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被貶荊州,卻寫出著名的詠月詩,開篇就是經典,人人皆知

自古以來,月亮就是文人墨客喜歡歌詠的對象。它也是感情寄託最好的載體之一,可以入詩、入文、入畫。以詩為例,關於月亮的佳作向來是層出不窮。如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李商隱《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等。

張九齡被貶荊州,卻寫出著名的詠月詩,開篇就是經典,人人皆知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望月懷遠》,便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著名的詠月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張九齡之手,是張九齡被貶荊州後所作。顧名思義,這首詩主要是通過詠月來表達詩人的一種懷思之情。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它的開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是名句,人人皆知。但我們也很有必要去了解整首詩背後悠悠不盡的情思。

張九齡被貶荊州,卻寫出著名的詠月詩,開篇就是經典,人人皆知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首先,詞的開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便著重詠月。它的意思是說,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此時此刻普天之下應是望著同一輪明月。這兩句詩的意境極其雄渾闊大,它同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渾成自然的詠月名句。

張九齡被貶荊州,卻寫出著名的詠月詩,開篇就是經典,人人皆知

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一輪明月下,有著張九齡對遠在千里之外的親友的思念。而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千古傳誦,便是有著情感上的普遍性意義。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天上的明月卻亙古不變,它見證了人間的悲歡離合,也包容了世人的種種思念。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張九齡被貶荊州,卻寫出著名的詠月詩,開篇就是經典,人人皆知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即心中有情的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因為思念會讓人徹夜不眠。這裡所說的情,就是遠離親人,漂泊在外地人,所產生的思念之情。對於常人來說,月亮的陰晴圓缺他無所謂,但是對於心中有情的人來說,則會因為思念而夜不能寐,心生怨恨。一個“怨”字,可謂精妙之極。

接下來的兩句“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則緊承前面兩句的詩意,即因為難以入眠,所以滅掉屋裡的燭燈,披上衣服走出門。這裡我們可以得知,詩人本是覺得屋裡的燭光太強而難以入眠,所以便走到屋外,但皎潔的月光,卻更是讓他難以入睡。所以便一直等到露水沾溼了身上的衣裳。

張九齡被貶荊州,卻寫出著名的詠月詩,開篇就是經典,人人皆知

最後“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意思是說,雖然我有滿手的月光,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還是去睡覺吧,也許在夢中我們能歡聚。從這兩句詩來看,張九齡明顯是將自己無限的思念之情,寄託在了明月的意象上,以期待“天涯”另一方的親友能夠明白他的情思。但他又不能讓明月告知親友,所以便只能剩下悠悠不盡的情思。

綜觀張九齡的這首詩,是他被貶荊州後,思念親友,所寫的一首望月懷思的名篇。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每逢中秋佳節,就會想到張九齡的開篇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其實又何止中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