如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清所說的,是“古今歷史中無與倫比的文化大事業”,也是日本成為強國的重要舉措。

正是由於這次出訪,使明治政府得以實地接觸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並引為借鑑,認識到發展工商業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途徑,必須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作為國策的核心加以全力推進,這是建設近代日本的關鍵。同時必須改革日本的政治體制,健全法制;移風易俗,改革教育,重視培養人才。這次考察歐美,也使日本明確了改革中要走的路徑,並制定了詳細而適當的政策,完成了日本近代國家的改造,並最終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

1889年日本帝國憲法的公佈,最後確立了日本的國家體制。到19世紀90年代末,又通過談判基本收回了國家主權。從此,日本儼然以一個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面貌登上了世界政治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