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本草、历史、地域考证篇(2)

历史考证

新会有1600多年历史,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秦、汉时属南海郡地,至南朝(公元420)设新会郡,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新会县,后改称冈州郡,故新会又名冈州。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本草、历史、地域考证篇(2)

我国利用柑橘的外皮作中药,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在旧文献中,曾以“橘皮”、“陈橘皮”等字眼出现,“陈皮”的名称是到元代以后才变得常见。后又有柑皮、柑子皮、广柑皮、广皮、陈广皮、陈柑皮、新会皮、大红皮、冈州红皮、黄橘皮、陈橘皮等别名。

新会种柑取皮相传有700多年历史。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新会外海(今属江海区外海镇)陈惠甫拨田嘱书中写有“甘子田租十石”,这是他母亲在元初时的奁田。这说明当时新会存在专门生产柑子的柑园。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本草、历史、地域考证篇(2)

地域考证

我国是柑橘生产大国,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如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各省有广泛栽培。

柑橘品种品系繁多,一般来说用于陈皮的主要栽培品种品系有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广陈皮)、温州蜜柑(Citrus reticulata ‘Unshiu’,浙陈皮)、早橘(Citrus reticulata ‘Subcompressa’,浙陈皮)、福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建陈皮)、川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川陈皮)、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 ‘Dahongpao’,川陈皮)、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 ‘Kinokuni’,赣陈皮)等。

其中,主产于广东新会茶枝柑的果皮(新会陈皮)质量最好,俗称广陈皮,被奉为道地药材的新会陈皮是中药材广陈皮的正品。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本草、历史、地域考证篇(2)

陈皮药材从产区可分为福建陈皮、川陈皮、广陈皮等,以广陈皮为上品,从种类上可分为陈皮及广陈皮,质量以广陈皮为优。广陈皮为我国广东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位列十大广药之一。

广陈皮药材来源较广,其商品药材包括茶枝柑、行柑、八月橘、十月橘、榕林甜橘、甜柑、蕉柑及年橘。正品为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 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新会, 当地叫大红柑。

8种广陈皮均含有柠檬烯、β-月桂烯、α-蒎烯及α-松油醇等具镇咳、祛痰、抗菌的有效成分,但各品种挥发油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茶枝柑皮中的挥发油含量高、所含的化学成分多。多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新会陈皮正宗,优质,为历代众多名医家所推崇,被奉为道地药材。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本草、历史、地域考证篇(2)

古代医书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陈皮有详述:“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又指出,陈皮“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广中,粤中。粤中陈皮即新会出产。

清代大医汪昂(1644-1911)《本草备要》记:“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清未民初名医张寿颐(1873-1934)指出:“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故通称为新会皮,味和而辛不甚烈。”

晋时代《名医别录》云:“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峪”。

宋代《本草图经》云:“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道地广东”。

近代药物学家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新会为最”。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本草、历史、地域考证篇(2)

新会陈皮贵为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之首,道地产区在广东新会。

《广东植物志》记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由此可见,广陈皮(新会陈皮)较陈皮有更高的药用价值。


新会陈皮道地性密码释译——本草、历史、地域考证篇(2)

我是陈皮人家,相信老陈皮会讲故事。专注新会陈皮文化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