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活動已經消失260多天,是不是地球氣候將發生重大改變?

頭號專家


太陽黑子的活動是有周期的,每一年太陽黑子出現的天數並不是固定的,比如說到目前為止,今年太陽黑子缺席的日期達到了260天之久,這已經是自2016年以來缺席天數連續第四年保持增長了。






在2012年到2015年這四年間,太陽黑子除了在2014年缺席一天之外就在也沒有缺席過一次,但是如果把時間線放長的話,2008、2009年的時候,太陽黑子缺席的天數都破了260天,所以如果以這個為依據的話,那麼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大概是11年,而在這11年中有4、5年的時間太陽黑子基本上是全年在線的,這就是太陽黑子活動的平穩期,而在有些年份,太陽黑子的缺席率達到了70%以上。


如果這個規律是準確的話,那麼過個一兩年,太陽黑子的缺席天數會逐年減少,然後抵達下一個平穩期,也就是全年0缺席,這會持續比較長的一段期間,緊接著太陽黑子又開始缺席,並且在下一個11年的時候又抵達一個高峰,最終觸底反彈,又回到正常的軌道。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還有太陽耀斑、日冕等。太陽黑子的形成與強磁場有關,當強磁場抵達太陽表面的時候,會抵擋太陽內部的熱量向外輻射,這個時候這一塊的溫度就會明顯下降,跟周圍高內能的等離子體比起來,這一塊的顏色就顯得暗淡了一些,看起來就是一個一個的黑點。


有人說,太陽黑子的缺席意味著地球會有經歷小冰期的風險,然而歷史上這種太陽黑子的缺席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也沒聽說有什麼小冰期啊。科學家證實,現在的太陽正處於其活動最低的一個狀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太陽將會因此減少發熱量,所以這次的太陽黑子連續缺席,並不是什麼冰期將來的預兆,而是完全正常的太陽活動週期性變化,而這個變化並不會對地球氣候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

有科學家計算過,就算是太陽黑子某一天全部消失了,那麼地球的溫度下降也只有僅僅0.6攝氏度,這麼點溫度的變化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會有什麼影響吧。太陽活動循環週期,其實是受到太陽磁場變化的影響的,每過11年左右,太陽的磁場就會翻轉一次,也就是說太陽的磁場的南北極會互換位置,而科學家也做出預測,那就是2025年左右的時候太陽黑子的活動就會進入下一個全盛時期,而這一切都是太陽的正常轉型,太陽黑子在今後的幾年裡活動會越來越頻繁,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地球不太有可能進入小冰期。




鏡像科普


我今年4月18號還拍到一個,當時用手機在望遠鏡目鏡後面拍攝的,面積還不算小。所以消失了應該不到260多天。



地球環境不會因為太陽黑子的變化而發生重大改變,這點是毋庸置疑的。而太陽黑子消失二百多天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種情況很常見。至於原因,那是因為太陽進入了黑子活動週期中比較平靜的年份了。


事實上,從望遠鏡被髮明開始,人類就已經在對太陽進行持續的觀測和記錄了。時間長了之後,有人就從這些記錄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太陽黑子的出現呈現一種週期性變化的規律,一個週期大約是11年。這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太陽黑子活動週期了,經常用望遠鏡看太陽的小夥伴們,如果連著幾年下來,是能夠意識到這個情況的。

而在太陽活動比較平靜的年份,太陽表面基本上是光光的,當然也會有黑子出現,但出現的次數少、面積小,這些都屬於正常情況。從古至今,太陽黑子一直在週期變化,但數千年來也沒有流傳過11年的氣候環境變化情況,可見有沒有黑子對地球影響不大。



當然了,和太陽相比,人類社會時間連一瞬間都算不上。所以太陽究竟有沒有更長週期的變化,誰也說不準,說不定就會有以千年萬年為單位的週期變化,這種變化就有可能對地球造成一定的影響。

歡迎關注"張家小智兒"看更多天文愛好者的交流溝通~


張家小智兒


太陽是地球上的萬物之源,它對我們人類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地球上隨時都有很多的觀測設備註意著太陽的一舉一動。近日,太陽上的一個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就是自從2019年3月下旬以來,人們就一直沒有觀測太陽黑子。

也就是說,太陽黑子活動已經消失260多天,這看上去似乎不太正常,那麼是不是地球氣候將發生重大改變,傳說中的小冰河期要來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

太陽並不是一個通體燃燒的大火球,實際上只有它的核心區域在“燃燒”,在太陽的核心一直不停地發生著劇烈的核聚變反應,其產生的能量經輻射層以及對流層來到太陽外圍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是光球層、色球層以及日冕層)。

太陽發出的可見光幾乎都是來自於光球層,在這裡充斥著熾熱的等離體子體物質,當它們運動激烈的時候,就會在局部形成強大的磁場,這會阻止一部分來自太陽對流層的熱量傳遞,從而使該區域的溫度與其他區域出現明顯的差距,在我們看來,這部分區域就比其他區域暗淡了很多,所以這種區域就被稱之為太陽黑子。

我們可以看到,太陽黑子其實就是太陽物質在活動時的產物,因此太陽黑子的大小和多少都可以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重要標誌。

上圖為近年來太陽黑子月平均數量的記錄,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較長的時間段內,太陽活動是具有一定的週期性的,而現在的時間點正處於太陽活動的第24個週期的尾聲階段。

因此可以說,“太陽黑子活動已經消失260多天”這種現象,是處於一個正常的範圍之內,事實上,早在2016年10月,科學家就根據太陽以往的表現預測到了這個現象(如下圖所示)。

那麼地球會受到什麼影響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拿數據來說話。這裡先科普一個名詞——太陽常數,所謂的太陽常數,是指在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496 x 10^8 公里)上,地球大氣層頂界的單位面積每秒鐘接收到的太陽輻射。

太陽常數可以利用相關儀器輕鬆地測量出來並加以記錄,科學家將之前太陽黑子的高峰期(2001年3月)與低谷期(2005年1月)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太陽黑子高峰期的太陽常數,僅僅比太陽黑子低谷期高了大約0.1%,也就是說,這對地球來說影響非常小,並不意味著地球氣候將發生什麼重大改變。

傳說中的小冰河期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1645年至1715年的這段時間裡,地球上出現了一個被稱為“蒙德極小期” (Maunder Minimum)的小冰河期。在之前的研究工作中,人們發現在“蒙德極小期”的期間,幾乎沒有太陽黑子的記錄,並據此推測出這一次小冰河期是太陽活動減弱造成的。

在此之後,有科學家通過相關計算機模型計算出,在2030年至2040年期間,太陽活動有可能會出現與“蒙德極小期”類似的現象,然後大膽地預言在這個時間段裡,地球上將出現另一個小冰河期。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說法至今仍然存在著不少的爭議,反對者指出,太陽的活動只能造成太陽輻射總量出現很小幅度的變化,總的來說,太陽向外輻射出的能量是非常穩定的,實際上造成“蒙德極小期”的主因,其實是由於當時持續數十年的大型火山噴發。

雖然未來會不會有小冰河期目前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這個現象,與之前有的科學家預言的小冰河期完全沒有關係,因此至少可以說,傳說中的小冰河期並不會在現在就到來。

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這種情況會持續多長的時間呢?我們來看圖說話。

上圖為科學家對未來太陽活動的預測,我們可以看到,新的一輪太陽活動週期即將開始,在不久以後,太陽黑子會重新出現在太陽表面,然後大約在2025年達到峰值。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魅力科學君


按照英國《每日郵報》的說法,太陽黑子活動的減少會導致小冰期,其根據是1650年到1720年這70年當中,當時的天文學家幾乎沒有觀測到太陽黑子的存在。

結果那個階段就出現了全球性的小冰期,考慮到2020年到2030年這十年當中,太陽黑子的活動將會明顯減弱,所以一部分研究學者認為,下一個小冰期即將到來,屆時全球的氣溫將會大大降低。

但這個說法不太靠譜,太陽的活動週期是會變化的,典型例子就是太陽黑子的增加與減少,可無論太陽的活動進入極大期還是極小期,對地球的影響都很有限。

有一項權威的科學研究認為,當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的時候,所輻射到地球的熱量,只比太陽活動極大期少0.3%,但這個數據經過媒體的轉載之後變成了60%,所以別被一些不靠譜的媒體騙了。

最後就目前的趨勢來看,地球活動在未來的幾百年之內,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除非說有一顆特別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否則地球的氣溫是很穩定的,但這樣的事情基本不會發生,因為人類從很早之前,就建立了一套小行星觀測系統。

一旦發現有某顆隕石朝地球而來,人類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干預,例如我們可以發射一顆火箭撞擊它,改變這顆隕石的飛行方向,總之只要人類自己不作死,我們能在地球上待很長一段時間.......


種植恆星


在網上找了一些數據,是2007年-2019年太陽活動黑子的出現頻率,我們可以看到在2019年太陽黑子已經缺席了261天,而在大約11年前也就是2008年全年太陽黑子缺席268天。由此可以知道最近兩年屬於太陽活動比較少的時期。



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典型代表,除了此之外還有光斑、譜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變等等,平均週期在11年左右。太陽黑子的形成與強磁場有關,當強磁場到達太陽表面,會阻擋太陽內部的能量輻射到太陽表面,這個時候溫度會從大約6000攝氏度降低至4000攝氏度,而溫度的降低跟周圍相比亮度就降低了,最後就出現了太陽黑子,中等大小的太陽黑子和地球相差不大。

在最近兩年正是太陽黑子比較少的時期,因此2019年太陽黑子消失260多天,並非是罕見現象,歷史上每到這個時期太陽黑子都會很少。但科學家認為11年只是太陽活動的一個小週期,而太陽活動還會有一個大週期,當進入太陽活動極小期的時候,太陽活動非常少,降到歷史上的極值。

太陽活動的減少對於地球的氣候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我國曆史上明清時代就曾經歷過太陽活動極小期,NASA的科學家根據太陽黑子的觀測數據走向推斷,在2020-2030年可能會迎來太陽活動極小期,影響就是全球氣溫下降,當然科學家也曾做過模型預估,平均下降溫度不超過2攝氏度,說實話這個溫度的下降還抵不上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給全球升的溫度。



這個月初我國氣象局做新聞發佈會,給出了11月份平均氣溫,比2018年同期的溫度還要高,這意味著溫室效應依然存在,地球每年仍在變暖,因此距離過年還剩40天左右,但是天氣感覺還沒有那麼寒冷,氣象學家預計今年可能還是暖冬。

這樣看來,太陽活動對於地球的影響的確存在,但並沒有人類文明對於地球的影響大,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出大量溫室氣體,同時人類文明建設發展對於樹林等亂砍濫伐,導致樹林面積縮減,光合作用的總體效果就減弱,那麼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就會減少,兩相作用下地球在溫室效應作用下,溫度逐年升高。



地球溫度的升高最顯著的影響就是極地冰川的融化,對於極地動物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長長久發展下去海平面會升高,一些近海低海拔地區可能會面臨著被海淹沒的困境。實際上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可以給地球降降溫,某種意義上來說還不算特別壞的事情。



科學黑洞


太陽黑子活動已經消失260多天,是不是地球氣候將發生重大改變?

的確,根據科學觀察數據顯示:自從3月24日以來,科學家們對太陽黑子活動進行觀察時發現,已經連續260多天無“太陽黑子”活動了。

而如今的太陽已經出現了“異常”情況,並且創下了新的紀錄。在太陽系內,太陽的活動情況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地球的氣候變化情況,雖然這兩者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但依然存在許多可能性的因素。太陽這是要發生“逆轉”情況了?這種表現到底是什麼情況?

太陽黑子的活動情況是什麼樣子

從現有科學研究結果來看,這次並非是第一次出現無太陽黑子的活動情況,早在2008年的時候,也總計出現了268天沒有觀察到太陽黑子活動。它是現代觀察數據之中,太陽表現最為平靜的時期,而2019年的這次異常活動情況則表現的時間更長了。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比較符合太陽的活動週期。並且,科學家們也在之後的時間裡證實了,我們的太陽正處於“活動最低”狀態。當其活動狀態處於最低時期的時候,也是太陽活動最弱的時刻,同時也意味著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的頻率會降低不少。

根據太陽的週期情況來看,太陽循環性的週期性活動一般具有11年左右的時間。所以,這次出現太陽黑子無活動跡象,是一個正常的情況,這也說明了科學家們說的11年週期性活動時段是正確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捕獲了一個太陽“靜止”(無活動)的表面,證實了此時的太陽缺乏太陽黑子活動。

雖然,太陽未觀察到活動情況的時候,確實是比較平靜的。但是,當它的活動達到了一個高峰的時候,我們通過觀察就會發現,整個太陽的表面會出現非常多的“斑點”,並且,它們不斷地在太陽的表面散發,而如今就不是這種狀態。

NASA和NOAA的專家小組在最近的新研究中得出結論,當前的太陽週期即將結束,下一輪太陽週期將在這種狀態結束之後開始。如果太陽的最小預測是正確的,那我們的下一個,也就是第25個太陽週期就要出現了,並且,專家們還預計太陽黑子將在2025年7月達到頂峰。

太陽活動的循環週期是怎麼一回事

太陽活動的循環週期,其實就是太陽表現出磁場活動的週期。在前面的內容部分也已經提到了:每隔11年左右,太陽的磁場就會完全翻轉一次,這意味著太陽的北極和南極會切換位置。太陽週期會影響太陽表面的活動,例如由太陽磁場引起的黑子。

而在已有科學記錄的數據之中,在強度較高的階段(2001年),會比強度較低的階段(1996/2006年)所增加的太陽黑子數量多出很多倍。當然,這是通過跟蹤太陽週期的一種方法計算出來的太陽黑子數量,然後進行對比分析分得出來的結果。

當然處於太陽週期的開始時段時,我們會明顯的看到太陽黑子最少的時刻。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活動以及黑子的數量會增加。當太陽週期達到最大值,也是太陽黑子最多的時候。隨著週期的結束,它又會逐漸變回太陽最小值,然後開始新的週期,這就形成了循環。

太陽活動是否直接決定地球氣候

根據現有的數據來看,第24個太陽活動週期在進入尾聲了。而不少的專家認為,太陽第25號週期可能起步較慢,初步預估達到頂峰的時刻是在2023年至2026年之間。不過,關於太陽黑子的數量,可能會遠遠低於歷史太陽黑子的平均數量。

並且,正如大家現在所瞭解的這樣,如今太陽的活動情況出現了穩定下降的趨勢。所以,太陽到底還要多長的時間才能結束第24個時期,又或是多久之後開始第25個活動週期。事實上,即便是科學家們也暫時還不能進行準確說明,只是有可能性出現轉向到第25個活動週期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都說有改變,到底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不發生週期性改變?這就是部分科學家們所表達的觀點,地球可能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當太陽經歷其11年週期時,會經歷活躍和平靜兩個時期。即:太陽最大值和最小值,但太陽的減速通常會導致地球大氣層暫時冷卻。

這便是大家判斷地球可能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的關鍵,如果持續下去就可能出現,但如果只是短暫的時刻,那就不可能形成該特殊時期。從1650年到1710年,太陽就進入到了一個“太陽最低溫度”時段。NASA表示當時的地球陷入了“深度凍結”狀態,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驟降。而在此期間,太陽表面上幾乎沒有黑子出現,太陽的整體亮度略有下降。

所以,這也是部分科學家們參照的一個根據,在一個比平均水平低的寒冷時期,歐洲和北美洲已經陷入了深度凍結:高山冰川遍佈山谷農田,海冰從北極向南蔓延,荷蘭著名的運河開始經常結冰,這些現象在今天是非常罕見的。顯而易見,如今我們面臨的這個問題處於兩難狀態,主要是因為不確定太陽接下來是否按照以往常規發生轉變。

不過,在NASA最新發布的預報之中,太陽會進入到一個正常轉型的階段。也就是太陽黑子活動會在之後的時間裡上升,這便意味著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的概率極低。同時,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如今也沒有一個可靠的依據足以說明在第25個太陽週期活動之前,地球一定會進入小冰河時期。所以,儘管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但按照目前各科學機構的說法來看,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時期是一個概率極低的事情。


悟空科學


太陽黑子活動已經消失260多天,是不是地球氣候將發生重大改變?

剛剛過去的12月26日是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各位觀測的小夥伴應該發現了一個事實,就是太陽最近的臉十分乾淨,並沒有容易觀測的黑子出現,看起來十分和諧,但瞭解太陽獲得朋友也知道,這個異乎尋常的乾淨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歷史上有太多的氣候週期與它相關!

關於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就是在太陽表面看起來黑乎乎的一個斑點,其實說是黑子,其實它比地球上電焊的電弧亮度都要高,只不過它比周圍更高的區域看起來有一個很大的對比度,所以我們將其稱之為黑子!

2014年10月18日,SDO衛星觀測到的超大黑子群。(來源:NASA)

黑子是太陽對流層中的磁通量管因為較差自轉而產生了纏繞。當管道中的應力達到一定極限時就會像橡膠帶一樣捲起,直達太陽的表面。對流層在刺穿點受到抑制,能量通量和表面溫度都比周圍區域有不同程度下降。

太陽黑子的剖面結構以及穿透對流層示意圖

黑子所在的區域是太陽上超強磁場區域,磁場強度可達0.1-0.4T(特斯拉),而太陽就是一個等離子球體,裡面的物質都在高溫下游離了電子的帶正電原子核:離子,因此這些帶電粒子會在超強磁場中運動,形成極其複雜的太陽運動狀態,當然最為顯著的結構就是太陽上那些巨大的拱橋結構:

黑子日珥

當然日餌並不只是在黑子上方形成,這只是日珥形成的一種,當這些拱橋結構破裂時,將會有大量的帶電粒子進入宇宙空間,如果地球運氣不太好,剛好在這個大量帶電粒子前進的路上,那麼很抱歉,地球將被襲擊,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可以提前2-3天知道地球將被襲擊,但可惡的是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地球被襲擊,當然各種在軌工作的衛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以減輕損失。

太陽黑子的週期

黑子的活動有一個11年週期,這是德國天文學家施瓦貝積累了18年的觀測後發現的一個神秘週期,但作為11年這個基數來說,18年顯然不夠,因此瑞士天文學家沃爾夫給他補了一刀,他從從1749到1847年的太陽黑子數記錄中發現,太陽的黑子數量確實有這個11年這個週期。

太陽黑子數目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呈現了明顯的週期性。

不過這11年週期並不是一個嚴格週期,而是會有一些波動,比如略大或者略小於11年,但大致上遵守這個11年週期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黑子週期和地球氣候有關係嗎?

準確的說太陽黑子增加會減少光輻射的輸出量,畢竟是黑斑多了,整體輸出減少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而事實上輻射檢測也發現,黑子期間的高峰和低谷期相差還是有的!

黑子循環週期內輻射功率變化

從低谷到峰值差異大概1.5W/平方米,這個差異大約只有1‰,理應不會對地球造成極大的氣候影響,而且沒有黑子應該更熱才對嘛,但事實上剛好相反,因為歷史上疑似與太陽相關時期都是因為太陽活動過少,比如著名的明清小冰期(西方16世紀-二十世紀初),將近400年的時間裡北半球都偏冷,比如廣州最後一場大雪是1929年,與小冰期結束時間大致對應。

廣州大雪時間表

特別是1600年開始到1750年期間,太陽黑子活動幾乎沒有,很多年份裡黑子的數量就是0,這個反常現象和地球北半球寒冷的小冰期幾乎就是嚴絲合縫,讓人不得不聯想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巨大影響。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活動過於平穩似乎對地球並不是一件好事,不過在現代無線電通信以及全球輸電網庇護下的人類來說,也是一件幸事,因為在太陽活動密集的年份,損失衛星和大停電的陰霾將一直籠罩在人類頭頂,那麼未來的天氣跟260天的太陽活動週期到底能扯上關係嗎?

黑子數量與未來氣候走向

其實這個話題扯大了,我們無法從全方位的角度來討論地球氣候變化,只是我們知道今年冬天了還有颱風生成,這似乎是一個反常現象,而大氣環流和洋流的複雜成因,以及厄爾尼諾現象的週期影響等是很難預估的,但我們以中世紀的案例來討論也可以略作參考!

明清小冰期間全球火山活動狀況

同期大規模火山噴發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火山噴發,大量塵埃進入大氣環流造成到達地面的輻射下降,形成小冰期也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問題,因此簡單了說,黑子數量並不是左右地球氣候走向的唯一參考!

  • 260天空窗期?

其實這是兩個11年週期之間的空窗期而已,這個影響就更小了,因為每隔11年就會發生,各位上完大學的朋友,你至少經歷2個黑子週期,多的甚至經歷了三個,感覺如何?只是覺得夏天越來越熱,冬天越來越冷是吧?地球極端氣候正在增加倒是不爭的事實,但每年統計一下,其實也差了不大,不過是人類記憶中有選擇性遺忘的習慣而已。

歷史冰期

地球歷史上出現過不止一次冰期,冰期和間冰期相隔大約數十萬年,當前地球正處在第四紀大冰期,50萬年來出現了5次冰期,每次冰期持續7萬年,間冰期持續2萬年,目前地球正處在間冰期,不過我們的好日子已經過了1.1萬年,距離下一次冰期開始還有9000年,似乎時間還長得很哈!

地球最近的40萬年來溫度變化曲線

比較幸運的是我們現在正處在高峰期,按間冰期計算還有將近1萬年的好日子!塞爾維亞的地球物理學家兼天文學家米盧廷·米蘭科維奇對地球這種特殊的氣候變遷類型提出了一個影響模型,它認為地球的離心率,自轉軸傾角以及軌道進動的變化影響了地球氣候模式!

特別是冰川期有非常大的關係,地球的傾角繞行變化週期是2.6萬年,稱為進動週期,另外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角度變化是4.1萬年時間內在22.1度到24.5度之間擺動,稱為章動。當前角度是23.44度,未來將繼續減少!

另外結合地球軌道的離心率變化週期(413,000年(離心率改變±0.012)),結合傾角變化,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半長軸不會變化,但短軸的離心率改變時季節變化會加劇。因為地球氣候變化週期和軌道變化週期十分接近,因此塞爾維亞天文學家提出的米蘭科維奇循環,被詹姆士·海斯、約翰·英柏瑞和尼可拉斯·沙克頓的沉積層報告所佐證,因此當前比較傾向於地球軌道變化造成了冰期變化週期。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據說地球要進入一個小冰河期,未來幾十年將異常寒冷,屆時全球糧食減產,人類將飢寒交迫!


A怕瓦落地196036156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無數年的家園,地球誕生46億年以來,經歷過大大小小無數次的環境變化。這其中冰河時期就是很劇烈的環境異變,冰河期分為大小冰河期其中大冰河期從遠古現代,一共經歷了約11次,每次持續時間大概100萬年,這個時間是非常久的。而在大冰河時期,地球環境的溫度一步步下降,使地球的生態環境發生鉅變,導致大部分動物餓死或者不適應如此冷的環境被凍死。也許是大自然的法則的優勝劣汰得到生命的篩選。科學家之所以認為地球可能已進入小冰河期,主要的依據是發現太陽黑子近年來的活動在減少,也就是太陽可能正在逐步進入一個小休眠期,這個時候太陽發出的能量和熱量也在不斷減少,自然會慢慢影響地球環境,但隨著人類工業革命的興起,科技的不斷進步,地球的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如果沒有每隔百年的小冰河期,地球的溫度一個勁地上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類根本無法生存下去。而正是有了小冰河期,當地球溫度上升到快要威脅到人類生存的時候,小冰河期降臨了,地球溫度又會一步步回到起點。



無用20


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可能是受到了之前一則新聞的影響。

地球曾在13世紀到19世紀這段時間經歷了小冰河期,當時冰河向低緯度地區蔓延,包括歐洲多地以及中國在內的許多地方都受到了嚴寒天氣的影響。

這次小冰河期的巔峰出現在17世紀,而在1645年-1715年,太陽活動也進入了幾乎停止的狀態,這段時間太陽黑子幾乎沒有出現,被科學家稱為“蒙德極小期”。

當時地球進入小冰河期是事實,17世紀太陽活動減弱也是事實,但是如果硬要說這兩項事件之間有確定的因果關係,就有些生硬和不靠譜了——而且至今科學界也沒有確定的證據可以得出這個結果。

目前太陽黑子活動確實進入了極小期。2014年大量太陽黑子出現的時候,NASA就預測過2019-2020年會進入太陽活動的極小期。

太陽黑子的數量表徵著太陽活動的強弱。太陽黑子多的時候也意味著太陽活動更加活躍。但是其實太陽活動的強或者弱,對於我們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影響不是很大。

因為太陽活動的時候,波長比較短的紫外線、x射線輻射會增強,但是我們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主要還是來自波長更長的可見光、紅外線。

之前也有研究數據表明,太陽活動強年和弱年的輻射量僅僅相差0.1%,這樣的能量差異可能還不足成為扭轉全球的氣候格局的決定性因素。

而且太陽黑子活動的週期大概只有11年,但是往回看氣溫的變化曲線,就會發現20世紀以來氣溫一路飆升,即使是在太陽活動的極小期也沒能阻擋全球變暖的腳步。

太陽黑子活動週期

氣溫變化曲線

這些年人類活動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但如果不考慮人類活動,氣候變化本身也存在著它的週期變化。

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也蠻複雜的,比如海洋環流的變化啦,海洋和大氣之間的密切聯繫和反饋機制啦,甚至有些科學家認為影響潮汐的宇宙引力變化也會影響到氣候變化。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歡迎評論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