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有什麼區別?

鄭顯龍


2000年以前《中國藥典》五味子項下收載了木蘭科植物五味子和華中五味子這兩種來源,五味子主要產在東北地區,所以又稱“北五味子”,華中五味子分佈地區較廣,相對於北五味子,它就叫”南五味子”。

但因二者形態,成分,功效上的差異,從2000年版《中國藥典》開始,南北五味子開始分別記載,五味子項下專指”北五味子”,南五味子另起爐灶單獨收載。自此開始,兩種不同的藥物不可互相充當混用,否則視為假藥論處。

從二者形態上來區分,北五味子較南五味子稍大,皺縮,但油潤,有的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而南五味子乾癟皺縮,果肉常緊貼於種子上。藥典中二者的特徵成分含量測定標準也不同,2015版藥典規定,北五味子測定的為五味子醇甲,其含量不得少於0.4%,而南五味子測定的為五味子醇甲,其含量不得少於0.2%。藥典以不同的化合物作為鑑定的標準,可見二者成分上的差異。除此以外,有研究顯示,北五味子的揮發油成分要比南五味子複雜很多,所以,二者成分上含量的差異,也導致二者藥理、功效和應用上的不同。

在2015版藥典中南北五味子味藥性和功能主治沒有差別,二者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悸失眠。儘管如此,但是傳統醫家在臨床應用這兩味藥物時側重點是不同的,普遍認為

南五味子功效偏重於斂肺止咳,北五味子偏補益心腎。早在明代就有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所以在臨床應用中,還是應該避免相互替代,相互混用。


南開孫藥師


五味子,為木蘭科落葉木質藤本植物,以乾燥成熟果實供藥用。具有補腎強壯、收斂鎮咳作用。


【形態】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二種。①北五味子:高可達2一3丈,葉廣橢圓形,邊緣有小齒牙,具有較長之柄,開乳白色或粉紅色小花,花開後下垂,漿果心成熟時,花托極為延長,其上密生30一50個深紅色球形漿果,形成下垂的紅色,皺縮,果肉甚軟,內含黃棕色腎臟形種子1一2粒。


②南五味子:本植物外形與北五味子很相近。其主要不同點,即本種的雄蕊10一15枚,而北五味子的雄蕊為5枚。但在生藥形狀,亦與北五味子相同,其果肉薄,無光澤,質量次,功效遜於北五味子。

【產地】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等省。國外俄羅斯、蒙古、朝鮮、日本亦有出產。

【採製】9月間採集,曬乾。


【性味】味酸、甘,溫。入肺,歸腎心經。

【功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澀精止瀉,補腎寧心。

【主治】①久咳虛喘。②津傷口渴,消渴。③自汗盜汗。⑤久瀉不止。⑥驚悸失眠多夢。

【用量】2~6克。

【備註】①研末:1~3克;②凡表證末解,內有實熱,咳嗽初起,麻疹起均不宜服用。


dai春華


特作解答:五味子屬補陰類中藥,分南五味和北五味,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實。性味酸,溫。歸心、肺、腎經。功能:斂肺補腎,精止瀉,斂汗生津。常用於以下疾患:1、肺虛久咳。2、肺腎虧損,腎不納氣之咳喘。3、虛勞。4、遺精。5、白濁。6、多汗。7、自汗。8、盜汗。9、洩瀉。10、消遏。11、心悸。12、怔忡。13、、失眠。14、長久咳喘不愈。15、肝炎轉氨酶升高者。

常用量3一9克,水煎服。注意!凡外有表邪束閉,內有實熱結聚者均當慎用。

《本草彙編》認為:“五味子冶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用南者。”

南北五味子其性味、歸經、功能、應用都相同,但北五味子為傳統使用之正品,質好效優,主產東北各地、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主產於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質次效差。在北五味子缺貨時可用南五味子。

主含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Y-五味子素、五味子醇、蘋果酸、檸檬酸、ⅤC、脂肪油、糖類、樹脂等。

明白了嗎?欲知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一葉輕舟85將為你的諮詢解答,感謝閱讀和熱心贊評。未經允許,不得搬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