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火箭炮系統有可能取代近程彈道導彈嗎?

魑魅涅槃


【先說結論:不太可能!】

不得不說,中國“遠火”(遠程火箭炮)開發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但是中國“遠火”也被我們自己過於神話了。我國目前研發了多款“遠火”獨步天下,世界領先,技術成就上肯定超越美俄,不但射程遠,威力大,而且就突防能力來說這種低廉成本的覆蓋式打擊根本無法攔截,但是問題來了,這麼先進的武器,中國自己為何不裝備呢?

圖:衛士—2D“遠火”

比如上圖的衛士-2D(WS-2D)型遠程火箭炮,官方給出的最遠射程是360公里,而據說某次試驗打出了380公里,因此至少可以肯定射程超過380公里的,但媒體卻給出了480公里的數據,但不管是那個數據,就射程方面來說,這絕對堪稱近程彈道導彈了!

圖:我國裝備的AR-3火箭炮

但射程有這麼遠,精度方面呢?網上有傳言WS-2D能打出極限精度10米,這個極限精度不知道什麼意思,但一看就有點耍流氓的用詞!如果是精度達到10米,那麼近程導彈肯定就已經被淘汰了,有這個精度,還要這麼貴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類幹嘛,全部都可以淘汰了,用它來精確打擊幾百公里外的裝甲集群將是毀滅性的,恐怕會把地面部隊也全部淘汰,這是不可能的。看看網絡上展示的中國近程火箭炮發射,哪次不是覆蓋式打擊,近程火箭炮都做不到的精度,難道遠程火箭炮就達到了?

這款火箭炮飛行300米開外的精度最少也在300米左右,而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WS—2D遠火的精度更是達到了600米(這個數據個人不知道是否真實,但是我覺得可信)。如果這個數據可靠,那麼這就能解釋我國為何補裝備“遠火”的原因了!

圖:火箭炮齊射進行覆蓋攻擊

其實很簡單,一次性要覆蓋600米半徑的範圍,這恐怕要一次性打出去上百枚的遠程火箭彈,即使火箭彈只有10萬美元1枚,100枚就是1000萬美元了,這個恐怕比精確打擊的導彈更貴上不少吧,而且還容易誤傷很多無辜,遭到全世界媒體的口誅筆伐,絕對的得不償失!

而要對付300公里外的目標,我國的手段多的是,東風11短程彈道導彈,各種短程巡航導彈,戰鬥機突防在防區外丟精確導彈,或者精確制導炸彈,這些都是非常可靠的手段,有了他們,又為何要用“遠火”這種不太可靠的手段呢?


狼煙火燎


應該說遠程火箭炮是可以部分取代近程彈道導彈的功能的,但是僅僅是部分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他們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圖為我國裝備的300-370毫米(可更換)遠程火箭炮。

現在,我國生產的衛士2等火箭炮,口徑達到了370毫米,甚至可以使用末敏彈和衛星制導火箭彈,精度最高可以達到10米以內,射程也達到了360公里,從精度和射程上都超過了中東國家大量裝備的飛毛腿等彈道導彈,也超過了我國自己的東風11和東風15等近程彈道導彈,因此體現出一定的取代彈道導彈的趨勢。

圖為發射中的遠程火箭炮。

事實上,我國也確實在軍一級的部隊裡配備了遠程火箭炮旅,對應的就是俄羅斯陸軍在集團軍一級裡配備的導彈旅,他們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戰役中發揮遠程火力支援和精確打擊任務的,只不過我國利用遠程火箭炮就足夠完成任務,俄軍還需要依靠短垂、圓點、伊斯坎德爾等近程彈道導彈,而且從精度來看,我們的火箭炮也確實夠高,可以當彈道導彈來使用。

圖為我國東風11近程彈道導彈。

但是實際上,他們還是有區別的,火箭彈畢竟推力小,彈頭小,彈道導彈推力大、彈頭重,因此火箭彈還不能完全取代彈道導彈。這種區別就是來自於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讓火箭炮可以取代早期技術水平有限的彈道導彈,比如飛毛腿,這些彈道導彈突防能力差,射擊精度低,但是技術的進步同樣帶來了新一代近程彈道導彈,比如我國的東風15改進型導彈,就可以使用兩種火箭彈不能使用的彈頭。

圖為我國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及其彈頭飛行軌跡原理。

首先是鑽地彈頭,要對付敵人的堅固工事或者指揮場所掩體,使用傳統的導彈攻擊都無法湊效,不能穿透敵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等於白搭。這時就必須要使用可以穿透鋼筋混凝土掩體的鑽地彈頭。這樣的彈頭一般可以侵入10多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掩體中,或者是數十米深度的地下,然後才會爆炸,這種彈頭目前就裝備在近程彈道導彈上,這是火箭彈無法取代的。

圖為東風17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的出現,讓彈道導彈重新取得了發展機遇。

另外,現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也給了新一代彈道導彈更多的打擊選項,他們可以搭載這種可以變軌、高超音速突防的彈頭作戰,敵人甚至無法對這樣的彈頭作出防禦反應就會被打擊,確實是未來作戰的不二之選。火箭彈卻因為推力較小,因此根本不可能搭載這一類的彈頭,所以在技術上還是不如彈道導彈。綜上所述,火箭炮確實發展很快,但是完全取代彈道導彈,也不可能。


海事先鋒


遠程火箭炮是不可能取代近程彈道導彈的,雖然中國搞出了射程高達400公里的衛士-D型遠程火箭炮,但是中國自己並沒有裝備,而是用來推向國際市場賺外快的,自己裝備的還是射程只有150公里的03式遠程火箭彈,而且還是使用改進型的增程彈。而對於火箭彈來說遠距離點對點的精度打擊並不是它的優勢,火箭炮的優勢在於便宜,能進行火力覆蓋。而精度並不是它的優勢,所以導彈和火箭炮兩者誰也取代不了誰。



像導彈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精度高,可以做到點對點的精確打擊,其射擊精度甚至可以控制在10米以內。而火箭炮在設計之初就是進行火力覆蓋的武器,所以一開始都是慣性飛行,雖然射擊誤差大,但炮彈數量多啊,直接用數量彌補了質量。而且就算是中程火箭炮打出一個營的火箭炮彈價格都不一定有導彈那麼貴。所以火箭炮的優勢是在於便宜。而像中國03式遠火的射擊精度在150公里的距離上也只能控制在50米左右的範圍內,如果按這個標準來算的話誤差至少的在200米以上,這麼大的誤差無論是哪國的陸軍肯定都無法接受。



而要是想通過數量來彌補射擊的誤差,那就得消耗大量的遠程火箭彈,但是這樣的話火箭彈的價格優勢就不復存在了。所以遠程火箭炮是不可能代替近程導彈的,其實它們是各司其職,負責不同距離上的目標,理論上是可以用技術和資金去填平差距互相取代的,但實際運用中又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因為誰沒事會去折騰自己呢?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從目前來看,遠程火箭炮替代近程彈道導彈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現代近程導彈的打擊距離通常在300~500公里,而目前的遠程火箭炮顯然是難以達到這個距離的,並且火箭彈雖然目前也安裝了較為精確的制導控制組件,但是與先進的近程彈道導彈相比打擊精度仍然不夠!

俄羅斯近程彈道導彈

裡的激光環形陀螺儀,它是僅次於機械浮動陀螺儀的高級慣性導航裝置,有了它就可以讓彈道導彈的彈著點誤差(CEP)小於30米之內,但光纖激光環形陀螺儀是高檔設備價值不菲!並不適宜安裝在火箭彈這樣的較大數量的消耗中檔彈藥當中,唯有可以對300公里外的敵人首腦機關進行斬首的高級武器才配得上使用。

所以,由於目前遠程火箭彈安裝了衛星定位(很容易受到干擾)...等控制組件,從打擊精度來說100公里內遠程火箭彈與近程彈道導彈相比相差無幾,但是在200公里以上差距就明顯了,因為火箭彈不但沒有慣性導航,還沒有彈翼控制修正,因此遠程火箭彈在飛行彈道中受風力風向影響較大,射程越遠偏差也就絕大,而先進近程彈道導彈由於發動機推力大,再加上有彈道修正裝置精度可能要比遠程火箭彈高得多。
俄羅斯“伊斯坎德爾”近程彈道導彈,不但有精密的慣性激光環形陀螺控制+衛星制導


,還有景象匹配製導(三者聯合制導沒有被幹擾的可能性),理論精度達到了3米,如果去300公里外(自用型)斬首一個敵軍的指揮中心這樣的精度再適合不過了。

再有就是“遠火”的威力不如近程彈道導彈,遠程火箭彈的戰鬥部裝藥都在200公斤以內,而近程彈道導彈由於彈徑大、發動機推力大,戰鬥部裝藥在500公斤以上。
東風–15C的深度侵徹型彈頭,像一顆大號的子彈,據說可以侵徹到地下60米的深度。
彈頭呈搗杵狀,受力均勻可以


穩定的穿透硬質土層或者更硬的建築材料,不會使彈頭受擠壓力不均勻的影響出現在土層內偏差的現象。
已經可以穿透15~18米的鋼筋混凝土層了,打擊地上30米深的堅固堡壘不成問題。

總之,隨著科技的進步,給遠程火箭彈上安裝了定位準確價格便宜的制導組件,使它的打擊精度有了質的飛躍!但是與近程彈道導彈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遠程火箭彈可在100公里的射程之內媲美於近程彈道導彈,但是超過200公里後差距明顯,所以在抗干擾能力、更遠程打擊精度和破壞威力這些劣勢因素影響下,遠程火箭彈還不能替代近程彈道導彈。


皇家橡樹1972


海灣戰爭我們經常說是信息化對機械化的壓倒性勝利,實際上作為冷戰結束前的最後一場大規模作戰,美軍依舊執行的大兵團機械化突擊作戰,除了在制空權和戰場感知上壓倒伊拉克軍隊外,美軍在地面火力上也是碾壓伊軍!在著名的左勾拳行動中,美軍將剛剛服役的M270履帶式遠程多管火箭炮投入實戰,在短時間內向伊拉克陣地發射了近萬枚攜帶了子母彈的227毫米火箭彈,這些呼嘯的火蛇往往只需要一個連隊一次齊射就能完全摧毀地圖上一平方英里的區域,伊軍恐懼的稱其為“鋼雨”,而美軍聯軍則將其定義為“方格終結者”,可見其威力之大,毀傷效果之強!


M270多管遠程火箭炮

被海灣戰爭打醒的中國軍隊除了在信息化方面奮起直追,火力不足恐懼症也逐漸走向了晚期,在新世紀之初我們推出了PHL-03火箭炮,該款火箭炮普通彈最大射程70千米,火箭增程彈最大射程超過150千米,搭載了簡易制導裝置後,圓概率誤差只有10米,其戰術性能已經部分超越了美俄同等射程的地對地彈道導彈,可謂是一鳴驚人!
▲03式遠火齊射

除此之外,我軍還對外推出了衛士系列遠程火箭炮,這種火箭炮採用先進的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射程已經超過了400千米,而這一數據已經超越了大部分飛毛腿導彈的。目前該款火箭炮已經出口給多個國家,收穫了不錯的市場口碑。按常理來看,該款火箭炮無論是射程還是精度,都已經完全可以代替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並且單價遠比後者便宜,具備壓倒性的作戰優勢,但是作為宗主國的我們卻並沒有大規模列裝,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遠火和彈道導彈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土耳其仿製的我國衛士1遠程火箭炮

第一、遠火和彈道導彈雖然都是採用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但是二者的彈道卻完全不同,火箭彈是用導軌確定角度,然後傾斜發射,炮彈全程在大氣層內以普通拋物線前進,其最大速度很難超過5馬赫以上,末端速度甚至低於3馬赫,如果使用類似以色列的鐵穹系統進行攔截,突防幾率還是非常感人的。而彈道導彈則是典型的垂直爬升、大氣層外中段飛行、末端俯衝攻擊彈道,其末端速度大部分都在10馬赫以上,即使是愛國者3這樣的強悍的防空系統,攔截幾率也很難超過50%,如果打擊防空體系完備的目標,遠火很顯然難以勝任。


▲彈道導彈垂直髮射

第二、遠火因為自身彈徑和發射裝置體積限制,往往裝備的都是採用簡易的加速度計對彈道進行微調,其精度隨著射程的增加會不斷增加,在最大射程之外的圓概率誤差甚至可能超過500米,難以用於精確打擊目標。而地對地彈道導彈通常會安裝有全套的慣性制導和末端雷達主動制導組件,精確度絕非遠火所能媲美,美國在八十年代的研製的潘興3戰術地對地導彈,即使是在1000千米之外依舊可以達到30到50米的圓概率誤差,對遠火形成了碾壓式的優勢。


▲03式遠火
之所以被列裝,與其精度較高有很大關係

目前來看,雖然隨著技術的革新,遠火已經能夠攜帶包括普通高爆彈、子母彈甚至是鑽地彈頭,多功能毀傷能力已經可以和普通戰術地對地導彈相提並論。但是由於在突防成功率、精度等方面依舊存在較大差距,因此遠火仍然只能用於彌補普通火炮和地對地導彈之間的火力空白,用於對敵人集群目標進行火力覆蓋和麵殺傷,而對於防空體系嚴密的高價值作戰目標,依舊只能使用高突防幾率的地對地導彈進行點穴式打擊!


▲03式遠火齊射


軍武吐槽君


遠火僅僅是在中國孤軍突起,並非世界範圍內的崛起,將火箭炮做成堪比近程彈道導彈的也只有中國一家,想要使用遠程火箭炮取代近程彈道導彈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沒有爭議,因為火箭彈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被忽略了,即突防容易被攔截,而這一點恰恰是彈道導彈的設計重要指標。

遠火是中國軍工近些年發展出了一條軍貿創新之路,也成為中國軍工外貿的一張名片。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射程遠、精度高和使用性價比高;比如我國的衛士系列火箭彈,口徑大型化,有300mm的、370mm的,在射程方面衛士-2D型火箭彈的射程達到360公里,已經遠超早期飛毛腿導彈以及現役部分戰術導彈的射程,另外還有神鷹系列火箭炮射程更是逆天的達到了400公里以上,堪稱是火炮界的神話;在看看打擊精度,在試驗中曾經打出過10米的精度,基本上達到了精確制導彈藥的水準。

看完上述的介紹是不是覺得打著Made in China標籤的火箭炮很高大上?其實,我國對於遠程火箭炮的研發集大成者應該是03式遠程火箭炮,其70公里的射程,彌補了傳統火炮與戰術導彈之間的火力打擊空白。從火箭炮發展角度,介紹一下遠火作戰的基本原理,方便後續理解為什麼說遠火突防能力不足的論點。

我們都知道,傳統身管火炮一般射程在40公里以下,部分增程彈的射程超過了50公里,這幾乎是身管火炮的技術極限了。火箭炮誕生之初主要以密集火力壓制為主,其射程並沒有太大的優勢,比如喀秋莎火箭炮的射程為7.9-8.8公里之間,相比同時期的100mm以上大口徑火炮沒什麼射程優勢。但是發展的後期,火箭彈推進技術得到發展,同時更重要的是無人機校射的出現,從根本上上解決了傳統火炮依靠人力偵察而無法遠距離觀察的不足,將炮兵的眼睛拓展了數十倍以上,就算是在70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也能通過無人機獲取打擊目標參數,從而發動遠程打擊;基於上述考慮,在03式遠火作戰編成中就有了炮兵校射無人機。

解決了推擠技術和眼睛看得近的問題後,火箭炮的射程拓展越來越遠,從最初以俄羅斯龍捲風、我國03式為代表的70公里射程,到發展到今天的神鷹系列超過400公里的射程在技術上順理成章,還隨著增程技術的發展射程或許還會拓展。同時由於精確制導技術和無人機校射技術的成熟,火箭炮不僅僅是打得遠,而且打個更準了。一般情況下70公里命中一個50平米大小的目標需要發射65發火箭彈,而新興火箭炮只需要一枚即可搞定。大射程、高精度似乎就成了遠火取代近程彈道導彈的最大優勢或論據。

遺憾的是所有人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無論火箭彈的射程和精度得到多大提升,但其本質飛行軌跡還是傳統的拋物線,並沒有類似導彈突防技術中的新興彈道模式,這就回到通產討論彈道導彈突防與反導攔截的技術原理上了,只要知道了發射點基本上選取中途兩個飛行座標就可以大致計算出火箭彈的落點,從而為實現攔截提供了先決條件。

由於反導技術的迅猛進步,彈道導彈的發展開始越來越注重突防能力,近程彈道導彈大多集中在機動變軌技術上,諸如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以及我國的M-20近程戰術導彈,都是採用了末端機動變軌技術實現突防,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也是應對美國反導部署反制的核心裝備;另外,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要遠高於火箭彈,其飛行速度在末端都可以的達到高超音速以上,速度優勢和突防技術發展都要遠高於火箭彈發展水準。

基於日益嚴峻的火箭彈威脅,以色列發展出了世界上第一種火箭彈攔截系統鐵穹,在實戰中多次成功攔截射程較短的小口徑火箭彈。在來看看火箭彈的飛行時間,一般火箭彈的飛行速度中段在1.4-1.5馬赫之間,這也就是說,火箭彈的射程越遠其飛行時間也越長,射程30公里的火箭彈和射程300公里的火箭彈飛行時間也存在幾何倍數關係,這就為相應的攔截系統反應提供了時間,加之傳統的拋物線飛行彈道,在技術上攔截火箭彈要相對容易一些。

因此,單純的憑藉火箭彈射程遠、精度高的優勢取代彈道導彈是不可能的,之所以國產外貿遠火在國際上的口碑還不錯,主要是因為價廉,很多第三世界的國家沒有足夠的軍費來支撐戰術導彈的運用,我們也在出口P12、B-611以及M-20等多款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


鷹鴿分析


不可取代!遠程火箭炮只是作為近程彈道導彈的一個補充,或者算是補充了火炮到近程彈道導彈中間的空缺!

但是火箭炮取代不了近程彈道導彈,因為它無法達到近程彈道導彈的一些優勢,下面所長就來簡單的列舉一下:

1、威力優勢。如今遠程火箭炮雖然射程遠,但是體型還是遠不如近程彈道導彈,一般一輛火箭發射可以攜帶多枚遠程火箭彈,但是一輛近程彈道導彈發射車一般只能攜帶一枚彈道導彈,體型其實也就決定了威力的差別,彈道導彈攜帶的戰鬥部重量是遠程火箭炮的好幾倍;

2、突防優勢。遠程火箭炮雖然射程遠,但是速度普遍沒有近程彈道導彈快!遠程火箭炮採用是傾斜方式,飛行過程全程在大氣層以下,導致彈道固定,速度慢,可以很容易被攔截系統攔截,比如以色列的“鐵穹”攔截系統,對於火箭彈攔截效率非常高!而近程彈道導彈,幾乎是垂直髮射方式,先進入太空再重返大氣層,利用重力和本身的動力,速度很快,很難被攔截;

3、威懾優勢。彈道導彈的威懾優勢是遠程火箭炮替代不了的,在和平時期,即使彈道導彈不發射,只是部署到相應的地方,也會讓對手膽寒!是遠程火箭炮無法做到的,在更多的人心裡,遠程火箭炮就是射程遠一點的火炮,威力有限。

其實現在的遠程火箭炮,已經非常接近導彈,具備了制導的能力,包括衛星制導和慣性制導能力等等,但是火箭炮為了控制成本,威力和速度依然受到了限制,所以它還是無法取代近程彈道導彈,否則任其發展,不就是近程彈道導彈或者巡航導彈了嘛!


資訊所長


不能!


火箭炮換簡易制導,只能有限地提高精度,實際精度還是遠不及真正的導彈。如果繼續改進制導系統,提升設備檔次,那就真成彈道導彈了。何必再問“取代”的問題?


真正的彈道導彈或遠程巡航導彈,精度足以一發致命,效率遠比遠程火箭炮高得多。後者必須依靠足夠的火力密度,才能彌補命中率的不足。


此外,衛士-2系列火箭炮,只不過是出口馬扁銀子的產品,性能根本比不過真正的導彈,也比不過我軍自用的射程“較短”的火箭炮。這種火箭炮如果裝備我軍部隊,只會極大擠佔編制,大幅度降低炮兵火力密度和打擊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