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根據國家衛健委披露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16時18分,國家衛健委收到31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9745例,累計死亡213人,現有疑似病例15238例。“新型肺炎”病例數在短短30天內,確診人數超過了2003年“非典”確診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是向全球通報:中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疫情仍處於擴散階段,局部地區依舊有迅速上升的趨勢,形勢複雜嚴峻。為此,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各地要提高分散接診、集中收治能力,將重症病例集中到綜合力量最強的醫院,或派出重症醫學專家赴定點醫院全天候值守。

在29日,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公開表示:“我會回華山醫院隔離區每星期進行一到兩次查房,為的是消除醫生的恐懼。”毫無疑問,在疫情面前,醫務人員已成為一線的戰士,他們正不斷迎難而上,全力投入一線。

正如網友所言,廣大的醫務人員做到了“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而除了各大醫院蹲守的戰士們,也有一群人“逆向而行”進入武漢救援,用自己的義無反顧換取更多人的安康。

進入武漢後,在第一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這群人也輕鬆地說出:“時間就是生命,疫情便是命令”,“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像前輩一樣,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等言論。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到這群逆行者的故事,39深呼吸也於近日發佈了第一期《武漢一線救援隊手記》。今天,我們將繼續通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以下簡稱“南方醫院”)傳來的一篇篇日記,帶你走進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的疫情現場。

1 “我真的擔心自己會忍受不了而崩潰”——龍玲 南方醫院心內科護師

當我們穿上一身鎧甲進入病區後,病區人滿為患,能聽到患者此起彼伏的呻吟聲,我想:他們的求生意志很強。

醫院設備、人員都很緊缺。八九十個患者的輸液都要我們自己配置,僅僅配藥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病區內,除了專科的護理工作外,包括換床單位、保潔、安保、發飯、收飯盒等工作都需要所有的護士兼顧。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我今天一共給患者留置了六個套管針,並且每個患者都是一針見血,我都要為自己點贊。但是,也不乏小插曲。在治療過程中,就出現了一個精神異常的患者,具有攻擊性。原本平時打針前都要先來一支安定,昨天我們南醫四個夥伴協助著,分別控制住患者易動關節,並跟哄小孩似的安撫她一陣,由另一個同事給她上了一針安定。以為一針安定下去她就會睡著,結果一直瞪著大眼睛望著我們,可是那麼多液體總不能不打吧。最後在其他同事的保護下,我順利地給這位精神異常的患者留置上了套管針,一番折騰後,我的內心是雀躍的。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與隊友合影

除此之外,病房還有個別患者和家屬在晚上9點使勁嚷嚷:“大年初三怎麼現在還不給我們送飯?你為什麼一針打不上?痛死了!”對於這些言論,我們無可奈何。可能看出了我的心情,同事笑著對我們說:“這是好事啊,他們還有力氣叫。”聽完這話,我們都哭笑不得,壓抑著內心的委屈儘量用安慰的語氣回覆:“大家再等等吧。”

當然,在此期間,我們也收到了不少慰藉。給患者打針的時候,幾位叔叔阿姨問我們:“是不是年三十從廣東過來的?我們從新聞上看到了,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們的幫助,你們是我們的希望。”

我告訴他們:“加油,一起努力,我們一定能挺過這次難關的……”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這是在給他們打氣,也是在給我自己打氣。在快結束一天工作還沒有交班的時候,我感覺到胸悶、呼吸困難,多說一句話感覺都是負擔,尤其是腦袋特別疼。為了好戴帽子,我頭髮扎得特別緊,穿戴好一切防護用具之後,才發現頭皮撕裂了一般痛。我真的擔心自己會忍受不了而崩潰。

2 “我的心路歷程:從緊張—焦慮—失眠—緩解—放鬆—飽滿”——胡國棟 南方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

1月26日早晨8點,換好隔離服,走進漢口醫院二病區(原呼吸病房)病房,一眼望去,滿滿的新型肺炎住院患者,眾多的病危病重患者,一瞬間,我感覺到了此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此次支援意義重大。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與隊友合影

據說,在病房留守的是漢口醫院眼科的一名女醫生,已經在此獨守2個月,原有的呼吸科已有半數醫生感染新型肺炎隔離治療。我們為這名女醫生的留守檢查所感動,對疫情的嚴重程度有新的認識,也對疫情的防控增添了一絲緊張和憂慮。

在全面細緻地查看病人、熟悉病危病重患者病情、熟悉搶救設備、掌握患者收治流程和電子病歷管理系統使用後,突然,護士通知,一名危重患者心率已減慢至40次/分,伴有氧飽和度下降。於是,我放下手上的工作,立即和其他支援及留守醫生疾奔至患者床前,給予急救藥物和急救措施,雖盡全力搶救,仍未能挽回患者生命。一時間,自責、內疚湧在心頭。但未及片刻,我們又再次去接收和處理其他危重患者。

結束了輪班工作,我穿著悶熱的防護服,戴著紙尿褲終於艱難熬過6小時,和前來接班的同事詳細交完班後,我脫下防護服,拖著疲憊身體回到賓館,此時,已近下午4點。

躺在床上,打開手機,瀏覽抗擊新型肺炎新聞,看到確診新型肺炎患者數量急劇增加,看到武漢周邊的城市疫情也非常嚴重,醫療的防護和救治更為缺乏時,聯想到今日在病房未能成功救治的患者,心情更為擔憂。無心吃飯,整個晚上輾轉反側,一夜未眠。

第二天,晨起頭痛欲裂,精神較差。測量體溫,36.5度,無其他呼吸道症狀,從事20餘年呼吸科工作的經驗告訴我,身體沒問題,可能是有些焦慮過度了。這才是第一天呀,我必須要調整,否則會影響工作狀態,無法以最飽滿的工作熱情去進行後面的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於是,我進行了一番調整:首先,我在群裡向同事要了安眠藥,也是這時,我發現群裡同樣也有一些同事存在失眠焦慮情況。原來自己不是個案,不是膽小怯懦,是一種大災大難面前的一種自然情緒和心理反應;其次,利用自己的呼吸專業知識和經驗,分析總結收治和查看患者的臨床特點,不同治療藥物的療效、起效時間,以及患者基礎疾病和呼吸困難指數的影響與關聯;再者,理性客觀分析目前疫情防控形勢,減少瀏覽新聞時間,減少對肺炎防控的擔憂和關注,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防護,減少不必要的擔憂;最後,和同事多交流心理狀態、疫情防控形勢、病房救治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臨床救治和防護水平。

我現在正以最飽滿的工作熱情,最好的工作狀態再次參加今晚的病房值班。

3 “老公,我想對你說”——何景萍 南方醫院介入科主管護師

今天是來武漢漢口醫院的第三天,晚上我又要去一線工作了,回想從出征到上一線,我好像從來都沒有給我的愛人囑咐幾句。

我和我老公(現南方醫院放射科林炯彬醫生)是在我們介入科認識的。那天科室領導電話通知我去武漢的時候我老公還在上班,一家人倉促地吃了幾口年夜飯,我就收拾行李奔赴大部隊出發了。

在走的時候我只和他說了一句:家裡就交給你了。其實,自己也明白他也要天天回科室加班工作,我們都是醫務人員,真的是很忙,尤其現在是關鍵時刻,誰都不能掉以輕心。把一家人都交給他說實話我還有點不放心,平常家裡瑣碎的事情都是我一手操辦,他甚至都不知道我的文件放在哪裡。希望他能加油,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也要保護好家人,做好防護工作,好好工作,多多為病人服務。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在這裡,我只想跟他說一句話:加油,老公,等著我回家!家裡的老人和小孩都託付給你了,我們共同期待疫情得以控制,武漢的明天一定是燦爛的,我堅信!

4 “親愛的,別說你的眼淚我無所謂”——曾振華 南方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在各種宣傳和鼓舞下,我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人生的一個重要決定:大年夜作為南方醫院的志願者參加武漢救援醫療隊。很多人問我,你是自願的嗎?我只能勉強地笑了:我不想自願,但我是重症大夫,這個時候我不自願,誰應該自願呢?

當天中午,三歲的小女兒還坐在身旁和我玩著快樂的遊戲,晚上我已經踏上了出發武漢救援的行程,如夢如幻,但這是真實發生的場景。出發前我愛人低沉少語,默默替我整理好所有生活用品後,獨自陪同我找到醫院啟程的車隊。

重症醫學科陳仲清主任熱切期望,陳輝副主任和魏紅雲護士長等在現場千叮嚀萬囑咐,送來了自購的各種生活和保健用品。不只是我,我們南方醫院的眾多醫護人員、後勤人員齊發上陣。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肖冠華師兄和我一同前往,讓我倍感溫馨,我們既往是多年教學的戰友,今天成了臨床一線的兄弟,我們互相鼓勵,互相督促,互相分享診療和防護的經驗。

隨著車子的啟動,我聽到的是學校和醫院領導的鼓勵,感受到的是人山人海的吶喊。我知道,這次使命和責任定然重大……

到達當天,經過緊張的培訓後我們稍事休息,第二天便突然看到了作戰“通知”,準備半個小時後我們要奔赴病區承擔第一批值班。感染性疾病科郭亞兵副主任帶隊,同批有南方醫院重症醫學科吳鳳主治醫師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胡國棟副主任醫師,三人一崗,快速上陣不容我們過多寒暄。

很快,我們穿上了生平的第一次成人紙尿褲,七步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等繁冗的防護措施,我們小心翼翼一道緊接一道,同行戰友互相提醒。大家各自檢測防護措施,快速接洽當地值班醫生,熟悉各種診療常規和醫療條件。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南方醫院作為廣東省醫療隊在醫院現場換衣後從左到右:胡國棟副主任醫師、吳鳳主治醫師、曾振華副主任醫師。

所在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工作非常辛苦,但都堅守在崗,任勞任怨。交班過程也忙而不亂,可貴的是病房中患者和家屬,他們都非常有秩序地接受診療,這種友好的人文環境減少了我們的緊張。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下午三點左右,交班時間到了。

珠江醫院的戰友們非常友好,我們傾力“帶教”後,進入了隔離間,脫下了嚴密的防護服,來到清潔室,不覺得已經拖著沉甸甸的尿褲幾個小時了。我本人既往有午休的習慣,這個突如其他的任務,讓我不覺忘記了所有。只是返回酒店的時候,室友肖大夫看到我雙眼紅了,我這才提醒自己錯過午休,我已經光榮地值完了第一個班。

晚上,愛人終於接通了我的電話,她非常激動,一頓關心和詢問之後,終於敞開心扉告訴我:除夕之夜,她徹夜難眠,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後來她告訴自己,無論是她自己作為人民警察還是我作為人民醫生,使命都是為人民服務。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你若不來,國家讓誰來呢?”是的,我告訴她:“你的流淚我也理解,國家和醫院選擇了我們,我們應該義無反顧。”

第二天中午就聽到了李克強總理蒞臨武漢指導的消息,也接收到了南方醫院各級領導和兄弟姐妹籌措到的各種物資,我相信,不僅僅是我,我家、我院、我省、我國的希望都到了。武漢,一定會在不久後取得徹底勝利!

5 “投身救援,是這份職業的準則!”——張志博 南方醫院神經外科護士

今天是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來武漢支援的第三天。前幾天一直沒有出聲,不是沒有感想,而是太忙了,每天過得都很倉促。此刻我坐在房間的書桌前,聽著窗外高速公路上汽車飛馳而過的嗖嗖聲,終於得空寫下這段心裡話。

回想大年三十中午,自己吃了餃子、貼了對聯,完成了中國年的儀式感,便出門上小夜班。但剛上班就看到了南方醫院支援武漢的通知,第一時刻便報了名。在通知被選中的那一刻,我大腦其實是一片空白,不知道當下要做些什麼,現在所管的病人怎麼辦、誰來上我的班、什麼時候出發、怎麼和家裡人溝通……幸好有護士長支持,幫助我妥善地交接了科室的工作。

出發前遇到的最大難題是與家人的溝通。母親一時間無法接受我要去前線支援的消息,加上告知的時候是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工作六年沒回家過年,母親將這些情緒積壓在心頭,一時間泣不成聲。其實也怪自己,我應該適當隱瞞,可血緣之間的牽掛是無法隱藏的。經過我的不懈勸說,母親終於接受了這個事實,只是讓我答應她:每天報平安。我想對母親說:您為人母,此時此刻想要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是最原始的愛;我為人子,此時此刻不得不捨棄親情,投身救援,是這份職業的準則!

從接到通知到出發武漢,僅僅三個半小時,收拾行李、安排個人事宜、團隊溝通全部在同一時間進行略顯慌亂,導致最後的結果是:需要什麼,什麼就沒帶,很無助。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出發前,醫院組織了送行儀式,院長、書記、各科護士長都前來為我們加油,送上祝福,我科鄧護士長、王護士長、彭教授、護理部周主任也在臨行前叮囑我注意事項,盼望著早日迴歸。說實話,那一刻我無比暖心,因為在前線的我們,背後是整個南方醫院作為後盾!所以,不怕!不慌!不亂!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幾經輾轉,20:00出發,到達武漢已經是次日凌晨2:00,對這裡的第一印象就是冷,淅瀝小雨竟冷到刺骨。在住處整理行李、清點物資、安排住宿等,將這些安排妥當後躺在床上已是凌晨5:00。沒睡幾個小時,就展開了前期準備工作。重點就是培訓防護措施,必須要做到每個人都過關。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可是,由於物資有限,大家只能用一套防護措施來訓練,每天除了關注病區情況,就是在等待救助物資。值得高興的是,在醫院、政府不斷的努力倡議下,社會各界紛紛向我們施以援手,儘量解決我們的燃眉之急。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時刻牽掛著病區情況,想實實在在地為支援的漢口醫院及收治的患者做點實事,所以我著急上班,今天早上08:00-12:00,終於迎來了我的第一個班次。下班之後的感想,想以幾張圖做個對比。

武漢一線醫護救援隊手記:親愛的,請等我凱旋

四個小時的上班時間,竟然在臉上壓出I期壓瘡,可想而知體感是多麼難受,而且由於穿著防護服全副武裝,雙手不可以隨意觸摸面部,也就無法調整口罩及護目鏡的位置,所以再難受也只能忍著。可是看到日益增長的感染人數,聽著病區患者的咳嗽聲、喘息聲,這點痛苦算得了什麼呢?

我們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一場持久且艱難的戰役,所以,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必要;我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所以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我們的醫療水平是世界先進的,所以我們有堅持下去的信心!

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影響,給神州大地籠罩了一層黑霧,而我們醫務工作者一襲白衣,終會將這黑霧驅散,要知道,邪不壓正!

結語:

生死所寄,責任匪輕,務求詳謹,勿憚其勞。39深呼吸曾經採訪過無數位於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在他們看來,這份職業擁有著崇高的使命感。

正如《中國醫師宣言》的核心精神:“平等仁愛、患者至上、真誠守信、精進審慎、廉潔公正、終生學習……”這是醫師職業精神的普遍原則和道德底線,更是曾經讓無數醫生心潮澎湃甚至奉為信仰的話語。也是在這些信仰的追隨下,中國的醫務人員堅信,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即使累,哪怕與家人相處時間短,只要能看到一個個患者出院就一切都值得;

中國的醫務人員,他們慶幸,自己的身邊總有群“戰友”,他們在陰影中默默守護生命的安寧,一次又一次地給予患者生命的曙光;中國的醫務人員,他們認定,在不遠的將來,在另一個晨曦,人人都能看到他們身上閃爍的耀眼的光芒,會有更多人加入到這個行業。

39深呼吸也相信,醫務人員的所作所為終會讓所有患者感到動容,他們的付出,終究會得到回報,中國的醫患關係,也終會得到緩解。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天,應該不會太晚到來。

最後,我們也衷心說聲:最美的逆行者,我們等你們平安歸來!

通訊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