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中國是世上最早製造貨幣的國家之一,貝、布、刀、圓形狀多樣,甲骨、篆、隸、楷、玉箸、瘦金各體皆有,集歷代書法之大觀。自古以來,帝王對錢幣上的書法都十分講究,許多錢幣上的文字,都是由皇帝卸筆親書,或由著名的書法家撰寫。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古錢文的書法美,是用文字鑄記地、記重、記年、記干支、記年號。其中篆、隸、楷書主要表現為靜態美,但篆書筆畫迴環曲折,隸、楷書的磔、折、鉤、挑,又有一種動態的美感。

春秋戰國時期——刀布圜錢 大篆

春秋戰國時期刀布圜錢文字,皆屬大篆,多出於鑄錢工人之手,隨範刻就,不刻意追求藝術效果,顯得明快質樸。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先秦刀幣——李斯 秦篆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先秦的刀幣,出現於春秋戰國中期,也正是農業生產力有較大發展的時期。當時的諸侯需要加工精製的器物,因而促進了工藝技術的發展。最為典型的刀幣有齊國的“齊法化”、“齊返邦長法化”,燕國的“尖首刀”、“明宇刀”,趙國的“甘丹”、“王化”字的圓首刀幣等,“齊返邦長法化”6字刀幣,長18.5釐米,重45克左右,這種文體具有生命活力的美感。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而關於小篆的由來,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製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我們可以從秦國鑄造的大環錢“第一重四兩”、“第五重四兩”、“第十一”、“半兩”等秦錢幣中看到小篆的風采。它是筆畫均勻的曲線長形,結構的美十分類出。其運筆的輕重、虛實、強弱、轉折、頓挫,淨化工線條,好似音樂旋律一般。走書法家張環瑾評論道“畫如鐵石,宇若飛動。其形莊嚴,其勢飛騰。”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不久,秦代程邈將篆書改革為隸書,打破了篆書曲屈迴環的形體結構,形成新的書體。蔡邕稱其“ 刪古立隸文”。成為新的古幣銘文。

西漢末年——曹喜 懸針篆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西漢末年(公元7年),新朝王葬時期鑄造的錢幣,其篆體文字末尾或尖如懸針,或圓如垂落在書法上具有多樣變化的美感,後人稱這種字體為懸針篆,也是古代錢文書法中的一絕。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懸針篆“大布黃千”錢

懸針篆是小篆的一種,也叫垂針篆,是篆書的異體,懸針是指“豎畫收筆出鋒”,鋒就像鋼針倒懸一樣。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說:“懸針,小篆體也,字必垂畫細末,細末纖直如懸針。”宋朱長文《墨池篇》說:“懸針之書,亦出曹喜。”宋僧夢英《十八體書》說:“懸針、垂露曹喜所作。懸針篆,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看來,前人對懸針篆早有議論,而且上述二人肯定懸針篆是曹喜所創。

唐代——歐陽詢 隸書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開元通寶大錢,重量17.7克,直徑43.1毫米

唐代“開元通寶”貨幣。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初唐開元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公元621年,開元通寶始鑄。初唐開元通寶行用錢是錢文為歐陽詢所書、經錢監嚴密督造的一種優質開元錢,又叫武德開元。四字含八分及隸體,筆劃端莊沉穩,“開”字間架勻稱,疏密有致;“元”字首劃為一短橫,次劃長橫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筆各不相連,呈三撇狀,“甬”部上筆開口較大;“寶”字著筆莊重,其“貝”部內為兩短橫,不與左右兩豎筆連接,錢背面光背無文。

宋朝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帝王:太祖(趙匡胤)

在位時間:960~976

年號:建隆、乾德、開寶

發行錢幣及備註:宋元通寶

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中,宋代是一個鼎盛時期,因而產生了蘇東坡、趙信、蔡京等著名書法家。體現在錢文上,就有宋徽宗“大觀通寶”、“政和通寶”、“大觀通寶”蘇東坡的“元右通寶”蔡京的“崇寧重寶”,宋太宗的“太平通寶”,宋真宗趙恆的“景德元寶”,宋仁宗趙禎的“皇宋通寶”等。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帝王:太宗(趙光義) 在位時間:976-997

年號: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發行錢幣及備註:太平通寶、淳化元寶、至道元寶 (李順)應運元寶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帝王:真宗(趙恆) 在位時間:998~1022

年號:鹹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興

發行錢幣及備註:鹹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天僖通寶

從其他書法作品上,已無法見到宋太宗趙光義和宋真宗趙恆的手跡,但從錢文上看,這兩位皇帝都精通真書、行書和草書,蕭灑隨意,古雅自然。真書無比拙樸,結體堅實,意態天成;行書如行雲流水;草書如金蛇狂舞,在書法藝術上述到極高的境界。

宋仁宗趙禎 九疊篆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九疊篆“皇宋通寶”錢,九疊篆原是一種流行於宋代“國朝官印”字體,主要用於印章鐫刻,其筆畫摺疊堆曲,均勻對稱。每一個字的摺疊多少,則視筆畫的繁簡確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之所以稱為“九疊”,則是因“九是數之終,言其多也”,將九疊篆用於錢文,“皇宋通寶”錢為第一例也是最後一例。

皇宋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非年號錢。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光背。有小平、折二兩種,有鐵錢。篆書中另有九疊篆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

宋徽宗趙佶 瘦金體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宋代與歷朝有所不同,每換一種年號就開爐鑄新幣,若年號與寶文相重,則更鑄非年號錢。因此宋錢版別極多,歷代罕有,錢文除真、草、隸、篆,行外,還有便是北宋徽宗的“玉劃銀勾”瘦金體。宋徽宗趙佶在位時年僅21歲,他當上皇帝后終日迷戀於書法和繪畫。在北宋錢文中。要數趙佶的錢文最為優秀絕倫,他書寫的瘦金體錢文“大觀通寶”,900多年來,直受到歷代書法家的讚美和效法。

從“大觀通寶”折一、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及特大型錢文來看,可以說是歷代方孔圓錢中鑄工精良、錢文最美的古錢。錢幣上的御書筆法既有褚遂良(唐初大書窪家)的纖勁秀媚、細骨豐肌的特徵,又有薛稷的疏朗挺勁、傲骨潤選,點畫有斬釘截鐵之感。自此,“大觀通寶”不僅為歷代錢幣收藏家所珍重,許多書法家也廣為收集,作為宋徽宗御筆真跡加阻臨摹、研究。

金朝 党懷英 玉箸篆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党懷英能屬文,工篆籀,當時稱為第一,學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與鳳翔府治中郝俁充《遼史》刊修官。懷英工書法,世稱“獨步金代”,尤愛玉箸篆書(小篆的一種。箸,俗名筷子。因小篆的筆畫圓如玉箸,所以叫玉箸篆)。泰和四年,書“泰和重寶”,鑄於錢幣之上,是為“金泰和”。

明朝 朱元璋 楷書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元楷書“大中通寶”錢。元末朱元璋為吳王時所鑄,錢文端莊。元末社會動亂,紙幣支持的經濟體系嚴重破壞,元境內各地先後恢復了銅錢的流通。六支反元軍事集團先後發行了自己的銅幣,如韓林兒的“龍鳳通寶”錢,張士誠的“天佑通寶”錢,明玉珍的“天統通寶”錢,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寶”錢。

清——咸豐朝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咸豐朝全國各省錢幣的書法更是流派紛呈,各具特色,有的雄渾端莊,有的雋秀風雅,其書法藝術與錢幣造型、外郭、穿孔的寬狹與錢文書法配置洽到好處,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把錢幣藝術推向很高的境界,歎為觀止。咸豐朝錢文書法藝術涵蓋了有清一代造錢精華。同治以後光、宣二朝國勢日替,政治經濟江河日下,錢幣書法藝術總體上趨於衰落。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咸豐朝內憂外患,濫發大錢飲鴆止渴,通貨膨脹,民不聊生,幣制混亂,百無一是。惟有錢幣和書法藝術登峰造極。道光以前,同治之後平淡無奇。後稱咸豐朝堪稱是清錢書法藝術代表的黃金時期。

世上最美的書法,都在古代錢幣上!古錢幣書法科普賞析


中國古幣的演變就是一部歷代書法字帖,可供臨摹賞析。現在看來,年代久遠的古錢幣雖有些佈滿鐵鏽銅綠,但仍掩蓋不住歷史的積澱與書法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